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关遗悔后世鉴——叹楚怀王的喜悲人生


执政伊始颇尚贤,移风易俗厉纠偏。励精图治革旧法,功业不凡谱新篇。

秦楚会盟敢历险,武关遗悔后世鉴。宁死不屈卫社稷,楚人敬仰热泪涟。

楚怀王熊槐(约前355年―前296年),芈姓,熊氏,名槐,出生于湖北广陵(今湖北荆州),是楚威王之子,楚顷襄王之父,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前328年―前299年在位。

提到这位先王,人们往往想到的是那个“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不听屈原之谏,偏信奸臣之言,最终客死他乡的楚国国君。

但据现实考古认证推论,历史上的楚怀王并不是无道昏君。其在位前期,也曾奋发图强,有所作为,将楚国的霸业推向了巅峰。其在秦楚会盟时挺身历险、宁死不屈、客死秦国的悲惨晚境,也博得了楚国百姓的深切同情。以至于秦末项梁、项羽叔侄起义时,还要打着楚怀王的旗号收买人心。

雪中送炭的典故,说的就是战国时期楚怀王颁旨下令,给全国的贫苦百姓和游客送去取暖的煤炭。当时正值岁末冬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天寒地冻。楚怀王叫人在宫殿里点上炉火,烧得旺旺的,又穿上厚厚的皮大袄,还是觉得身上发冷,直打寒战。此时,楚怀王想起了他的臣民们:我把炉火点得这么大,身上还穿着这么厚的皮袄,竟然仍然很冷,那我的子民们既没有炉火烤,又没有皮袄穿,岂不是更冷得难以忍受?楚怀王心情顿时沉重,且当时国库颇丰,于是他颁下旨令,给全国的贫苦百姓和旅客送去取暖的煤炭。人们在得到君主送来的燃料后,很是高兴,也非常感动,十分感激这位爱护百姓的贤王,都称赞他是位好国王。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历经楚威王的文治武功,楚怀王接手了当时世界上版图最为辽阔的大国(马其顿帝国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分裂,国土面积原为第二的楚国跃升第一),此时放眼中原列国,魏国日益衰微,雄风不再。

公元前323年,楚怀王以送魏公子高返国为名,命大司马昭阳攻魏,大胜于襄阳,夺魏八城。战国之初独领风骚的魏国,在齐楚秦三大强国的夹击下,沦为了中原争霸的筹码。打败不可一世的魏国后,楚怀王又把目标投向了迅速崛起的秦国。公元前318年,在魏人公孙衍的组织下,楚、韩、赵、魏、燕组成了五国合纵。楚怀王当仁不让,被推举为合纵长,俨然成为魏惠王之后又一位诸侯盟主。

由于列国各怀鬼胎,五国攻秦无功而返,但也或多或少压制了秦人东出的锐气,加之此时齐国虽然富强,却较为安分,楚怀王可谓力压群雄,风光无限,楚国的霸业也就此达到了顶峰。外战上节节胜利的同时,楚怀王也深知大争之世,变法图强的重要性,在他的支持下,年轻贵族屈原被任命为左徒,在楚悼王,楚威王变革的基础上,开始了又一次变法。

屈原针对楚国贵族权力过大,垄断政治资源,严重威胁君权,致使国家行政效率低下,官员贪腐严重的情况,开展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变革,其措施大致有:

一是奖励耕战,奖励农耕,是为了增加赋税,富国强民,奖励征战是为了加强军事战略装备。战国的变法都是这一套路子,一面是严刑峻法,高压管束,一面又让百姓无论是务农还是出征,都有盼头、奔头和念头,以奖罚制度来将臣工和百姓变成国家的军政资源。

二是举贤能,魏文侯首开礼贤下士之风,使魏国在战国初期独霸百余年,其次要推齐国的田齐桓公(齐威王的父亲),齐桓公辟稷下为学宫,招贤纳士。到了齐威王时期,稷下学宫依然是超越大梁稳坐天下风华成为天下士子趋之如骛之地;屈原此时,这样的改革也算是正当其时,不过与其时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十来年后,赵国强势崛起为战国强国的时候,楚国却以文弱之势日渐消沉了下去。

三是反壅蔽,也就是要破除君臣与老百姓之间的沟通障碍,要让楚王下达的命令准确即时的传达到臣工的府衙,臣工的府衙也在第一时间把王宫下达的命令传达给广大百姓;让楚王与百姓互通有无,打破君王被奸佞所包围的态势;君主能清晰明快的了解民生疾苦,不偏听偏信。而臣民的意见也可以高速的直达王庭。

四是禁朋党,鉴于楚国的王室贵族往往结党营私,狼狈为奸;对不同政见的臣工大肆攻讦。故而要以律法的形式加以约束杜绝。

五是明赏罚,无论是法家的商鞅还是兵家的吴起,都注重以严格的律条来约束将士的功过;在变法这样的问题上,屈原集合法家、兵家之精华而独成一体。

六是移风易俗,屈原对楚国不正之风深恶痛绝,因为楚国早期王权的强大,王室贵族们手握大权,极端腐败。此次变法也把楚国的不良之风用法律形式来约束了。

对长期把持楚国朝政的王室贵族而言,屈原的变法无异于釜底抽薪。新法从一开始就遭到了贵族们各种各样的抵制。而即位以来一路顺风顺水的楚怀王,也显然低估了变法的艰巨性,面对联合反对变法的贵族势力,他没有像秦孝公那样坚定的意志,而是选择了贬黜屈原,向旧贵族妥协,变法半途而废。

屈原变法的失败,让楚国丧失了革故鼎新,一统天下的良机。此刻历经商鞅变法,国力与日俱增的秦国,加紧了东出争霸的步伐,两大强国之间的殊死较量,已然是在所难免了。楚怀王并未忽视来自西线的威胁,五国攻秦后,楚国又采取了联齐攻秦之策。前313年,齐楚联军攻取曲沃,斩断了秦人东出的触角。

为了打败长期遏制秦国东出的楚国,秦相张仪不惜采取欺诈的卑劣手段,谎称以商於六百里之地换齐楚断交,楚国履约之后又说只承诺了自己的六里封地。

发觉上当的怀王勃然大怒,举兵伐秦,被魏章大破于丹阳,斩首八万,秦军乘胜攻占楚国汉中之地,使秦本土与巴蜀连成一片。后人在评价丹阳之战时,大多指责楚怀王轻信张仪,贪图小利,自取其辱。事实上商於之地对于楚国而言,战略地位至关重要,绝非苍头小利。而张仪身为大国之相出尔反尔的行为,即使在礼崩乐坏的战国乱世,也无疑突破了世人的道德底线,难怪楚怀王会被其所骗。

更需指出的是,兵败丹阳后,楚怀王并未就此一蹶不振。战后不久,他趁秦军主力前往巴蜀平乱之机,倾全国之兵攻秦,楚军势如破竹,直扑咸阳,秦惠文王急调秦师回援,双方在距离咸阳不足百里的蓝田交战。后世历史学家根据史料分析,此战的结果应是旗鼓相当,秦军并未将楚军击退,无奈之下,张仪以归还之前所占城池为代价,说服韩魏攻楚本土,楚军被迫回防,才解了蓝田之围。

丹阳、蓝田之战后,楚国损兵折地,无力遏秦东出,韩魏两国落井下石,攻取楚在中原的领土,又兼自绝于齐,楚国顿时陷入了三面受敌的险境。面对危局,楚怀王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他一边试图恢复与齐的联盟,一边伺机吞并春秋末年的霸主越国以弥补对秦战争的损失。

前306年,楚怀王趁越国内乱之机大举伐越,占领越国位于原吴国故地的国都,斩杀越王无疆,设江东为郡。越国自此分崩离析,残余力量逃往长江南部沿海的越国故地,族人头领各自为政,称君称王。攻灭越国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楚国在西线的战略损失,但仍没能挽回整体上的颓势。齐宣王趁楚国刚刚灭越,未及喘息之机,合韩魏之兵来犯。迫于形势,楚怀王不得不向宿敌秦国求救,并将太子横质于秦,方才退了三国之兵。

前302年,质于秦的太子横在酒后和一位秦大夫发生争执,一怒之下将其打死,并在事后畏罪潜逃回国,秦楚之盟因此破裂。眼见秦楚闹翻了,齐宣王再度纠合韩魏攻楚,以报当年被拉黑的一箭之仇。在齐将匡章的指挥下,前301年,齐、韩、魏联军大败楚军于垂沙,楚军主将唐昧战死,阵亡于此役的将校数以千计,宛、叶以北的大片土地为韩魏侵占,唐昧的副将庄峤起兵造反,一度攻破郢都,将楚国的统治区域四分五裂。

与楚翻脸的秦国也趁火打劫,大破楚军,斩楚将景缺。如同马陵之战后的魏国一般,怀王即位之初兵强马壮、傲视天下的楚国,在齐、秦、韩、魏的轮番打击下,日薄西山,开始沦为齐秦两强争霸拉拢的对象。似乎是上天觉得楚人的命运还不够悲催,前299年,为了进一步削弱已经衰弱的楚国,秦昭襄王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一面派兵攻占楚国八城,一面邀请楚王会盟武关。

为了让楚国免于陷入东西夹击的境地,楚怀王在将太子横质于齐国的同时,不顾屈原等人的劝告,前往武关与秦昭襄王会盟。楚怀王到达武关后,秦王不顾当时基本的国际外交规则,将怀王扣押,逼其割让巫郡与黔中郡。楚怀王为维护国家利益,誓死不从,遂被秦人囚禁。此间,楚人将太子横从齐接回,立为新的楚王。公元前296年,一代霸主楚怀王客死于秦,秦昭襄王把他的遗体送还楚国,“楚人皆泣之,如丧考妣”。

纵观楚怀王一生,夺魏八城,攻灭越国,合纵压秦,推行变法,文治武功不在其父楚威王之下。然而其对楚国变法的艰难和当时的国际形势认识不足,缺乏坚持改革的魄力,在内政外交上失察误判,终至身陷于秦,下场凄凉。

楚怀王和屈原君臣之间,有过亲密的合作,也有过矛盾冲突。他和屈原之间的合作,也终究没能像秦孝公与商鞅那样坚定。比之至少还能死在楚国故土的屈子,身为一国之君,命丧异国他乡的楚怀王,无疑更加值得同情。

楚国的噩梦没有因为怀王之死而终结,十余年后,秦将白起攻破郢都,楚顷襄王仓皇出逃。同年五月五日,带着对国破家亡的悲愤和对楚怀王的怀念,屈原纵身一跃,投入了汨罗江中。楚国自此偏安一隅,苟延残喘,直至战国末年为秦将王翦所灭。

陕西省丹凤县的武关,是战国时秦之南关,秦楚分界墙就在武关东门外的岭上,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战国七雄,尔虞我诈,争斗不休。秦楚屡战,楚国多败。公元前299年,秦昭王的谋臣出主意,以礼代兵。于是,秦昭王遣使给楚怀王书信。

书云:“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两国至欢。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罪而逃回,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于齐。寡人与楚接壤疆界,又为婚姻,相亲已久。而今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于武关,当面订约结盟,还王之侵地,复遂前好,惟王许之。王如不从,是明绝寡人也,寡人不得已以兵戎相见。望君三思。”
    楚怀王览书,犹豫不决。便召集群臣议事。怀王说:“秦王请我到武关去定盟约,不去恐激怒秦国,去又怕被秦所骗。众位爱卿以为如何?”三闾大夫屈原说:“秦国强暴,犹如虎狼,楚国受它欺负已不止一次,大王若去,必上秦圈套。”相国昭睢也说:“屈大夫之言有道理,大王不能去。”上官大夫靳尚说:“秦王是大王的亲戚,正是把亲戚看作敌人,才打了败仗,死了将士,丢了土地;如今秦国愿意与咱亲善,咱们却要推辞,万一惹怒秦王,岂不更糟了吗?”楚怀王的小儿公子兰也说:“我姐嫁给秦国的太子,我又娶了秦王的女儿,亲上加亲,理当亲近些才对,父王可不能拒绝秦王的好意。”

    楚怀王考虑到江山社稷的安危,为了避免战争对人民的侵害和摧残,他毅然决定去武关会盟。怀王上车欲行时,屈原攀车苦谏劝怀王勿去。怀王赴会心切,未能听进忠臣之言。

    秦昭王在派使者遣书的同时,令其弟泾阳君乘王车羽麾,侍卫俱全,诈称秦王来到武关,并令大将军白起引兵万人伏兵关内,以劫楚王,又令蒙骜将军引兵万人伏于关外,里应外合。

    楚怀王带靳尚等人到了武关城下,只见关门大开,秦使者出迎:“我国大王已在关内等待君王三日矣,今是两王相见,其余人等皆到馆舍休息。”怀王随使者入关,刚进关门,只听一声炮响,关门已紧闭。怀王心疑,忙问使者:“关门为何太急?”使者说:“此秦法规定,战争年代,只得如此,请勿见怪。”怀王又问:“秦王何在?”使者答:“在公馆等候多时。”随着使者指向,望见秦王侍卫列队公馆前,至门口,馆中一人出迎,怀王看他虽锦袍玉带,头戴王冕,但举动不像秦王,正在踌躇时,那人鞠躬道:“我乃秦王之弟泾阳君也”,边说边指:“请大王先到馆中叙话。”怀王只得入馆,泾阳君与怀王刚坐下还未开口,只听得外面一片喊声,秦兵层层围住公馆。怀王迟疑地问:“寡人赴秦王之约,为何以重兵包围。”泾阳君笑而答道:“并无伤害之意。只是王兄有微恙,不能出门,有恐失信于贵国,故使微臣奉迎大王屈至咸阳与王兄相会。派少数兵士,为君护卫,以防不测,请勿见怪。”楚怀王不由自主地被簇拥上车。泾阳君陪乘,白起领兵四下护卫,往咸阳进发。此时楚怀王悔恨莫及。

    后来楚怀王客死咸阳,运尸而归。唐代诗人杜牧在游武关时,曾题诗以咏其事。正是:秦楚会盟,怀王被骗,武关遗悔,后世当鉴。曾有作家将此故事编成《武关悔》戏剧,告诫世人,善识忠奸。

电视剧《思美人》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为了楚国的江山社稷安稳和百姓的安危,楚怀王迫不得已要赴武关会盟。在楚怀王与屈原交心交底的一席话下,屈原对国君的苦衷有了理解。屈原与楚王对坐饮酒,回忆起这么多年来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君臣两人磕磕绊绊一道走来,时至今日,屈原已经过了不惑之年,而楚王也两鬓斑白了。楚王感伤地表示,自己此去恐怕真的再也回不来了。楚王道明自己此行的目的,一来是与知己叙旧,二来,竟似有托孤之意。楚王掏心掏肺地叮嘱屈原,从今往后朝政之事要量力而行,不可操之过急以至于覆水难收。临行前,楚王请求屈原再为自己抚琴一曲,悠悠哀琴里,屈原且弹且泣,楚王感慨怅然。曲近尾终,琴弦崩断。屈原再难掩哀意,俯首痛哭。

春秋时代,秦国名声还是很不错的。真正被天下人所不齿,从商鞅使诈生擒魏国公子卯;张仪以商於六百里地诈骗楚怀王,空手套白狼破解齐楚联盟;秦昭襄王更囚禁来访的楚怀王,要挟割地,竟将他逼死,这都严重破坏了春秋战国时代列国交往的礼义诚信的底线,也让秦国蒙上了“虎狼之国”的污名。

秦王嬴稷和丞相魏冉君臣的真正错误,是对楚国的连战连捷,最终迫使楚怀王屈服来朝后,当真将楚国看做了可被秦国任意宰割的臣从国,忽视了其作为一个立国悠久、地域辽阔大国的自尊,最后激起了楚人举国公愤。以楚怀王熊槐的性命为血祭,秦楚两国结下不死不休的血仇,战争不休,最终在百年之后,秦虽灭楚,楚亦亡秦。

到了百年之后的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六国复国反秦,楚人还特意选择了熊槐的一个孙子熊心为楚王,仍以“楚怀王”为名,以此激发楚地民气,最终也是在他的名义下,楚将项羽和刘邦将秦国覆灭。

从执政伊始到客死秦国的楚怀王熊槐,历史评说不一。楚怀王执政前期(前328—前313年),楚国国家富裕,他本人亦愿图强,因此此阶段是一幕喜剧。然而,自前 312年起,楚国在丹阳、蓝田两次大的战役后,楚国由盛转衰,怀王的喜剧转变成了悲剧。楚怀王生前的悲剧一直延续到他客死秦国。悲剧的产生和延续,与楚怀王对内政外交失察误判、处置不当有关,同时也与楚国本身权力和人才制度的弊端、楚臣们的腐化有关。

楚怀王死后,关于他的评价与他本人生前相反,经历了由悲到喜的过程。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史学界和文学界大都对他持否定态度。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依据文史资料和地下出土资料等对楚怀王进行了重新审视,肯定了他的可取之处。楚怀王生前身后的悲喜剧,反映了楚怀王本人思想的复杂性。楚怀王执政之初心愿图强,初衷值得肯定;但楚国的由盛转衰,也有他个人失察误判方面的原因。他忠于社稷,宁死不屈,保持了晚节,终于赢得了后人的尊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人诈取楚怀王(资治通鉴卷三之十三)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18集
[评论随笔]楚怀王
楚怀王为何宁愿在秦国为囚而终,都不愿意回国当王?
楚怀王:在同一地连续跌倒的愚人
齐助楚攻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