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英国版变形计:这一次,连校长都「变」了!

寒假刚结束,我的朋友圈里全是一片老母亲老父亲们的欢呼:“终于开学啦!”然而,送娃上学的狂欢之下,他们似乎忘了,自己和孩子一同被作业支配的恐惧……当然,我们并不是来说辅导娃写作业这件小事,今天我们来唠一唠教育这件大事。

最近我看了一部BBC拍的纪录片,名为《SCHOOL SWAP:THE CLASS DIVIDE》(交换学校:阶级划分》,我把它理解为英国版的《变形计》,但不一样的是,他们探讨的是教育。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cover/enjkdx4hvn89n77.html

先聊聊背景,在英国有两套教育体系,国有(公立)和私立,类似于国内,私立学校采取的是针对少量人群的精英式教育,片中的沃明斯特就是如此。

而公立学校本着“让更多人能够接受教育”的理念,生源量大、学生质量良莠不齐,片中的贝姆罗兹就是这样的公立学校。

在纪录片中,沃明斯特的校长马克和贝姆罗兹的校长乔沃德分别带着自己的学生,去对方的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交换。我们唠的就是这场英国版《变形计》给校长和学生们分别带来了什么改变。

注:文中沃明斯特私立学校统称为S校,贝姆罗兹公立学校统称为G校。

公立学校

校长:乔沃德

乔沃德是G校校长,在这个学校,学生超过700人,预算只有500万英镑,用一个词可以概括现状——僧多粥少在乔沃德看来,私立学校之所以拥有精英教育,并不在于其教学质量,而在于钱多以及他们的生源也极其优秀。也就是说,她认为,学生本身就有极高的起跑线,私立学校的助力也没那么重要。交换前,乔沃德立场很坚定,“我从未跟任何任何私立教育机构有任何形式的联系,他们可以付我50万英镑一周,我也绝不会做沃明斯特的校长。”

但现实就是,接受私立教育的那7%的人群在主导着英国的上层工作,乔沃德希望借由这次的交换机会,学习私立学校的教育优势,她坚信,教育就是解开社会不平等问题的关键。

S校校园里,乔沃德看着学生们不慌不忙地走,迈着放松的冷淡的牛津步伐,她意识到,这里的学生已经会通过环境来学习了。了解了S校的集会、名人演讲计划、各项标准制度、教学质量、晚宴和课外兴趣小组等等后,乔沃德感到痛苦和挫败,但她并没有在这份挫败感中沉溺下去,而是“事情已经这样了,只是要想办法如何更好地前进”。

学生:娜丝

娜丝来自叙利亚,她的父母花费了大量心力把她带到英国,送她入学,她也极其珍惜在G校的读书机会,她是一个在逆境中成长的人。在交换前的采访中,她说,“听起来也许疯狂,我想上牛津,或者剑桥。”而她在交换中体验过S校的教学水准和课外活动后,她很清醒地表示,“这些很好,我很喜欢,但我不属于这里。”

学生:布瑞特

布瑞特算是一个非典型的问题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会跟老师争吵顶嘴,但同时自己也懂得很多“大道理”,比如他知道“如果我在学校不埋头苦读,也许人生就会一无所获”。然而,缺乏自信和行动力的他只是停留在“知道这些道理”而已。

交换开始,刚来到S校的布瑞特就无数次表达“我喜欢这里,超过喜欢我们学校”。与S校校长马克谈话时,布瑞特被校长的一句“不要跟我说客套话,我觉得你能做大事”激励,重建信心,并向自己提出挑战,参加了S校课外的兴趣小组混合见习队,尝试着专注地做事。

学生:卡西姆

3点放学,回家,先睡一觉,然后玩游戏机,这就是卡西姆放学以后的“神仙日子”,当被问及“未来想做什么工作”时,卡西姆不走心地回答“什么都不用做就能挣几百万”。在进入S校第一天与校长谈话时,他才坦诚自己“喜欢运动,想做工程师,想先去劳斯莱斯等地方当学徒……”

在S校,他也加入了汽车兴趣小组,尝试打开自己的内心,去面对真正自己想做的事。

私立学校

校长:马克

马克是S校的校长,S校在学生数量只有G校一半的情况下,拥有相当其两倍的预算,这种情况对比G校,也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小康社会。

S校有多壕这里就先不提了,马克在交换时的想法就是——与G校的教育工作者探讨,什么才是优质的教育。他认为,如果英国的每一所学校都关注私立学校在教的内容,那么他们的教育工作都会井井有条。(自信满满的校长)

在G校体验过一周交换以后,马克也有了很深的感触——是因为存在很多社会因素,影响了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和在学校的表现。并且,在交换过程中,他也体验到G校的有教无类(接收生源没有标准),对学生的特殊关怀,捣蛋学生的隔离室……这都让他意识到,并非所有学校都有资源做到S校的标准,G校和其学生们,都在逆境中艰难生存,而在这种挣扎中,他们做到的人文关怀甚至比S校的绝对制度更好。

学生:桑德

桑德对自己的评价是时髦且富有,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有自信有想法的孩子。在G校,面对G校搭档布瑞特的捣蛋行为,他很苦恼——应该选择跟他一样犯傻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最后,在交换过程中一直坚持做好自己的桑德,在G校的环境中倍感打击。

学生:乔恩

乔恩非常了解自己,他知道自己的数学不好,但自己无能为力,交换前他说,“我认为公立学校不会给到我(私立学校帮扶课程)这种程度的帮助。”

交换过程中,关于他的潜力,G校有了不同于S校的评价,乔恩第一次体验到自己的数学成绩为A的“快乐”(从前在S校,他的数学成绩一直为C)。在不同的评判标准之下,乔恩体会到了“鼓励教育有时是好事”。

学生:凯蒂

凯蒂对自己的评价是”幸运“,她说,“我极其幸运吧,得到赋予的那一切。”对新的事物和新的环境总是充满好奇心,对比G校搭档娜丝的“好好学习,长大不想成为办公室里的芸芸众生”理论,来自S校的凯蒂只说“我喜欢烘焙、音乐和捣乱,未来可能小学教师比较适合我”。

对比G校娜丝的明确目标和雄心壮志,凯蒂也有了一点触动,她认为自己太过游移,生活中充满了Maybe。在G校上课的过程中,她也意识到,自己如果在公立学校上学,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自己可能不会那么努力;而S校给了自己外在的驱动力。

———我是开始反思的分割线———

公立教育是否真的意味着平庸?私立教育是否真的很完美?

看完《SCHOOL SWAP:THE CLASS DIVIDE》后,我意识到所有的一切并非绝对,每个学生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走入学校,开始教育之途,从这时开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变成了两条相辅相成的并行道,带着他们走向未来。

《SCHOOL SWAP:THE CLASS DIVIDE》中,我看到的不仅是两种教育体制或是两个学校的对比,还有家庭可以从学校教育中汲取的教育要点——

1.规则可以让孩子保持“随时做好准备”的状态;

2.暖心的关怀比冷冰冰的奖惩制度更有用;

3.建立自信的要点在于成就感;

4.培养孩子的关键在于燃起他们的内在驱动力;

5.让孩子了解自己,越早越好。

图片来源:《SCHOOL SWAP:THE CLASS DIVID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BBC纪录片为你揭秘,为什么家长要挤破头把孩子送进好学校?
刺痛千万家庭,这部英版《变形计》
这事回应了|学校教育工作建言献策
公学就是公立学校?NO!
王开东:为何民办学校更有竞争力?
这是真实的美国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