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源木活字印刷术
东源木活字印刷术 编辑词条
B 添加义项 ?
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是浙江省温州市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东源人自古就有做族谱的传统。翻开温州城乡各地的宗谱,会发现扉页上几乎都有"平阳坑镇东源(东岙)村×××梓辑"或"印刷平阳坑镇东源村×××"的字样,可见东源谱师的影响力。如今,这个村仍有80多名谱师活跃于家乡和温州各县市。他们把自己编辑族谱并使用木活字印刷术进行印制的一整套工艺称为"梓辑"。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东源木活字印刷术
工    艺
梓辑
东源又名
东岙
属于
浙江省温州市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
目录1印刷术传承地
2印刷术传承历史
3具体工艺
4历史和文化价值
5东源木活字印刷术入选国家级“非遗”
折叠编辑本段印刷术传承地
东源又名东岙,三面环山,静卧在飞云江下游南岸、东岙山西麓山岙,平畴千亩,绿野十里。一条小溪穿过村前步向飞云江。连接瑞安与文成、景宁等县的交通大动脉——56省道横亘在小溪上、云江边。几十幢高高矮矮的民房及祠堂、教堂井然有序地摆布在沃野之中,竹树婆娑,小桥流水,洋溢着浓郁的江南山乡风味。村里如今住着450户人家、二千口人丁,是平阳坑镇第二大村。村民有姓王、吴、潘、许的,也有姓金、白、陈、郑、苏的,大大小小有18个姓,村中的潘姓人还是北宋开国名将潘美的嫡系后裔。
折叠编辑本段印刷术传承历史
印刷术展示馆
东源人自古就有做族谱的传统。翻开温州城乡各地的宗谱,会发现扉页上几乎都有“平阳坑镇东源(东岙)村×××梓辑”或“印刷平阳坑镇东源村×××”的字样,可见东源谱师的影响力。如今,这个村仍有80多名谱师活跃于家乡和温州各县市。他们把自己编辑族谱并使用木活字印刷术进行印制的一整套工艺称为“梓辑”。
东源谱师的“梓辑”技艺始于何时?来自何处?根据当地珍藏的《太原郡王氏宗谱》记载,东源王氏祖先原住在河南,其中一支在晚唐、五代王潮、王审知兄弟相继统治福建期间(885—925年)迁居福建。到了元代,正在福建安溪县长泰里“隐居,教授善身”的王法懋(字帝弼,行六十)开始“化俗谱之修”,把木刻活字应用于谱牒印刷。从此,他的子孙后代就和木刻活字印刷与修谱结下不解之缘,“梓辑”就成为他们的谋生之技,一代代传承下来。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王法懋的后裔们也向往更安定、更便于赚钱的地方。明正德(1506—1521)间,王家一支派由福建迁至浙江平阳县浦尾、翔源、仙姑洞一带。清乾隆元年(1736),年近知命的王应忠(1689—1775)到邻近的瑞安南部地区游历,惊喜地发现:平阳坑东侧的东源(时属瑞安四十四都)前有小溪,后倚大山,山清水秀,水运码头近在咫尺,“颇具宝地之相”。于是,他一回家就果断地率家人、亲戚“迁居瑞邑四十四都东源”,祖传的“梓辑”之艺也就随之到东源“安家落户”。清乾隆年间,他们在瑞安一带开办了“王氏印铺”,为人家印了不少书籍和族谱以及官方、老百姓用的各式各样的票证、信纸等,生意十分红火。他们利用赚来的钱造路修渠,为村里人办学堂,做了不少善事。开明的王家谱师又把自己的“梓辑”手艺传授给同村的亲友,甚至外县的求学者。由此可见,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是来自祖先的真传。
在胶印、影印等现代印刷风行的当今时代,东源人依然用祖传的“梓辑”之技为人编印宗谱,活跃在温州城乡及各县市。族谱即宗谱、家谱,与正史、方志构成了中国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变迁的特殊文献,是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独特记录。早在4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我们的先人就有了修家谱的制度。近百年来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家谱刻辞就证明了这一点。据《周礼》记载,周时已有专掌“奠系世,辨昭穆”即家族谱系的史官。到了汉、晋代,修谱之风遍及华夏。早期仅王公贵族有谱,渐而各地各族普遍修谱,甚至山村海疆、海外华人,莫不有谱。宗(家)谱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了民族凝聚力的一种重要载体。不管土生土长的国人,还是身在异邦的侨胞,“寻根问祖”热长盛不衰。即使在科技、物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延修宗(家)谱仍是广大中国人特别是把生意做到全世界的温州人的一件大事。由于谱牒讲究传统,越老古式越重地越气派,宣纸、线装、老宋体,决定了要运用木活字印刷这一传统工艺才与宗谱身份相称。这正是东源谱法至今兴旺发达的主要奥秘。
公元前十三世纪,中国出现了使用印章的印刷方法,这是最原始的印刷术;公元前四世纪,我国出现了石刻;公元三世纪,出现了拓本;公元七世纪初,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从此,印刷效能得到了突破性、飞跃性的提高。
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农学家王祯(时任安徽旌德县令)使用木活字印刷了自己著作的《农书》和自己主持编纂的《旌德县志》。《王祯农书》卷尾附有“造活字印书法”一文,详细介绍了他使用木活字印书的情况:
今又有巧便之法:造板木作印盔,削竹片为行,雕板木为字,用小细锯锼开,各作一字,用小刀四面修之,比试大小高低一同,然后排字作行,削成竹片夹之。盔字既满,用木榍榍之,使坚牢,字皆不动,然后用墨印刷之。
这是王祯用木活字印刷总的情况。此外,他还详细纪录了写韵刻字法、锼字修字法、作盔嵌字法、造轮法、取字法、作盔安字印刷法,对其中每个细节都具体描绘。
折叠编辑本段具体工艺
传承人林初寅
东源的木刻活字印刷工艺十分考究。基本制作工序有采访(开丁)→誊清(理稿)→检字→排版→校对→刷印→打圈→划支→填字→分谱→折谱→草订(打孔、下纸捻)→切谱(裁边)→装线→封面→装订等16道,平时还要做好取材(选取字材)、制字模、写字(反手)、刻字等基础工作,整整“二十般武艺”,全凭手工操作。东源人“梓辑”的族谱,全用线装,印谱都用宣纸,古朴典雅,富有历史感。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有两大特色:一是刻、印用字是老宋体,字型古拙。从明朝以来,老宋体作为官方字体,长期垄断文告、公报等庄严场合,如今已极少见,“物以稀为贵”,东源人做的谱就贵重。二是刻印、装订做工很考究。他们刻字有要点:反手,先横、次竖、后撇;用材有讲究:刻字须用上好的棠梨木,决不能马虎;检字有口诀,是一首有“君王立殿堂,朝铺尽纯良。庶民如律礼,平大净封张……”等158个字的祖传歌诀,囊括了汉字的绝大部分部首,极为入韵,用方言诵读,朗朗上口;排版有格式,先是序言、跋、志等大文章,按照普通古籍的版式排版,接着是正文,竖排每页五大格,每格为一代,寓五代同堂之意。因为谱牒是作为宗族的历史档案来保存、查阅的,印数不多,一般只印制几套,因而,都用手工印刷。印刷首先要研墨,然后“下刷”。将版面先用水洗一次,晾一会儿才刷墨。下刷有讲究,阴雨天只需要刷一次,干燥天要一会儿刷一次,一天要刷好几次才行。用墨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用力要均匀,用墨多了用力重了会模糊成一块,用墨少了用力轻了会看不清楚。几十上百页的谱印好后,打圈、划支、打洞孔、下纸捻、裁边、上封面、订外线,于是一册古色古香的木活字印刷品就做成了。总之,十几道工序每道都需要真功夫,最要紧的是刻字、检字、排版,技术含量很高,也很难学。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栏目组2002年11月拍摄制作的专题片《深埋的物证》(2003年5月以后多次播出)说:“人们用棠梨木制作活字,每个字块大小高低都一样,在装置活字的木框里,每个字行之间都用木栏夹紧,固定好模版就可以直接用于印刷了。这里的每一个步骤,都和元代王祯的描述如出一辙。他们的做法,似乎就是从古代原封不动流传下来的……。”这一切充分证明,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是古代木活字印刷术的真传,也证明王祯《农书》对木活字印书法的详细描绘是真实的科学记录,活字印刷在当时已是社会的发达行业。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和文化价值
众所周知,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另外三项是造纸、指南针和火药),宋朝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中详尽地记载了毕升制作泥活字进行印书的事情。这一无可辨驳的史实已为世界多数科学家接受。然而,国外仍有不少专家对中国发明活字版印刷术表示怀疑,认为活字印刷术只不过是古代中国人一个并不成熟的构想,而不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中国的学术界也因为长期未找到中国早期的活字版印刷品实物而感到遗憾。因为利用文献考证的结果再加上实物例证更能说明问题。
1987年5月,甘肃武威市新华乡缠山村亥母洞遗址出土了一批西夏文佛经文书,其中一本《维摩诘所说经》(下卷)是泥活字版印本。1991年8—9月,宁夏贺兰县拜寺沟方塔废墟中清理出一批西夏文物,其中的佛经《吉祥皆至口和本续》(又译《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九册经专家鉴定为木活字印本。这是目前世上最古老的木活字印刷品。这些重大发现充分地证明:活字印刷术确实是古代中国人的一个伟大而成熟的发明,而不是什么不成熟的构想。它也说明了:当时泥活字印刷仍然存在,木活字印刷已开始兴盛。这两个发现也改写了关于木活字产生于元代的传统记载,把木活字的发明时间大大地推前了。但是,古代活字印刷术的生产流程是怎样的呢?古老的文明有没有延续下来呢?2001年底,有几个记者到浙南山区的平阳坑镇东源(又名东岙)村采访,意外地发现这个偏僻山岙还有人使用老古式的木刻活字印刷术印族(宗)谱。他们是不是古代活字印刷的传人? 2001年11月20日, <温州都市报>发表了记者李毅采写、倪华初配照的报道《古老文明在这里延续——东源村探访活字印刷》。几乎与此同时, <瑞安日报>记者庄颖昶把自己深入东源采写的文稿、拍摄的照片发给多家媒体。于是,中央级媒体、港澳媒体、国内媒体的记者纷纷奔向瑞安东源,惊呼:山旮旯里惊现古文明!许多专家学者也接踵而来,确认东源木活字印刷术确实是古代木活字印刷术的真传,东源谱师是中国古代活字印刷的传人。2003年11月,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组初步确定东源木活字印刷术为五级(最高等级)旅游资源单体。东源,瑞安的东源,成为了中国古代伟大发明的活见证!
四、东源木活字印刷术的保护和传承任重道远,亟需进一步重视。
东源人运用木刻活字编印族谱的生意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极盛。东源谱师不仅在本地、本县替他人修谱,而且经常应邀出省做谱。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文革”时期的修谱之禁得以消除,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外出做谱的东源谱师更多了,足迹所至更广了,有不少谱师为求快求便,引进了铅活字,只有王超辉等少数几个人还坚持用木活字印。目前,虽然掌握“梓辑”之艺的东源谱师还有80多人,但大多数年已50多岁,有的甚至60多了,而且由于“梓辑”之术技术含量很高,也很难学,青年一代不愿意学,因此祖先传下来的木活字印刷术面临失传的危机。
东源出名后,政府也在为保护和传承祖国的“无形文化瑰宝”作出努力。2002年5月21日,时任瑞安市委书记钱建民在接到瑞安电视台记者黄国宏要求在东源筹建木活字印刷博物馆的建议书当天即批示:请瑞安市风景旅游局就此提出可行性方案。经过当地镇、村干部和寨寮溪风景旅游管理处的艰苦工作,木活字印刷术的主要传人王氏宗族同意把他们祖祖辈辈生活了几百年的大宅院转让给市风景旅游局。10月,时任瑞安市常务副市长张加波就此作出批示,同意收购王宅大院,用于筹建木活字印刷展示馆。经过全面的修缮、布置,这所见识了400年风雨苍桑的大宅院(占地1670.89㎡)作为“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展示馆”于2004年6月13日正式开放。从此,它用全面翔实的图文资料和实物特别是谱师的全程演示向中外来宾展示了我国印刷术的悠久历史,再现了木活字印刷术的操作过程。2007年3月,由杭州雕版印刷术和瑞安木活字印刷术组合成的印刷术被省政府列入我省上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预备初选名单;4月,瑞安市政府把木活字印刷等列为我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6月5日,省人民政府批准将瑞安木活字印刷术列入我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源木活字印刷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从此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但是,如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东源木活字印刷术保护工作的关键应该是培养传承者。如何让瑞安(东源)木活字印刷术后继有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课题。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本、韩国在这方面有较为成熟的做法。例如,两国均有认定和解除传承人称号的制度。日本的遗产传承人在拥有经费使用权的同时,还需要在获得“重要无形文化财”称号的三个月内公开该项遗产的技艺记录。当传承人出现住所变更、死亡或其他变化时,其子孙或弟子要在20天内向文化厅长官提交正式文书。传承人去世后,其称号也不能由其徒弟承袭。韩国则在为遗产履修者(学习者)发放“生活补助金”的同时,要求他们必须跟从传承人学习6个月以上,并在相关领域工作1年以上。政府还定期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状态进行审查。比如,他们要求国家级的表演类遗产每年必须有两场以上的演出,此举一来是对国民进行遗产知识普及,二来则是为了对遗产传承现状进行质量检验。
从某种意义上讲,日韩两国以制度化的监管强化了传承人的责任心,从而较好地减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遭人为毁坏的可能。学者们认为,健全的监管体系同样可以成为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
折叠编辑本段东源木活字印刷术入选国家级“非遗”
6月14日,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平阳坑镇东源村的木活字印刷术榜上有名。
东源村的木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已知惟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活字印刷术源于我国的实物明证,堪称古代印刷术的活化石。
词条标签: 印刷 活字 瑞安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源木活字印刷术
百科专题更多
  
相关图片
更多
 
 
词条信息
创建者:asd911208
创建时间:2013-06-23
最近更新:2015-07-03
编辑次数:1
历史版本
贡献排名
1liuxiaohui68
你知道吗
瑞安木活字印刷的起源、艺术、特色?
写瑞安的作文,写民间习俗或景点(最好都写)
瑞安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浙江温州瑞安哪些地方好玩
瑞安这边有哪些风景名胜啊?
更多>>
百科热搜
布小林当选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关晓彤高考成绩超录取线200分2016年法国欧洲杯 英国脱欧公投宋仲基花椒直播见面会!泰勒·斯威夫特新恋情曝光朱孝天、韩雯雯9月举行海岛婚礼长征七号迎来首飞 中国好声音第五季周琦被休斯顿火箭队选中
印刷术传承地
印刷术传承历史
具体工艺
历史和文化价值
东源木活字印刷术入选国家级“非遗”
回到顶部意见反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宋活字印刷残页比韩国宣称最早印刷品早100多年
2013年,瑞安市东源活字印刷有限公司成立。
非遗 欲借市场之力破传承之困
喜迎世温会,看大美温州!瑞安:人文之美~
在东源村体验木活字印刷术,这种传统技艺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有一个神秘家族,800年来只做一件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