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篇文章老师带着学生改了3遍!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育!

| 丁向红(老师)  陆晨媛学生

【编者按】这是一篇体现出语文老师批改作文全过程的稿件。来自苏州的丁向红老师带着自己的学生陆晨媛先后改了3遍!老师辅导,学生修改。为了一篇文章,为了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做老师的倾注全部心血,做学生的投入大量精力,所为的就是真正学会修改文章。让一篇原本普通的文章走向优秀!一堂作文课始终坚持这样的理念: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所以你看,当一次次修改成为学生日常写作的习惯时,他/她才能在一次的作文训练当中有切实的提高,而不是在一次次作文过后便束之高阁!



丁向红:苏州市甪直甫里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育硕士,教龄20余年。曾主持校文学社工作,现主持开展校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发表教学论文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0多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好文章是这样改出来的!

来自一堂作文课

17:38

点击听取文章音频版

阅读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学生一遍遍修改后的结果,也要关注丁老师给出的一次次好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就能明白好文章怎样写出来的!

丁老师课堂的作文原题: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可或缺。在家庭,在班级,在学校,在社区,在各种活动的台前幕后,场上场下你在其中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请以“角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上面是课堂限时作文题目,下面的四篇文章都是得意弟子陆晨媛所写。在三稿中出现一些典型的文病,你犯过吗?

角色(第1稿

人的一生中,扮演着许多角色。如今的我,在父母面前,角色是女儿;在弟弟面前,角色是姐姐;在同学面前,是同学;在老师面前,角色是学生。当你穿着校服,梳着象征性的马尾辫,站在茫茫人海中时,角色便一目了然——学生。

儿时在母亲的熏陶下,对校园生活充满无限向往。每每路过一所学校,都会缠着母亲停下车,站在校门口向里张望,看不着,母亲便抱着我。当背上书包,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心里无比骄傲自豪,也对那些在门外嗷嗷大哭的同伴很是不解。“学生”这个角色,也是从踏入小学校门的那一刻开始扮演的。

在大厅里,带上红领巾宣誓;在班级里,带上“二横”成为体育委员;在操场上,尽情地挥洒下汗水无一不彰显着我的角色——学生。对“学生”这个词的含义的理解,也无非就是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了扮演好这个角色,我努力着!

随着时间的飞逝,对于“学生”这个角色,我也开始有些迷茫了——为什么别人在玩,学生一定要写作业,考试,学习?我到底是为了谁而学习的呢?

那天,天空阴沉沉的仿佛滴出墨来,我背着书包从学校回到家,这书包重的好似快把我压垮了,只因,里面多了张试卷。到家将试卷拿给妈妈看后,妈妈有些生气地数落了我几声。我望着她那失望的神情,愧疚道:“对不起,下次会努力的。”妈妈好像更生气了。

外头下雨了,屋内的雨似乎更大,多像一首贝多芬所奏的交响乐啊!

后来,母亲给我买了一本书,叫《绝不为老师和父母读书》。我终于明白,原来母亲更生气,是因为我没有明白,学习是为谁学的!

再后来,有幸听到一篇演讲,记得更清楚的是,母亲也是从“学生”角色的扮演着,也曾经历过这些,心里顿时开朗了许多。

我很荣幸扮演这个角色——学生。

【第一稿分析

本文缺点是没有构思,属于脚踩西瓜皮滑到哪是哪的类型。这从开头“人的一生中,扮演着许多角色。如今的我,在父母面前,角色是女儿;在弟弟面前,角色是姐姐;在同学面前,是同学;在老师面前,角色是学生”一组句子可以看出,那就是顺着提示语的回答。而且后文又不是按照这些内容组织的,就像在头顶上长出瘤,非常多余,面相难看。开头这个关键位置往往是开门见山,或者是先声夺人,或者是迅速引人入境,泛泛议论,与文章主旨与结构无关的议论,都应该果断砍去。

另外,文章主体风格不一致。前面一半是概括叙述与细节描写相结合,这在散文中常用而且是有效的表达。如果一贯下去,写成记叙性散文,也未尝不可。但是,后文在写到对学生角色迷茫时,却采用了有具体生活情境的描述,譬如“外头下雨了,屋内的雨似乎更大,多像一首贝多芬所奏的交响乐啊”。前后截然不同方式和情味的表述,在同一篇文章中显得格格不入。作为一个整体,前后的叙述风格应该一致,这才能产生和谐美。

文章最后,表达“我很荣幸扮演这个角色——学生”,“荣幸”何来?既不能与上文衔接,更谈不上有力收束前文,因此,这也是败笔。恰当运用一个词语,关系到语言的准确,思维的缜密,章法的严密,不可轻慢懈怠。

建议:重新构思,学会用事件、形象来传达思想情感,因为文学美在意象。

角色(第2稿)

当你穿上校服,扎着象征性的马尾辫,站在茫茫人海中时,你的角色便一目了然——学生。

从小在母亲的熏陶下,我对校园生活充满着无限向往。每每路过一所学校,都会缠着母亲停下车,站在校门口向里头张望。个子矮看不到,母亲就抱着我看。当踏入校园的那一刻,心里无比激动,抱着老师直嚷嚷着让父母快走。当时对“学生”的定义,是踏入校园的孩子。

校园生活中,我经历了隆重的宣誓,带上了红领巾;在班级里,我被任命为班干部;在操场上,我与同学一起挥洒汗水, 我明白了作为学生,就需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一路走来,学生也会遇到许多人、许多事,也让我深一层了解了角色这两个词语的含义——每个人都有一个角色,尊重他人的角色,也就是认真担任自己的角色的体现。

自从成为一名学生,我遇到了我的同学。我们共同沐浴着知识的阳光与雨露,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努力地成为一名更好的学生,我们是肩并肩的战友。

从成为一名学生起,我遇到了许多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来形容他们一点儿不为过。作为学生,我认真地听从老师的安排,由衷地尊重,仰慕他们。

面对不同角色的人,我们需要不同的方式。为了让他人认可自己的角色,首先需要尊重他人的角色。

【第二稿分析

第二篇有了构思,对学生角色的理解随年龄渐长渐丰,并以此为线索组织材料。开头从自己的形象入手点题,然后回顾由向往到成为一名学生,然后从自己的成长到对与同学、老师关系的认识来解读学生角色的含义。因为年龄的缘故,认识还不够深入,还有拓展的空间。

第一节显然直接入了题,去掉那些议论,头脸干净多了。开头形象而直接,好!

第二节写得非常好!有事件有画面有细节,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我向往学校纯真无邪的童趣。

第三节概括描述,略显概念化,后面的几节尽管也用了比喻、引用手法,还是形象性不足。

综合比较表述形式的效果会发现,细节的描述能丰富内容,又能增添情趣,增加形象生动之美。可以沿着第二节的写法修改后面的内容。

角色(第3稿)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角色,也都有各自憧憬的角色。作为学生的我,从小就向往那些在讲台上绽放光芒的老师,为了成为这个角色,我不断努力着。

一直以为老师这个角色很好当,其实不然。

初二上学期有一次老师都出去开会了,数学老师让我给同学对答案,我开心了很久,终于有机会当“小老师”了!

上课铃准时响起,我昂首挺胸,迈着大步踩着铃声向讲台走去。对选择题和填空题都比较顺利,但是大题目的错误率就很高,我想试着讲解。可是由于对题目不熟悉,我也忘记自己是怎么做的了,只好重新读题。等我理解透彻了,准备开始讲时,发现同学们都已经等得不耐烦,开始窃窃私语了。我眼神一扫,喊道“安静!”等声音戛然而止时,我转身对着投影仪上的几何题分析,此时我的眼里只剩下那道题目,一口气把我的思路全说出来。当自以为很完美的放下笔时,才发觉同学们都是一头雾水的表情。

“你讲的怎么那么快?”“就是啊,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讲得差不多了。”“表示没听懂啊!”同学们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句地抗议着。

此时,我才发现我忽略了一个大错:有的同学是不会这题目的,我讲的语速过快,他们就没时间慢慢去琢磨,去想,跟不上节奏。是我只沉浸于自己的思考中,忽略了他们的思考啊!当反应过来想去纠正这个错误时,下课铃又准时响起了!

老师不好当啊!那些在讲台上不紧不慢讲题的老师们,在绽放光彩的背后,她们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啊!对她们的敬佩又高了一段。

虽然一开始认为学生作业多,而且又没得玩,但现在觉得这都不算什么了——老师比我们更努力啊!

每一个角色都不好担任,为了自己角色得到认可,加油努力!

第三稿分析

本篇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主旨明确。这满足了优秀作文的部分要求。

本篇再提取意象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憧憬老师的角色是本篇围绕展开的点,切开小,可以集中阐述描写。作为记叙文,那当然要选择事件作为表达的意象。前面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是没有提炼出明确的思想情感;另外也没有集中的意象,串联起全文,因此散杂,连贯性不强。

组织结构的线索分明。情感思想变化也很清晰。从憧憬老师角色到开心担任老师角色,再到感慨老师角色难,勉励自己担当好每个角色,内容取材简单,但意蕴还是比较丰富的。这也是记叙文要善于选材,表达主旨的文体要求。

但是作为记叙文,议论还是偏多。画龙点睛,点睛的笔墨在文中那就是一点,两点,尽管少,但精光四射,统摄全篇。我非常欣赏叶圣陶先生的比喻,记叙文就是把思想寄寓在事件叙述、人物塑造、景物描画中,如同盐化在水里,而不是盐是盐,水是水。议论太多,就冲淡了情味。文章主体部分叙述给同学对数学答案的一件事,在体验教师角色的过程中开心、自信、、文章后面的感慨很多,应该转化成形象,不落痕迹。

角色(第4稿)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角色,也都有各自憧憬的角色。作为学生,我从小就向往那在讲台上绽放光芒的老师,为了成为这个角色,我不断努力着。

我一直认为学生难做,老师好当,其实不然。

那天老师正好要去开会,让我帮同学们对练习册。幸福来得太突然了!我梦寐以求的“老师”这个角色终于可以当一回啦!

清脆的上课铃响起,我的心开始砰砰跳,手心汗湿粘糊糊的。“吸——呼——”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阔步走上讲台。

望着台下那几十双期待的眼睛,我开始对答案。由于紧张,报错的现象时有发生。前面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还算顺利,但大题目有些同学不会,我只得硬着头皮讲解了。由于对题目类型不熟悉,我做不到像老师那样镇静自如。晾在黑板上,真是太丢人了!只能重新读题,重新研究题目,像爬不出热锅的蚂蚁那样焦躁不安。还好!终于弄懂知道该怎么讲了。

我抬头看教室,发现同学们早就等得不耐烦了。南边那一堆正围在一起窃窃私语,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北边的那一组犹如身处闹市外,埋头奋笔疾书,原来在做其他作业。

“安静!”我吼道。瞬间,同学们都坐得端端正正的了。我这才开始转身讲题,我沉浸在自己的分析中。瞅到挂在教室后墙上的电子钟,快要下课了,我的语速变得飞快。当下课铃响起时,我满意地转过身放下笔,却见同学们一头雾水。

“你讲的怎么这么快?都跟不上啊!”“就是啊”“表示没听懂啊!”同学们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句抗议。

正当我不知所措,老师来了。她语速不紧不慢,我们轻松地跟着她的思维。她讲完了,同学们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这让我松了一口气,同时更加敬佩老师了。

每一个角色都不像看着的那么容易!

为了担当起角色,为了憧憬的角色,努力吧,少年!

【第四稿分析】

本文有如下几个优点:

1.小事情,大道理。从一次对答案的事件中体验教师角色的甘苦,从而由“憧憬教师的光芒”到体悟到“角色不像看着那么容易”,自然过渡到自我勉励:为了担当起角色,为了憧憬的角色,努力吧,少年!角色的含义在换位中得到更深刻细腻的表现,立意也自然得到了展现。找到合适的意象,就基本产生了这篇文章的雏形。

2.开合有度。记叙内容展开,要找准时间节点。知道消息时、上课铃响时、台上对题前段中段后段、老师救场时,这些节点分别处在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在每个环节又各有心理情绪变化,如此安排,经纬交织,既清晰明了,又浑然一体。而矛盾冲突即高潮部分,是行文重点,也恰是作者着力描写的部分。

首尾点题呼应,结构圆合。选材恰当,与文章中心统一融合。内容与结构统和成一体。

3.衬托合理自然。台上活动一般处在全班视线焦点之中,因此同学的反应既是与我的互动,也是对我的态度。非常高兴地看到在场景描写中作者没有忽略自己以外的人物环境,做到了物我交融,处理得合理自然。当自己窘迫不安、手足无措时,那个镇定娴熟的老师的形象总是与自己形成对比,在强烈的反差中折射出对角色的感受与思考,巧妙地规避了议论泛滥的毛病,为揭示主旨作好铺垫,并强化了主题。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角色转化
小学作文题目精选之五
中考满分作文的写作方法
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作文“如何保护学生安全”
《记叙文材料的详略安排》磨课纪实
2021金华中考作文题分析及例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