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子图省事糊弄 忽悠?随口一说会误导孩子

很多家长发现,家里四五岁的小孩儿净说大人话,明明没教过他的词儿、事儿,孩子似乎“无师自通”,从说话用词到语气神态都像足了爹妈,甚至学会了成人世界的“看人下菜碟儿”。其实,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孩子的这些行为大部分是从家长的“口无遮拦”中学到的,家长以为孩子听不懂、记不住的“随口一说”,着实影响了孩子日后的成长,也为自己明日的教子种下麻烦。

  大人“说者无心” 孩子“心领神会”

  最近,很多妈妈打来电话反映,一些词儿、一些事她们从没教过孩子,可四五岁的小人精怎么就无师自通了呢?这些大人们奇怪,从遣词造句到表情态度,孩子怎么越来越像小大人儿?

  其实,这些家长可以发现,这几岁的孩童嘴巴里蹦出来的个把句子其实就是父母们平时说的一些话,甚至,有些家长无意间的随口一说,影响了孩子日后的成长。

  王奶奶最近发现四岁的小孙子学会了“看人下菜碟儿”,每次在楼下遇见邻居赵大婶时都极为不情愿地小声叫“赵奶奶”,相反,碰见其他大爷大娘时,小孙子却热情地打招呼。后来老人从小孙子那儿问出了究竟。原来,王奶奶两口子在家特别爱议论邻居,谁家儿子挣钱多,谁家闺女素质高都被数了个遍。而赵大婶老伴早已过世,儿子也不太有出息,一家人过得都很节俭,着装挺朴素,平时王奶奶老两口私下里也会“嫌弃”赵大婶“邋遢”,言谈中略带不屑的态度。令人没想到的是,本来王奶奶以为小孙子听不懂的事儿,都被孩子学了去,潜移默化中,几岁的幼儿学会了戴有色眼镜看人。

  还有些家长,觉得孩子不听话,说几句重话“吓唬”着很管用:“你再哭,大灰狼听见了就会来吃你!”、“别乱跑,要不碰见坏人就把你带走了”、“ 再不听话,警察叔叔就来把你抓走”几乎成为所有父母都说过的话,一旦听到妈妈说这样的话,宝宝立刻吓得老老实实,效果真是立竿见影,这让妈妈心生得意,看来,这个办法百试不爽。

  教子图省事 糊弄+忽悠

  谈及在孩子面前口无遮拦的原因,很多家长表示:“那么小的孩子,听不懂也记不住大人闲谈的内容。”但是这些大人却忽略了这个年龄小孩儿的共同特点:相信父母说的话,模仿他们做的事儿。由于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他们的世界中,父母是天,这个年龄的孩子对父母长辈绝对信任,而且此时,他们最喜欢的表扬就是“像个小大人”,得到成年人的认可是这个年龄孩子心向往之的事儿,所以模仿父母长辈,成了他们潜意识的行为。

  幼儿的问题总是千奇百怪,很多家长表示,正统的回答实在是对付不了“问题宝宝”,所以他们选择了“搪塞”,他们说,这叫“善意的谎言”。李女士也是这样的家长。“女儿小时候特别喜欢出门,在家待不住。女儿四五岁时,有一天跌倒了,虽然摔得不重,却闹哄要上医院,她认为上医院也算是‘短线旅游’。我们实在拗不过她,只得领着她出门。女儿的目的地是儿童医院,但我们决定半道儿把她骗回来。中途走到网球馆时,我们说‘医院关门了,咱只能回家了’。那时的女儿认为医院和游乐场一样,也是有休息时间的,只得折返。”虽说看上去李女士当时省事松心,可她说,“直到女儿12岁,有一次路过网球馆,女儿问,儿童医院什么时候从这儿搬走的啊?我才知道,原来孩子的记忆力实在太强大。成年人图省事随口一说,也许就影响小孩子日后长年累月的处事规则。为了扭转我给她灌输的错误记忆,着实费了一番工夫,最重要的是,我还为我的欺骗行为道了歉。”当时图省事,过后却费了事。

  家长遇到难以启齿的问题时,糊弄就成了搪塞孩子的有效手段。今年20岁的小刘讲了自己孩童时期的“受骗经历”。 最近,央视推出了调查类的采访《我从哪里来》,大部分受访者的回答是:“父母当年回答:你是捡来的。”小刘的父母也不例外,小时候每当小刘问这个问题时,刘妈妈就这样哄骗他。因为这,每当刘妈妈批评或责骂他时,他都委屈地哭,认为自己是妈妈从垃圾桶捡来的,现在她不喜欢自己了。说到这儿,小刘说:“当年真的特别相信父母的话,直到小学六年级有了《自然》课,才知道自己是亲生的,现在看来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他们骗得我好惨。”

  “随口一说”误导孩子 亲子信任“伤不起”

  大人无心的一句话,有时,对孩子脆弱的心灵十分具有“杀伤力”,甚至还会“误伤”孩子的安全感。陈小姐工作紧张,回家抱怨成了其减压方式。“策划案太难写了,差点没写完”成了她的口头禅,时间一长,四岁的女儿见着下班的妈妈第一句话都问:策划案写完了吗?仿佛在女儿看来,妈妈就是那完不成作业的“差学生”。陈小姐也发现,女儿很少主动请求自己陪她出去玩,一问才知道,原来女儿“怀疑”妈妈完不成工作,所以很多需要母亲出席的活动孩子都不再要求。陈小姐知道后很伤心,觉着自己的“随口一说”,伤了女儿的安全感。

  刀子嘴、豆腐心的家长不在少数。居家过日子,小两口打架拌嘴是常有的事,在气头上的大人经常什么话都往外扔,有时“批判”的对象还会捎上对方老人。两口子倒是床头打架床尾和,可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互相伤害的恐惧。有位网友表示:从小被教育的价值观是打架骂人不是好孩子,可8岁时,看见父母二人甩脏话吵架时,“三观”尽毁啊,尽管他们很快和好如初,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认为父母不爱对方,他们不是好人。直到后来成年了才理解他们当年的表现。

  不可否认,每一个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和家庭。但是,这种爱需要表达与传递。孩子只有接收了这样的信息,才能感觉到妈妈的爱。相反,孩子要是“吃醋”,着实会影响亲子感情。某女性论坛网友爆料自己的“失宠”经历:自己打小像假小子一样,没有一点乖乖女的气质,而邻家有个女孩儿不仅性格温顺,而且长得漂亮,还有星探找她拍戏。小时候,妈妈经常在自己面前夸那个姐姐,埋怨自己长得不如人家好看。那时,真的怀疑妈妈不爱我了,开始自卑,想尽办法说邻居姐姐的坏话,现在想来虽然好笑,但也怪妈妈“随口一说”伤人心啊!

  教子箴言

  适当管住嘴小心“祸从口出”

  很多父母都懂得自己对孩子说的话会对其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有着潜移默化的功用。成功的家庭教育要尽量避免批评、讽刺或恐吓孩子,同时要以积极引导与热情鼓励为主。不过,知道应该怎样做的道理,并不能避免父母随口说出的话不会“误伤”孩子。

  他们以为孩子听不懂、记不住,认为孩子“很好骗的”,可事实上,作为家长,今天的“随口一说”,却为明日的教子种下麻烦。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品德发展的方向。一位年轻妈妈曾对记者说:很头疼女儿对爷爷吆五喝六的行为,却屡禁不止,但孩子对别人都尊重敬爱。后来一问才知,由于爷爷不会干家务,又不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奶奶和孩子爸爸平时对老爷子就没那么尊重,甚至“呲儿”他也是常有的事,没想到大家对爷爷“漠视”的态度被小孙女学了去,导致今日“尊老”这一课,讲得很失败。

  孩子越小,越会把爸爸妈妈的话当成“绝对”的道理来理解。而实际上日常生活千变万化,没有一定之规。大人随口说的话以为是一阵风,吹过去了就了无痕迹,其实已经印在孩子心里,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说言传身教是很重要的,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最快乐的孩子往往是那些最能够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沉着面对挫折、对自己满怀信心的孩子,而不是跟着父母“担惊受怕”,不停抱怨,甚至看人下菜碟儿的人。所以作为家长的您,适当在孩子面前“管住嘴”是十分必要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听孩子把话说完,才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有什么话,等孩子哭完再说
家有宝贝初长成
爸妈育儿,老人“唱反调”怎么办?
孩子得不到满足哭闹,家长选择适合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规矩
改变孩子,需要先从情绪管理开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