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开课直击:如何将项目式学习在课堂中落地?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个时兴话题,近年来在教育圈被频频提及。这是一番蕴藏着儿童教育无限潜力的新天地,也是有待精耕细作、厘定分寸的责任田。

 

在PBL的资深实践者眼中,真正的PBL应该怎么做?如何构建学校项目式学习课程体系,带领学生一起玩转项目式学习?而PBL最终又将以何种方式产生深远的育人影响?


于近日由筑桥实验小学主办,三有项目式学习承办的第一届“PBL主题论坛——直击PBL课堂”,深度解析有关PBL的问题,祛除附着于PBL的“迷思”。本文将带您走入论坛现场,聆听中外专家的看法。



PBL
课堂有什么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论坛是自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筑桥实验小学实训基地授牌以来的首个培训项目,三有结合本次论坛主题特邀了美国项目式学习High Tech High School的资深导师Edrick Macalaguim,当天,他为大家演示了一趟PBL示范课,让老师们亲临项目式学习的课堂。

 


这是一堂和传统课堂完全不同的PBL课。


首先,从教学空间的形态看,整个课堂被分为三个区域。


教室的一侧地面上铺了一块大地毯,大多数时候孩子们和老师就在这里一起席地而坐,老师讲解并进行全班的讨论;第二块是由课桌椅拼起来的小组区域,按照班级人数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4人,需要小组合作完成一些动手或书写的任务时,孩子们会坐在这里;第三块是角落里的工具材料区,最后一个环节需要孩子们利用各种材料完成自己的作品,孩子们可以到这里来取用材料和工具。


从课程实施过程来看,老师和孩子们的互动非常多,是贯穿在整节课的过程中的。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基本以提问为主,没有传授什么知识,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提问不断启发孩子们自己去思考。


从课程需要的材料来看,和传统课堂不同,整节课没有教材、没有练习册,只有老师事先准备的一些打印资料供孩子们使用,还有各种各样的彩色纸、剪刀、气球、双面胶、吸管等材料供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取用。


整节课没有任何学科知识的学习,没有拼写,没有算数,没有阅读。教学目标是建设合作的班级文化和培养孩子们的设计思维。


场景1:接受自己的情绪


课程一开始,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围坐在地毯上。随着几十位听课老师进入教室做好,Edrick问孩子们,这么多人来和我们一起上课,大家有什么感觉?有的孩子说紧张,有的孩子说有点害怕,有的孩子说有点兴奋,每个孩子回答之后,都有很多孩子用手指点点自己的左肩,以此表示“我也是”。


孩子们表达了自己的情绪之后,Edrick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我们感觉有点紧张,有点害怕,或者有点兴奋。我们可以有这些情绪吗?”孩子们和Edrick一致点头说:“可以。”


就在这一刻,能看出来很多孩子的紧张情绪得到了释放,重新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回到了课堂上。


解读


这节课很注重对孩子们情绪的关注和包容,并且努力让孩子们理解他人的情绪。这在后面几个环节中也有体现。在课后的讲解中,Edrick说,为了建设合作的班级文化,“共情能力”是很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


场景2:观察、思考、提问三部曲


接下来,Edrick用白板向孩子们展示了两副图,一副是几个人划赛艇,另一副是很多人乘坐游艇。他让孩子们通过“see-think-wonder(观察、思考、提问)”三部法来观察图片并思考。每个孩子都可以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随后,孩子们分组,用这种方法来观察有关希腊神话的人物图片,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解读


在这个过程中,小编注意到两个细节。


一是在不断的提问和互动中,Edrick引导孩子们认识到,第一幅图中的人必须要努力一起划船,赛艇才会前进;第二幅图中的人则什么都不需要做,游艇就会开动。他邀请孩子们和自己一起努力“划船”,一起完成后面的任务。这个过程将培养孩子们的学习方法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很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二是Edrick采用的分组方法很常规——“从一到五报数”。但是,这没有结束,他随后随机报一个数字,让该小组成员起立坐下,随着他报数速度越来越快,这个过程越来越像游戏;到最后报出“0”这个不存在的数字时,孩子们一愣之后哈哈大笑。


这个小插曲调节了课程节奏和孩子们的情绪,随后才让孩子们真正坐到课桌前完成写的任务。


这两个细节与PBL这种方法无关,但从中可见老师的经验以及对孩子心理的把握。


场景3:完成任务


完成小组任务后,小组回到地毯区,老师布置下一个任务,也是这堂课的主要任务:为“点石成金”这个故事中的米达斯国王设计一个方案,让他既保有点石成金的能力,又不会把自己的食物、水和女儿也变成金子。


到这里,PBL中的P也就是项目、任务,终于出现了。


孩子们领了任务之后又回到分组状态,回到小组的课桌前,每个孩子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相互合作,想好方案之后就可以到材料区领取材料和工具,来完成自己的方案。


这是整个课程中耗时最长的部分。孩子们积极地开动脑筋,动手操作。Edrick则在各个小组之间走来走去,不时和孩子们进行沟通,或者应孩子们的要求帮忙吹气球之类。


这个过程中,Edrick多次引导孩子们去理解和感受米达斯国王的心情,有了点石成金的本领之后,心情是什么样?后来发现自己没法吃饭喝水,心情是什么样?后来不小心把自己的女儿也变成金子来,心情又是什么样?


他还干脆自己扮演米达斯国王,用国王的口吻请求孩子们帮助自己。“我是米达斯国王,我不想把自己的好朋友们变成金子!你看,你们都不愿意和我击掌了,我很难过,请你们帮帮我!“


解读


这个过程中,Edrick不断强调的是让孩子们体会米达斯国王的情绪,并且不断强调是要为米达斯国王解决问题。


有孩子的设计方案是为国王做金手套,但孩子们用纸剪出来“手套”普遍比较小。他会走到孩子身边,把手伸过去说:“这个手套是给我做的,对吗?”孩子们很快就会意识到手套太小了,他就很慷慨的把自己的手借给孩子们当“手模”,让孩子们比着自己的手设计出新的手套。


Edrick后来解释说,设计思维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用户思维,一定要明白这个设计是给谁用的,是要解决谁的问题。


最后因为时间限制,我们没有来得及看到孩子们的成果展示,但是很多孩子的设计方案已经足够惊艳了。


除了前面说过的金手套,还有孩子设计了喂食器——积压气球就可以把食物投射到米达斯口中;有的孩子设计了一个魔盒,把手放进去按一下按钮,可以暂时解除点石成金魔法,再放进去按另一个按钮,就能恢复魔法;还有的孩子设计了一个机器人,米斯达可以走到机器人内部,然后他做什么动作机器人就会做同样的动作,帮助他完成吃饭、喝水、拥抱等任务……


关于PBL,他们怎么说


PBL学习是什么?

寻觅一个开放问题的多元答案


什么是PBL?是一套学习情境设计方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还是基于现实展开的多学科交叉教学?


或许都没错。


在Edrick看来,PBL是以学生为中心(Child-centered)的教育理念为基础,以项目(Project)为导向,教师引导的跨学科的(interdisciplinary)启发式教育方式。


学生通过做项目,整合自己的各个学科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并对自己的表现做出评价,同时促进团队协作,这就是PBL。


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投入一定时间对真实的、复杂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会解决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培养独立思考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更好地与他人合作以及应对真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实际上,目前对PBL并没有一个官方的定论,所有人都像盲人摸象般在实践和交流中深化对PBL的认知。


为什么说PBL是一个缓慢又快速的过程?

寻找“生”本主义的实践途径


“缓慢而快速”这个说法,来自于当天主题论坛现场圆桌讨论。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副秘书长陈馨老师在讨论中提到了这组对立词。


在陈馨老师看来,PBL的学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孩子们在项目搭建过程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这必然是缓慢的,发散的;


而第二阶段是孩子们认准了目标,奋力冲向自己最感兴趣、最想搞明白的目标,正因为目标明确,动力充足,所以这一阶段是快速的,集中的。老师们要接受这种过程,耐下心孕育这种过程。


实际上,当天来自筑桥实验小学两位老师Jessie和Karsd也进行了实践分享。


在他们看来,好的项目式学习有两个特点:


首先是孩子们有选择和发声的机会。


这意味着老师并不能在项目开始前就预设孩子们会选择何种主题去研究,甚至要尽量少干预,只有有了充分的选择权,孩子们自主学习的动机才能体现出来。

 

其次关注重复盘和反思。


一个项目的结束并不是终点,孩子们在奋力往前冲的时候,会犯错,会走偏,会焦躁,会失落,而复盘过程中对研究方法和过程心理的沟通会让孩子做得更好。



PBL和传统教学方式,非此即彼么?

寻找传统与现代共舞的融合之道


这个问题来自于圆桌论坛中的观众提问。

 

现场平和学校学部校长、筑桥实验小学校长籍莉分享了她的看法:教学方式没有传统和新潮之分,这只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而已。

在她看来,整个社会都在不断进步和变化之中,教育手段也在更新,在时代的节点上,我们不能完全抛弃已有的东西,而是在此基础上不断迭代作为教育者对知识的认知,对孩子现在学习知识手段的认知。


只有我们教育者成长了,才能给予孩子更多不同的学习情境。对孩子们来说,他们生活的环境是发展和变化的,他们只需要接受当下的学习情境就可以了,一个智慧的教育者会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境下用什么样的方式。”籍莉说。


其实现在PBL被热捧的时候,我们关注孩子的兴趣、孩子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却也从来没有放弃让孩子学习知识。甚至可以说没有传统模式下的知识积累,孩子们没有办法完成复杂度更高的PBL学习。


没有既有知识作基础,学生非常容易在项目中感到无助和迷茫。


实行PBL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寻找突破思想藩篱的方法

 

在圆桌论坛中,Edrick提到的一点让在场各位都很震惊,就算在PBL已开展一段时间的美国,也有很多学校面临着重回传统教育模式的可能。


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实行PBL最大的挑战又是什么呢?


可能很多人会提到时间,因为国内的学校没办法完全放弃传统学科教育,单纯让孩子们做PBL,但是从PBL的设计初心和逻辑来看,它确实需要大量时间的投入和参与才会有效果。


籍莉老师认为,时间只是客观因素,最大的阻力来自于传统观念的桎梏,体现到实际教学中,则是老师是否有耐心陪伴孩子去完成这个过程。


三有联合创始人沈立岑老师从另一个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在PBL实践过程中最难的是不去控制,特别是在Edrick的演示课中,很多旁观的大人都有种着急的感觉,用了两倍的课时,却发现并没有完成任何既定的课堂任务,此时旁观的人都开始焦躁了,而Edrick老师还是耐心陪伴孩子去找到内心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传统教学有每节课要完成的小目标,而在PBL教学中,却需要老师尽量忘记这些想要达成的确定性,因为你没办法判断孩子会根据你的内容延展出什么,这种不确定性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教育的必然,抵抗自己的人性,用更开放的态度去拥抱不确定性,这是最大的挑战。

对于筑桥实验小学课程总监郑腾飞老师来说,想要PBL长久健康地发展,科学的评价体系非常重要。



评估是为了学习,而不是现在很多情况下学习是为了评估结果。


很多时候老师都想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过程,但最终孩子们是否能学到老师想要传授的知识呢?


虽然它可能不再是标准化考试的内容,不再是记忆性的内容,但老师们总希望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得到些什么,这种“有形的收获”如何看到?


如果一个学校还是设定一个学期,一门课完成一个 PBL,然后展示评估,这就是对 PBL最大的误解。


随着PBL的逐步开展,如何建立评估体系,如何衡量PBL的教学成果,如何借助评估让PBL走得更远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议题,甚至说挑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Maker Edu实例来读懂PBL的6个策略|爱就开心
信息技术课堂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初探
策略|PBL教学法很难理解?可能是你打开的方式不对!附5种加深理解的方法
风靡全球的PBL,比尔·盖茨推崇的项目制学习方式,你的课堂也可以拥有!
直击STEAM和艺术统整的核心——项目式学习是如何融入艺术课堂的?
新课程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如何在中小学课堂落地?(附实操与案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