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上最好用的新材料作文写作技法,距高考仅剩99天,赶紧收下吧!

在近年高考中,新材料作文“唱主角”。面对新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那么,面对新材料作文,考生该如何准确审题立意呢?
1


了解材料类型,把握材料核心,抓住审题关键

我们知道,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因此,首先必须审视材料,了解新材料作文题的类型和特点,才能准确审题立意。


近两年高考新材料作文题类型各异,从材料的内容看,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时事新闻型或社会热点型

即选用社会关注的时事或热点话题作为材料。如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I(“小羽创业”)。


2.日常现象型

即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某件事作为材料。如2016年高考浙江卷(“虚拟与现实”)。


3.寓言故事型

即用寓言故事或假托的故事作为材料。如2016年高考山东卷(“行囊已经备好”)。


4.语录言论型

即提供名言警句或有关话语作为材料。如2016年高考江苏卷(“话长话短”)。


5.漫画型

即作文提供的材料是一幅或几幅漫画,并配以适当的说明或提示性文字。它与纯粹的文字材料形异实同,只不过材料由文字变成漫画而已。如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吻痕与掌印”)。


6.文学文化型

即提供文学文化意蕴浓厚的文字作为材料。如2016年高考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综观上述六种类型,我们通过比较后发现时事新闻型、日常现象型、文化文学型作文题,材料的含意比较明显,内容通俗易懂,它们其实可以称为“直白类”新材料作文;而寓意故事型、语录言论型、漫画型作文题,材料内容都很含蓄,往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或意象来说明某个道理,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含蓄类”新材料作文。


“直白类”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由表及里,理清材料背后的事理,探求材料的本质特征,把握材料的核心概念。“含蓄类”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时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弄清材料“言在此”的“此”的内容;第二步找出材料“意在彼”的“彼”的内容。通俗地说,把材料本义背后的寓意找出来,或把题目的“寓意”所影射的意思找出来,立意也就豁然开朗了。


2


根据题型特点,析词抓句悟义,准确审题立意

无论是“直白类”还是“含蓄类”新材料作文题,要抓住它们的共性,理清材料背后的事理,把握材料的核心,就必须准确地分析材料中的重点词,迅速捕捉材料中的关键句,敏锐地悟出材料的言外义。


1.析词——析重点词,由表及里,明确写作方向


新材料作文题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重点词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它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语,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审题时首先要判断它属于哪种类型的材料,而后就要捕捉并分析材料中的重点词,准确把握命题人的意图,从而明确写作方向。


如2016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虚拟与现实”,它属于“直白类”新材料作文题。很显然,“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这两个是重点词,考生只要抓住这两个重点词,深入理解其内涵,以“虚拟和现实”的关系立论,无论选择“拥抱”还是“远离”“保持距离”,都得认清“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也就是说,无论是“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抑或是“与它保持适当距离”,都可以看作审题准确。


2.抓句——抓关键句,由果溯因,确定作文主旨


在新材料作文题中,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重复句、点题句等)。这些关键语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如2016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它属于“语录言论型”新材料作文。材料有三个句子,可分三层:第一层“俗话说”,是由头;第二层“有人却说”,语意转折;第三层“有时这是……有时则是”,是对第二层的解读。纵观整则材料,我们发现“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句话显然是这道作文题的关键句。为了确保审题立意的万无一失,我们应该抓住材料中的这一关键句,采用“由果溯因”的方法进行探究,悟出其深层内涵。


3


悟义——悟言外义,由此及彼,把握深层内涵

像寓意型、漫画型这种“含蓄类”作文题,特别要深入把握其寓意及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并注意由此及彼对接现实社会及人生。只有真正领悟题目或材料的言外义,才能把握好题目或材料的深层内涵、核心概念,从而准确地立意。


如2016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属于“寓意型”,也是一道“含蓄类”新材料作文。考生审题时不但要理解材料中的重点词“行囊”“旅程”的含义,更要悟出它的言外义即象征义,这是审题立意的先决条件。


材料中的“行囊”“旅程”显然与人生是紧密相关的,人生就如“旅程”,成长中需要提炼和准备的东西当然就如“行囊”。那么,这些“行囊”的比喻义是什么呢?物质层面如人生旅程中必备的水、衣服、钱、工具等,精神层面如坚强、自信、执着、果断、诚信等品质。


本道作文题只有先从“行囊”“旅程”的言外义即比喻义入手去悟,然后再结合“准备”“用到”“用不上”这三个重点词进行立意,才会比较准确、到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素养立意下的高考命题及备考心德体会
2016年高考作文山东卷命题解码满分作文点评
2011年中考材料作文题型透析
《作文不会分类审题立意,手把手步步教——二》
揭开材料作文的面纱——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寓意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