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二比老大心眼多?一个争论了100多年的老问题是时候终结了!


老话说,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同一个家庭的孩子,难道仅仅由于出生顺序不同,智商、性格,就迥然不同吗?


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不光我们这些普通人感兴趣,心理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也从未间断过。


1



100多年前,心理学家就开始了对出生顺序的研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科学家们都觉得,出生顺序能影响一个人的智商和人格


这里,必须要提一位博学多才的科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第一个研究出生顺序的科学家。

他还有个大名鼎鼎的表哥——《物种起源》的作者查尔斯·达尔文。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高尔顿开始重点研究人类个体的差异。

1874年,高尔顿对一个半世纪以来英国最杰出的科学家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科学人才多数是家里的老大。于是,高尔顿得出结论,家里的老大比其他孩子聪明,他推测这是由于老大得到了父母最多的关注

半个世纪以后,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弗洛伊德同时代、同样大名鼎鼎的阿尔弗莱德·阿德勒,首次把出生顺序和人格特征联系了起来。他认为,出生顺序对人的一生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决定了一个人在友情、家庭和工作中的处事风格。

阿德勒在他的书里写到,老大在弟弟妹妹出生前都享受了一段唯我独尊的时光,但是当第二个孩子出生的时候,他就被拉下了「宝座」,失去了特权。这种改变会让他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变得脾气乖张,保守畏缩,过于强调认同和遵从规则。

但是,如果老大在弟弟妹妹出生以后能快速度过「跌落宝座」的危机,发展出合作性,帮助父母照顾弟弟妹妹,他就会比弟弟妹妹更有责任感

中间的孩子从小就要和另外一个孩子分享父母的关爱,天然就懂得合作,他在后边的孩子出生以后,也不会有「跌下宝座」的失落感。阿德勒指出:

中间的孩子更懂得奋斗,比老大更有才能,也更加成功。而最小的孩子,从小得到父母的溺爱,缺乏依靠自己取得成功的勇气,也不会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现在广为流传的「家庭星座地图」,描述家里的老大老二由竞争发展出特定的性格特点,最早就起源于阿德勒的理论。这个理论的年龄已经超过80岁了。

自阿德勒以后出生顺序对人格和智力的影响变成了心理学中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

不过,近期,随着新的统计研究方法和大样本的应用,几个得到广泛认同的大型研究结果都表明:出生顺序和人格没有关系,和智力只有非常小的相关或者无相关。

于是,有研究者直指核心问题,认为出生顺序本身就是「一个深入人心的非理性信念」,言外之意:论题本身就不理性,大家散了吧,别再耗费人力、财力和时间做无谓的研究和争论了。


2


为什么科学研究的结果和我们的直觉相差如此之大?

有心理学家提出,出生顺序很容易和孩子的年龄、家庭大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相混淆,这些因素增强了出生顺序的力量。

我觉得美国知名的心理学家朱迪斯·哈里斯的解释更说得通,她说出生顺序也许有作用,但这个作用非常短暂,而且只限于家里,当孩子出门以后,他在和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就不会再是家里那个爱发脾气的老大,或者叛逆的弟弟(妹妹)了。

比如我家大宝,在家挑食,去学校啥都吃;在家磨蹭,在学校动作嗖嗖快;在家有时候会和弟弟抢东西,在外边特别会照顾比他小的小朋友。

二宝还小,还看不出这种差异。不过,这些足以让二胎妈妈安心了:我们不需要再纠结老大会不会太老实,老二会不会太叛逆了!


3


出生顺序对孩子人格和智力的影响微乎其微,那什么才重要?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斯科特·考夫曼在他的书里写道:再微小的遗传和环境优势,在时间的推移过程中,都会被环境反复放大,产生「乘数效应」,变成巨大的优势,这样的作用会反复迭代并且伴随人一生的发展。考夫曼给出了一个简单的评判家庭提供给儿童智力支持质量和数量的标准,包括:

  • 父母与孩子交谈的多少;

  • 孩子能否接触到书籍、杂志、报纸和计算机;

  • 父母为孩子朗读的频率;

  • 父母带孩子外出(比如去博物馆)的次数;

  • 家庭的温暖和友好程度。

在这些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养育两个孩子的经历,我觉得二胎家庭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以下支持:


1

老二出生后注意照顾老大的情绪


很多妈妈会担心,老二出生以后会让老大性格大变。其实,老二出生后,注意照顾好老大的情绪,出生顺序就不会给孩子们带来太大的影响。这里强调一下,老大的情绪很关键。


我家老二出生之后,我更加看重每天和老大独处的时间。我常利用老二睡觉、吃饭的时间和老大做游戏、看书。


而且,我会有意识地树立大宝「老大」的派头,生活中给老大尽可能多的自主性。这不仅能让他觉得自己被重视,而且能减少好多不必要的「教育」时间。


比如,带老二的时候,邀请老大来帮忙拿纸尿裤、给弟弟喂水。我们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让老大出点子,玩三个人能一起玩的游戏等。这不仅能让大宝成为你的好帮手,而且能帮他树立责任意识,还能有效避免他欺负二宝。


当然,有一点是确实存在的,父母的爱不会均匀分布,孩子之间也会互相竞争,这些都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我们要抛开给孩子的各种标签,关注孩子的需求,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2

鼓励孩子们自行解决问题


两个孩子在一起,总有闹不完的矛盾,怎么办?

我的主要原则是:先鼓励孩子自行解决,在孩子寻求帮助的时候(比如告状、要求大人评理的时候),你再参与。

比如,两个孩子为抢一个座位争执起来了,我会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把他们拉到一起讨论,就跟赛场解说员一样。

讨论的时候我会注意:

让每个孩子都有发言权,都可以表达自己。我负责帮孩子们归纳,做事实性的陈述,引导话题,提示他们注意别人的感受,但不会去做判断。

如果其中一个孩子还不太会说话,我还会帮助他表达。

比如,我会对老大说:「弟弟说你坐了他的位置,他很生气,他希望你把位置还给他。」

老大可能会说:「他只是昨天晚上坐了这个位置,这个位置又不是固定的,早上我就能坐。再说,他先推我也不对啊!」

然后我再对弟弟说:「哥哥说这个位置不是固定的,他可以坐。他说你先推了他,这也不对。」

在这个赛场解说的过程中,两个孩子会觉得得到了别人的理解,可能在中间问题就解决了。弟弟可能会让哥哥继续坐在那个座位上,或者哥哥换个别的座位坐。

但是,还有很多时候,他俩可能还是你一句我一句互相不想让。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让两个孩子一人给一个解决办法。

如果能达成一致最好,不能的话,也没有关系,至少让双方都理解了对方对这件事情的感受。这对孩子来说,比决定谁坐哪个位置更有意义。

当然,即便是这样,他们可能还会继续吵,怎么办?


我会选择,这次听哥哥的,下次听弟弟的。也就是暂时确定一个方案,大家都遵守。但如果争吵影响到了别人,包括我和他们的爸爸,我会说:「看来你俩现在还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你俩有吵架的权利,我和爸爸也有不被影响的权利。你们到别的地方解决吧」。通常情况下,这个问题就会瞬间解决。

总之,对于能表达自己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帮助两个孩子对话,示范怎样通过沟通来解决分歧。这样可以让孩子理解别人的想法。


END


最后,我重点强调一下,和谐家庭氛围对两个或多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如果家庭成员相互友爱、气氛温暖,那么这个家庭的孩子,会有更长的时间处于快乐、满足、自豪这些正面情绪里。这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也会让我们的养育过程更有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Rohrer, Julia M.; Egloff, Boris; Schmukle, Stefan C. (2015-11-17).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birth order on personalit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2 (46): 14224–14229. 

  2. Damian, Rodica Ioana; Roberts, Brent W. (2015-11-17). 'Settling the debate on birth order and personalit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2(46): 14119–14120. 

  3. Bjerkedal T, Kristensen P, Skjeret GA, Brevik JI (2007) Intelligence test scores and birth order among young Norwegian men (conscripts) analyzed within and between families.Intelligence 35(5):503–514.

  4. Kristensen P, Bjerkedal T (2007) Explain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birth order and in-telligence.Science316(5832):1717.

  5. Rodgers, JL; Cleveland, HH; Van Den Oord, E; Rowe, DC (2000). 'Resolving the debate over birth order, family size, and intelligence'. 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6): 599–612.

  6. Marini V, Kurtz J (2011) Birth order differences in normal personality traits: Perspectives from within and outside the family. Pers Individ Dif 51(8):910–914

  7. Michalski RL, Shackelford TK (2001) Methodology, birth order, intelligence, and personality. Am Psychol 56(6-7):520–521

  8. Satoshi Kanazawa(2012)Intelligence, Birth Order, and Family Siz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8(9) 1157 –1164

  9. 何琴、申荷永:论家庭大小 、出生顺序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 社会心理研究》 2 0 0 2 年第 4 期。

  10. 罗凯、周黎安:子女出生顺序和性别差异对教育人力资本的影响—一个基于家庭经济学视角的分析,《经济科学》2 010年第3期。

  11. 阿尔弗莱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汕头大学出版社,2009

  12. 朱迪斯.哈里斯:《教养的迷思》,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

  13. 斯科特.考夫曼:《绝非天赋:智商、刻意练习与创造力的真相》,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14. 弗兰克.萨洛韦:《天生叛逆》,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 ◆ ◆  ◆ 


相关链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几的孩子“命最好”?多数家庭“十猜九中”
为什么电视里老大总是稳重老二总是“作精”?莫非是因为出生顺序?
平讲平说2404期:学会“装傻、示弱”,让排行最小的孩子也有机会当老师当老大,这样能有效避免遇事逃避...
多子女家庭中,排行第几的孩子更有出息?答案很统一,原因很科学
听育儿:家有二宝后,发现大宝不如二宝怎么办┃紫色秋兰
家里孩子生得多,哪个更孝顺?心理学:孩子的出生顺序已经决定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