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作文素材,别再做这样的“低效积累者”

文 | 向右看齐

积累只是读书的伴随动作,不要为了积累而积累。许多学生为了积累作文素材,购买大量的读物进行勾勾画画,拼命誊写到日记本当中,然后塞进自己的大脑当中。当中考结束的那一刻,忽然觉得很吃亏:自己使劲积累了那么多的材料,居然没用上几条,用上了也自感不理想,顿时后悔连连。这种状况一旦发生在初中,等你到了高中,它的副作用就会显现,走向另一个极端。

我还见过这样的少年:拼了命的跟句子较劲,凡是格言警句都要记录下来,思量半晌。希望在自己作文的时候能跳出这样的格言来。难道句子不重要吗?不是的。以一堂作文课每天发布的中考满分作文金句来说,读者看过后自然可以收藏,但更重要的让文字转化成画面,进入自己的头脑,然后学会将画面和文字之间进行切换。当你在考试写作文时,会逐渐形成将画面 (或意象)形成优美文字的能力。做到这一点,一般来说已经够了。对有些十分重要的语段,尤其是名家的精品文章(名家的文章也未必都是好的),可以反复琢磨、研读,看看人家在遣词造句方面有着怎样的思考?这种方式是精读的一项,可以让自己的探究更深入。但如果对每句话都这样是“深思熟虑”,容易影响到整体的感知力。

素材可以有一个专项的积累过程,尤其是在我们面对考试的时候,这是应对考试的有效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运用!请一定牢记这一点!没有良好的运用手法,或者说只是懂得对过往所学内容进行单纯的“引用 ”,而不会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那么后果真的很严重。严重者,就容易成为一个读书的低效积累者——貌似看过许多书,但并没有形成相应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从道理上说,阅读伴随着人的成长,大量的阅读可以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灵活,但要基于有效阅读才行。

在中考阅卷过程中,老师经常见到大量引用的文字,如果简单统计一下,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篇作文70%以上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来自公共阅读内容,反而不见作者自己的影子,有的考生甚至有意模仿某些作品的行文方式,给人的印象却是矫揉造作,而不是自己的流畅书写。造成这种现象的,正是低效阅读的表现。

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所谓阅读是以文字或其它载体,经由我们的视觉等感官进入头脑,进而构建我们的精神世界的过程。但这种构建是以消化、理解为贯穿的,如果不能解其意,只是将知识生生塞入我们的头脑,希望在考试时吐出一些来,充当所谓的材料,这不仅是不恰当的,也是十分可悲的。

利用素材是可以的,大量使用素材也不是不行,但如果我们参考一些满分作文,你会发现:他们的运用十分灵活,立意是自己的,素材是经过自己的语言重新组合的,结构是自己的,语言是自己的,感情是真挚的。这样才算是高效积累者的做法,否则,我们就成了人们常说的“两脚书橱” ,我们的生命体就成了盛放知识的仓库,而没有有效思维的贯通。

请仔细检索自己的阅读史,想想我们是怎样的一个知识积累者?高效亦或低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作文素材分类大全
中考语文复习方法1:五项基本原则
杭州中考作文进阶技巧(二)
怎么能写好作文?
【高中】每日一点小知识|今日作文素材知识之「满分文段」
成语猜猜看,对文字语言的共同喜好,让头脑不断磨砺的时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