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一次性记住所学知识并终身不忘?
 congerdesign 

以下为朗读小姐姐的全文音频

一次性记住所有东西 来自酷炫脑 00:00 21:43

BGM:猫咪之歌-洛少爷

者 | Blake Alec Miranda

翻译 | Kolibri

审校 | 酷炫脑主创 & 小草
读 | 胡恩
编辑 | 灵沅
美工 | 豆浆

我不是天才,也不是记忆高手。那么我是如何高效地阅读学习资料和观看教学视频,并达到一次性掌握所学内容并终身不忘的程度?本文将教你一些关键技能,帮助你实现“高效记忆并终身不忘”这一点。

藏在你脑海里的所有知识点和自传体记忆都是故事的集合。它们和组成互联网的许多网页链接一样,相互连接在一起。如果你的知识和记忆没有其他“页面”连接到上面,那么这些知识点和记忆就不会被你再次检索到,慢慢从你的脑海中消失。

(备注:自传体记忆是指日常生活中自发产生的与自我经验相联系的信息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是个体对过去生活事件的回忆。)

你所掌握的知识点是你内在思维的一部分。当你在学新的知识时,你自己会去琢磨它,潜意识里,你已经将这些新知识与你之前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内化的思维联系在一起。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要分享给大家的是----如何有意识地与自己进行这种内在的对话以及如何更好地将新学习的知识与原有的记忆联系在一起,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这种方法如果运用到对认知的认知上,就叫做元认知(metacognition),即审视自身思想的能力。这不仅仅是反思自己的行为,你还必须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认知以及学习能力。

元认知是一种要求很高的能力,它能让高效学习者能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并从中提取关键字句,将其转换成自己的东西 | iDoRecall.com

1.  为什么我要锻炼这些技能?

我不是那种擅长将面孔和名字联系起来的人。

有时候,我发现自己会进入一间房后忘记自己要来干什么。

在我的记忆中,有好几次我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停车场四处寻找我停的车。

我肯定不是那类能够完成高难度记忆挑战的记忆高手。

我也不是一位天才。在我看来,我的能力应该排在所有人的前四分之一,可能在前十分位数的某个位置,但不敢保证是否排在前百分位。但是,在我过往的生活中,我相信我比周围的很多人都要聪明。

在上大学以前,我是一名普通的 K-12 学生,高中毕业成绩应该排在前 50% 左右。但在大学挣扎了一段时间后,我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加入了一些经过认知科学证实的高效学习方法。经过这一系列的改变后,我在剩下的大学生涯中获得全A的学习成绩,并顺利考上了医学院。四年后,我又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从医学院毕业。在医学院的考试当中,我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

在此之前,我已经写过一篇文章介绍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在那篇文章中,我介绍了反思的重要性,但是我并没有深入介绍如何在看专业书籍的时候训练自己思考自己思维的能力。这个过程被称为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它增强了我的学习能力。

Wokandapix

接下来,我将教会大家如何高效地阅读学习资料和观看教学视频,达到一次性掌握所学内容并终身不忘的程度。我会分享一种叫做“间隔重复”的技巧来帮助你记住你所学的内容。(我说的间隔重复是什么意思?我们很快就会得到答案。)

在我深入讲解前,先跟大家说一下,我接下来会用消化这个词来代替阅读,观看或者听讲,后面加的内容是各种形式的学习媒介,比如书面材料,图像,视频还有音频。我将这些媒介统称为学习资料。

我会逐一教会你们一组关键的技能,让你们可以一次性消化所有的专业知识并且永远记住它。学会这些技能,你能够快速阅读你的课堂笔记,讲义,学术论文和课本,并且吸收所有的知识和蕴含的学问。然后我会教你如何将你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你的日常生活中去,并终身不会忘记。

2.   知识获取和知识记忆的入门介绍

你必须学会掌握知识的两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是知识获取阶段,由元认知驱动。在这个阶段,你会用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来吸收新的学习资料,它不仅能让你更好的记住这些新知识,还能让你随心所欲地检索它们,这可以让......

第二步是知识储存阶段,也就是不断练习如何检索你已经掌握的知识并且间断性的进行重复检索。(是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有间隔的反复检索!)

利用这些策略,你不仅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你还能记住所有学到的东西。

我们很容易忘记我们最近学过的东西。通过间断性的练习记忆的检索,我们可以很快回忆起之前学过的内容 | iDoRecall.com

当你拿到新的学习资料时,你的首要目标就是提取其中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你需要用特定的方式去处理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料,以便为你后续的更为深层次的梳理过程打下基础。

你可以这样理解:你所学到的知识和以往已经存在你大脑里的东西共同搭建成一个基础平台,在这个基础平台上,你可以建立更复杂的思维和分析。例如,你可以将你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添加上自己的创新。如果你和我一样,你会从这个活学活用的过程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并迸发出新的创新思维。

3.  如何加工和提取学习材料中的精华

当我在“消化”我手里的这份学习资料时,我希望我“消化”完这部分资料后再也不用回过头再过一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低效学习方式是重复性地看同一份学习资料。学生会在学习资料上标记出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然后反复地诵读。他们会去听完一个讲座后,怕遗漏什么东西,再去听一遍。学习视频也是,看了一遍又一遍,总希望视频中的知识点能够传到自己的脑袋里。

这其实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只有很少的知识会从学习资料中转移到你的大脑。你重复诵读学习资料和你第一次诵读其实效果差不多,而且需要的时间也一样长。标记重点和被动地反复诵读重点内容对你掌握相关的知识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YeriLee

如果你有一项很重要的学习任务需要完成,那么你必须学会熟练地从学习资料中提取知识点并将其印刻在你的脑海中。这应该是一个非常主动和深思熟虑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消化”,重复地“消化”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包含着很多与该学科领域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是最基础的学术内容。就你的目的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记忆。当你在阅读这些学习材料时,你应该做出有依据的判断,哪些内容值得去记忆,哪些内容只是一些补充内容。

当你在“消化”这些学术内容时,你的任务是去解析,理解和提取相关的知识点。即使是信息量最大的学术论文也有基础的框架。当你为了学习该领域的内容而阅读相关材料时,你需要对这些“学习材料”进行加工,提炼出最核心的内容。找到那些你认为你希望能随时用得到的知识,然后添加到你的思维模式中去,这样你就能真正的用上它。

Megan_Rexazin

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一次军事演习,很多时候并不是一次快乐的经历,你需要付出很多。它比大多数学生所采取的被动和低效的学习方法需要更多的努力。你需要找到哪些值得你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掌握的重要概念,核心观点以及系统内容。

一般来说,学习资料中的概念需要你花费最大的元认知功能。概念往往是抽象的,它通常是将基础知识和机制组合在一起,比较难理解,尤其是在第一次接触的时候。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你读完一部分内容,就不需要回头再读一遍。但是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在第一次阅读的过程中会重读某个句子或者某段话,那是因为你对那部分内容存在了疑问。

有时,这会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当你在解构和重建一个概念知识点时,你会应用到元认知。你可能需要自己在脑海里建立一个具体的,现实的心理表征或者是更抽象的东西来代替相关的知识点。这个内部表征或者心理模型代表着你将如何理解加工这个概念知识。当你在脑海里消化这个新概念,并有意识地把它与你之前已经掌握的其他知识联系起来时,你的大脑就会开始围着这个概念转,也就是你学习最有效率的时刻。

心理模型可以让我们对现实世界的实体物质或者抽象的概念有更深的理解,以便我们更好的分析和掌握 | iDoRecall.com

当你在浏览学习资料里面的单词,短语,句子,段落以及其中的插图时,你应该识别并记录下你想要记住的内容。(待会儿我会详细介绍如何记录你想记住的东西。)

你会陆续看到文段中的所有概念,对于每一个概念,你都需要进行自我评估,以确定自己是否完全理解其内涵。这是元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对你的思维过程进行思考能够更加有效地评估你的理解能力。

我不会像大部分人那样记毫无意义的笔记,我会做一件更有效率的事情:我利用科技创造出与学习资料中的概念和理论相关联的,用于间隔重复记忆的“抽认卡”。当我在检索相关知识点出现困难时,我可以点击一个标记该知识点的“抽认卡”,找到与其相关的一系列学习内容,从而再次回忆起原有的知识。

(来自Better Humans的编辑的说明:IDoRecall.com是本文作者销售的一款抽认卡产品。虽然我们原则上不允许文章中出现产品宣传,但是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这篇文章,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创建了相关的产品----如果不提到这一点反倒有点奇怪。)

Pexels

思考你正在阅读的学习资料,以及反思你的内心如何整合这些学习资料,这中间需要一些思维的转换。阅读并琢磨知识点,然后考虑如何整理这些知识点。当你在学习如何转换思维模式时,你会经历一个繁重的认知过程,尤其是在元认知还没有成为你的习惯之前。别灰心,慢慢你就会掌握这项技能了。

当你在阅读相关的学习资源时,你会遇到一些概念的表述,这些表述有时不那么容易理解,或者说用你原有的知识体系无法理解。这时候,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寻找更多的途径来学习这个概念,而不是拘泥于这个作者的固有表述。

多亏了互联网和谷歌,现如今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源。事实上,我在大学和医学院期间感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经常阅读同一主题的多种资料,而不是重读已经读过一遍的资料。

kreatikar

4.  元认知的应用实例

那么,元认知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在学习的时候是如何运用元认知的吧。

当我在“消化”学习资料的时候,我会思考眼前的这份学习资料,也会思考自己的注意力是否有分散,并评估自己是否有能力理解其中的概念和机理。我会进入解析和识别知识点的循环。重要的概念是什么?重要的机理是什么?我能掌握哪部分?我不明白哪部分?

然后我会结束快速浏览阶段,进入更深入的学习。识别出需要进一步了解,同时与自己既有知识结合的内容。我会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我要不要简单地总结一下这部分内容?

※哪些是重点概念?
※这部分知识和我之前学到的相关知识会有联系吗?

※这部分知识和我之前学到的其他内容会有联系吗?

※我还知道哪些内容可以支持这个概念的准确性?

※我还能想到哪些内容会与这个概念表述相矛盾?

※我知道哪些具体的例子可以阐明或印证这个概念吗?

※理解这个概念对我来说会很难吗?
※如果这是个“是什么”的概念,我需要了解“为什么”吗?(反之亦然,视情况而定)

※为什么这个知识点值得我去深入了解?

※这个知识点有趣吗?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会这样?

※这个知识点让我惊讶吗?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这样?

※我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使用?
这些就是我在“消化”学习资料过程中与自己的对话问题。我还有很多这样的问题,我通过问自己这些问题来深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更重要的时候,我在阅读时会即兴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
这种元认知学习方法是一种与学习资料交互的活跃学习方式。当然,我这种“只读一次”的学习方法比一次被动阅读花费的时间要长,但是要深入得多。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我能将概念和机理放进我的心理模型中,并且与我既往学到的该领域知识甚至其他看似无关的知识相联系在一起。
但是,这种学习方式虽然很神奇,还是不足以让我永远记住所学的内容。

geralt

5.  永远记住你学到的东西
怎样才能永远记住所学的知识呢?遗忘是人类思维的正常运作方式。一个多世纪前,艾宾浩斯的实验就证明了这一点。要想随时回忆起所学的特定知识点,唯一的方法就是有意识地进行检索训练。
你或许对这个术语还不是特别熟悉,它指的是测试你对每个概念或机理的记忆程度。检索训练可以通过抽认卡进行,这十分方便,你可以在自己需要的时候自己制作。

当你的老师在课堂上想要测试你时,你可以和你的同学一起用抽认卡进行练习来准备这场考试。虽然学生时代距离我来说已经很久远了,但是我依然认为抽认卡是我要记住东西的首选工具。
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中,检索训练的优势和效果已经得到了有力的证实。我喜欢把这种检索训练想象成是到“大脑健身房”进行记忆锻炼,而每个抽认卡就是“大脑健身房”里的一个又一个锻炼工具。
 
检索训练就像把你的大脑带到健身房,使用特定的设备来建立对特定概念、事实或记忆的强大记忆能力 | iDoRecall.com
注意:抽认卡是增强记忆能力的有力工具,但它不应该作为学习的首要工具!你应该先用心地去理解和吸收需要学习的内容,之后再通过创建间隔重复的抽认卡,记录你想要记住的关键概念和机理,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

iDoRecall.com

闭上眼睛一分钟,想象一下披萨。放空你的大脑,看看你会联想到哪些内容?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都是与其他记忆相关联的,这些记忆都是重叠在一起的。
为什么检索训练如此强大,如何使用才会更有效?
我们知道,每当你回忆起一件事,你的大脑就会重塑这段记忆,让你记得更牢。根据目前的研究,我们知道记忆储存在基于神经元的突触上,这组神经元被称为“记忆痕迹”( engram )。

一个神经元会有成千上万的突触,毫无疑问,每个参与存储特定记忆的神经元也参与了其他记忆的存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说记忆是具有关联性的,以及为什么当我们回忆起一段记忆时,其他记忆会以一种自发级联的方式迅速进入我们的意识。
如果让你想象一下披萨,你很有可能想起一系列相关的,或者看起来不相关的事情。例如,你第一个回想起来的可能是“你第一次和女朋友约会去的是一家披萨店”;之后这段记忆可能让你想起“今天早上你的妻子让你下班后早点回去吃饭”;再然后你会想到自己因为要赶着回家参加晚宴而恼火。这就是我们大脑运作的方式。
我们很幸运拥有几乎无限的记忆存储能力,但当我们需要它们的时候,却很难把它们找回来,这就是遗忘的含义。
当我们在练习检索记忆的时候,我们加强了回忆那段记忆的能力。这是因为我们加强了“记忆痕迹”的突触连接。同时我们还会创建新的关联,将记忆与所处的环境以及记忆的上下文联系起来。每当你练习检索一个概念或机理时,你会使将来更容易检索。
但是,我们可能一次性检索训练所有想要记住的概念和机理吗?

MMillustrates

假设你收集了 20000 张抽认卡,其中包含了你希望能够轻松回忆起的概念和机理。你每天早上醒来会做什么?检索训练全部20000张抽认卡的知识点吗?
这里就需要提到“间隔重复”的概念了。它是一种利用心理学间隔效应,通过不断复习所学内容并逐步增加两次复习间的时间间隔来提升效率的学习技巧。

“间隔”的学习方法可以让你只需要练习检索你最有可能忘记的那一块内容。好的间隔节奏可以让你在1个月内每天只需看 100 张以内的抽认卡就能记住所有 20000 张的内容。(较新的抽认卡在第一个月通常需要更频繁的练习。)间隔算法会基于你上次回忆起相关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所花时间来打分,从而给你指定个人化的复习节奏。
除了可以相对弹性地回顾大量的抽认卡,间隔学习方法的另一个巨大优势是当你快要忘记一个知识点,但又不是完全忘记的时候提醒你练习检索。检索一个知识点所花的精力越多,将来你回忆起来就会越方便。

johnhain

6.  总结
如果你想获得高效且实用的学习方法,你不需要成为记忆高手或者天才,你甚至可以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表现平庸。你所需要掌握的最重要一项技能是利用元认知以一种探究的心态去阅读“学习资料”。

通过反思自己在掌握相关知识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学习过程的自我对话,你可以提取到其中重要的部分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理解,并清晰地认识到其印刻在脑海里的哪一个地方。
当你建立了自己的知识库时,你要习惯性地用间隔重复的方法进行巩固学习。每天练习检索那一小部分你即将忘记的知识点。你会发现你可以持续地保持所有知识点的记忆,直到永远。
我在这里分享的是基于神经认知科学以及个人经验总结出来的的高效学习方法。在此之前,我是一名普通的 K-12 年级学生,经历了奇迹般的转变,我最终以医学院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参考文献:
[1]David Handel,How to Unlock the Amazing Power of Your Brain and Become a Top Student,Medium,2019
[2]Tia Ghose,The Human Brain's Memory Could Store the Entire Internet,Livescience,2016
[3]Schmidt, Shelly J . Make It Stick: The Science of Successful Learning[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Education, 2015, 14(4):142-144.
[4]White B Y , Frederiksen J R . Inquiry, Modeling, and Metacognition: Making Science Accessible to All Students[J].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1998, 16(1):3-118.
[5]Tonegawa S , Liu X , Ramirez S , et al. Memory Engram Cells Have Come of Age[J]. Neuron, 2015, 87(5):918-931.
[6]Colthorpe K, Ogiji J, Ainscough L, Zimbardi K, Anderson S. Effect of Metacognitive Prompts on Undergraduate Pharmacy Stud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Behavior. 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2019;83(4):6646.
[7]Rowland, Christopher A . The effect of testing versus restudy on retention: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the testing effect.[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14, 140(6):1432-1463.
[8]Morris R G M . D.O. Hebb: The Organization of Behavior, Wiley: New York; 1949[J]. Brain Research Bulletin, 1999, 50(5-6):437.
[9]Mary A.Pyc,Katherine A.Rawson.Testing the retrieval effort hypothesis: Does greater difficulty correctly recalling information lead to higher levels of memory?[J].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60 (2009) 437-447
[10]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492928/
[11]https://www.gwern.net/Spaced-repetition#the-workload
[12]https://www.usamemorychampionship.com/records/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学习,这里可以帮到你(2)
认知科学研究: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
《认知天性》验证:强化记忆集中练习的“熟能生巧”,是浪费时间
《认知天性》如何高效学习?5000字干货给你讲透
11位心理学家耗费10年研究:提高成绩第一步, 扔掉错误的学习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