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度学习恰恰就隐藏在混乱的表层之下 | 读者来稿

作者前述:

我是一名高校教师(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和研究。2018年因为课题研究受阻,在咨询学校督导组专家时知道了PBL,继而与三有相遇。

当发现那篇,PBL资源汇总工具篇,推文时如获至宝,并开始尝试PBL教学。然而“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

在不断搜集信息的过程,找到了这本《PBL项目学习:项目设计及辅导指南》,阅读以后很有启发,遂仔细记下读书笔记。

写作之初,有想过像以前一样投稿给学术期刊,但随着笔记的进行,觉得投稿给三有,若能有更多机会让真正热爱并在实践PBL的同好们读到,更是一件美事,也衷心感谢三有对我在PBL探索之路的帮助!

《PBL项目学习》

如果是在接触PBL最初时读这本书,或许不如实践了几次、反思了几次的后读时收获大,因为这本书回答了我在实践中的不少困惑、验证了某些猜想、坚定了某些信念、启发了新的灵感……比如:

理念

PBL不止是一种教学和学习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或教学思想体系:无论是Problem-based,还是Project-based,又或是PBL的2.0版本PBD(Project Based Design)(其实大可不必纠结这几个相似的概念);无论是持续好几个学期,还是几天,亦或是课堂上的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都可以尝试抛出一个有趣又真实又有挑战的问题来让学生参与、思考、讨论、展示、评价、反思和提升;

务实

PBL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如果在中小学阶段进行,因为学生还需要必须记住一些事实和数据,才能顺利通过各级考试,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做练习题、测试依然需要且必要。正如作者所言:在实践PBL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务实。

问题设计

除了老师煞费苦心的设计问题,更可以让学生共创(co-create)设计问题。当然,学生设计问题的过程需要老师给出一些问题设计的指导、要求和模板。

教师的定位

PBL中的老师更像是教练、咨询师和导师。在本书作者Thom Markham博士的个人网站上,他指出PBL的2.0版本PBD(Project Based Design)要求师生关系的重新思考(点击查看PBL2.0是什么):在动态、信息丰富的互联网时代,学生也有许多老师不知道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老师不能再只靠学历、证书或传统的专业发展来教学,而要融入开放性、灵活性、虚怀若谷、倾听的能力和观察力。

问题解决过程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设计的问题,问题提出后,需要给学生留出时间弄清楚问题。此外,项目开始前,如果可以,给学生布置教科书阅读任务,预测和识别学生知识结构中的潜在差距,及时补课;如果可以,给学生看以往的优秀项目成果,发挥示范作用。另外,可以采用“KWL表”(Known/Want to know/Learned)来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把“复杂、高阶”问题的“简单化”——针对挑战,他们已知哪些内容?还想要哪些知识来解决问题?在项目实施中,这个表要你不断更新,帮助教师管理项目和追踪学生学习进度。

技能培训

PBL学习过程中,老师需要给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但不必追求大而全,一次项目可以重点训练一两个技能,比如查找审视资料的能力,比如与观众的眼神接触,比如头脑风暴的规则和技巧,比如相信自己的创造潜能……“你很可能花一整个学期或相当长的时间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但,评价标准可以逐年提高。把几个重要技能较好,将会改变学生今后的一生。

成果展示

作业的对外展示是一个难题,可不可以在学院公众号上发布?或者自建一个公众号呢?同时,老师也要多分享自己的收获。

评价

PBL的评价中可以有一个在A+之外的评分——“突破类”的量规,超出预期的表现:比如全英文的展示,比如超强的团队精神,比如坚持……但无论哪种评价体系,都需要用心对学生进行量规培训,分解量规、突出重点、练习使用量规(对其他组和自评)。

反思

PBL教师反思三问:我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帮助学生理解重点概念,掌握技能,意识到个人特长和面临的挑战?什么样的“教学关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我要提供什么样的反馈,对学生才是最有帮助的?

多个PBL任务的协调

如果多门课都使用PBL,任课老师间需要沟通和协调,让学生在同一时间内专注于一门课的任务,因为多项任务同时进行会降低质量。

编者后记:

特别感谢李彬彬老师对我们的喜爱和信任,这篇读书笔记涵盖了几乎所有的PBL精髓,包括PBL不是万能的,PBL教师角色的转换,PBL教室文化的长期培育及PBL中的有效反馈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师培训过程中一直关注的内容。确实如李彬彬老师所说,实践之后才能获得这些感悟,我们在工作坊中也常提到:如果你想学习PBL,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做一个项目!期待彬彬老师给我们分享更多她的PBL项目实践!



附录(书中金句摘录):

-- 教授PBL的精髓:教学生如何思考。

-- 教会学生如何获得动力、激情和目标。在日新月异的世界,若不具备弹性、灵活性、持久性、专注性和自我意识等个人优势,再多的技能和知识也是徒劳。

-- 作为PBL老师,你必须做出关键转变,为学生设定一个新目标:成为一个严谨的人。

-- 相信学生想要学习更多内容并愿意为之努力。

-- 回到基本问题:为什么你的表现对你的成功如此至关重要?学校习得的技能与真实世界所需要的技能有哪些区别?

--  项目开始前掌握的基本能力单元:课堂展示、合作和自我管理。

-- 一个很基本,但通常被遗忘的重点;设定的目标需要定期回顾、修改和重新确定。

--  团队协议中加入“解雇条款”(firing clause)。被解雇的同学要么选择单独完成项目,也可以进行面试,申请重新加入新的团队。

--  “辩论是教育的灵魂所在。”在PBL中,你有时候会发现,项目过程混乱,问题和辩论毫无头绪,似乎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是深度学习恰恰就隐藏在混乱的表层之下。

-- 所谓“真实”,指设计要联系现实世界或者亲身经历。在PBL的环境中,“真实”就是学习理由。

-- 去哪里找到真实且有创意的问题?

a. 做白日梦

b. 在学校附近转一转

c. 阅读头条新闻

d. 从学习目标出发

e. 咨询学生

f. 自我反省

-- 在设计项目前中后期,自问:

    a. 这个挑战是否研究的是一个问题、困境或难题?强迫学生进行分析、批评、权衡、解决和选择。

     b. 学生是否可以产出对社会有价值的东西?

     c.  这个项目是否使得老师和学生之间展开合作?

     d.  这个项目是否让学生们反思他们在学术和为人上的进步?

--  修改润色还可以有助于你将一个认知性问题变成一个感悟性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程度。

     a. 避免简单的是非问题。

     b. 将“什么”变成“怎样”。

     c. 深入挖掘真实的问题。

     d. 寻求与当今世界相关的重要主题。

     e. 从“认知”向“实践”转变。

     f. 联系当地实际。

     g. 对当地问题进行批判性分析,主要具体。

-- 入项活动。介绍挑战时,可以采用激烈的讨论、视频、嘉宾讲座、实时阅读等一切能吸引学生参与到项目中去的方式,来刺激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也可以在学习部分内容,或学生进行一定的研究思考后再引入问题,他们会发现驱动问题变得更有挑战。

--  必要时的再教授,在项目完成后,要随时注意知识缺口,或学习过程中的明显的问题点。如有必要,可以重新开一堂课,或在后面的课程中涉及这些知识,来弥补这一缺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靡全球的项目式学习到底是什么?
芥末翻Summary|PBL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深度学习能力?
PBL的黄金标准:项目的基本设计元素
遇见深度学习,从遇见HTH的PBL方式开始!
项目式学习PBL=做项目?
Aha| 如果没有这7个要素,你遇到的就是假的项目式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