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蔡元培书法及美育思想对我国书艺发展的重大影响
蔡元培书法及美育思想对我国书艺发展的重大影响
陆祖鹤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绍兴时研究过蔡元培先生及其书法,并写了论文《有所不为的狷者》。当时因可查资料极少,研究不深,故没投稿,只是在2001年发到了我的网页上(www.luzuhe.com)。事隔20年,总觉有必要重新研究蔡元培先生及其书法,这对开创当今书法艺术发展的新局面肯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后改仲申;爱国学社时自号民友,后改号孑民,用过蔡振等别名。浙江绍兴笔飞坊人(现称笔飞弄)。近代知识分子的卓越前驱,杰出的教育家和民主革命家。蔡元培在世时有“有所不为”之称,是后人所赞颂的。表现在书法艺术上,他不以书法名世,但提倡美育,是我国艺术发展史上率先提出“要将书法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的倡导者,并注意培养学界艺林人才。应该说,他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
    一、蔡元培美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到今天,作为一项我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但与我国历代书法爱好者的努力有着重要的关联,更重要的是与蔡元培先生的美育思想有着重要的联系。上面提及,蔡元培先生是我国第一个提出“要将书法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的倡导人,1917年,蔡元培组织促成了北大书法研究会、画法研究会等。其中,书法研究会是蔡元培先生亲自发起,并聘请了徐悲鸿为书法研究会导师。1918年,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成立时,蔡元培作了专题演讲,并率先提出了“书法专科”的概念,商议书法研究会附属于国立美术学校之事。蔡元培先生创办书法研究会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要将书法艺术列入美育的内容;第二个目的是,希望美术、书法能得到科学之助,以科学推动书法艺术的迅速发展。他说:"美术则是音乐之外,如国画、书法等,亦较为发达。然不得科学之助,故不能有精密之技术,与夫有系统之理论。"20世纪30年代初,当人们认为“书法不是美术(艺术)”,提出要取消汉字的时候,蔡元培反驳“为应用起见,自然要写行楷,若如江艮庭君的用篆隶写药方,当然不可;若是为人写斗方或屏联,作装饰品,即写篆隶章草,有何不可。” 蔡元培将书法列入美育,对后来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学校书法学科的开设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这种美育思想在科技高度快速发展、人们书写的实用性用电脑来代替的今天,使中国书法艺术得到完好的保存不来、并得以创新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另一个内容是,他致力于改革当时封建的美育方式,提倡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并强调“尚自然”、“展个性”的美育理念。他认为,要发展中国文化,必须融古今中外文化之优美于一体。他这种兼容并包的新思想、新文化,体现在书法艺术上,一反清朝靡弱死沉的馆阁体,对清末弃贴尊碑倾向起到了积极的阻止作用,并为走出去学习日本等国的书法精华、创造我国独有的现代书风指明了方向。可以肯定,他的这种美育思想,对近代"宁丑勿媚"、返璞归真的书法艺术审美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及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书法变革上,蔡元培是变革的先驱,强调个性,提倡多样。马叙伦在《石屋续沈》中记载:“其入翰林也、试者得其卷大喜,评其文盛称之,而于其书法则曰‘牛鬼蛇神’”。“牛鬼蛇神”一词在此处有二层意思:一是指蔡元培对中国书法艺术不主一家,即提倡多种书体,多种书派,兼容并包,百花齐放;二是指蔡元培书法本身不矫揉造作,体现个性,宁丑勿媚,古拙奇朴,冲破了宫廷倡导的翰苑馆阁体的单一的宫廷书法。
     二、蔡元培各时期的书法特点。蔡元培先生的书法主要以行书著称,楷隶篆亦善之。他在《自写年谱》中说:他“六岁习字,先用描红法”、“进一步摹写墨印或先生范本”、“再进一步临写,是选取名人帖子,看熟了,在别纸上仿写出来。” 蔡元培早年以书写楷体为主,其师承黄山谷体。钱玄同曾问过蔡先生为什么能中两榜,蔡回答说,因为写黄山谷体,当时人喜欢黄山谷体。上世纪90年代,我在绍兴图书馆有关书籍里看到过蔡元培考进士的《殿试策论对》,《殿试策论对》写的是柳(公权)体,端庄秀逸,用笔横轻竖重。虽写的是柳(公权)体,但亦有唐朝颜体之味,比如,在书写左右两竖时,略由内向外呈弧形,且用笔厚重圆劲,但比颜体略巧、略媚,应该说,蔡早年之作破古人法贴很少;步入中年的楷书,虽说多处留有古人运笔特征,但较之早年以圆笔为主转为方圆笔并存,运笔粗细视结体情况随机应变,显得书写自然、耐人寻味。“行不得则反求诸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一联,是蔡元培40多岁之作,比起早年之作,形体结构变化略大。竖画有时略向内弯进成弓形;用笔上得《倪宽赞》、《孔子庙堂碑》之技,捺笔显章草之法。整幅作品运笔变化自然,手法得当,意趣横生。
    蔡元培先生隶书学汉碑诸帖,其字形如《史晨碑》,又似《曹全碑》、《张迁碑》,乃采百家之精华。但中后期隶书含篆味很浓,亦有魏味,这也许与蔡元培学篆经历有关。蔡在《自写年谱》中回忆道:“我的八股文是用经、子中古字义、古句法凑成的,钱先生很赏识;诗赋有时候全用小篆写的,王先生很赏识。”。《读寿夫人事略有感》横幅,正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他以正方格控制字距行距,横幅长条,富有气势。运笔潇洒自如,以圆笔为主,意趣、形质融篆书、魏碑、汉隶于一炉。他的竖画篆味最浓,下笔逆入向上转锋略往左下逆势稍许,然垂直向下;横画持笔有时以方笔出现,有时以圆笔显味。
    蔡元培先生的行草,存世大多为中晚年之作,且信札为主。其书受当时变革思想及西学的影响,体现"宁丑勿媚",古拙奇朴,用笔轻重、粗细变化自然,提按顿挫相当,疾迟掌握有序,富有节奏感和运动惑。他在1912年《致蒋维乔书》手迹中,布局通篇较茂密,前后分三块;字距无隙,体现行距,以白当黑,追求布白上的疏密变化;书写从左下向右上略略倾斜,但整幅作品布局紧抽、协调;字字之间连笔很少,但行气连贯,节奏起伏变化很大,有时疾风骤雨、行笔流星呈动势,有时默坐、沉思、意态纵容显静态;书写注意虚实结合,一破清朝书坛上的清规戒律。
    三、蔡元培书法形成的渊源。蔡元培先生的书法艺术形成,与他的学术修养、人格品行、美学思想直接有关。正如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蔡元培一生从事教育,但更多致力于美育。对有关涉及美育者,即文艺、诗歌、音乐,书画、建筑、雕刻等都好之。他说:“精纯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粹之习惯,而使我人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灭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参入其中云”。蔡元培喜爱书法艺术,也正是以这种高尚的美育思想为前提,以致形成叛"馆阁"的古拙纯扑的书法艺术风格的原因。蔡元培先生长于中国文哲诸学,到过德法各国留学,研究西洋哲学、美学、史学、文学、教育学等,曾受博士学位。在译著方面,以哲学、伦理学、文学者为多,都由当时商务书馆印行。论文议论奇特,文章古朴,散见于各大报刊杂志与《蔡孑民先生言行录》。
    蔡元培做人于"忠恕"两字。知忠,不与世苟同;知恕,能容人而养成宽宏大度。他为人谦让和蔼,温良恭俭,他待人接物主意尊重他人人格,决不以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使他人感到一点不快或不便。在公义方面,蔡元培"特立不屈,勇往直前。丝毫不退,莫不假借",有"处世谦逊"之称。且对国家大事积极却不少勇敢进取之气概。这种萃中西之长于一身,是蔡元培先生书法超常人之上的一个重要方面。蔡元培先生历任清末北大、中央教育部等要职,但他身在官府,心在人民,人权为重,利禄为轻。他生平很朴素勤俭,在住宿上没有为已在大都市建过一宅;虽说他仕途顺利,但常为正义、公道,对已就的愤然辞去,对未就的或愤而不受;他为人诚恳,有求必应,无门户之见,弃权贵、官僚政客之劣习。祝嘉说:"有些人的字,是被他的勋业人格所遮掩而不显的,象三国的诸葛亮,明代的海忠介(瑞)是;而有的则以其勋业人格而益彰,象宋代岳飞,明代黄道周",而蔡元培先生属第一类。他之所以没在书法上名世,大抵是因为他的才学、人品为当时称绝,掩盖了其高超的书法艺术。
  参考书目:     
    ①《蔡元培全集》
  ②吴惠霖编的《现代书法论文选》
  ③ 旅游教育出版社编《论蔡元培》
  ④唐振常编《蔡元培传》
   (已发表于上海《书法》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身在官府,心在人民,蔡元培挽救中国书法!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
浅析蔡元培的美育思想
蔡元培与中国书法
以书载道 融汇育人
书法之妙全在运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