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座】为什么学古文?怎样学好古文?(下)

20110911福利讲座音频(下) 来自诸葛学堂 28:06

文末有C君老师课程信息



关于C君

陈思——怀念与C君并驾齐驱、快意江湖的日子,他是少数我愿意与之把酒言欢到天明的人。


彭敏——他,年少成名,是无数文学少年心中的偶像。他,满腹经纶,舌灿莲花,口才震慑全北大。他,指点江山,霸气侧漏,自带大哥气场。他来了,思王要改称思思,敏叔要改称小敏,驴火歌王也要改称……你猜。


邵鑫——说到我大学时代里北大中文系的风云人物,第一就要数C君,他是教授眼中的奇才,也是我辈心里的偶像。


许龙——本硕博加起来得有近千人的北大中文系学生里,他若走在最前列,你会觉得理所当然。在文人相争的氛围中,能做到这一点,其为人为文的本事,可见一斑。


目录

1

语文为什么越来越难学?

2

古文为什么尤其难学?

3

为什么一定要把古文学好?

4

古文到底是不是很无聊?


C君老师9月11日讲座

文字稿(下)

文字有部分删改


第三个方面的原因相比之下就比较虚一点,不那么功利,但我觉得其实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古文是我们的文化之根,是我们的血中血,肉中肉。我们刚才说,古文记录了大量的故事,写下了大量的名言,其实简单讲,就是古文是我们这个民族,我们所有人记忆的承载,也就是整个华夏文化的承载,是中华传统的承载。这些承载的东西,其实一直在我们的血脉里涌动,我们有需要去唤醒它。不熟悉它,我们就不熟悉我们自己,就不熟悉我们自己的根,自己的来路,我们就变得很浅薄,很轻。无论今天我们看过了怎样现代的、多元的、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都还是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更确定自己往哪里去。


我听说现在的孩子都幸福得很,小小年纪就跑到国外去过暑假、旅游,可是没有立场的观看真的有意义吗?没有出发点,看过了世界,也只是目迷五色。我们说可能很多同学将来是要到国外读书的,等你到了国外,发现自己对祖国反而是最不了解的,那才可悲呢。一个在文化上没有祖国的人,也不会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会看得起你,因为你没有重量。所以各位同学,不论走到哪里,最重要的可能还是你出发的这个中国。中国是什么意思?中国不仅仅是指今天我们所熟悉的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还是从两千多年前,乃至更早的时间,我们的祖先将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思考,他们的言说,都通过我们今天所说的古文记录下来。正是这些记录,让我们和日本人、和韩国人、和马来西亚人、和埃塞俄比亚人,当然也和美国人、英国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族群。


时隔两千年,为什么我们还有必要回头去看《诗经》,去看《论语》,去看《史记》?因为我们的情感密码在那里,我们行为的准则和逻辑也在那里。


北大中文系有两位毕业生,如今都是赫赫高官,但同时他们也都是非常厉害的学者,和文章家。这两位北大中文系的大师兄,其中一个在很早之前写过一本书,是谈《诗经》和唐诗宋词的。他其实本身是研究现当代文学的,古代文学不是他的领域,但是他说,要重读经典。为什么?他在书里给出的理由是:因为在他看来,今天中国人的情感模式,都是从《诗经》来的。也就是说,今天我们为什么而喜,为什么而怒,为什么而哀,为什么而乐,这个从《诗经》就决定了。我们看到春天芳草萋萋,会有一种遥远的惆怅;我们看到冬天雨雪霏霏,会有一种深沉的忧伤。我们看到流水,看到飞鸟,感受可能和一个英国人,和一个印度人,都不一样。为什么?秘密可能就埋在《诗经》里,他说我们要上溯到这里去寻找。


而另外那位令我相当敬仰的才华绝伦的大师兄,据说最近正在写一系列文章,要阐释《左传》。《左传》是对我们上古的史书《春秋》做的一个传,《春秋》言简意赅,不好看,很多事没说清楚,让人看了糊涂;《左传》就把据说是孔子没说清楚,或者有意不说清楚的事,说得明白点,所以比《春秋》好看,有很多好文章,好故事。《古文观止》里就有大量从《左传》里选的篇目,所以我的课很快就会谈到《左传》,我的第一讲就是《左传》里的一篇。有次我请教这位前辈,说为什么要写《左传》?——这也不是他的工作和专业啊?他说,他要回过头去研究一下中国人的行为模式是从哪里来的,要看看在最初的文化繁荣时代,也是一个战争频发的乱世,最初期的中国人在面对诸多灾变、事故、意外以及选择的时候,是如何反应的,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为什么这样选择。他说,从这本书里面,能够看到我们中国人最初是如何去面对这个世界的。


将这两位重量级前辈的书放到一起,我们会发现,他们共同解决了一个我们中国人从内到外的问题,从精神生活到行为方式的问题。而他们都觉得,中国人的秘密不在今天中国人的行为、言说甚至书写中,而在更久远时代的书写中,更久远时代的记忆中。他们用文学的方式,而不是社会学的方式,去探索这个秘密,我觉得这非常有趣。


所以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古文?其实不是为了什么考试,那是太外在的理由。我们学习古文有特别内在的需求,那就是为了搞清楚我们自己是怎么回事。如果说这里面有什么功利的因素的话,我要说,当我们搞清楚了自己是怎么回事,我们就获得了智慧,我们将无往而不利。那些古人所讲述的经验与教训,将成为我们应对这个世界最好的武器。


最后,我不妨再补充一个功利点的原因——为什么我们有必要学好古文?因为古文能够让一个显得高档一些,上流一些,文明一些。用句大概涉嫌粗野的流行词,叫做,能够让一个人逼格高一些。大家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近年来我们国家领导人的讲话,里面都会大量引用古典诗词——而且引用的课不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种档次的,而都是一些相对不那么朗朗上口的,但是又非常雅致的诗词。这会让讲话稿显得有文化得多。当然这样的传统不是从现在开始的,从毛主席的时代,我们的领导人讲话里就很喜欢引用古文,或者古典诗词。为什么?因为那么一两句点缀在那儿,确实不一样,让人一看就觉得厉害,觉得这是个相当有文化的人,能够让人心向往之。我们日常交往也是一样,一个人跟你说着说着话,突然冒出一句古文来帮助他说明问题,引用得不矫情,不刻意,特别贴切,还不是那种人人都会背的常见古文,这就会让人觉得很佩服,能把人唬得一愣一愣的,觉得这个人厉害得要命。我的朋友彭敏同学,就是中国诗词大会的亚军和成语大会的冠军,没错,就是那个红人,据说现在也在咱们诸葛学堂,经常也会跟大家一些交流探讨问题。那是个了不起的人,为什么了不起?人家是能把《成语词典》背得滚瓜烂熟的人!这受得了吗?无人能及!我反正从来没有毅力去背一本词典,因为词典它很难看的呀!它不是用来背的,是用来查的嘛!但是彭敏背下来了,背下来的效果就是人家很有文化——付出是有回报的。经常和彭敏聊着聊着天,他就蹦出来一个成语,我听都没听过,一琢磨,还真跟聊天的内容很贴切!这就让人佩服得不得了,这太厉害了。你想想,你学好了古文,跟人聊着聊着天,突然眼睛一眯,一句古文扔出来,说这谁谁谁在哪篇文章里说的,大家听了,肃然起敬,都用一种崇拜的眼神看着你——感觉多好,是吧?

我记得很多年之前,我还在北大读书的时候,曾经邀请一位知名作家来学校给学生做个演讲。那时候我们学生穷啊,也出不起钱请人家住酒店,正好我宿舍两个人住,同屋的那位同学回家去了,不在,我就邀请知名作家住到我宿舍来,住我室友的床上。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我看到知名作家坐在我室友床上,眼睛直视前方,在发呆。我很纳闷,这发什么呆呢?再一看,他在盯着我室友的书架看。——我和我室友都是爱书如命的人,那时候我们宿舍的书,估计在全校也能排得上名次。但是我们的书不大一样,我的书比较杂,他的书比较整齐,比较统一,因为他是学古典文献专业的。古典文献专业是干嘛的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其实是个相当厉害的专业,这个专业的工作,就是专门读古典文献,也就是说,专门读古文。专门读古文也算是学问吗?当然不是读完就算了。这个专业的人,读古文的水平最高,读了之后,他们可以研究文学,可以研究历史,可以研究思想,无往而不利。为什么?因为人家读的东西你没读过,你在人家面前就没有发言权。这个专门的人总是开玩笑说,他们的工作就是帮别人读书。什么意思呢?大家知道,中国古代的书是没有现代标点的。拿本古代的书给现在人看,大部分人觉得如读天书,因为就是一堆字排列在那儿,没有标点,也不知道怎么断句,不知道前面那个字和后面那个字是不是连在一块的,还是两个不相干的句子。一堆字印在一页纸上,还是竖排繁体,从右往左读,这么个东西仍在大家面前,估计大家都得晕菜——别说各位同学,连我都懒得看。于是我们就得有专业的人士帮我们做点工作,至少得用现代标点点开吧?最好再做点注释吧——有文化的人也不一定知道所有词的意思啊!如果有不同版本,最好再校对一下,看看哪个版本比较好——古人也会写错别字啊,也会出质量比较差的书啊。这个活儿干起来不容易,我室友就是专门干这个的。干这行当的人,古书读得比正常人多,好多他读的书,你听都没听说过——连我都没听说过。所以那天早上,知名作家盯着他的书架,感到非常沮丧。我说你发什么呆呢?他说哎呀,你看人家真有学问。我说你咋看出人家有学问的。他说你看人家这些书,都读过,我别说读了,这些人是谁都不知道。——所以我想说的是什么呢?你怎么让一个知识分子,甚至一个知名的高级知识分子,对你感到五体投地,肃然起敬?那就多读读古文吧。这听起来像是开玩笑,其实不是的:一个人要显得自己很厉害,要别人都尊敬自己,这没什么错,而且这也很重要。但是怎么来赢得别人的尊敬呢?我们今天很多人是靠金钱,是靠权力,但是这些东西都是很短暂的。你今天很有钱,明天可能就没了;今天可能是一位手握大权的人,明天可能就退休了,甚至就进去了——大家可能也听说了,现在有权力的人,处境不算太好,对吧?所以一个人最稳妥的赢得别人尊敬的方式,是依靠自己的才华、气质和学识——学好古文,绝对有助于涵泳我们的才华,提升我们的气质,增进我们的学识。


04

最后一个问题是:

古文到底是不是很无聊?

我们刚才说了,古文有这么多好处,可为什么还有不少人提起来就头大,觉得很无聊呢?我觉得这其实很正常,很好理解——因为他们不会嘛!就像你如果英语说得特别好,你肯定觉得英语这种语言挺美的。但是如果你英语特别烂,一张嘴别人就笑话你有口音,以看英语文章就觉得是满天小星星,那你肯定不会觉得英语都好玩——对于后面这种情况,我是很有发言权的。人很容易对不了解的事情感到痛苦,感到无聊和厌倦,但如果我们找到了进入的方法,那世界上任何一件事都可能非常有意思。


那么到底古文无聊不呢?我觉得肯定不可能无聊。刚才我说过了,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古文,是经过了两千多年历史的筛选和淘洗留存下来的,这些东西一定是精彩的,是有趣的——我们的祖先如果经过了两千多年,留下来一堆无聊的讨厌的没有价值的东西,你是不是也会觉得自己的民族感情受到了伤害?这完全不合理嘛!譬如我马上可能要讲的《古文观止》,那是从历朝历代浩如烟海的文章里,选出了那么几百篇,也许有遗珠之憾——就是好的文章漏选了——但是选上的,我想还是经得起考验的。说哪篇文章选错了,实际上不好,这个可能性小——从概率上看,再差它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不过我也不把话说那么满,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喜好,古文里又写了那么多的内容,有写宏大的战争,有写琐碎的家长里短,有写生老病死,有写悲欢离合,有讲道理的,有讲故事的,有抒发自己小情绪的,各有各的有趣,但是不同人看来也可能就没趣——我们不能逼着一个讨厌别人讲大道理的人,非要喜欢那些“文以载道”的文章,但是他可以去读读故事嘛!——我想说的其实是,要在古文里找到有意思的东西,按道理来说,比在白话文里找到有意思的东西要容易得多才对。我经常读古文的时候,觉得古人的智慧、古人的幽默和古人想象力,是现代人理所不能及的。其实现代人是很无聊的。我们今天都觉得比古人知道得多,我们懂得科学,我们非常理性,但是有时候想象力、幽默感这种东西,和理性是死敌。人太理性了,太功利了,会比较不那么容易快乐。你想啊,一个天天算计,天天数钱的人,会快乐吗?会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去想一些我们日常生活没有的东西吗?即便不谈谁好谁坏,至少,古人的思维方式是跟我们很不一样的,因为他所认识的世界,他的认识模式跟我们不一样——去了解这同一个世界,和我们想法不一样的人怎么想的,这本身不就很有趣吗?尽管我们的血脉、基因从古人那里来,但是古人还是能够经常给我们新鲜感,很多意外的惊喜。


比如我小时候读过一本书,至今爱不释手,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看,非常好玩。这本书是《搜神记》。《搜神记》讲什么呢?它大概是现在流传下来的,古代第一本鬼故事集,里面讲了很多神神鬼鬼的事情。神鬼的事,我们现在觉得是迷信,古人可不这么看。这本书的作者叫干宝,这个干宝可不是蒲松龄,不是专门写鬼故事的。他是个历史学家,也就是说,他的主要工作是写那些真实的事。但是他写了这么一本《搜神记》,里面的东西我们今天看,显然不真实。可是干宝在这本书的序里说: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证明这世界上真的有鬼哦!这个逻辑也蛮奇特的,他的意思是,你看,我搜集了这么多关于鬼怪的传说,所以鬼神肯定存在嘛。这有点不讲道理,但是他确实是以一种历史学家的严谨态度去写的,也是这么相信的,相信这些都是真事。


所以我说,古人的思维方式,他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我们非常不一样。大概不大科学吧,但是很好玩,很有趣。譬如那里面有一篇,我们今天的现代人给这篇加了个题目,叫“天外来客”,讲什么呢?讲三国时候的吴国,有个军队家属区——三国的时候天天打仗,将士们在前线打仗,家属们就被圈起来住在一块,这也是人质。老婆孩子都在后面被君主看着呢,这些将士投降叛敌的时候就得想想后果。——在这个家属区里,有一天突然冒出来一个小孩,谁都不认识,这在这种相对封闭的家属区里,当然很显眼。说是一个小孩,但是到底多大岁数,其实没人知道。这小孩长什么样呢?我大概记得是,个子很矮,全身是绿色的,眼睛特别大,大得和脸不成比例,耳朵长长,头上还有天线一样的东西。我当时看的时候吓了一跳,那时候我才五年级嘛,立刻就想起前两天看的美国电影,那里面的火星人不就长这样吗?大家就跟这孩子聊天,还问他,说你从哪儿来啊?这孩子说,我呀,是从太白金星来的——原来不是火星人,是金星人。这孩子来的时候谁也没看见,但走的时候,刷的一道白光就不见了,往天上飞去了——这不就是回他的飞碟上去了嘛!反正我当时就这么想。干宝觉得这是个鬼故事,但是我们今天的人看来,大概更像是科幻小说,像一个外星人造访地球的故事。我到现在还在想,没准这就是人类最早对外星人的记载呢!这其实在古文里,不算最有意思的,以后有机会,我再给大家讲点更有意思的。


大家还可以想象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多么美!想想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多么漂亮,这种音乐性的美。——这些篇目也都是《古文观止》里的。所以我说,古文是很有趣的,一点也不无聊。


当然,还要看怎么讲。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无聊?除了不大懂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打开的方式不对,被我们从小到大的语文课给搞恶心了。我们的语文教育一向都有一个本事,就是把好玩的东西变恶心。譬如说有位作家,可能几代中国人——从你们的父母到你们——都很讨厌,那就是鲁迅。为什么讨厌呢?因为一遇到他的课文,就要大段大段的背诵。关键是,他写得还特别难懂。难懂吧,老师还总问,考试也总考,问这句话鲁迅为什么这么说啊?有什么意思?为什么他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啊?大家很郁闷:我哪儿知道啊!鲁迅的话有没有那样的意思呢?有时候真的是有的,有时候可能也不见得有。但是这样断章取义地学和理解鲁迅,就把鲁迅支解了,让大家不能理解鲁迅的美——其实这还真是一个伟大作家,但是语文教育让很多人错过了他。所以我说,我们的语文经常把一个好玩的东西、有趣的东西、活色生香的东西,讲死了,支解掉了,搞得支离破碎,非常难看和无聊。古文也是一样,老师总是反复让大家背实词、虚词,然后一句句讲解,疏通语法……当然,这都是最基本的——你不懂嘛!但是不能讲完了就完了,得去解释古文的美啊,得从整体上系统地讲一讲文章的气脉,文章的走向,文章的美感,以及文章之后的东西啊。只讲那些知识,是对古文的浪费,只有把古文的美感、道理和它讲的故事、抒发的情感,完全体会到了,才算是真正得到了古文的好处,不然就是买椟还珠了。


所以我讲《古文观止》,大概也不得不解释下字词,但是主要不是要处理这些东西,至少不像在课堂上,老师把那些字词列出来,讲上半天——实词的积累和对虚词用法的体会,是在文章中,在一次次阅读有趣的古文的时候,自然而然学会的。关于实词和虚词,我有我的讲法,有些理念大概很一些人不一样,但是我的经验证明,还是挺管用的。除此之外,我的重点其实还是希望让大家整体性去理解一篇古文,以及这些古文背后的意思,这是我更关心的事情。


我可能有我自己讲诗词的方法,有讲虚词的方法,我的理念可能跟很多人是不一样的,包括对于句法的古文的这些语法的的一些认识,可能跟正常的也是不一样的,但是这都不重要。大家考试的时候当然还是按照老师讲的来,但重要的在于我希望教会大家去整体性的理解一篇古文,以及这篇古文背后的意思,它的美感、它的有趣之处,这是我更关心的事情。一篇古文,一方面是文章,有文章的美。一方面也牵连着它的作者,它的时代,它所在时代的文化与思想,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我之所以愿意讲这些文章,可不仅仅是为了文章本身,而更在意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对我们的祖先,对我们的血脉,又多了什么理解。进而,对我们自己,对我们当下,对我们的生活,多了什么理解。这是我感兴趣的地方,也是我希望讲给各位同学听的。


当然,这都要在以后的课程中,一点点传递,也一点点互动,让大家的意见也参与进来,寻找到一条我们彼此都能够感到有趣的办法。


今天我要谈的大概就是这些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谢谢大家。


讲座语音及文字(上)

关注诸葛学堂-搜索历史消息获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 | 古人对古文的选择与注释——评《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为什么值得学和怎么学?
为什么说《春秋左传正义》影响了中国人的底层思维逻辑?
经典古文名句1-40
如何看待《古文观止》的价值?
怎么读古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