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2,这些文坛人物吸引我们关注

  年度关注人物

  2012年的天空被一朵云又一朵云覆盖着。有那么多大家走了,全世界人都聆听分享他们对人生低吟浅唱。也有那么多作家火了,他们编织的故事,一直没有散去

  。一些人让我们感动,一些人给我们温暖,一些人使我们智慧,一些人帮我们成长。本版特推出2012年的致敬人物和人气作家,将他们以及他们所著的图书中呈现出的精神气儿和人情温暖带给读者。

  缅怀逝者 经典流传耀千古

  周汝昌

  丝竹粉墨 著述颇丰

  在今年第2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推出的《红楼新境》《寿芹心稿》特别引人注意,这是2012年5月31日刚刚辞世的红学家周汝昌的两本新作,体现了一位倔强老人耗时3年的执著追求。

  “一介书生总性呆,也缘奇事见微怀。岂同春梦随云散,彩线金针绣得来。”又诗曰:“聪明灵秀切吾师,一卷《红楼》触百思。此是中华真命脉,神明文哲史兼诗。”著名红学家周汝昌的这两首诗,道出了他一生与《红楼梦》之缘。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1918年生于天津的周汝昌,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中文系研究院毕业,先后任教于华西大学、四川大学外文系,1954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顾问。他是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书法家和诗人。他评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和《书法艺术答问》为学林所推崇;1953年出版的《红楼梦新证》被誉为“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最重要的著作”。此后又出版了《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红楼夺目红》《曹雪芹传》《红楼小讲》《定是红楼梦里人》《红楼十二层》《石头记会真》等20多部红学著作。

  周汝昌自幼喜文慕学,丝竹粉墨,无所不涉。一生有6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尚有几部正在印制之中。其中《红楼梦新证》是红学研究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是近代红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何炳棣

  学贯中西 名满天下

  何炳棣,浙江金华人,1917年生于天津,1934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历史系,师从蒋廷黻、雷海宗、陈寅恪及冯友兰等20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教授。

  1938年,何炳棣大学毕业后前往大后方云南,任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助教及教员。1944年考取第七届庚款留美公费,并于次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专攻英国史及西欧史。何炳棣获得博士学位前,已于1948年前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63年转往美国芝加哥大学,1965年更荣任同校汤普逊(James Westfall Thompson)历史讲座教授,1987年退休。何炳棣1966年获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79年获选为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

  美国西部时间2012年6月7日,历史学界泰斗、人文组院士何炳棣病逝于加州。日前,何炳棣的回忆录《读史阅世六十年》精装纪念版已由中华书局出版上市,他的全部作品将以“何炳棣著作集”的形式于明年推出,其中包括从未出版过的《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论》,该书结集了何炳棣晚年研究思想史的文章13篇。

  何炳棣无疑是学贯中西名满天下的大学者,但是正如何兆武在《上学记》里描述的那样,这样一个从小就立志成著名学者的人物,其目标性太强的学术生涯和日常生活,却也往往容易引起那些散淡人生的学人的某种不屑甚至不满。不过不管对于何炳棣的人格如何评价,他的代表性作品《明处以降的人口及其相关问题》等却是学术界公认的权威著作。

  何炳棣先生虽然已经驾鹤西游,但他留下的作品和人格,却必将激励着一代代华夏学人继续在中国历史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奋斗。

  黄 裳

  文章锦绣 人生暗合

  黄裳先生有四个身份:记者、散文家、藏书家和版本学家。其中,成就最大是在散文方面,他的散文自成一家。

  2012年9月5日傍晚,黄裳先生在上海瑞金医院离世。遗憾的是,他生前最后参与讨论的新书游记散文《如梦记》印刷完毕的第二天还未由江苏文艺出版社上市,先生就撒手人寰,不得不说正如书名暗合的意味“人生如梦”。

  1919年生于河北井陉的黄裳,原名容鼎昌,早年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抗战开始,转学到上海,1940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42年转至重庆交大。1944年被征调往昆明、桂林、贵阳、印度等地任美军译员。1946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锦帆集》,学识丰富,文笔朴素平实而富有真情。抗战胜利后,任《文汇报》驻渝和驻南京特派员,后调回上海编辑部,发表了一些戏剧杂论,结集为《旧戏新谈》。1949年任复刊后《文汇报》主笔。1950年调北京,担任军委总政越剧团编剧。1951年调中央电影局上海剧本创作所任编剧。1956年重回《文汇报》任编委。黄裳生前与巴金、施蛰存、黄永玉等文化名人均有交往,其散文在读者中享有很高声誉,并曾为本报撰稿,其著作包括《锦帆集》《过去的足迹》《珠还记》《珠还记幸》《来燕榭文存》等,并译有屠格涅夫长篇小说《猎人笔记》等。

  文章锦绣的黄裳先生,平日里谈论的话题多半是书。读黄裳先生的文章,人们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对生活、对现实多有看法和论道的人。

  南怀瑾

  诗书娴熟 曲成万物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出生于浙江省乐清柳市,学者、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实业家。一生历经战争洗礼、社会巨变,这些都让他形成了一套“曲者生存”的处事理论。

  2012年9月29日,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在苏州太湖大学堂去世。东方出版社先后推出南怀瑾的著作《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漫谈银行、金融与传统文化》等。

  南怀瑾生于1918年,是温州乐清南宅殿后村人。他自幼受到严格的传统私塾教育,少时熟读诸子百家,诗书娴熟,通武术剑法等。1949年到台湾后,相继受聘于高校授课。他的著作众多,还曾筹资兴建金温铁路,其门生也筹集巨资,用其名义在大陆创立光华教育基金会,资助北大、浙大等30多所著名大学。20世纪70年代,南怀瑾曾受聘于台湾辅仁大学。没想到因为他讲课生动受学生欢迎,竟然令其他教授课堂冷落。为此,他主动把课停了,最后还辞去辅仁大学教课职务。

  南怀瑾认为,世界是圆的,“曲成万物,曲则全。”所以,为人处世,善于运用巧妙的曲线,只此一转,便事事大吉了。因此,他主张处世要讲艺术,要讲求曲线的美。所谓“曲者生存”。

  南怀瑾在国内桃李甚多,同时又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尤其学术界对其批评众多。如学者张中行就专门撰文批评南怀瑾代表作《论语别裁》,指出该书错误百出,对其举办的太湖大学堂,外界也褒贬不一。但不能否认的是,他的言论和著作都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聚焦当红 书香醉心韵无穷

  莫 言

  获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当地时间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出版社也推出了最新的《莫言文集》,成为2012年市场上的热销图书。

  莫言自称是“讲故事的人”,细读其作品会发现他讲的“中国故事”,虽然带有“中国思考”的特征,但也不乏世界性的主题。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演讲中用大段篇幅谈自己母亲的善良、坚毅和宽容,这些中国传统妇女身上的优良品质见诸于世界任何一个民族的妇女身上。由最初将小说《丰乳肥臀》“献给母亲在天之灵”到“献给天下母亲”,由小小的“高密东北乡”到中国乃至世界,莫言的作品不但见证了大爱无疆的人文关怀,而且也见识了引起世人共鸣的人文回归。

  “轻柔”与“雄壮”,不过是同一文化符号在不同语境的两种表达,人们的心底依然相通。正是这种“差异美”,造就了人类文化生活的无限乐趣。文化从自身独特性走向世界性的过程中,“民族”与“世界”、“个性”与“共性”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一幅优美画卷。

  中国文学非从莫言始,也非因莫言获奖而终。莫言获奖,文学还在路上。人们期待这一路有更多中国人给世界讲故事,也希望世界上流传更多精彩的“中国故事”。

  郑渊洁

  成中国作家首富

  2012年11月29日,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主榜单,有“童话大王”之称的郑渊洁以版税2600万元荣登中国作家首富宝座。

  郑渊洁说,现在很多人都在追求着幸福感,这些年,他总结发现要想幸福就必须不求回报。“这么多年以来,我觉得自己幸福感最强烈的时期就是在玉树地震时给灾区捐了100万元。”据了解,在汶川地震时,郑渊洁也捐了38万元,“如果未来有一个中国作家慈善捐款排行榜,我希望我也能是第一名。”

  郑渊洁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作家书卖得好,有了钱,就应该回报社会,回报读者。“幸福来自劳动致富,然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求回报!”郑渊洁认为,作家的作品卖得好,不但能够给国家增加税收,还能够多给社会提供就业岗位。

  据了解,郑渊洁的作品无论是在实体书店还是网上都销售得非常火暴,除了以前出版的《皮皮鲁总动员》八大系列外,2012年出版的《鲁西西传》《皮皮鲁传》《舒克贝塔传》《大灰狼罗克传》《皮皮鲁绘本馆》等新书刚一上市就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

  刘震云

  用作品引发思考

  2012年,刘震云的长篇小说《我不是潘金莲》(小说集)今年8月出版,首印即达50万册,受到文学界的好评。特别是他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被冯小刚导演拍成电影《一九四二》,于2012年11月29日上映,又引发了大家对于那段饥饿历史的关注。

  刘震云介绍,《温故一九四二》中有不少故事并未出现在电影里,他建议大家可以先看小说再看电影,看完电影再看书回味。

  1982年开始创作,他在《塔铺》《新兵连》《官场》《一地鸡毛》《官人》《温故一九四二》等描写城市社会的“单位系列”和干部生活的“官场系列”,引起强烈反响在这些作品中,他迅速表现出成为大作家的潜在能力,确立了创作中的平民立场,将目光集中于历史、权力和民生问题,但又不失于简洁直接的白描手法,也因此被称为“新写实主义”作家。其中《塔铺》获1987~198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一以贯之的精神是对小人物或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境遇和生活态度的刻画,对人情世故有超人的洞察力,用冷静客观的叙事笔调书写无聊乏味的日常生活来反讽日常权力关系。

  九把刀

  影迷心中小清新

  2012年,凭借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台湾作家九把刀被国内观众和读者广泛熟知。对此,九把刀表示:“《那些年》被内陆影迷称赞‘小清新’,这是我没想到的。”

  九把刀,本名柯景腾,著名网络作家,取得国立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系学士以及东海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学位。“九把刀”原本是柯景腾高中时写的一首歌,因为歌词和旋律简单而且容易上口的缘故,“九把刀”这首歌很快就在同学间传开,因而本人也被称为“九把刀”。代表作品有《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功夫》《杀手》《少林寺第八铜人》等。

  九把刀曾创造过14个月连续出14本书的纪录,在其作品中,只有三部是写自己的故事:《妈,亲一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些年二哥哥很想你》。说起陪伴妈妈战胜病魔而创作的《妈,亲一下》,九把刀深情地说,妈妈是他第一个读者,正是在他的支持和陪伴下,妈妈奇迹般地痊愈了。拍了《那些年》后,九把刀被冠上“新生代导演”的标签,对此他表示:“如果大家把我当成偶尔拍电影的作家,我会比较安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学第一人周汝昌】
红学家周汝昌先生
历史往事轶事人物人间万象121
南怀瑾到底是大师还是骗子?北大教授:他的书只适合文盲村夫阅读
周汝昌书法作品
(近现)周汝昌书法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