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总和我对着干,我应该怎么办——引导孩子挑战行为的6个建议

2、3岁的孩子,正是让爸爸妈妈“痛并快乐着”的时候。

这么大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意识,知道自己和爸爸妈妈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个体,于是孩子更自信了,更愿意表达自己喜欢啥、不喜欢啥。

可是与此同时,孩子的语言能力还不足以表达复杂的情况,自控控制能力也不太强,“想要什么立刻就要”!于是就显得更“不听话”了。

作为爸爸妈妈,当然需要帮助孩子度过这情绪强烈的一年,这确实不容易。

所以,尽管我之前已经写过关于如何度过2岁叛逆期的文章,这次不妨再多加一些详细的方法。

首先,帮孩子学习处理强烈的感受。

孩子长到2、3岁,是第一次开始感受到骄傲,羞愧,内疚和尴尬

而且孩子的感受说来就来,可能上一秒还因为妈妈给买了冰淇淋而高兴得不行,下一秒就因为冰淇淋滴了一点儿在手上,立刻崩溃大哭了。

虽然让人抓狂,但孩子情绪崩溃的时候,自己内心也挺挣扎的。

下面这些情况,很可能是孩子在情感表达方面跟爸爸妈妈求助的信号:

1、用言语和行动,甚至很可能是不好的言语和行动来引起爸妈的注意。

比如故意打滚、耍赖、哼哼唧唧……

2、在自己感到害怕、失望的时候,自己和自己对话;

比如,自己对自己说:“宝宝不怕”;“妈妈一会儿就回来了”;

3、自己说“宝宝生气”、“讨厌”……但却没有做哭闹踢打之类的行为;

4、反过来跟爸妈讲规则。

有时候孩子做了违反爸爸妈妈规定的事情,比如偷偷玩米缸的里的米了,听故事的时候坐不住了之类的,之后反而会严肃地“教育”爸爸妈妈,或者自己的玩偶:

“听故事要乖乖坐好”!

“不能玩米,要爱惜粮食”!

从这些行为可以看出,其实在孩子的心目中,也多少是知道爸爸妈妈“希望自己怎么做,不希望自己怎么做的”。

如果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足够亲密,那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孩子当然也希望取悦爸爸妈妈,也想做个好孩子。

只是,一旦坏情绪袭来,刚刚开始处理复杂情绪的孩子,除了撒泼耍赖哭闹,实在不知道怎么用大人能接受的方式来表达,也不知道自己的需求要如何做才能得到满足。

所以,帮助孩子的重点是:回应孩子的感受,并帮孩子寻求更有建设性的表达方式,渐渐发展起孩子的自控能力。

这里有一些帮助孩子的方法:

1、大声地谈论感受和应对方式

日常生活中,或者和宝宝一起阅读绘本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孩子重点分享一下“感受”。

比如:“小狗真的‘很高兴’自己得到骨头”

“妈妈把宝宝的牛奶弄撒了,我感到非常‘沮丧’!宝宝能帮妈妈擦干净吗”?

“有宝宝帮助妈妈,妈妈太‘高兴’了”。

这些表达感受的词汇,能帮助孩子“标记”“认识”自己的感受,不仅能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能帮助孩子把自己的情绪准确的表达出来,让别人明白。

2、给孩子提供一些处理强烈情绪的想法

越是在孩子愤怒、悲伤、委屈的时候,越是需要得到爸爸妈妈的指导。

所以,发现孩子很生气的时候,先对孩子说出“妈妈知道你正在经历什么”,这比给孩子提供解决方法更重要。

举个真实的例子。

曾经一个爸爸跟我说过这样一件事:

每天晚饭后,我会带儿子去附近散散步,在楼下的小卖部给儿子买根棒棒糖,差不多成习惯了。

但昨晚出门晚了一些,小卖部关门了,孩子一看就“哇”的一声哭了。

我就跟儿子说:“小卖部关门了,爸爸也没办法啊!”——孩子哭得更厉害了 !

我又说:“明天爸爸给你买两根!”——孩子理都不理!

我又说:“要不我们多走一会儿,去别的店买?”——完全没用!

其实,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替代方法,他更需要爸爸理解他有多失望。

爸爸这样说会更好:

“爸爸知道你今天就想来这里买棒棒糖,没买到,你一定伤心极了”。

后来这位爸爸用这个方式和孩子交流,果然很多以前觉得“无理取闹”的情况,都好处理得多了。

3、感谢孩子的妥协

让孩子明白:“妈妈知道你现在做的事,是你本来不想做的,妈妈感谢你的妥协”。

比如这样和孩子说:

“宝宝不想让妈妈走,妈妈知道,但妈妈必须去上班,谢谢宝宝每天和外婆等妈妈回来。等妈妈回来,我们一起玩拼图吧。现在你想去跟外婆看一会儿动画片,还是给你的泰迪熊打针?”

4、“看得见”的等待,让孩子更有耐心

有时候孩子急躁起来,“现在就要,一刻都不能等”,是因为孩子完全不知道“等会儿”、“2分钟就好”到底是多久?

那么,让孩子“看到”时间,就会好很多。

比如给孩子准备一个厨房常用的“鸡蛋计时器”,让孩子自己能操控“2分钟后”“5分钟后”,等待起来就没那么难熬了。

5、让孩子做出适合自己年龄的选择

涉及孩子的日常生活,比如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不妨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给孩子提供2、3个选择,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

一是给孩子一种控制感,支持孩子不断增长的信心;

二是:提供选择,还有助于防止孩子说:“这不是昨天那一个”!

有经验的爸爸妈妈都知道孩子“轴”起来有多厉害吧,有时候简直怀疑孩子有“强迫症”。

所以,尝试给孩子3个选择:“你今天穿红色,还是粉色、还是蓝色?”

孩子一花心思挑选,很可能就不纠结最喜欢的那件已经在洗衣机里的衣服了。

6、寻找方法帮助你的孩子“练习”自我控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机会来帮助孩子练习自我控制。

可以尝试和孩子做一些需要轮换的游戏:

比如和爸爸妈妈轮流滚球;

比如大家一起唱歌,唱到其中一句的时候一起把球扔出去;

比如每人选择一个乐器,商量好演奏顺序,轮到自己的时候才能演奏……

这些游戏能够给孩子提供了很多等待,轮流和谈判的机会。

以上这些方法肯定会有一定帮助,但如果爸妈对孩子的“自控”还是不够满意……也不用过于担心。

其实直到孩子上小学,也还不能完全掌握自控能力,成长本来是需要耐心等待的过程。

甚至我们大人自己,现在也还在练习自控,不然为啥减肥那么难呢?(扎心了!)

所以,自控也许是个需要练习一辈子的事情。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语言表达越来越好,和同龄人相处越来越多,也会获得更多的经验,渐渐学会处理失望、遵守规则,自我控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孩子缺乏自控力的六大根源
高情商孩子是怎么养成的?
怎样能让一岁半孩子有自己的自控能力?
自控力好的孩子,都被这几样东西满足!(下)
育儿一问:育儿不要做情绪化的父母
培育孩子的这两个才能,不会被欺压、欺付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