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热解毒(中医古今药方汇编)待续
清热解毒,清热法之一。适用于瘟疫温毒及多种热毒病证或疮疡疔毒的治法。症见高热烦扰、口燥咽干、便秘尿黄、或吐衄发斑,或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常用药有黄连、黄芩、黄柏、石膏、连翘板蓝根蒲公英等,代表清热类食物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宜于治疗热证。用痛肿疔毒等病证的治法。清热解毒植物 夏桑菊也是常见的清热解毒凉茶。夏桑菊,源自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的经典名方"桑菊饮",味道甘甜,气味  芳香,可以清热解毒。1980年,星群药业采用独家保密工艺,在全国首创夏桑菊,工业化大生产近30年。经过市场的培育和洗礼,星群夏桑菊颗粒遍布广东及华南地区,销往港澳、美加等地区,惠及亿万人民。"星群夏桑菊,清肝兼明目,清热解疮毒"如今家喻户晓,深受市民欢迎。  夏桑菊不是一种植物,夏即夏枯草,桑即冬桑叶,菊即甘菊。  夏枯草:归肝胆经。禀纯阳之气,补目肝系之厥阴血脉,以阳治阴,疗效如神!为清肝、护肝"圣药"。专治目珠夜痛、头目眩晕。  桑叶:善平肝风,叶芳香亦走肺络而宣肺气。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之功效。  野菊花:芳香味甘,能补金水二脏。可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行水祛淤、消疮散结。  桑叶、野菊花均可清透肺络之热,与夏枯草合用,既可清肝热,明目止眩晕;又可疏散风热。三药共奏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疏风散热、解疮毒之奇效。  清热解毒食物 香蕉--味甘、性寒。作用,清热解毒,润肠。宜于肠燥便秘;近代用于习惯性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西瓜--味甘、性寒,归心、胃、膀胱经。作用: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尿。宜于胃部灼痛,胃热口臭。虚寒证、湿证忌食。  芹菜--味甘苦、性凉,归肝、胃经。作用:平肝清热、祛风利湿。宜于肝胃郁热胃痛,胃热口臭,肠胃燥热便秘。虚寒证、泄泻者忌食。  白菜(菘菜、小白菜)--味甘、性平,归肠、胃经。作用:解热除烦,通利肠胃。宜于肠胃燥热便秘。  苋菜--味甘、性凉。作用:清热解毒,通利二便。宜于湿热泄泻,胃热口臭,肠胃燥热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茭白--味甘、性寒,归肺、脾经。作用: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利湿通便。宜于湿热泄泻,胃热口臭,肠胃燥热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不宜与蜂蜜同食。  苦瓜--味苦、性寒,归心、脾、胃经。作用:清热利湿,解毒明目。宜于湿热泄泻,胃热口臭,胃热疼痛。虚寒证忌食。  黄瓜--味甘、性凉,归脾、胃、大肠经。作用:清热,解毒,利水。宜于胃热口臭,湿热泄泻。虚寒证忌食;不宜与白萝卜、芹菜同食。  枇杷--味甘酸、性凉,归肺、肝经。作用:润肺止咳,生津止渴,下气止呕。宜于胃热口臭,胃热呕吐。湿证、虚寒证忌食。  梨--味甘酸、性凉,归肺、胃经。作用: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宜于胃热吐血,胃热口臭,肠燥便秘。虚寒证忌食。  小米(粟米)--味甘咸、性凉,归肾、脾、胃经。作用,清热和中,利尿通淋。宜于脾虚胃热,反胃呕吐,泄泻。不宜与杏仁同食。  绿豆--味甘、性凉,归心、胃经。作用:清热解毒,消暑利尿。宜于胃热疼痛,胃热口臭,湿热泄泻。虚寒泄泻者忌食。绿豆芽同绿豆。  豆腐--味甘、性寒,归脾、胃、大肠经。作用:清热和中,生津止渴。宜于胃热疼痛,阳虚胃痛,肠燥便秘。气滞证、胃腹胀满者忌食。  黄豆--味甘,性平。作用和宜忌同豆腐。  小麦--味甘、性凉,归心、脾、肾经。作用:养心安神,清热止渴。宜于胃热疼痛,湿热泄泻。  葛根(粉葛)--味甘辛、性平,归脾、胃经。作用:清热解肌,升阳止泻,宣散透疹,生津止渴。宜于久泻,近代用于胃下垂。  冬瓜--冬瓜是夏天适宜吃的凉性蔬菜,作用:生津止渴,清热祛暑。宜暑热烦闷时食用。  清热解毒药物 1.牛黄解毒片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牛黄解毒片。  【成 分】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苓、桔梗、冰片、甘草。  【性 状】本品为薄膜衣片,出去包衣后显棕黄色;有冰片香气,味微苦、辛。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片,一日2-3次。  【标准文号】国药准字Z43020715。  2.上清丸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上清丸。  【成 份】大黄(酒炒)、黄芩(酒炒)、连翘、菊花、白芷、黄柏(酒炒)、栀子、荆芥、防风、薄荷、川芎、桔梗。  【性 状】本品为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甘、苦。  【功能主治】清热散风,解毒,通便。用于头晕耳鸣,目赤,鼻窦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水丸一次6克,一日1~2次。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4020397。  3.银黄滴丸  银黄滴丸 银黄滴丸 【药品名称】品名:银黄滴丸。  【成 份】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辅料为聚乙二醇4000。  【性 状】本品为棕黄色的滴丸,气微,味微苦。  【作用类别】本品为喉痹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炎。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袋,一日4次。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50702。  4、万年甘茶清肝毒:常喝万年甘茶帮助肝脏排毒并提升肝脏自身的解毒的功能。同时提升肝脏抵抗毒素的能力,提升肝脏对毒素的耐受。万年甘茶泻肝火:肝火是由于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或肝热素盛所致。与情志激动过度也有一定关系。肝火动而不居,上熏下灼,内燔外蒸,伤脏腑,损气血,灼津液,扰神明,为害甚广。  分类 由于发病原因不一,病情变化不同,患者体质有异,故里热证有热在气分、血分之分,有实热、虚热之别。根据清热药的功效及其主治证的差异,可将其分为五类:  清热泻火药 功能清气分热,主治气分实热证。  折叠清热燥湿药 性偏苦燥清泄,功能清热燥湿,主治湿热泻痢、黄疸等证。  清热凉血药 主入血分,功能清血分热,主治血分实热证。  清热解毒药 功能清热解毒,主治热毒炽盛之痈肿疮疡等证。  折叠清虚热药 功能清虚热、退骨蒸,主治热邪伤阴、阴虚发热。  清热解毒方法 折叠玄参 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和北玄参的根,含玄参素,环烯醚萜甙类;还含挥发油、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证明、玄参水浸液,醇浸液和煎剂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玄参还有扩张血管和强心作用;多种玄参屑植物的侵剂都有镇表和抗惊厥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滋阴降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伤津便秘及咽喉肿痛等症。  用量:6--12克;但大便溏泄及痰湿盛者忌用。  决明子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炖叶决明或决明的种子,内含蒽酯及蒽醌甙,决明素及维生素A等,药理试验证明:决明子有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有抗多种致病菌和软便泻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苦,功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适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等;此外对治疗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及习惯性便秘等也有效。  用量:3--9克,捣碎煎服。  地骨皮 地骨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枸杞的根皮,内含桂皮酸,多种酚类物质,甜菜碱及亚油酸等;地骨皮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煎剂可使血糖降低,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脂肪肝的作用,地骨皮的浸剂对动物有显著的降低血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淡,功能凉血,退蒸,清泻肺热,适用于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痈肿恶疮以及肺结核和高血压症等。  用量:一般为3--9克。  芦根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地下茎,内含薏苡素,天门冬酰胺等。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适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以及治疗肺热咳嗽、肺痈等。  用量:一般干者9--30克;鲜者15--40克。  连翘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内含挥发油,连翘酚,黄酮甙,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表明:连翘有广谱抗菌作用,所含连翘酚可能是主要抑菌成分;连翘还有抗炎、镇吐、利尿和强心的用;所含黄酮甙能增强毛细血管的致密度,因而对毛细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皮下溢血等均有止血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适用于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及过敏性紫癜等。  用量:一般6--9克。  牡丹皮 牡丹皮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牡丹的根皮,含牡丹酚,牡丹酚甙,挥发油和植物甾醇等。药理试验证明:牡丹皮有降低血压作用;有镇痛、镇静、抗炎和解热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凉,味苦、辛,功能清热,凉血、和血、清瘀,适用于热人血分,发斑、惊痛、吐血、痈疡,跌打损伤等症。  用量:5--9克,但脾胃虚寒泻泄者忌用。  知母 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含多种皂甙及皂甙之,此外还含有两种黄酮类成分、芒果甙等。试验证明:知母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潮热均有显疗效。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适用于肺热咳喘或阴虚咳嗽,烦热消渴,骨蒸劳热,小便不利,大便燥结等症。  用量:一般6--9克,但肾阳虚,两尺脉微弱及大便溏泄者忌用。  板蓝根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大青叶属植物菘兰和草大青的根,含板蓝根靛甙,大青素B,B--谷甾醇等;板蓝根有显著抗病毒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有条钩端螺旋体作用。临床上用板蓝根煎剂口服或肌肉注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显著疗效;对急慢性肝炎均有一定疗效,能缓解或消退症状,促进肝功能改善;用板蓝根治疗病毒性皮肤病,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玫瑰糠疹,扁平疣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适用于流感脑炎、乙型脑炎、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火眼、疱疹等。  用量:--般5-9克;但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金银花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含绿原酸,肌醇,黄酮类成分等;药理试验证明:金银花有抗炎和解热作用,对流感病毒和多种致病菌、皮肤致病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反映了金银花的清热解毒功效。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解毒,适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疮、痈、疖肿等热毒壅盛之症。  用量:一般为6-12克;但虚寒泄泻及疮流清脓无热毒者不宜用。  折叠夏枯草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花卉或全草,内含三萜皂甙及其甙元齐墩果酸,挥发油及维生素,氯化钾等;药理研究证明:夏枯草的全草均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其煎剂对某些常见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多种致病菌亦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辛,功能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目珠疼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等;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疠,瘿瘤等。  用量:一般为9克左右。  折叠栀子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果实,含多种苦味素甙,还含甘露醇,熊果酸等,栀子有利胆作用,或使胆汁分泌增加;同时栀子有降温,镇静,镇痛和抗惊厥作用;还有抗微生物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及多种皮肤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虚烦不眠、黄疸、目赤、衄血、热毒疮疡等症。  用量:3-9克。  蒲公英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带根全草,含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和果酸等;其煎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又有保肝、利胆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肩挑腺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  用量:9--15克,捣烂外敷,可用于乳痈、疹疮、痈肿等。清热解毒为治法[1]。毒,指热毒或火毒[2]。清热解毒指用具有清热邪、解热毒作用的方药治疗里热炽盛证、火毒、热毒证及痈肿疔毒等病证的治法[3]。清热解毒是治疗高热性瘟疫、温毒等感染性热病的方法[2]。症见高热烦扰、口燥咽干、便秘尿黄、或吐衄发斑,或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1]。常用药有黄连、黄芩、黄柏、石膏、连翘、板蓝根、蒲公英等,代表方有普济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1]针灸常选用合谷、曲池、大椎、委中、曲泽、三阴交等穴为主,针用泻法,可点刺出血。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二方[1]。系治疗疔疮疖肿最常用之方剂。其组成为金银花20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子15g、野菊花15g,具有清热解毒,消散疔疮之功效,主治疔疮初起,症见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形状如铁钉;或痈疡疖肿,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现代常用于治疗多发性疖肿、乳腺炎等多种感染性疾病属热毒者。  实验研究本方具有较强的体外抑菌作用[1]。  该方剂具有广谱、强大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内毒素及血浆凝固酶有拮抗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解热、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对免疫功能也有一定调节作用,因此对蜂窝织炎、疖、肿等应该有一定治疗作用。五味消毒饮的别名 五味消毒汤(《家庭治病新书》引《外科探源》)、消毒饮(《吉人集验方》下集)。  [返回] 5 处方 银花18克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子各3.6克。  金银花20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子15g、野菊花15g[3]  金银花三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一钱二分[1]  金银花三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一钱二分[4]。  [返回] 6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消散疔疮。治热毒蕴蒸肌肤,致生疔疮痈肿初起。症见红肿热痛,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形状如铁钉;或痈疡疖肿,舌红苔黄,脉数者。[3]  功能清热解毒,消散疔疮。治各种疔毒,痈疮疖肿,局部红肿热痛,或发热,舌红脉数者。[1]  各种疔毒,痈疮疖肿。红丝疔、暗疔、内疔、羊毛疔,疔疮发无定处,未化或已化,或走黄者。清热解毒片,处方 生石膏670g、金银花134g、玄参107g、地黄80g、连翘67g、栀子67g、甜地丁67g、黄芩67g、龙胆67g、板蓝根67g、知母54g、麦冬54g。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发热面赤、烦躁口渴、咽喉肿痛;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治疗流感,上呼吸道感染及各种发热性疾病。四妙勇安汤为方剂名,出自《验方新编》卷二方[1]。处方 玄参、金银花各三两,当归二两,甘草一两[1]。  金银花90g、玄参90g、当归30g、甘草15g[3]。  元参、金银花各三两,当归二两,甘草一两[4]。  [返回] 5 功能主治 四妙勇安汤功在清热解毒,活血止痛[3]。主治脱疽[3]。热毒炽盛,症见患肢暗红微肿灼热,溃烂腐臭,疼痛剧烈,或见发热口渴,舌红脉数[3]。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止痛[1]。主治热毒型脱疽,患肢皮肤黯红而肿,溃烂疼痛,脓水淋漓,烦热口渴,舌红脉数[1]。现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栓塞性坏疽、栓塞性大静脉炎等属于热毒型者[1]。  主治脱骨疽。症生手足各指,或生指头,或生指节指缝,初生或白色痛极,或如粟米起一黄疱,其皮或如煮熟红枣,黑色不退,久则溃烂,节节脱落,延至手足背腐烂黑陷,痛不可忍。现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栓塞性坏疽症、栓塞性大静脉炎属于热毒型或湿热型者。芍药地黄汤为方剂名,出自《外台秘要》卷二方,即《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方记载的犀角地黄汤的别名[1]。组成 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1]。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散瘀[1]。主治伤寒及温病,热入营血、心包而致的高热,神志不清,吐血,衄血,便血,发癍发疹,舌质红绛,脉细数;近代也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急性黄色肝萎缩、肝昏迷、尿毒症、各种败血症、疔疮肿毒等出现高热、出血而属于血热者[1]。白头翁汤同名方剂约有九首,其中《伤寒论》所记载的白头翁汤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白头翁15g、黄连6g、黄柏12g、秦皮12g。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效,主治热毒血痢,症见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本方是治疗热毒血痢的代表方剂。现常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属热毒血痢者。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1]。主治热利下重,腹痛里急,便下脓血,赤多白少,或纯下血痢[1]。近代常用治急、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属热毒血痢者[1]。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3]。主治因热毒深陷厥阴血分,气血与热毒搏击所致的热毒血痢[3]。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3]。本方常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属热毒偏盛者。酢浆草清热解毒。清热解毒铁苋菜。清热解毒半边莲。清热解毒龙葵。清热解毒黑豆。清热解毒相思豆。清热解毒山莴苣。苗药无患子根、果用于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湘蓝考》泥胡菜《贵州草药》:清热解毒,祛瘀生肌。石耳功能主治:养阴润肺;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肺虚劳咳;吐血;衄血;崩漏;肠风下血;痔漏;脱肛;淋浊;带下;毒蛇咬伤;烫伤和刀伤。地耳.清热降火:地耳性寒而滑,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内服外用,可辅助治疗烧伤、烫伤及疮疡肿毒。降脂明目:地耳是一种很好的低脂肪营养保健菜,能降脂减肥,同时,对目赤、夜盲、脱肛等病症也有一定疗效。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神农本草经》载:“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淤之功效,主治外感风热、瘟病初起、疮疡疔毒、红肿热痛、便脓血”等。金银花藤叶(忍冬藤):清热解毒。淡豆豉蒸鲫鱼的制作材料: 主料:淡豆豉30克鲫鱼200克 白糖30克。淡豆豉蒸鲫鱼的特色: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教您淡豆豉蒸鲫鱼怎么做,如何做淡豆豉蒸鲫鱼才好吃1.将鲫鱼洗净,去鳞及内脏,放入蒸盘内,在鲫鱼上洒上淡豆豉、料酒、白糖。2.将鱼置武火上蒸20分钟即成。食法:每日2次,每次100克,佐餐食用。三叶青长期食用是安全无毒的;一般的清热解毒类中药食用后胃口差,而三叶青具有理气、健脾、开胃的功效;一般的清热解毒药不具备提高免疫的功能,三叶青能增强人体免疫,不但能提高细胞免疫,还提高体液免疫,即促进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生成,诱发肿瘤坏死因子。丹皮性微寒,味苦、辛。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等证。现代研究表明,牡丹皮有抗菌、抗炎、抗过敏、抗肿瘤、止血、祛瘀血、清热解毒、镇静、镇痛、解痉等活性,还能促进单核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加免疫器官重量。应用时应注意,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牡丹花含黄芪苷,除观赏外还可入药,用于调经活血。《医林纂要》:山茶花补肝缓肝,破血去热。《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香茅草:清热解毒解暑,芳香健胃。治咽喉哑痛,中暑,胃脘饱闷,疮毒溃烂。《云南中草药》香茅草:清暑透表,利湿和胃。治伤暑,夏月感冒,淋症一枝黄花疏风清热,抗菌消炎。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风寒忌)清热解毒,消肿除痛。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咳血,急、慢性肾炎,小儿疳积,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疮疡肿毒,乳腺炎,清热解毒牛筋草.水马齿苋.蟾蜍草,用柳树嫩枝叶。本草纲目》云:“绿豆消肿治痘之功虽同于赤豆而压热解毒之力过之且益气、厚肠胃、通经脉无久服枯人之忌外科治痈疽有内托护心散 极言其效”并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本草求真》曰:“绿豆味甘性寒据书备极称善有言能厚肠胃、润皮肤、和五脏及资脾胃按此虽用参、芪、归、术不是过也第所言能厚、能润、能和、能资者缘因毒邪内炽凡脏腑经络皮肤脾胃无一不受毒扰服此性善解毒 故凡一切无不用此奏效”纵观各家本草对绿豆清热祛暑解毒利水等药用功效都极为推崇近几十年来人们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绿豆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草纲目》记载:“绿豆 消肿治痘之功虽同于赤豆 而压热解毒之力过之且益气、厚肠胃、通经脉 无久服枯人之忌虽然绿豆有着很多功效但是亦有不适之处针对儿童常见病用药安全与饮食营养孩子不宜喝大量绿豆汤绿豆属于凉性药食绿豆之寒性容易致虚火旺盛而出现口角糜烂、牙龈肿痛等要避免吃绿豆过于寒凉必须花长时间煮烂绿豆儿童胃黏膜结构薄弱喝过多酸梅汤刺激胃部黏膜易引发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绿豆性味甘寒解金石、砒霜、草木诸毒对重金属、农药中毒以及其它各种食物中毒均有防治作用加速有毒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转化向外排泄绿豆汤是最好的解毒汤剂配料: 大金不换(全草)15克 山扁豆(全草)15克 瓜子金(全草)15克 双飞胡蝶根15克洗手果树皮15克 白乌柏树根15克 只棱菊(全草)15克 米酒500克。前7味,细锉(若用鲜草,须洗净,晒干),以米酒500克浸30日后,去渣备用。特色: 消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蛇咬伤。服用方法 成人口服每次30~50毫升,重症加倍。银环蛇,金环蛇咬伤者,每半小时服1次,连服3次。症状好转后,每隔2~3小时服药1次。吹风蛇、青竹蛇咬伤者,每隔2~3小时服药1次(重症每0.5小时一次,症状好转后才改为每2~3小时服1次),还用药酒自上而下涂擦伤口周围肿痛处,每日擦4~5次。小孩及妇女可加温开水于药酒同服。栀子花根、叶、果实均可入药有泻火除烦消炎祛热、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另外栀子对二氧化硫有抗性并可吸硫净化大气0.5千克叶可吸硫0.0020.005千克。除观赏外栀子花、果实、叶和根可入药一般泡茶或煎汤服。栀子含栀子甙、去羟栀子甙、鸡屎藤次甙甲酯及少量山栀甙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黄疸、血淋痛涩、目红肿痛、火毒疮、降血压等功效。其中栀子果入药主治热病高烧心烦不眠实火牙痛口舌生疮鼻规吐血眼结膜炎疮疡肿毒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蚕豆病尿血外用治外伤出血、扭挫伤。根入药主治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本草纲目》称其“悦颜色《千金翼》面膏用之。”《滇南本草》称其“泻肺火止肺热咳嗽止鼻衄血消痰。”鲜银杏叶30克(干品10克)、红枣20克、绿豆60克、白糖适量。将银杏叶洗净切碎后入沙锅,加水100克,用小火煮沸,20分钟后去渣取汁,再将浸泡片刻的红枣和绿豆一起倒入沙锅内,加白糖,煮至绿豆酥烂为止。有养心气、补心血、降压降脂、消暑解毒的功效,适用于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服用。银杏叶红枣绿豆汤鲜银杏叶30克(干品10克)、红枣20克、绿豆60克、白糖适量。将银杏叶洗净切碎后入沙锅,加水100克,用小火煮沸,20分钟后去渣取汁,再将浸泡片刻的红枣和绿豆一起倒入沙锅内,加白糖,煮至绿豆酥烂为止。有养心气、补心血、降压降脂、消暑解毒的功效,适用于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服用。绿豆芽金针菇金针菇与绿豆芽一起吃,具有清热消毒的作用,常用于防治中暑和肠炎。冰糖药理作用:能补充体内水分和糖分,具有补充体液、供给能量、补充血糖、强心利尿、解毒等作用。适应症:其5%溶液为等渗液,用于各种急性中毒,以促进毒物排泄;10%~50%为高溶液,用于低血糖症营养不良,或用于心力衰竭、脑水肿、肺水肿等的治疗。牛樟芝:又名牛樟菇,台湾珍贵的药用真菌,仅生长于台湾特有的牛樟树上,牛樟芝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有效成分中以三萜类化合物高达200种以上,是灵芝其和他菇菌无法相比的,具有解毒保肝、抗癌、强化免疫、抗过敏、降血脂等众多功效,被誉为“森林中的红宝石”、“药芝之王”。生姜茶 鲜生姜500克,茶叶5克。将鲜生姜在冷开水中浸泡30分钟,取出后切片或切碎,取汁,纱布过滤,装瓶贮存于冰箱备用。将茶叶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即可饮用。当茶,频频饮用,一般可冲泡3-5次,每次可滴加3滴生姜汁,滴加后搅匀即可。功效:解毒散寒,止呕防癌。胖大海蜜滋 配方:胖大海1个,大枣3-5枚,核桃仁10个,蜂蜜适量。制法:胖大海加水浸泡发起后去核,大枣去核,然后与核桃仁一起浸入蜜中,调匀,用杵捣烂,制成蜜滋。每天早晨空腹喝一汤勺,连服2-3个月为一疗程。功效:清咽解毒,润肺化痰。本药膳主要适用于甲状腺肿瘤偏于阳性体征者。大解毒汤为笔者祖传验方,笔者将之辨证加减,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现介绍如下。   药用黄芪100g、生地50g、当归50g、金银花100g、菊花30g、荆芥15g、防风15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蝉蜕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本方功能益气祛风,清热解毒。有明显血瘀证者可加活血化瘀药桃仁15g、红花10g、赤芍15g;皮肤痒甚加地肤子20g;皮疹、瘀斑色深加茜草15g、三七粉5g、丹皮10g;血热加黄芩15g、地骨皮15g;湿重去生地、黄芩,加苍术15g、黄柏15g;卫气虚、皮肤斑块色淡加重黄芪用量;畏寒加附子10g;面部游风加白附子15g。董有刚(黑龙江省饶河县中医院,155700) 董同心(黑龙江省饶河县中医院,155700) 董玲(饶河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大叶铁线莲解毒消肿。《陆川本草》:荠菜消肿解毒,治疮疖,赤眼。《本经》:蜂蜜主心腹邪气,诸惊痫,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和百药。神农本草经》中说蜂蜜"安五脏,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喉痹肿痛者,蛇蜕可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玄参、桔梗配伍,以增解毒消肿之功。山苍子叶功能:理气散结;解毒消肿;止血。主治:痈疽肿痛;乳痈;蛇虫咬伤;外伤出血;脚肿;慢性气管炎。赶黄草始载于明代《救荒本草》,具有清热解毒、退黄化湿,活血散瘀,利水消肿之功效,是苗族民间治疗肝病的经验方,苗族人世代习用,称她为"神仙草"。现代研究表明赶黄草内含多种有效成份均对肝损伤具保护作用,能恢复肝脏功能,减低饮酒及药物对肝脏的损害,抑制肝纤维化、肝硬化,并对甲肝、乙肝、慢性活动性肝炎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东北堇菜全草供药用,外敷可排脓消炎。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主要治疗主痈疽疔毒,目赤肿痛,咽喉肿痛,乳痈,黄疸,各种脓肿,淋巴结核,泄泻,痢疾等。钙制剂还有止血、阻止体液渗出、消除炎症等作用,治疗烧伤有神奇的功效。(作用机理是什么,有待大家一起研究)。象许多中药:寒水石、龙骨、牡蛎、伏龙肝、明胶、陈石灰、白陶土、还有许多中药的炭化物等,都是钙制剂。在清热解毒、高烧疾病、治疗烧伤、止血、抗过敏等方面,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其作用因在胃部胃酸的作用下,溶解度大小、及吸附性,使钙制剂的药理有些大同小异。水葫芦疏散风热;利水通淋;清热解毒。主风热感冒;水肿;热淋;尿路结石;风疹;湿疮;疖肿《广西药植名录》:辛;淡;凉。清凉解毒,除湿,祛风热。外敷热疮。《中华本草》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草加绿豆;能解百毒
《能抗多种癌症的中草药---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半枝莲!》
猪母菜的功效与作用
绿豆的功效
皮肤科常用中草药
马鞭草的功效与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