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因为你答题马虎了,所以不能被原谅!---也许我们都错了!

这几天全国各个学校都陆续放假了,家长们在一起讨论的话题总是会围绕孩子的考试成绩。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孩子考得好,家长心里自然是美滋滋的,倘若孩子考试不那么尽如人意,话语中总会透出几分恨铁不成钢的数落。

梳理了一下小学低年级孩子们的考试失分原因,上榜率最高的原因就是“马虎”,“马虎”似乎成了大多数小学生逃不过的劫。

每每看到家长们痛批孩子马虎大意时那一脸的无奈,再看看孩子接受教育时那副无关己事的态度。如果孩子屡屡在“马虎”的问题上败下阵来,作为家长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转变教育思路了呢?

“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其实大有学问。培养孩子的“学习好习惯”和“生活好习惯”,树这样一个目标是件非常容易的事,但如何培养、在培养中什么可为什么不可,却是件需要去用心用力思考的事。

想起了前几年看过的尹建莉老师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好书是可以反复阅读的,很想分享给大家,今天整理起来感触也特别深。


《习惯的对立面也是习惯》---尹建莉

小时候看过一个故事,说某乡镇来了一位江湖医生,称其专治罗锅,百分之一百能把驼背弄直了,不直不要钱。有家人的儿子自小驼背严重,带来治病。

江湖医生的工具是两扇门板,方法是把病人夹在门板中间,再找两个大汉在上面用力一压-----病人的背确实直了,不过气也断了。病人家属不答应,要告官府,江湖医生辩解说,他只管罗锅,不管断气。

没有人认为这样荒诞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事实上,夸张的寓言在现实生活中从不缺少照猫画虎的对应,就像“皇帝的新衣”古今中外以直上演着一样,“门板治罗锅”也处处发生着,尤其是在教育中。用不管不顾的错误方式来强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就是典型的一种。

有一对父母,认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非常重要,所以女儿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对作业的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必须整洁、正确。妈妈天天仔细检查孩子的作业,做错的当然毫无疑问要重做,写得不规范的字也必须重写。

为了提高女儿写作业的认真度,妈妈规定每天检查出的错误不能超过规定数,如果超过了规定数,或者因反复改正致橡皮把纸擦破了,就把这一页撕掉重新写。为此,孩子没少哭过,父母则绝不退让,甚至为此动手打过孩子。

在父母严格管理下,孩子写作业的好习惯养成了,所有作业本部但整齐干净,而且几乎没有一点错误,全部是红勾,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甚至被当作范例,让全班同学传阅。

到后来,即使妈妈不检查,孩子自己也不允许作业有错,如果觉得哪页没写好,会主动把它撕掉重写。为了减少返工,孩子在写的时候总是很小心非常认真,所以很慢,一个小时的作业经常要写两个小时,因此几乎没有时间玩耍,也没时间阅读。

女孩上初中后,学习难度加大,作业也多了起来,而且,由于她一直以来只注意作业在书面上的整洁与否,不习惯思考,所以面对一些复杂的作业,不知所措,没有能力应对能力。

这种情况下,女孩经常写作业到晚上十二点以后,睡眠严重不足,心理上也越来越焦虑。最令人痛苦的是考试,卷子上经常会有不会做的题,因为字写得慢,经常发生不会做而丢分的情况,考试排名急速下滑。

一个在作业上都不允许自己有错误的孩子,怎么能接受成绩排名每况愈下呢?女孩开始变得厌恶学习,发脾气,妈妈这时才意识到孩子养成的“认真习惯”是个问题,开始劝孩子不必把作业写得那么整齐,可以凌乱点,可以有错,不会做的就别做了。

但孩子在整个小学期间形成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并不是自己想改就能改的,只要发现作业有错,就难以接受,甚至表现出恐慌。心理问题反映在了生理上,年仅12岁的孩子就开始严重失眠,每到周一早上,分外焦虑,甚至发生过几次晕厥,经常请病假,后来又出现暴饮暴食和厌食症交替的现象,和父母的冲突也越来越严重。

女孩勉强读完初一,从初二开始,孩子断断续续休学。父母一直试图通过找家教补课、给孩子讲道理等方面解决问题,都无济于事。到初三的时候,功课压力更大,女孩彻底崩溃,无法再倒学校。

父母带她去医院看心理科,被诊断为抑郁症,跑了好多医院进行治疗,毫无起色,状态越来越差。现在女孩把自己完全封闭在家,不和父母说话,也不和外界交流,只能做最简单的手工,像智障儿童一样简单生活。

这对父母,打死也不会承认自己是那个可笑的江湖医生。确实,表面看起来,他们和江湖医生没一点相似。

终极目的不一样,责任感不一样,对对象投注的感情不一样,无私程度不一样......

但有一点是一样的:他们都是以简单粗暴的手段去实现一件需要精心处理的事,在最糟糕的结果出现之前,他们在意的,或者说有能力注意到的是自己热衷的目标,而毫不在意方法的正确与否,不注意手中所操控对象的痛苦和承受力

所以得到的结果也有共性:取得了一个短暂的、表面看起来令人满意的效果,却永久地损害了一个人。

现在很多家长或教师早培养孩子在学习上认真的好习惯,都会这样对孩子说:在考试上,我可以原谅你因为不会做题而丢分,不能原谅你因为马虎而丢分

相比单纯向孩子要成绩的家长,这样说话的父母似乎在教育意识上上了一个台阶,他们知道,在学习上,好习惯胜过好成绩,而“认真”是个好习惯,所以向孩子提出不许马虎的要求。

但这样一种培养“好习惯”的做法和上面一种没有本质差别,貌似合理,都属于门板治罗锅的范畴。

孩子丢分,不外乎两个原因:不会做或者不小心做错了。按照家长这样的要求来评判这两种丢分情况,没学会倒是比学会更好。

如果一次考试不足以让人明白这个问题,我们把这种情况放大了来看----假设两个孩子,张三和李四,一直是同班同学,在整个学期或整个学年甚至在整个中小学阶段的每门功课,张三只学会70%的知识,但可以百分之百落实到卷面上,李四学会了90%的内容,因为马虎,总是让成绩打些折扣,每次得分和张三差不多。

那么请持有这样逻辑的家长诚实的回答一个问题:在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你宁愿你的孩子时那个学到70%知识的张三,还是那个学到90%的李四?

这个问题可能会引起这样的反驳:这样的假设不存在,一个孩子只需要养成认真的态度,他眼下可能有些知识学不会,但从长远来看,一定会胜过那个聪明但不够认真的孩子,他不可能总是只学会70%。

此言有理,同时也说明,你的终极目标并非意在培养一个知识量比别人少的孩子,而是培养一个有认真习惯,能把学业做到最佳程度的孩子。

即你真正想要的,不是张三在知识量上的不足,而是他能最到“效益最大化”,你心底有一种确信,只要坚持不允许孩子马虎,他就能做到既“学得会”又“考得好”,最终,认真的张三一定会超过马虎的李四。

那么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就是,不许马虎的要求有利于达成这样的目标吗?

心理学和生活常识早就告诉我们,一个人做某件事情的精细程度和熟练程度成正相关,粗糙和失误是万事开始阶段的必然,只有经历过失误,并在失误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越做越精确。

儿童由于年幼和背景知识不足,各种“过失”行为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只要环境正常,孩子都会慢慢成熟起来,越做越好。

正如学走路,开始跌跌撞撞,却完全不需要人为解决。不把这看作是问题,它就不是问题,把这看成问题,才会制造出问题。西方教育特别强调给孩子“试误”的机会,这也正是中国人常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功课学习是件需要精细处理的事,需要动用智力、兴趣、毅力和情感等共同完成,单一的“认真”不存在,也不可能完成这样复杂的事件。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习上总是因为马虎而受批评,他就会自动进行调整。

首先,由于人的注意力有限,儿童的注意范围更狭窄,能量十分有限,如果把注意力投注在对错问题上,对思考和探索就无暇顾及了。

而注意力如何分配,也是一种习惯养成。久而久之,不出错的习惯可能培养出来了,一个人坐监狱时间再长也不会习惯做监狱,如果说他已习惯再监狱中了,打开铁门也迈不出去,只能说明他的希望和心智已被摧毁,他已经是体力和思想的双重衰竭者,像前面提到的女孩一样。

其次,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如果一个孩子不断接收到“你可以笨,但不可以错”的信息,且一再的因为马虎挨批评,他会在潜意识里自动降低自己的智力水平,让自己真的不会,以避免失误带来的指责。

这种逃避的后果,不旦阻碍了他的智力发展,同时也降低了自我认同感。孩子原本是喜欢自己聪明的,感觉自己聪明能给一个人带来自信。

对自己智力上的信任和学业上的兴趣是保证孩子在学习上投注感情和毅力的重要前提,只为不出错而获得的荣誉非常肤浅,无法给予孩子长久的自信,也无法让孩子对学习本身产生真正的兴趣。

第三,经常批评孩子马虎,是一种贴标签行为,会给孩子一种负强化,让他觉得自己就是个“粗心大意”的人,这种自我心理暗示十分强大,会影响到他的行为表达,真的变得越来越粗糙,这又会招致家长越来越多的批评。

尽管出于家长的压力,孩子会屡屡保证以后不再马虎,但在潜意识中会反抗这种要求,产生情绪上的逆反。在不良自我暗示和反抗情绪中,他会变得更马虎,甚至破罐子破摔,把马虎固化为自己的一种特点,直至完全丧失自我修正的力量。

儿童的“马虎”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是学习、生活中最不值得一提的小问题,是他们走向精细必不可少的提示。

山路本身不是顶峰,想要达到顶峰,山路上的跋涉一步都不能省略。

一个孩子,只要心理正常,都有自我完善的能力。成年人如果不曾忘记自己也曾经幼小过,就不应该忘记自己也曾经马虎过,回头想想自己的成长,到底是严苛的责难让我们立即变得细致,还是宽容和时间帮助我们慢慢完善?

总之,习惯无处不在,无论好习惯还是坏习惯,没有一种习惯会孤立存在,习惯的对立面也是习惯

门板治罗锅的短视行为在教育中最应该避免。好习惯的养成,首先应该是理解的问题,然后才是培养的问题。


不培养完美的孩子,完美是一种极不现实的期待。我们人人都会犯错,孩子更不会例外。

面对一个拥有85%优点和15%缺点的孩子时,智慧的成年人应该把100%的精力用在鼓励孩子85%的优点上,当你关注积极方面时,将会带来令人鼓舞的结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大妙招帮孩子克服马虎的毛病~
转:家庭教育
孩子成绩与习惯有关
如何教育孩子养成做完作业细心检查的习惯?
孩子粗心马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该如何改正?
有这4个坏习惯孩子再努力也考不出好成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