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作 | 如何写【亲情友情】

之前我们谈了两次如何写【个人成长】,有兴趣可以往前翻一翻。今天讲【亲情、友情】。可能大家从内容上看,会觉得这是两个不同的类型,其实从结构上看,它们是一样的,都是【人际关系】

亲情就是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友情就是和朋友之间的关系。这类文章最常见的写法可以分为2类:

❶ 抓一个关键词,以【写多件事】的方式把它写透。

比如汪曾祺写他父亲的那篇《父亲与我》,说父亲肯陪孩子们玩,从小时候陪他放风筝、做花灯,到中学时陪他演戏——父亲拉胡琴、他唱,后来还陪他抽烟、给他写情书出主意……这些事情、细节都是盯牢了父亲很自然、很真地陪孩子们玩(挺难得的)这个点写。

这个结构,其实就是我在《实战写作课》(点击可达)里讲的“神奇的3”:在关键词下,切分出3个角度、写3件事,等等。比如上面举例的汪曾祺的文章,就是按照孩子的年龄从小到大排列,切分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父亲的“陪玩”都有不同的形式。

这个写法是最常见、最容易想到的,关键在于:

① 点要抓准确,比如汪曾祺抓的父亲特点就非常突出,并且很特别。此外,在抓点的时候还要注意:要盯牢【关系】去找,而不是单个人物。《父亲与我》的落点在“与”,而不是“父亲”。

② 所写的事情也要选择比较有特点的,比如汪曾祺写的父亲拉胡琴,陪他和同学唱戏,玩了一下午,就很吸引人。此外在写的时候,要有具体的细节,比如汪曾祺就很仔细地写了父亲给孩子们做过些怎样的花灯;最好能写出画面感,比如上述唱戏那部分就是如此。

大家可以读一读汪曾祺的这篇文章,把他写父亲的部分拆解开来,看看他是怎么安排结构、怎么安排内容和细节的。你也可以在我的《汪曾祺阅读课》(点击可达)里看到对这篇文章的更多解析。


你可能会问,抓多个关键词行不行?

有不少孩子的确会这样写,比如我跟妈妈有时候是母子、有时候是好朋友、有时候是游戏伙伴……比如我跟好朋友大部分时间都彼此支持,但偶尔也会吵架……

可以么,也没什么不可以,就是这种写法略嫌偷懒,毕竟篇幅有限,每个点都不能挖得特别透,就是搭了个看起来还不错的架子。(当然,值得肯定的是,能搭出这个架子,至少已经有结构概念。)

而且这样写,往往就是你找不到最独特的某一个点,三个点其实都不强烈,因此这篇文章要做到让人眼前一亮,估计也不容易。(当然,凡事均有例外,能找到3个极有特点的点、写得极鲜明的也有。)

❷ 写变化,当然,通常都是往好的方向变化:

比如从前不理解,后来经历了一些事情,开始理解了;从前有误会,后来解开了;从前有隔阂,后来有更好的沟通和彼此了解;从前闹别扭,后来和好了……

举个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例子:在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里,哈利和罗恩一开始不喜欢赫敏,当然那会儿赫敏也不知道如何更好地与同学相处,关系一度糟糕到赫敏要躲到厕所里哭。

后来经历过共同对付巨怪的事情,以及事后赫敏说谎、把责任都揽在自己的身上,于是情况就变化了,他们三人变成了好朋友。

这是一种比较有意思的写法。在文章中引入“变化”,往往就会让它变得更有趣。结构也比较清晰,容易把握:

① 开头:关系不太好——具体表现?

② 中间:经历了某一件、或某一些事件

③ 结尾:关系变化了(往往是变好了)

这种类型的关键是中间部分,要让变化的发生显得合情合理,不突兀、也不矫情。中间部分又有2种写法:

⑴ 渐变,写多件事。再次使用“神奇的3”咯,比如从前我有个学生写他本来不是很理解爸爸,后来有几件事,每件事的发生都推动他去思考,并因此对爸爸的理解不断增加,这就是渐变。

再比如跟好朋友闹别扭了,怎么和好呢?一种情况是找个由头,很快就和好了;另一种情况是别扭闹得比较大了,大家都无法一下子就过掉这个坎,那可能A做一件事情,把关系拉回来点,B又做一点事情,然后A又做一点事情……在一次次小的互动中,让关系好转。

⑵ 突变,写一件事。由于这件事的触动,关系发生了变化。比如前面举例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例子就是这一种。

在这种类型里,这件事就需要撑足气场,要足够有力,才能推动关系的转变,让转变有足够的说服力;要足够复杂,才够撑起文章的篇幅,这件事情的进程最好就能切分出“神奇的3”,步步推进。


此外,还有一种写法,就是中间部分的实际经历跟开头、结尾所写的人际关系没有直接的关联,比如我有个学生写他某天早上跟妈妈吵了一架,当然我们可以预见,到了结尾他们会和好。但推动力呢?

他就写在这一天的经历中,遇到了几件事情,促使他去反思跟妈妈相处的方式。这些事情表面上跟妈妈没什么关系,但的确在一步步推动着他的变化。

而且,中间部分也不是完全脱离母子关系、去写其他不相干的内容,而是一边写自己的经历,一边回忆、反思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对,就是我在《实战写作课》(点击可达)里讲过的“五花肉写作法”。

其实文章的基本结构都是相通的。

上周在讲【个人成长】的时候我说到,可以向文学中的【成长小说】学习,找出能引起自己共鸣的成长课题呀、学习小说中的结构和其他写作方法呀,等等。对于【亲情、友情】来说也是如此。

很多孩子写这类文章,除了结构上的困难之外,还有一项困难,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关键词,写出来的都千篇一律。怎么办?

仅仅只是强调要观察、要体验,效果并不好,因为孩子可能有体验,却描述不出来,或者干脆意识不到,写的时候很茫然。我给一个新的建议,就是在阅读的时候,注意这方面的内容。

比如上周我们讲,在阅读《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时候,可以注意收集与【个人成长】相关的话题,其实在这套小说中另一个很突出的点,就是哈利和朋友们的关系——和罗恩、赫敏、海格等等。他们之间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也有不少曲折。

此外,还有不少讨论家人之间关系的故事,小说中写到了好多个不同类型的巫师家庭和不同类型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我在这里就不展开分析了,有兴趣的话你可以自己用这个角度专门去看看。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可以让我们看到丰富多样的【亲情】、【友情】,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寻找、去拆解、去学习,从优秀的作品中吸取养分,以帮助自己提升写作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系再好,也要常联系
让佛桌开出花朵 ――读《与亲情一起成长》
“人情交易”:中国人的成事之本
领悟人生
记住!再好的关系,也不要有钱财往来
如果你想任性,那就先学会承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