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录≠知识体系!3步构建知识树,沉淀你的信息资产

人的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忆的。但大部分人都不会明白这个道理。

更遗憾的是,现在机器都已经开始向人类学习如何思考,而我们人类却在向机器学习如何记忆。

来源 | 思维有了模型

原文 知识树:一个即将颠覆整个时代的学习方法

在“信息爆炸”已经发生而“知识爆炸”即将到来的现今社会,有效管理高价值的个人“无形资产”才能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场竞争上最终达到预期目标。

但是,90%的人往往在无效学习。本期我们邀请笔记新知官——「思维有了模型」讨论如何使用“知识树”进行系统的学习思维搭建。文章较长,建议先收藏进云笔记。

△ 本文结构图

 01

什么是知识树

如果把我们一生之中所有要学的知识比做一颗树。那么学习的过程,就是从种子到发芽,到长出主干,长出枝干,长出叶子,最后结出果实的过程。

所有干和枝干,就是我们整个知识树的框架

所有叶子,就是我们一生中学到的所有知识

最后结出的果实,就是我们所谓的思维模型

我用有道云笔记来展示是这样的: 

所有文件夹,就是知识树的主干和枝干

所有文档里面储存的知识,就是知识树的树叶

最后文件夹所沉淀下来的思维模型,就是知识树的果实。

看起来很简单,其实一点也不简单,这里面蕴含着学习的终极奥义。不知道你发现没有,这个知识树的结构其实很像金字塔原理?很像思维导图?但是里面又有笔记本的作用在里面。 

知识树=金字塔原理+笔记本。

但它们又不完全是1+1=2的关系,而1+1=∞的关系。 

学习的本质是分类和系统化,而知识树这个学习方法,就囊括了这所有的要素。 

你学到一个知识需要思考:这个知识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知识。不断细化细化,从主干,到枝干……最后到叶子。 

这个过程叫「分类思维」。

而有时你发现,很多分类并不准确,它不满足金字塔原理所讲的MECE原则,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这个时候你就要重新思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而重新思考整个知识树的框架是否有问题,最后使得所有知识符合金字塔原理式的结构。

这个过程叫「系统思维」。

分类思维和系统思维只是知识树的表现形式,真正让你实现炸裂式学习的是——你在分类和系统的时候,在不断思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刺激相关的神经元,让一个个知识变得更加清晰,易于编码和提取。 

采铜如此解释这神奇的时刻: 

学习高手常常会有意识地,把不同领域甚至不同学科的知识摆放在一起,然后尝试去分析、比对它们的潜在关联,甚至于,当异质的素材堆叠在一起时,仅仅是潜意识的推动,就可以让这种隐藏的关系浮出水面。

——《精进》

谢春霖如此描述这一情景: 

那应该怎么学才能产生复利效应,让你的知识量呈指数增长呢?那你就要把新学到的知识,放到自己原有的知识储量中去,然后和其他知识产生关联。

——《认知红利》

 某书友如此形容这一过程: 

最喜欢这种看过的书在另一本书出现的情形,感觉很妙,知识被重复了一遍,像是形成了一个体系,一张网,联接了起来。

——某书友

因此,所谓知识树,就是把你生命中所接触到所有知识,都分门别类,放进你的知识体系中去,让它们永久的被保留下来,至此一生,不再忘记。

 02

为什么要这么学习?

01

三大背景

时代背景

当下的我们面临着两个巨大的挑战:

 ①更新快。

周围世界快速变化,新的事物和概念每天都在出现,昨天还爆火的概念,明天就过时了,我们该如何去高效学习一个陌生领域?

②知识多。

面对海量的知识信息,各种自媒体,公众号、知乎、抖音、喜马拉雅、得到……我们该如何去构建一个有效的系统去展开学习?

个人背景

①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

每个人一天就只有24小时,只能学那点东西,不可能像人工智能一样,可以在短短几秒之内,就把整个图书馆所有的书全部学完。所以学什么,怎么学,就变得尤为重要。 

②大脑并不擅长理解和记忆。

我们的大脑有个最小作用力原则,叫做「能不用脑就不用脑」。这也是你为什么看那些艰深的书会感觉很痛苦的原因,老实说,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朋友,他们有的非常聪明,年级前三;有的毅力非常强,曾经从事特种兵;有的心怀大志,一直在创业。但是,他们都不愿意读书,因为读书要思考,要理解,这太痛苦了。 

人就是这么神奇的物种,我们不怕身体上的痛苦,但我们害怕思考的痛苦。

工具背景

我们为什么最终选择了有道云笔记来建立知识树呢?因为我们发现,笔记本非常不方便建立知识树;而思维导图太小,无法无限的记录。

只有有道云笔记,既满足思维导图式的分类和系统,又满足笔记本所拥有的记录功能。

02

使用知识树的优势

好处真的是太多了,而且好到炸裂,我把它们概括为两个大点:结网式学习和外接大脑。

结网式学习

为什么我们“经典”的读书方法是低效的呢?原因很简单:阅读+画线/摘抄的读书方法是把一本书拆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

学到一个新知识,必须要把它跟过去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并且还要跟未来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最后所有的知识互相联系,结成一张大网。 这张大网,就是知识树。

目前我已经深深感到了5点好处,结网式学习会让你印象非常深刻;能够对过往知识进行验证对比;能够促进你迭代思维模型;能够产生核聚变效应;能帮你搭建知识体系。

外接大脑

很多人看完一本书往往很快忘掉一本书,这就是传统的学习方式「死记硬背」

人的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忆的!大部分人都不会明白这个道理。更遗憾的是,现在机器都已经开始向人类学习如何思考,而我们人类却在向机器学习如何记忆。

你花一个学期,吭哧吭哧把几本书的重要知识点背了下来;而人工智能几秒钟背下了整个图书馆。

使用知识树一年以来,我们发现一个秘密——我们根本就不需要记忆浩如烟海的知识。外接大脑负责储存知识,而我们本身的神经元大脑只需要负责思考即可,另外记少量的思维模型。这一可以帮助我们辅助记忆,减轻记忆负担;二是可以永久储存;三是可以一键检索信息。

鉴于我们现在还没有研发出这种可以植入大脑的芯片,我们只能另寻它物——我选择有道云笔记,虽然没有芯片那么快速,但你再也不需要去记忆那些浩如烟海的知识点了,还有这些好处:

◆ 辅助记忆 ◆

我是个记性非常不好的人,高中的时候,每次默写单词,同学们只记几遍就记住了,而我需要花3倍于他们的时间。大一大二的时候,我学了那么多好东西,基本上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直到有道云笔记替代了我的记忆工作,我开始抽身出来,把更多精力花在思考上。

◆ 永久储存 ◆

「我曾路过浩如烟海的知识,而今已形同陌路」。 我看过那么多好书,看过那么多好文章,听了那么多得到音频,学了那么多混沌大学课程…… 而今记得的只有寥寥几个思维模型。如果我再早三年悟到「知识树」,把它们永久的储存下来,此刻的我思维也许将会是另一番模样。


◆ 一键搜索 ◆

有道云笔记就有搜索功能,你记下的所有知识,都可以一键搜索。可以说,它就是你的私人百度。

 03

如何搭建知识树?

李敖读书时剪刀美工刀全部用到,把书给“分尸”了。 这一页我需要,这一段我需要,我把它按类别分开来。那分类怎么分呢?我有很多自己做的夹子,夹子我写上字,把我的资料全部分类。一本书看完以后,全部进入我的夹子里面。我可以分出几千个类来,分得很细。 

好比说按照图书馆的分类——哲学类,宗教类;宗教类再分成佛教类、道教类、天主教类。任何书里有关的内容,都进入我的资料里。我凭用细部的很有耐心的功夫把它勾紧,放在资料夹子里。我的记忆力只要记这些标题就好了。书进了资料夹,才算看完这本书。

这里面基本上蕴含了知识树大部分的实操秘密。唯一可惜的是,李敖那个时候,有道云笔记等笔记工具还没普及,不然我无法想象。

工具

①看书工具:微信读书

好处:界面清爽,方便复制粘贴。如果你看的是纸质书,你还得把重要知识点一个一个打一遍,多费时间。 

②知识树工具:笔记APP

我个人用的是有道云笔记,用习惯了还挺方便的,市面上也有其他笔记工具,哪个对你来说方便就用哪个。

实操的通俗理解版

①思维导图的文件夹形式

你可以把怎么操作的过程,理解为思维导图的文件夹形式。如果你以前是以思维导图来学东西,现在要求你把思维导图换成有道云笔记。用公式来表示:

知识树学习法=(思维导图+笔记本)的升级版。

当然,思维导图仍然很重要,具体什么时候用,我会在后面告诉你。 

②用金字塔原理重写目录

如果你在读一本书,用知识树去学习,你会发现,它其实就像是在重写目录。只是是以金字塔原理的结构来重写目录。当然,事实肯定没有这么简单,但是可以暂且这样理解。

具体操作步骤

我把这整个步骤分为三步:及时记录、定期整理、第一性原理。

◆及时记录 ◆

不论任何时候,你看到任何你觉得有价值的知识,都要随时放进你的知识树里。它的步骤是这样的: 

①思考这个新知识跟旧知识的关系。

②把这个新知识进行分类,看它属于哪个框架、哪个思维模型下的知识。

③把这个新知识放进知识树。

◆ 定期整理 ◆

每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好像整个知识树有点混乱了。框架有问题,思维模型开始不能概括新知识,而且每个知识之间错综复杂,似乎一团乱麻。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定期重新整理你的知识树,就像过年大扫除一样,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打扫一遍,把家具放在它改在的地方。

这里面需要做两步:重构文件夹和思维导图化。

(1)重构文件夹 

重构文件夹很简单,就是重新思考知识的类别,看看之间的文件夹名字是不是有问题,要不要修改文件夹名字?要不要合并文件夹?要不要新建文件夹。然后重新把过去的知识放进新文件夹里。 

(2)思维导图化 

这个时候思维导图就派上用场了,重构了文件夹还不够,只是框架正确了,系统正确了。但是每个框架之下的知识点是混乱的,我们还需要用思维导图从头到尾梳理一遍。就像此刻,这篇文章,就是我用思维导图把知识树这个文件夹之下的所有知识梳理了一遍之后,得出来的文章。

你也需要定期这样做。但是思维导图多了一步,就是思维导图是「关键词」的导图,所以你需要把冗长的知识点简化为一个个的关键词,就像我们在文章中插的这些思维导图一样。

◆ 第一性原理 ◆

但这还没完,知识树越庞大,你的理解负担也会随之加大。这个时候需要不断去思考这些思维模型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把它们不断下沉,变为更本质的思维模型。成甲把思维模型分为四个层次:经验技巧层、方法论层、学科原理层、哲学视角层。如图: 

 04

哪些地方可以使用知识树?

碎片化学习

知识树是碎片化知识的克星。为什么很多人说知识付费是没用的?为什么你读了很多类似《如何2年内实现年薪百万》的文章一点改变没有?因为这些知识一点也不系统,是孤立的。

你需要用知识树的方法去学,才能像蝗虫一样,所过之处,寸草不生。比如你下次看到一篇《如何2年内实现年薪百万》的文章,不要立马下结论,如果里面确实有几个知识是有价值的,摘出来,放进知识树里面。几乎任何碎片化知识都可以这样学习。

系统性学习

连碎片化知识都能攻克,系统性知识更是如虎添翼。特别是读书的时候,用这个方法来读书,作者看了估计都得害怕。因为知识树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除了读书,看网课也是一样的道理。

 05

注意事项

一开始不要怕

新手们在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非常抗拒,因为你的知识树一片空白,啥也没有。 

你需要搭建框架,你需要填充各种知识。

比如,如果你从来没有对理财这个领域建立过知识树,那么随便读一本理财好书,那个工作量都能使你奔溃。

基本上一本书看下来,满满的都是你要复制粘贴的东西。 

这种艰辛的程度常人是接受不了的,尤其是对本就不爱看书的人来说。这个时候你就很想放弃,想三下五除二的快点把书看完,因为这能带给你快感和满足感。但是我要告诉你,慢即是最快。

曾国藩有句话,叫做「结硬寨,打呆仗」。在前期,这是你必须走的路,如果你浮躁,想敷衍了事。那么最后的结局就是,你将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

「结硬寨,打呆仗」看似慢,实则是最快的。

而且这只是开始,到了后期,你看书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快,甚至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对着一本巨牛逼的书说,这本书里所有的知识点还没我知识树里的好。如果你达到了这个境界,基本上一本书就不再记啥东西了,因为增量已经非常少。

我叫这知识的复利效应,前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了后期,简直起飞,轻松得一匹。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一开始的时候,我建议你学习一个领域的时候,先学习巨人。好处有两个:

巨人的知识比较正确。巨人的知识都是经过大量验证,才被人们保留下来的,那些垃圾知识都已经被大浪淘沙,淘走了。所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帮你少走弯路。否则吸收了大量垃圾知识,你知识树上结出的思维模型也是有毒的。所以,尽量学习巨人,不要整天抱着那些垃圾软件刷个不停,有空多读读经典书籍,看看被用户验证过的好课。

巨人的框架可以直接用。巨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可以直接用他的框架,而且他的思维模型一般都比较偏本质。这好处太大了,因为对于新人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框架,不知道怎么搭框架。这个时候,先偷个懒,直接把巨人的框架拿过来先用着,之后再慢慢完善成属于你自己的框架。

及时记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识树:一个即将颠覆整个时代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知识树法8
种植模型树:一生掌握这一个学习方法就够了
消失一个月,兰陵王跑路了吗?
【知乎问答】什么是主题阅读?为什么要主题阅读?如何做主题阅读?
学什么都记不住,忘得快。碎片学习时代,如何进行知识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