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警惕】上岸综合症来袭!

场景一:终于上岸了,妈妈一口气把A同学的八个课外班一口气全停了,赶紧的,恨不得赶紧要孩子把整个童年都给玩回来。孩子每天无所事事,学校的作业也随便写写,课也不大听了。老师隔三差五联系家长,开始还好言好语,后来双方也都没啥耐心了。反正心都已经去初中了,谁还在意小学的这点破事呢?

场景二:上岸了才发现,万里长征才刚刚开始。预科、全科的争夺似乎更加猛烈。B同学的妈妈认为:小学已经吃了起步晚的亏了,这一次不能再让孩子吃亏了。各种花式组班后一看,咋比小升初的班更多了……

场景三:格局瞬息万变,前一秒还是小升初呼风唤雨的一等一高手,转眼便沦落成初中班里(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的倒数前几名——C同学甚至开始质疑自己的智商……




目录

一、上岸综合症的病理

二、上岸综合症的治疗

三、上岸综合症的预防



1
上岸综合症的病理


上岸综合症的本质就是当目标突然失去以后的迷茫。


“小升初”的过程虽然很虐心,但那毕竟是一个极其清晰明确的目标。语文不够多补补语文,数学差了多看看数学,粗心多了在刷刷题。甚至还可以更精准一点:语文是阅读扣分多了还是作文扣分多了?数学是行程没做出来,还是工程问题错误率高?对应着都能去寻找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是极其专注的,专注到你会忘了为啥要专注。上篇文章里,牛妈奉劝大家要不忘初心。可是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初心似乎太容易被遗忘了。

虐完之后,大家基本上都还是很开心的,真正上岸以后大家才会觉得早上岸晚上岸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通过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其实还是蛮有意义的。


不过然后呢……


既然上岸了,还学啥?——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傻,那照这个道理,那些派位进初中的学生是不是整个小学都不用学了,反正都是进对口初中,为啥不从一年级开始就学初中知识算了。不管何时上岸,小学的东西该怎么学还是怎么学,这是学习本身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不是由上岸时间决定的。


别人都开始学了,我不学是不是就落后了?——大家算这笔账时忘记了一件事情,如果以某一个时间结点(比如中考)来算,每个人的总时间是一样的,需要学会的知识总量也是一样的。只要在这个结点之前完成所有知识的学习,最后结果就应该是一样的。那么,你为什么要自己在学A的时候是担心别人在学B呢?只要你在学不就行了吗。而真正决定的成败的是你是否始终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所以有一种观点一定是错误的——早学总比晚学强——因为你所谓的早学只是在某一科上早学罢了,如果人家用你早学A的这段时间去把B学得更好了,那么这个“早学”又哪里“早”了呢?



2
上岸综合症的治疗


治疗上岸综合症的最高境界就是忘记上岸。


其实仔细想想,小升初上岸这个事件本身与学习规划之间有什么联系吗?我认为是很少的。如果说一定有,那就是我们之前为了追求小升初上岸而做的一些刷熟练度的短期行为——比如高强度刷题——可以在上岸之后降低强度甚至掐掉,但其实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上岸还是充满巧合的,并不是孩子的能力真的达到多么完美以后的必然结果。这时如果你忘掉已经上岸这件事,你能够想到很多还有待提高的地方,之前没有时间去深究的问题,现在也有充分的时间了。之前有个牛妈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让我记忆犹新:“小升初终于上岸了,这下可以真正开始搞学习了。”接着把我的之前的小测、作业错题、小奥总复习的各种资料翻出来一点一点查漏补缺,算是给小奥学习画上了个完满的句号。后来那位牛娃也多次在长郡集团考出年级第一的佳绩。


说起来也并不难对吧,事实上每一届也有很多家长刚开始也是这么美好地憧憬着的。但是他们后来发现,一旦那些原本跟自家孩子水平相当的孩子们开始提前学习,心态立马失衡——“人家都在学,如果我家没学不久落后了吗?”所以学预科的风气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群带动一群的扩散开来。更可怕的是,很多人都是一边骂一边学,“被逼的,被逼的,我不想学,我不想学。”在这种氛围之下,能学好反而就奇怪了。


直到在初中待上半年回过头来一看小升初这一仗,才发现其实挺可笑的。



到底要不要学预科?


答:要。但什么时间开始,一定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酌情考虑。根据孩子的不同定位,学初中数学的时间和内容也不相同。


1.纯数竞之路——只要思维活跃严谨,在小奥上已基本通关,尽可以大踏步杀向初中竞赛——而且一上来就会学得很难、很深、很快。但问题在于,在小升初阶段就适合大踏步前进迈向数竞的人,一届不超过5个。(很残酷,但真心如此。)大多数人都至少要到初二以后才能看出数竞潜力。


2.省理实之路——一直学在前面(理科比课内快将近一年),始终处于长沙市竞赛圈前50的状态,课内基本处于极其高效+稳的状态。这部分孩子刚开始时会和纯数竞之路的孩子有所混合(所以开始学预科的时间和内容也相当),但差不多会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发生分化。


虽然前两条路看起来都挺窄,但这里就有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了——不试试我怎么知道我家孩子不适合。其实一开始会有好几百的孩子和前两波孩子搅在一起,血拼下去。这个过程里有的孩子上去了,(好神奇,原本我以为我家孩子不咋滴的,最后居然还能混得还不错);但是不得不说,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下来了。原因在哪呢?因为其实现在小升初阶段在血拼的这个群体,绝大多数会落入到后两条路上——


3.四大(六大也ok,一定要说七大也行)理实之路——这个群体会多达2000-3000人(前百分之5-10)。这个群体的特点是啥呢——稳字当头,习惯极佳,全科全面,并且还有一定的竞赛水平。所以这个群体往往普遍只是学得比学校略快略难即可,一般不会把课内课外进度拉得太开,这样始终能够在课内保持一个很高的水平,6A无压力保底,抱着难题能搞多少算多少的心态,其实反而成为理实考试中容易异军突起的主力(想想小升初考试里面突然冒出的那些0外培牛娃们)。这个群体等到春季和暑假再学预科是完全不迟的。


4.冲6A之路——几乎想着学习的家庭都会把这条路当作底线目标(虽然也不容易……)。公办直升之路相对稳定,可预期,自己到不到得了自己基本心里有数。非直升的中考6A这条路上的不确定性无疑是最大的。就是因为中考难度低,平均偶然率低,反而导致个别的偶然性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虽然新政策一直在酝酿当中,但无论如何,走上了一考定胜负,谁也说不定结果。)所以在这条路上,除了运气,稳定性无疑是最核心最核心的指标,任何竞赛能力、思维能力、宽广的知识面都显得非常无力了。其实从一开始就坚定这条路的家庭不少,学得特别扎实的又有点想法的往往也都爬到第3条路去了,学得挺扎实又不怎么多想的,往往在这条路上过得还挺自在。其实这部分定位的孩子从暑假开始学预科已完全足够,而且反而效果会比早学更好。但是要做到的是每学一点知识,就一定要100%,甚至120%地消化和吸收。


其实反而是刚开始冲得很快最后落下来的孩子,最后挣扎在这条路上的比较多。这个群体的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是最焦虑的。怀着一颗全市前200的心(毕竟最开始算是全市前200个学初中的),却和全市前20000在一起竞争,还前途未卜,这种失落可想而知。



   所以在选择孩子的路时,

首先,量力而行,一定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和每条路竞争压力合理选择(每条路我都注明了人群大小);

第二,要参考孩子的性格特点,之前我也提到了,在这种有些竞争有些浮躁有些焦虑的环境下,确实反而激发了一些孩子的潜能,促进了一些孩子的成长,所以其实比较有韧性的心智较成熟而且学习习惯已经还不错的孩子,先跟着比自己厉害的牛娃们跑一跑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讲,还是要慎重的;

第三,如果实在跟了风,那么就要随时做好准备转换道路,如果要撤退(回归课内进度)最晚在初一上学期结束前撤。接触了这么多届的家长了,小学家长和初中家长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在小学,跟风基本错不到哪去,反正最后大家都是走同一条路,考差不多的卷子;在中学,基本半年就能教会所有家长——自家孩子的路,一定只能靠自己走,即使是在四条路的同一条路上,大家也未必会在同一事情上做出同样的选择。但是,我的确看到了很多家长会背上牛娃包袱,有时即使认清了形势也不忍放弃追逐,反而耽误了自家孩子的学习。


3
上岸综合症的预防


其实,现在还苦苦挣扎于上岸边缘的家庭还有很多,不过不好说突然哪天一个电话,孩子的择校之旅就戛然而止了。所以,后面还会有很多人陷入到新的一轮上岸综合症里来。所以这里我还想谈谈上岸综合症的预防。


早在文章开篇我便定义:上岸综合症的本质是目标的缺失。


既然孩子现在已经上岸了(或即将上岸),但又不这么早学中学数学,那该干嘛?(有时闲比忙更容易让人心慌……)


我的建议是:忘记小升初,重新校正学习目标!


1.思维——学过了那么多小奥,到底其中有多少东西是真的懂得?小奥马上进入总复习阶段了,既然开始了就应该认真收尾,这时拨去了功利的因素,更应该把小奥当成思维的训练认真去体会其中的逻辑,让它真正成为今后数学学习的良好基础——如果孩子小奥有一定基础了,更是可以拿华杯赛作为孩子近期努力的目标(有目标,又不是输不起的目标,其实对孩子的学习态度等等各方面还挺有帮助的。)另外入民办初中以后各种培优班兴趣班分班时,小奥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标准。总之,现在民办分班越来越走去实验班化,因此课后的拓展班成为承载分层教学的主战场,所以小奥的争夺并没有随着小升初上岸的结束而结束;

2.稳定性——拉高下限值,把弱项(无论是知识点上的、科目上的、习惯上的还是思维上的)全部拎出来,逐一定计划去消灭;

3.全科——语文和英语,这两科即使是竞赛教练们也绝对会劝你重视的科目,趁机会好好加强一下。尤其是语文阅读量、英语词汇量的积累,这些时间都是中学以后很难挤出来的时间了。

4.适度放松——这个时候张弛有度是最好的,毕竟没有火烧眉毛的事情需要立即解决,更多是精神层面上的准备工作。有的家庭直接给孩子放半年假是非常可怕的,一进初中完全跟不上节奏会一下崩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立马上紧发条就往前冲,初中阶段还是要始终留有余力,这样到了高中才会后劲十足,不会最后三年整天目送别人一个接着一个从自己身边超越。



其实我们从来都不缺乏目标,也从来都不缺少有意义的事情可做,但我们很难保持一颗坚定的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目标非竞赛,聚焦课内的孩子,哪些奥数内容可以不用学?
初中数学必考的课内和课外公式总结
初中九年级数学暑期预科讲课课件——一元二次方程
专家指点 进入初中后孩子是否还有必要学奥数
已经报了昂立少儿教育秋季班,分享我为孩子做的小升初准备
高一保送985的孩子,初中是怎么学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