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致竞赛:学校间的那些事儿

第四章 学校间的那些事儿

(八月三日至八月三十一日)

我们省的物理竞赛,不是特别的强,但也不是特别的差,就是那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类型。

就上一年的全国决赛而言,我们省省队的发挥与北京市队的发挥差不多。

所以今年复赛进入一等奖的实验线分数可以以北京市的分数线作为参考。

再来看我们省内。

省内各校的竞赛实力也强弱不一。

A学校、B学校及C中学三者最强,我们学校,E中学和F学校次之,剩下的学校相对而言实力就没有那么强了。

“你知道吗?和我们同一届的某某某在去年的时候就是我们省省队的最后一名,把某校的谁谁谁挤出了省队,最后某某某在决赛上拿到了金牌一等奖。”

类似的八卦消息多的是——学校之间的竞争与相互鄙视一直存在。

就比如说我们学校的同学就很喜欢说:“你看,那E中学的竞赛他就不行啊……“

诸如此类。

我被从质心“劝退”回来后没几天,就跟随着我们学校的大部队一起去做实验培训。

这里就不得不介绍一下,物理竞赛复赛级以后考试的得奖机制了。

每一年的物理竞赛都由校内预赛,省内复赛,全国决赛,及世界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四级考试组成。

校内预赛一般只是为了限制每个学校参加复赛的人数而设置的,所以今年干脆就取消了预赛。

省内复赛才是真正的起点,当然,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选手的终点。

竞赛,确实是残酷的。

复赛的奖项分为一、二、三等奖,省队又取一等奖排名前面一定数量的选手去参加全国决赛。

省级一、二等奖的名额及省队的名额均由该省省队在去年全国决赛上的成绩决定。

以我们省为例,上届省队在全国决赛上考得比较好,与北京不相上下,于是今年的省队取一等奖前十九名(含十九名),一等奖名额也从去年的七十九人增至今年的八十九人。

一等奖的评奖依据分为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意思是说,你考完复赛的那张卷子之后,得到理论成绩;理论成绩一排名,发现你的理论成绩在全省前一百二十名之内,ok,你可以参加实验考试,去角逐一等奖了。

这个时候,可以参加实验考试的最低分数我们称作实验线。

实验考试在理论考试考完后的一周举行,最后理论分数与实验分数相加,获得总分,以之为最后排名的依据,又依据这个排名和一等奖、省队的名额数量确定最后的赢家。

所以实验考试的重要性绝对不亚于理论,甚至,有的人可以用实验考试翻盘,从实验线上跳进一等奖,又或是从二十几名跳进省队。

这就是我们学校要集体去参加实验培训的理由。

去做实验培训的时候,真是好巧不巧,实验机构准备的自习室里,一半边坐着B学校的同学们,另外一半边坐着我们学校高三的同学们,泾渭分明。

于是我们开始大眼瞪小眼:“你看那些人啊,连这些基础的实验仪器都不会调节使用,实验报告连格式都不知道,就算理论强又怎么样?”

不过这句话说得也不错。我们学校先前确实去过好多的实验培训,去了一所九八五三次,其他实验机构也去了几家,校内也有自己专门的物理竞赛实验室,同一类仪器,不同的型号我们都摸过了好多种,实验训练的强度还真不是其他学校能比得上的。

抛开这些不谈,做实验培训的那周生活其实也挺滋润的。

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和同学合伙打车去实验室所在的新区,在商业步行街上买两个超好吃的灌汤包、一个飘香的茶叶蛋和一杯甜豆奶……

这样的生活,似乎也不错。

实验培训完没多久,我们学校就集体去了B学校的刷题班。

这个刷题班原本是B学校请某著名竞赛老师来讲考试的题目,而他们又是抱着切磋和想搞其他学校心态的态度,就一同邀请了其他学校的竞赛选手们一起参加。

评讲试卷的时候,老师有提到一本书叫做《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这本书很和我胃口,因为它就是建立物理模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范例。

考试的时候,我们学校的高三同学终于和B学校的同学终于正面对上了。

然后我们学校的同学完败……

每天都在进行模拟考试,我们每天都被打击一次信心。

尽管这几次考试的分数都是由助教真·熬夜(从晚上十点改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的那种)改出来的,但就算有一些评分的失误,大致的分数与真实情况是差不多的。

题外话一句,现在物理竞赛的满分是三百二十分,原来一百六十分的基础上翻一倍。

第一次考完试之后,就有流言传开来了:“B学校的同学最高分二百九十多!”

好像是二百八十多还是三百多?不清楚,但无论是哪个分数,对我们的打击都太大了。

因为我们的最高分——二百二十多?二百三十多?

我们在得知这些消息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有些气馁,第二反应就是在相互安慰:“我们学校公认的最强战力可没有来考试!而且,他们考试的题目全部都是B学校的学生做过的原题!”

当然,这个分数肯定能反映,在做原题这方面,我们学校的同学不如B学校的同学们。

于是,找到了心理安慰之后,有的同学就开始懈怠了:拿出手机,呼朋引伴,开始联机玩我的世界。

当这群人挖矿打僵尸正开心的时候,耳畔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

“你们在干什么?”

抬头一看,是咬牙切齿、拿着成绩单的竞赛教练。

迎接他们的是疾风骤雨。

……

这一周,我们一直在被B学校的同学们碾压,我们甚至有时连A学校来的两个高二的同学都考不过。

但我们却丝毫不在意,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该玩玩,完了还顺便感慨一句,这个学校环境其实挺好的。

也许是倒计时没有挂在眼前的缘故,或许这又是因为我们不愿意直面距离复赛理论考试不足一个月的这个事实。

当在B学校刷题结束的时候,我们将八次考试的总分加起来,拉出来一个排名。

当得知自己的排名的时候,我们终于开始慌了。

我的排名是三十八,这是在只有B学校和我们学校及其他学校的少数同学参加考试时的排名。这个排名肯定是比我复赛的最终排名高,于是我开始按照这个排名估计我的复赛理论排名。

算上省内其他学校,A学校,C中学,E学校还有F中学,三十八这个排名再乘以二点五差不多就是我预计的复赛理论排名。

九十五。

今年我们省一等奖的名额只有八十九个。

我不禁开始对未来产生了怀疑,对我的竞赛之路感到了绝望。

一等奖的升学优势已经被新政策压到了最低,而我现在——竟是连一等奖都不一定能获得!

更何况,停了四个多月的课,我回到高考时,已经欠下了太多的账,让本来高考成绩就不太好的我雪上加霜。

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学习竞赛,哪怕是没有得奖都将会是受益良多。

例如,你在竞赛时习惯了三个小时做八道大题的节奏,在高考理综考试时就不会出现答题卡上大面积空白的情况;你在竞赛时学习了实验,动手能力有所提升,在大学实验课上就不会手足无措;你在竞赛时习惯了今天考两百多,明天考几十分的情况,在高考模拟考试的成绩波澜起伏的时候就会宠辱不惊,还可以顺势感叹一句:

“我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

我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竞赛教室。

竞赛教室像一件温暖的客栈,宽容地接纳着每一个风尘仆仆的客人。

这几年来,我们学校每年都会有一个省队。

尽管没有任何人要求我们要有人进入省队,但我们内心对于这所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向我们自己提出来要有一个省队的要求。

像是我们刚刚停课时高三面临的境况一样,压力逐渐降临在我们头上。

“距离复赛还有二十天。”黑板上的倒计时是这样写的。

(未完待续,暂时停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剪纸女生”夏若冰被耶鲁全奖录取
河南省2017物理竞赛省一等奖各校人数汇总表!
关于奥赛和自主招生问题【问小编-第五期】
2017北大清华金秋营务必搞清楚这9大问题(对尖子生特别重要,新高一高二也值得一看)
保送生推荐程序
想高考加分,走竞赛这条路,快来看看孩子该如何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