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造吗?万盛自来水是这么来的~

万盛自来水的传奇故事

万盛城区居民饮用水,经历了几个不寻常的时段。

先还得从万盛的地理位置说起,万盛城区这块坝子,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统称东乡坝。也算得上是个小盆地,坝子的东面有方家山,南面有刀子岩和八面山南段,西面有塔山,北面有黄高山。四面的山将这块坝子形成闭合状态,四周的山海拔都在600米左右,与坝子的中心地带落差300余米,也印证了“有山必有水”的定律,四周的山脚分别朝万盛方向有数十股山泉涌出(俗称龙洞水)。当年,还有清澈的孝子河水倚坝从北向南流过。自古以来,万盛人祖祖辈辈都是取这些龙洞水和孝子河水饮用,很多人还选龙洞为“水井屋基”修房造屋、繁衍生息。

1955年南桐矿区成立,区机关驻地选址距万盛场500余米的周家滩,紧靠孝子河东岸一侧。当时的机关伙食团以及居民也都是饮用周边的龙洞水和孝子河水。从当时的饮用水质而论是算优质的,但取水仍靠肩挑手提,还是较为原始。这是建区后城市居民饮用水经历的第一个阶段。

1956年,随着四川煤田建井工程公司、135地质队及几个小型企业事业单位相继入驻万盛,对饮用水的需求量和质量都有了新的要求,尤其是从重庆城里来的干部和家属们,在城里用惯了自来水,对没有自来水深感不便,反映强烈。

于是,1957年7月,区人委和万盛乡共同投资35万元,在万盛场以东一华里的李家湾修筑蓄水池一座,片石结构,用竹筋预制板加盖,水池面积1015平方米,以方家山脚的大湾涌出的龙洞水作水源,安装管径100毫米的铸铁管,全长1500米,以倒虹的方式,将主水管道引水到万盛老街至高点(上场口),再向区人委、工程公司、人民医院几个方向自流。还在老街至高处建了第一座“消防水池”(后来这个地方就被人们喊为消防池,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才被拆除)。

又因为当时的水管没有逐家入户。因此,就在老街的上中下段分设水桩,人们用水桶接水挑回去,每挑1分钱,也时常因水桶的大小不一闹矛盾的。还在下场的水桩旁边后被人们喊“水巷子”的地方修建了一个“老虎灶”(用大铁锅做底,用砖把铁锅围成一个大桶,可容几挑水),用煤烧成开水供市民有偿接用,1分钱两瓶,每瓶约5磅。这就是万盛城区首次饮用上了靠高差、自压、自流、手控开关的简易自来水,进入了自来水的初始阶段。

1961年4月,重庆市财政拨款20万元,以万盛区人委为业主,征用新田大队周家湾生产队土地15.5亩,距区机关伙食团以北约300米处(现老区委山庄)新建自来水厂。该水厂由市自来水公司郑工程师设计,省建井公司二处等四个基层建设单位先后分项承包施工。当年建成53平方米的机房一座,800立方米蓄水池一座。

厂区的围墙是:片石围墙100米,竹子围墙200米(可见当年资金之困难)。安装管径为100毫米、总长度800米的铸铁管道从水厂蓄水池到工程公司。安装高压线2800米,购置3K-9水泵2台,4K-8水泵2台。配20千瓦、40千瓦、70千瓦电动机各1台,变压器1台,补偿器1台。1962年,区财政拨款15万元,动用上年结转物资折价7.5万元,完成了水厂收尾建设工程和管道安装,10月竣工投产,就近抽取孝子河水,经加工投入使用,形成日供水能力1200吨。至此,万盛才用上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来水。

到了1965年,由于红岩煤矿、砚石台煤矿相继建成投产,煤矿对孝子河水的污染日渐严重,孝子河水无法保障饮用水安全。区政府及时将这一严重情况与南桐矿务局沟通,双方都向市级部门汇报,终于带来了好结果。

1965年8月,由区煤炭系统投资37万元,作为对孝子河水源污染的补偿,将区自来水厂的取水点远距离上移,避开砚石台煤矿和红岩煤矿,在距万盛水厂9公里外的孝子河上游,911地区建取水点。安装管径200毫米、长8941米的管道,将新取水点的水引入水厂加工处理,并增设了立式沉淀池,日供水能力为1300吨。区财政也因势利导增加投入,改建设施,增大供水管径,延长管线,服务面覆盖了万盛城区及所有企事业,从1966年到1972年的这段时期,是万盛自来水处于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73年,地方工业开始复苏,在“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思想指导下,孝子河上游的丛林红岩村段和南川县南平段的小煤窑、小纸厂逐渐开办,并将污水排入孝子河,孝子河水污染日益严重,设在911的取水站取的水经化验检查,达不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在孝子河上游也无法取水了。为了解决饮用水面临的问题,时任区革委财贸工交小组组长鄢嵩山(任过区委副书记),多次到市革委和市有关部门反映汇报,要求打井取地下水,得到市革委的同意,并责成市公用局办理。当年由市财政拨款35万元,在区人民医院旁开掘了第一口地下深水井,还修建了泵房。

1975年3月,在观井湾开掘了第二口地下深水井,同年9月又在135地质队旁边开掘了第三口地下深水井。1976年,又开掘了大夫第4号井和原区看守所下方的5号地下深水井。至此,累计建成地下深水井5口,可日供水4000吨;同时,停止取用孝子河水。

1974年起,我区自来水依靠政府财政的支持,逐年增大投入增添设备,延长服务管线,形成服务网络,截止1985年,我区自来水取于地下深井水长达十年之久。1985年底,日供水能力达5692吨,比20年前的1965年增长了13倍,供水面积1.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2.55万人,供水普及率达80%。

1988年6至8月,先后建成6号、7号深水井;1989年又建成10号深水井;同年9月,桂花水厂动工建设,于1991年6月投入使用。至此,区自来水公司拥有水厂两座,深水井8眼,日供水能力提高到8000吨。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人口的剧增和企业入驻,用水需求量增大过快,暴露出了设施方面、管理方面、水源方面等许多问题。一是供水系统老化,由于初期缺乏系统的长远规划,有的供水主水管的管径大小不一,如一条线上的某一段是300毫米,而另一段则只有100毫米;特别是老街人口密集地区的主水管还是1957安装的100毫米的管径,经常爆管停水。另一方面,距水厂直线距离不足100米的上方,先后建起了三个玻璃厂,排放的粉尘、烟灰直接往自来水厂的水池飘落,严重影响水质。第三是长期抽用地下水,有的深水井蓄水量减少、个别深井出现枯竭现象,水源严重不足。这一时期,成为万盛自来水最困难的时期,不仅影响居民饮用水,也严重的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汤家沟水库建设摆上了区政府的议事日程。1994年底汤家沟左渠建成,并在方家山半腰利用尾水发电,区城乡建委立即在方家山修建水厂,有效利用发电尾水。1995年7月,方家山水厂建成投产。该水厂的高程,当时是高出万盛城区所有建筑,并留有40余米高度的空间。

1996年8月,区城乡建委正式将水厂的使用权和管理权移交给区自来水公司。是年,区自来水公司拥有水厂3座,深水井8眼;其中,新田水厂和桂花水厂仍以地下深水井取水。有了水源保障后,自来水公司乘势发展,扩大供水面。1997年4月完成桃子和支路地区居民饮用水工程,新安装DN250供水主管道5600米,并在塔山增设转供高压调节池,容积为1000立方米,新增供水区域1平方公里,新增供水人口1.5万人。1999年6月,完成鱼田堡片区供水工程,新增DN200供水管道2600米,新增供水区域1平方公里,新增供水人口1万人。2000年,方家山水厂消毒设施改造工程完工,由液氯消毒改为二氧化氯消毒,提高了水厂消毒的可靠性和安全性。2004年8月,完成南桐支路至平山工业园区DN3700和PE225热熔供水管道工程。

到2005年底,自来水公司建成供水管道总长达183公里,日供水能力达到2.8万吨。万盛地区自来水供应,终于突围。为了减少成本,自来水公司停止了新田水厂和桂花水厂抽取地下水,拆除其设施设备。方家山水厂历经十年的运行,又有汤家沟水库的水源保证,能够担负全区域的供水任务。汤家沟水库不愧为万盛人民的“生命工程”。

文/图 罗昭书 部分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北产业集中区 首个标准化自来水厂投入使用
自来水是怎么来的?石家庄市民参观水厂 见证“一滴水的旅行”
非遗与人文图典:沙滤水·打井·给水站
水厂,为什么不把自来水净化成直饮水?
关于长安校区水质问题的说明 ? 西北大学
水悟堂|一滴水的旅程——从水库源头到居民龙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