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了这种学习方法,他一年学完了33门MIT计算机课程


点  天才除了拥有高智商外,与他后期的努力密不可分。今天要介绍的加拿大学霸Scott Young,他在一年之内自学读完麻省理工本科四年所有33门计算机课程,随后又在一年时间里掌握了四种语言。在他看来自己之所以达成这样的成就,只是用了和别人不一样的学习方法,来让自己花较少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在采访中,他向外滩君分享了他的高效学习方法,值得一提的是,他从来不牺牲睡眠时间学习,而是给自己制定一个期限,尽可能地区分学习工作和休息的时间。


文 | 孙鲁妮    编辑 | 李臻

剪辑丨Vat Jaiswal、洪宇哲

图片、视频由Scott Young提供


  • 十天掌握线性代数

  • 三十天学画人物肖像,接近专业水平

  • 十二个月自学通过麻省理工大学四年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

  • 一年学习四种语言,做到非紧急状况不使用母语

 

看到如此惊人的学习成就,你可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但这确实是一个人的真实经历。他就是来自加拿大的学霸Scott Young。


 

2012年,Scott在TEDx大会上分享了他在一年之内读完麻省理工本科课程的33门课的自学经历,主要方法是通过观看麻省理工网上公开课学习,再基于公开的考试和答案进行自我评估,并顺利通过所有考试。这段经历被他称为“麻省理工挑战”(MIT Challenge)。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还不能确切地意识到完成这样一个挑战到底意味着什么。

 

麻省理工计算机科学专业涵盖33门课,每门课都是像线性代数和计算理论这样的“硬课”。测验的方式也不仅仅是单纯的考试,还包括各种论文和project。这就意味着这些课程绝不可能以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完成,死记硬背也行不通,而是必须完全理解课程内容。这对于MIT的精英学生们来说,尚且需要花费四年时间苦读,而Scott只用了十二个月。


值得一提的是,Scott学习商科出身,所以所有的课程对他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Scott给自己制定的学习强度是,在最开始时保证每周60小时的专注学习时间,之后逐渐降为35小时,通常需要一个学期完成的课程压缩至一个月。平均每天8小时的学习时间,每10天结束并通过一门课程的考试,周而复始进行33次,这样的学习效率对注意力、意志力和学习技巧的要求可想而知。

 

2012年9月26日,Scott宣告自己完成了麻省理工挑战,并把所有关于挑战的细节公布在自己的个人学习博客上,包括详细的每门课程的完成状态和对于各种问题的回答。

 

然而,MIT挑战只是他的一个开始。之后他又用一年的时间学习了包括中文、韩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在内的四种语言,以及近期完成的用三十天的时间达到接近专业水平肖像画技巧的挑战。

 

攻读麻省理工计算机课程、学习外语、画人物肖像,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挑战之间其实有着一个很强的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是Scott自己想学的东西,这也是他做这些挑战的初衷。


▲Scott30天肖像画挑战前后对比


接受采访时,他提及的一点令外滩君印象深刻,他说,“当我们还在学校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告诉你要学习,可我们不知道的是,一旦遇到一个此前一无所知的新事物或者新学科,并且对它产生兴趣时,我们应该要怎么去学。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又有用的技能。”


因此,他做这些挑战的意义在于,向别人证明,这一切并非天方夜谭,而是的的确确可能发生的。在大多数人使用的学习方法之外,还有更多可能性。 

 

在与Scott交流之后,外滩君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他所提倡的,并不是一种所谓的“高效学习法”,而是一种“正确学习法”。意思是,如果你用的是一种正确的方法,学习自然就会有效和高效起来。其实仔细留意一下身边厉害的人,就会发现他们的学习方法和Scott多多少少有些共通之处,即使外在形式不同,但本质也类似。

 

所以,如果你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和强烈的学习欲望,不论你仍身处校园还是已经混迹职场多年,都不妨来听听Scott的分享。


B=外滩君  S=Scott Young

 

B:你最开始为什么会产生做麻省理工挑战的想法?


S:我对计算机专业一直很感兴趣,但是重新开始读一个新的专业不仅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繁琐的入学手续,同时也要支付昂贵的学费。


我当时就在网上发现了麻省理工大学(MIT)在做一个项目,到现在这个项目应该持续发展了有十年的时间。这个项目基本上就是把MIT的课程,包括教授在课堂里上课的录像免费发布在网上。同时,你也可以看到所有试卷和答案。


现在这种在线课程已经很普及了,在当时也不是一件很新鲜的事,很多人也会时不时地说,“哦,我要去看看MIT的课程”。我当时也是抱着这种心态听了两节课,然后我就发现网上的资源真的是太多了,大概有成百上千门课程,可是从来没有人尝试着通过自学这些网上的资源读完MIT的一个学位。所以,我就想为什么我不去试一试。


B:你具体是如何学习这些课程的?和真正在MIT的课堂里学习有什么区别吗?

 

S:我的学习方式和传统的MIT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还是有些区别的。因为网上的资源还是有不完整的地方,比如会有一些课程资源没有公布到网上,就像一些课程的PPT、视频或者教材。


但我还是尽可能地从网上搜索到了所有可以搜索到的课程资源,学习了所有的教材、课堂视频,以及所有可以从网上接触到的课程细节。我也会自己做他们网上发布的考试内容,像那种三个小时的大考试也会全程做下来,再根据网上的答案给自己打分。

 

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碰到一些阻碍,例如我无法像在真实的课堂中一样向教授和同学寻求帮助,也无法参加实验室的课程。


但慢慢这样下来,我发现其实并不需要完全一模一样地按照MIT的教学大纲来学习,有的时候也可以稍微按照一点自己的步调,有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我就尝试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让我的学习更加有效和快速。

 

由于在线学习比较特别,一般我会花费两三天的时间阅读和学习网上的课程资料。


比如教授们的课堂视频,这些视频都很长,但因为我在网上看的是录像,所以就可以用快进的方式学习,一般来说快进不会影响理解,但还是会相对更加困难一点。当遇到让我觉得有问题或者困惑的地方,我就会再放慢再重复听,这是在真实的课堂里不能做到的事情。

 

另外我会再用大概两三天的时间解决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包括试着解答课本和试卷中的问题,并且自己进行测评,如果遇到不会的题目,我就会返回到原来的课程视频或者教材里重新巩固这部分的内容。

 

基本的学习过程大概就是这样,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会争取每周学习50到60小时,但越到最后,我就越疲惫,也就把学习时间降到了每周35小时左右。对于每门课程,我都会依据网上提供的试卷和答案进行自我测评,最终通过了全部33门课程的考试。


 

B:在你的书《如何高效学习》(Learn More ,Study Less)中重点有谈到一种整体性的学习方法(Holistic Learning),这种方法依托的是怎样的理念?

 

S:整体性学习不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实就是不管你学什么都要联系之前学过的内容。其实当你感到理解了一个概念,或者学会某个内容时,就是把你新学的内容和曾经学过的内容联系到了一起。整体性学习其实就是关于建立联系的一种学习方法。


我曾在书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上面的观点:


很久以前,有个学生物理课学得很好,一次考试,所有问题都答对了,只有一道题,老师给了很低的分数,这道题目是“怎样用一个气压计测量建筑物的高度?”


学生回答:“去建筑物的顶上,将气压计扔下来并开始计时,直到听到砰的一声,再通过重力加速度公式计算出建筑物的高度。”


出题者的本意是希望学生利用所学的气压知识计算建筑物的高度,因为从学生的答案中看不出来他懂得气压知识,所以老师没有给他高分。


学生找到老师,对低分表示异议。老师说,只要他能再想出不同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就给他高分。


学生稍稍思考就回答,可以用气压计敲开建筑物主人的门,当主人打开门时,问他:“请问,建筑物的高度是多少?”


老师沉默了一会,问:“你还有其他办法吗?”学生说还有很多,比如:用一根长线绑着气压计,通过线的长度测量高度;或者将线当作钟摆,通过钟摆的运动来计算建筑物的高度,等等。


老师最终决定给予学生满分。故事中的学生就是年轻的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后来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因为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而闻名于世。玻尔不仅知道怎样得到答案,而且对问题的观察更为全面,不局限于所学的某个知识,他可以多角度地看待问题。


而整体性学习就是按照上面的过程来理解、学习所有的知识。

 

整体性学习,是一个过程。在我们学习一个新知识时,如果要做到理解这个概念就应该了解这个概念的相关规则。比如在很多情况下,我觉得理解一个概念需要明确清楚地知道与这个概念相关的研究和发现,并且能够建立联系。

 

我觉得这是在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特别是当你在学习同一概念的学科时,像数学、工程学、物理学等,就会需要用到这样的学习方法。

 

比如,当你学物理学时,会学到电压的概念,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关于电的概念,也知道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电压,一些电压比较高,一些电压比较低。


但如果你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你就会发现这可以和其他的概念建立一些联系,比如重力的概念。重力从某种方面来看和电压有着相似性。如果说重力是一种物体在空间上从高到低做运动的一种状态,那么,电压其实就是一种在电场中从高电势到低电势做运动的概念。


你可能之前不会想到这样的概念之间还能建立起联系,但这种建立联系的方法确实会让你对知识的理解更深一步。


▲Scott的书《Learn More, Study Less


B:对于很多人来说,完成这样一个挑战最大的困难可能就是在每天学习8小时的状态下保持专注力和意志力,你是怎么做到的?


S:在进行艰难的脑力活动时会很容易感到疲劳,对我来说也是一样。很多人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当他们其实已经到了很疲惫的阶段,还会不停地逼自己用功学习,不但不休息也不换一件简单的事情来做。虽然他们好像试图在学更多的东西,但实际上他们什么都没有学进去,长此以往,一个人很快就会崩溃。

 

其实在这种时候,你的脑子已经不再运转了,但同时也并没有在休息。这就像你在进行一个马拉松比赛,中间会有一些让你休息的站点,这其实也不是真的休息,就是有一个地方让你停留一段时间,补充一些能量,这对于马拉松运动员来说是必须的,对学习或者工作来说也是一样。

 

所以当我在进行MIT挑战的时候,当然是很用功地在学习,但肯定大有比我花更长时间的人在。但比起花更长的时间,我觉得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更加重要,我遵循的原则就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是,我从来都不牺牲睡眠时间。有很多研究表明,睡眠对于学习来说至关重要,比如你减少了睡眠时间记忆力也会减退。有很多学生熬夜学习,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他们精神上并没有真正地在学习。

 

第二点是,给自己制定一个期限,把学习工作和休息的时间进行区分。比如什么时候我应该学习,而什么时候不需要。当我在进行MIT 挑战的时候,我给自己制定的一个期限就是,不在晚上七点以后学习,也不在周末学习。在进行挑战的期间,我还有工作,周日就是我的工作时间,所以我一般一周就只有一天是完全没有任务的。我是非常用功,特别是在制定的学习时间范围里,但等到过了学习时间,我就会休息,不再想关于这方面的任何事情。

 

第三点是,我不会在休息的时候做非常分散注意力的事情。比如我可能就会出去走十分钟步,或者安静地坐十分钟。


这种方法有用的原因是,当你一直做一件事感觉很疲倦的时候,你会想“我不要再做这件事了”,但事实上这不是因为你想得或做得太多,体力上非常疲倦,而是你的大脑只是想通过做其他的事情得到一种刺激。


所以我的建议是做一件能放松但又比较无聊的事。就比如说你已经在凳子上坐了十五分钟,就会开始觉得无聊,然后就会想回去继续工作。但是如果你选择玩手机、上网或者看电影,那么你肯定就不会再想回去继续学习了。

 

很多的人会一直强迫自己去用功学习,但是同时你也需要考虑自己的劣势是哪些,自己怎么样会完成不了既定的任务,又应该如何做去促进自己完成这些任务,就像我之前说的,需要休息,但不要做太有趣的事情让自己无法再继续回去工作。就像我会坐下来喝点水,因为我知道这件事不会让我做好几个小时。


Scott学习中文

 

B:如今拖延症几乎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难题,你会不会有想要拖延的时候?


S:说实话,我也有拖延症,很多事情我都会一拖再拖。但我发现,人一般会拖延的时候,往往就是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在做这件事之前,在你的脑海里就对这件事已经产生了一种负面的情绪,然后你就会尝试避免产生那种负面的感受,就会避开不去做那件事。


所以,很多学生会有拖延症是因为他们不想去学习。我学习的时候不会拖延,是因为我对自己所学的内容感兴趣。

 

当然你也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比如费曼技巧(点击查看)给自己制定计划等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以克服拖延症,但是真正摆脱拖延症的方法还是需要把学习作为一件你想去做的事情来看,因为你想要做一件事就会尽力要把它做成,但如果你不想去做一件事时就会想方设法抵抗它。

 

当我在做学校作业时,很多时候也会想拖延。但是当我在做MIT挑战的时候就完全不会,我想原因大概是因为MIT挑战是我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每天学习8个小时,没有人强迫我做这件事,做这件事是因为我想做。当你有这种动力的时候,就会很轻松地提醒自己是时候该做这件事了,以及为什么我要做这件事。

 

我在做的一些事情,其实就是为了点燃更多的人开始自学的热情。比如写作、自学语言、计算机等等。


我想让更多的人有这样的体验:例如在学习物理的时候,认识到你其实是在发现宇宙的奥秘;在学习另外一种语言的时候,其实是打开了另外一种社会文明的大门。

 

B:对学生而言,学校课业是避免不了的事情,那么该如何做好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呢?

 

S:如果让我鼓励一个学生,我一般会这么引导:

 

一、告诉他们为什么做这件事很重要,同时为什么这个很有趣。让他们找到做这件事的动机;

 

二、告诉他们做一件事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如果一条路行不通,那么,来,我们尝试一下另外一种方法。

 

虽然这不一定会让所有事情都变得简单起来,但我想让更多的人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最多人正在使用的学习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你永远都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和解决问题。

 

说不定这样就会发现一个全新的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除了在传统的课堂里学一门外语、在大学校园里读完四年的书之外还有更多的接受知识的可能性。这些更具实验性的学习方法对你来说可能就是更适合你的那种。

 

同时,我觉得还要尽量避免“学习是为了考试及格、找到更好的工作”这样的心态。这样会让你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意义。对于一些学科而言,大概只有很少的人会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事情,而他们是正确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位置看待自己所学的学科。这样就解决了我们很多时候的疑问,比如“为什么我要关心这种问题?为什么我要学这个?为什么这个是有趣的?”

 

同时,当你对某个事物感兴趣的时候,不要畏惧接受挑战,去做一些深层面的研究、做一些你觉得会比较难的工作。我发现人们在面对一些专业的问题时,首先会感到畏惧,会有很多顾虑,自己是不是对这个不精通,自己是不是不够聪明、不够自律。但事实是你不尝试就不会知道自己能力有多强大。

 

这里我所讲的不仅仅是针对某些学科,是面对一切事情的时候都要有这种挑战一下自己极限的勇气,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前进的动力。

 

B:不管是一年读完四年麻省理工的课程还是自学四门语言都是很困难的事情,很多人想自学其实缺少的都是之前谈到的勇气,这种勇气应该如何建立,或者说怎样开始一个“挑战”?

 

S:不用从很大的事情做起。我选择学四种语言而不是一种的原因是我觉得这样做会很好玩。但学生可以从学习一门语言开始做起,像我的MIT挑战是自学完成一个学位,但同样的,你可以先学习一门课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聪明工作的五个方法
我不再强求生活完美,而是让它有趣
【零基础学英语】怎样坚持学英语?
如何分辨自己真正的热情?
想多了
费曼技巧:挑战更快的学习和思考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