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些药可引起骨质疏松,您知道吗?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 是一种以骨量低, 骨组织微结构损坏, 导致骨脆性增加, 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据估算2006 年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近 7 000 万, 骨量减少者已超过 2 亿人。


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年龄增高造成骨重建失衡,骨吸收 /骨形成比值升高, 导致进行性骨丢失;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 雌激素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 破骨细胞的数量增加、凋亡减少、寿命延长, 导致其骨吸收功能增强。除了上述原因,长期使用某些药物也会引起骨质疏松。今天是骨质疏松日(每年10月20日),我们就聊聊哪些药物会引起骨质疏松。


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甲强龙等)是药物诱发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原因。其广泛应用于各个治疗领域, 包括风湿免疫性疾病、 炎性肠疾病、 过敏和过敏性疾病、 肾脏疾病以及癌症和移植排斥反应等。50岁以上超过3%、 80岁以上超过5%的人既往使用过。


糖皮质激素一方面可以抑制肠钙吸收,增加尿钙排出,导致低钙血症,另一方面还会增加骨吸收。使用的前3个月, 骨量急速丢失, 骨折风险增加了75%,6个月时骨量丢失达到高峰。


没有“ 安全剂量” , 即使低至2.5mg/d的强的松也会增加脊柱与非脊柱骨折的风险, 且没有性别差异。因此,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当患者骨密度降低或者骨折风险增加时, 需要在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基础上, 应用双膦酸盐或者特立帕肽治疗。


2左甲状腺素

主要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替代治疗、甲状腺肿、 甲状腺癌术后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使用左甲状腺素治疗的患者有20%会导致亚临床甲亢。甲亢有增加骨转换, 降低骨密度及增加骨折的风险。一项研究报道了骨质疏松患者中每日口服左甲状腺素150μg以上者的骨折风险是50μg和100μg者的1.93倍。


3芳香化酶抑制剂

芳香化酶抑制剂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第三代的来曲唑、阿那曲唑、 依西美坦与他莫昔芬相比, 治疗后 6 周能将雌激素水平降低99%,雌激素的下降会减少破骨细胞凋亡,增加骨吸收。


4醋酸甲羟孕酮

醋酸甲羟孕酮是长效避孕剂(3个月注射一次), 应用时可使雌激素水平降低和骨量减少。 骨丢失在起始治疗的前几年最快速, 然后进入缓慢丢失阶段, 停药后骨量可以恢复。 但是, 骨量恢复的程度和最终的骨密度取决于患者起始用药的年龄。


5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抗抑郁药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 SSRIs 有 5 种, 包括百优解(氟西汀)、 赛乐特(帕罗西汀)、 左洛复(舍曲林)、 兰释(氟伏沙明)和喜普妙(西酞普兰)。 SSRIs通过增加脑部细胞外的血清素水平, 对骨骼产生有害作用。


6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

质子泵抑制剂(PPI)是一类临床广泛使用的抗酸药物,然而一些研究发现,PPI 治疗与骨折风险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早在 2010 年 5 月,FDA 就发布了一项安全声明,警惕 PPI 引起的潜在的骨折风险,并且建议 PPI 治疗疗程不宜超过 14 天,一年不超过 3 个疗程。


7噻唑烷二酮(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在一项为期4-6年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单药治疗血糖控制的临床试验中,单用本品女性患者骨折发生率(9.3%,每100病人年中2.7位患者)较单用二甲双胍(5.1%,每100病人年中1.5位患者)或单用格列苯脲(3.5%,每100病人年中1.3位患者)增高。单用本品女性患者骨折大多数报告发生在上肢、手和足。应考虑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接受本品治疗的骨折风险,并注意按现行的诊疗常规评估和维持患者的骨健康。


除此之外,抗癫痫药、抗病毒药及抗凝剂(肝素)都会影响骨代谢,引起骨质疏松。因此,骨质疏松患者除了进行积极治疗外,尚需注意应用上述药物可能会对疾病带来不利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不到,这 10 大类药物可导致骨质疏松
癌症患者能否不吃内分泌药只吃中药
乳腺癌可以与雌激素“和平共处”?其中的奥秘是……
诱导骨质疏松的药物有哪些?这篇总结全了!
抗骨质疏松药物
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