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既是皇帝表叔又救驾有功的萧复为何被罢相?(下)

最后,被外放宣慰地方的宰相萧复没能接任福建观察使。由于叛将朱泚、李怀光、李希烈等都被平定,唐德宗回京,萧复也完成使命回京。

曾推荐太子校书郎梁肃,使其被授右拾遗、修史,但梁肃因母老病没有赴任。

这时候奸相卢杞已经被贬,萧复似乎可以长出一口气了。当时的宰相是萧复、刘从一、李勉卢翰。

萧复有名节,不迎合流俗,拜相后严肃方正,数次违逆圣意。终于,他的宰相之路因为他的一个建议而走到了尽头。

是因为他的这个建议忤逆了德宗吗?奇的是,恰恰相反,萧复罢相,恰是因为德宗表示了赞成!

那天,四宰相一同面圣,退朝后,萧复单独留下,说:虽然功臣已经富贵,但并没有明确惩善扬恶,当初李楚琳作乱,凤翔军官陇右营田判官韦皋坚决抵抗,而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却曾经在陛下出逃时归顺李希烈,为了让天下知晓逆顺之理,我建议用韦皋替换陈少游。

讽刺的是,李楚琳因为及时反正,一直都活得好好的。

虽然韦皋名贱官卑,但萧复说的在理,德宗同意了。后来宋高宗年间议选守边者,右正言吴表臣就举了萧复推荐韦皋的例子,建议越次录用忠义不屈者,并得到采纳。

随即,德宗就派马钦绪告知刘从一:你去和萧复商议一下他在早朝时所奏的事,不必让李勉、卢翰知道。

刘从一秘密去找萧复,言明来意,并问其早朝所奏何事。

刘从一的高祖父是中书侍郎刘林甫,曾伯祖刘祥道唐高宗宰相,刘祥道之子刘景先是唐高宗、武则天两朝宰相,祖父刘令植官至礼部侍郎,父刘孺之官至京兆府少尹。刘从一的曾祖父刘应道娶的是隐太子李建成的女儿闻喜县主李婉顺,所以刘从一身上可能还流着隐太子的血,只是无法确定刘令植是否李婉顺亲生。

刘从一年轻时中进士唐代宗大历年间(766年—779年)中宏词,授秘书省校书郎,补渭南尉,为官员常衮所推重。十二年(777年),常衮为宰相,迁刘从一为监察御史。不久,刘从一因母去世而离职丁忧;服丧期满复出后,因卢杞举荐被超迁为侍御史,后因亲戚也做了御史,为了避嫌,被除授刑部员外郎。皇子普王李谊(其实是皇侄)挂帅讨伐李希烈时,刘从一得其表迁为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元帅判官,不仅和萧复同期拜相,也算和萧复做过老同事。

后来,德宗改刘从一为中书侍郎,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史。平乱以后,还赐挂名都统的检校司空刘从一子孙一人五品正员官。

德宗对刘从一很好,但刘从一并没有过人的才干,只是明哲保身以求免罪,不能匡正朝政。

作为提议者,萧复似乎应该乐见自己的建议被通过,他只需要当场说服刘从一即可,这事他也有道理可讲,不难,刘从一也不像会反对他的人,如果他拿德宗说事,刘从一更没有对抗皇帝的胆子。

但是萧复不干了。他当然希望自己的建议顺利推行,但维护规矩更重要!

说:“唐尧虞舜对官员进行黜陟,官员和百姓都同意。如果陛下觉得李、卢不堪为相,可以罢免他们。既然他们已在相位,朝廷政事如何能不与之同议!这最是当今行政的大弊端,早朝时主上已有这话,我萧复已当面说了不可,没想到圣意还是如此。我萧复不是不想与您一起上奏以行此事,但怕这成为后事的先例,才不敢告诉您我奏议的内容。”也就没告诉刘从一自己所奏何事。

刘从一上奏说萧复如此反应,德宗不悦。萧复知道自己失宠,由中书舍人齐映四度代自己上表称病辞职,被罢相,为皇太子李诵的左庶子。齐映是萧复的老部下齐抗的远房同族,也是张镒的老部下,当初要不是跑得快,都差点被李楚琳杀害。后来二齐都曾经出镇地方,官拜宰相,是后话。

而韦皋代替陈少游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推出来了,萧复身为唐玄宗的外孙,是唐德宗的表叔。可叹即使有亲戚关系和救命之恩的加成,萧复仍然得不到表侄的信任。

其实萧复和德宗还有一层亲戚,他已故的弟弟萧升娶了肃宗的女儿郜国公主,生了一个女儿嫁给了皇太子,也就是说萧升夫妇是姑舅表亲结婚,太子妃则是太子的表姑。也就是说太子不仅是萧复的表侄孙,也是侄女婿。

然而这层亲戚关系没有挽救萧复的仕途,反而令他雪上加霜:贞元三年(787年),贵为皇姑的郜国公主被发现行为不谨与多人淫乱,又被弹劾用厌胜(诅咒)之术。此事曝光后,甚至太子都因为地位动摇,被迫与萧妃离婚。

德宗又有了打压萧家的理由,改萧复为检校左庶子,安置饶州。却是萧复性格孝友,年轻的时候就心系家族,此次因家族受累被贬,仍然处之泰然,不抱怨。

讽刺的是,德宗对奸臣卢杞反而久久不能忘怀,贞元元年(785年)想复用为饶州刺史,卢翰和刘从一害怕罢相,不敢阻拦,最后因为奉命草诏的给事中袁高等人坚决反对才作罢。

不过即使没有这一出,卢杞如愿当上饶州刺史,萧复也不用担心再次活在他的阴影下,因为这一年,卢杞终于死在了地方;刘从一也称病辞职了,改户部尚书,随即去世,辍朝三日,赠太子太傅

第二年(788年),徐国公萧复在饶州去世,德宗没有任何表示。

但是,明眼人是明白萧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的。

后来,唐文宗曾对门下侍郎杨嗣复说:“昔日萧复秉政,难言者必言,卿其志之!”

唐宣宗大中初年,诏求萧复等画像,续图凌烟阁。

《旧唐书》评价唐德宗“黜贤相,位奸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卢姓居然出了17位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刘太真生平资料
韩滉诸事(资治通鉴卷二三一之十二)
贞观后期的群臣倾轧
借刀杀人除去颜真卿, 卢杞缘何如此毒辣
这是历史上的两个名臣,为何一方非要置对方于死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