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拜数据教”当道,你的孩子将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数字……

六月、七月是一个火热的季节。前有高考、中考接踵而至,后有高、中考成绩相继公布。然而,天气的炎热,终究敌不过对于中高考成绩的膜拜与狂热。

近年来,在普遍的教育焦虑之下,数据崇拜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教育被裹挟、被扭曲,甚至部分教育工作者也因此淡忘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无奈之下,为了倡导回归教育的本质,还教育以本来面目,教育部、省、市教育部门先后出台相关政策,严禁炒作中、高考成绩。

俗话说,“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人们之所以崇拜数据,数据之所以有市场,归根结底还是源于全社会缺乏正确教育观、人才观,源于对教育的功利性认知,源于对学校的单一评价。

1

一把尺子量学校,不科学也不公平

教育部门不公布成绩,家长如何判断学校优劣?评价一所好学校的标准,似乎难达成共识。但一个共识是——这个标准绝非一个升学率、一组数据那么简单,绝不能仅以一次考试来衡量学校。各种学校因为招生方式、招生层次不同,考试数据自然不同,入口不同,出口也必然不同。因此,评价学校岂可一概而论。以一把尺子衡量不同学校,既不科学,更不公平。

1931年12月2日,梅贻琦在就职清华大学校长的演讲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虽然梅先生说的是大学,但亦可以移植到中小学上来。判断学校的好坏,应该综合考虑学校的办学历史、学校文化、管理模式、师资水平和既有办学成果,尤其应该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看“加工”能力、看教育的增加值。

选择之前,不妨先把或真或假的数据抛开,去看看你的亲戚、朋友、邻居家资质差不多的孩子,在分别选择派位或择校三年后,是否有明显发展差异;不妨去对比一下,当年中考成绩相当的孩子,在不同的学校,发展是否有显著差距;不妨去看看学校是否拥有名校长、名师(首席名师)和卓越教师;不妨去查阅一下各类学校招生控制线,作为判断学校的起点、入口;不妨查一查每年度学校绩效考核情况,看学校管理是否规范;不妨听一听家长、学生的评价与口碑。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大抵可以作为判断一所学校好与不好的基本依据。只有这样理性分析,才不至于出现个别学校仅靠一个名字、一块牌子,就受到热烈追捧的可笑局面。

2


名校并非唐僧肉,并不适合每个人

俗话又说“汝之蜜糖,彼之砒霜。”人参虽好,却不是人人皆宜,都适合拿来进补。

一方面,名校虽好,却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有些人,适合在压力大的环境下学习,在外界环境的逼迫下不断前进。而有些人却承受不了这种压力,压力之下的他们只会散失信心、迷失方向。就像长跑一样,有些人适合跟随,可以做“凤尾”;有些人适合引领,更适合做“鸡头”。无数教育教学的案例证明,如果不是立足孩子的特点来做选择,一味只求名气、满足于面子,最后的结果往往就不尽如人意。这样的案例,你的身边可能就有很多。

另一方面,一般学校也有优秀生,名校也有落榜生。如果没有那种能力,就没必要非得成为分母。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名校不是保险箱,择校也不是绝对靠谱,进了名校并不意味着稳定的升学。保不保险、靠不靠谱,还是取决于学生三年的努力。

万事万物,都要讲究合适、合理。合适,就是立足自身现状选择合适教育。合理,则是对孩子、对学校以合理的期待。你的选择可能决定了孩子的一生,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选择。

因此,这种时刻,更需要一份定力、一份睿智,保持冷静的判断力,不盲目从众,不随大流,不一窝蜂,选择自己最合适的学校,接受合适的教育。

3

学校成就了学生,学生也成就学校

好学校有其过人之处,对于学生的见识、视野、思维、综合素养等方面,确实有普通学校无法比拟的地方。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优秀的学生,就没有“优秀”老师,更没有“优秀”学校。学校成就了学生,更是学生成就了学校。

一方面,有些学校集大批“牛娃”于一校,有些学校却一个“牛娃”难求。因此,就算某些学校取得更好的成绩、拿出更好的数据,那也是应然的结果。对任何学校来说,好看的考试数据,都不是洋洋得意、沾沾自喜的资本。任何一个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都不会拿来炫耀和显摆,更并不足以拿来自证优秀。

另一方面,2016年,长沙实行了“公办不择校”。经过三年发展,城区初中学校的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在零择校的基础上,城区几乎所有初中学校都考出了6A和5A1B考生。为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正是我们今天更应该崇拜和追逐的好学校。

4

他们制造你的焦虑,也在变现你的焦虑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前排的观众站起来,后排观众就不得不站起来,最后全剧场的人都得保持站立——这就是剧场效应。

过去,一些学校、一些教师恶意炒作成绩,其实质就是一种拿成绩炒作个人名声、学校招牌的“假爱”,一种把学生物化成数据的错爱。这种错爱和假爱,裹挟教育中的每一个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在三令五申之下,当下学校不再冲在炒作成绩的第一线了。然而,一些网友充当起义务宣传员,一些个人、一些机构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炮制出各种数据。对比真实情况来看,网传的各种版本几乎不可信,家长朋友切不可被“乱花迷眼”。

我们焦虑于孩子的未来,焦虑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更焦虑于做人群中那少数的几个,甚至是唯一的一个。我们被裹挟在他们制造的焦虑之中,难以特立独行。

某些无良的商业机构,以最大利益为追求。因此,发现焦虑、制造焦虑、利用焦虑,并且变现我们的焦虑,他们是专业的。这些机构、自媒体故意炒作中高考成绩,无非是为了制造焦虑、放大焦虑,从而变现焦虑。

种牡丹者得花,种蒺藜者得刺。如果让“拜数据教”当道,主宰教育,我们在教育中的每个人,将会成为一个个毫无意义的数字。回归教育本质、重构教育生态这条路道阻且长。但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家长,请按我们所相信的那样去生活,不要去像我们生活的那样去相信。

惟其如此,教育终有一天会还原它本来的美好模样。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的真谛——读《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有感
被过度推崇的精英教育,如何刺痛了我们的焦虑?
【前沿】于鹏:在线教育是个伪命题,未来教育将走向云智能
家校合作才是值得抢占的“C位”
马云:全世界特别强调大学排名 但没人去排前一百所最好的小学
三年级四班手记之八十六 要老师有什么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