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经学思录.(2、阴阳理论:基本法则)

易有太极生两仪,两仪即为阴阳理。交感相错是根本,既相对立又统一。

阳交阴合创神奇,互根互用不分离。相互转化分先后,消长平衡保生机。

《周易》的核心是揭示了宇宙间万物万象生成、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一阴一阳谓之道,《易经》主要阐叙阴阳变化的数理和哲理。

中国古人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只有阳没有阴,这是古代的两点论,形而上学是一点论……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强调阴阳变易是《周易》的基本法则。阴阳变易的法则有二:一是流行,即推移,如阳变阴,阴变阳,动变为静,静变为动,昼夜寒暑,屈伸往来;二是对待,即交错,如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阳中有阴,阴中含阳。前者指阴阳对立面相互转化,后者指对立面相互渗透。朱氏以一气说明流行,以二气说明对待。这种观点,又含有对立统一的因素。

     太极就是讲阴阳和谐的,它随时都注意这种和谐。还有我们下的象棋、围棋,原理也是出自《易经》。天圆地方,棋盘是方的,棋子是圆的,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中国文化处处体现易经的智慧。

阴阳学说是古代中国人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上古年代,就有阴阳崇拜,但是阴阳学说来自《易经》,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

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构成的。这两个方面就称为阴阳。一般来说,阳代表事物具有动的、活跃的、刚强的等属性的一方面,例如,动、刚强、活跃、兴奋、积极、光亮、无形的、机能的、上升的、外露的、轻的、热的、增长、生命活动等。阴代表事物的具有静的、不活跃、柔和的、等属性的另一方面,例如,静、柔和、不活跃、抑制、消极、晦暗、有形的、物质的、下降的、在内的、重的、冷的、减少、肉体等。

当两件事物发生一定联系时,可以把它们分为阴阳。例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

若是以一个动物为例,则它的肉体为阴,生命活动为阳;它内在的脏腑为阴,外露的皮毛为阳;它向下的腹为阴、向上背为阳……。

阴和阳之间,并不是孤立和静止不变的,而是存在着相对,依存、消长、转化的关系。阴阳是说明事物的两种属性,是代表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是自然界相互联系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如天为阳、地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热为阳、寒为阴;阳电与阴电等。诸如此类,说明了不论任何事物,都是对立存在宇宙间的,但是,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必须根据互相比较的条件而定。

就人体而言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就内脏而言,六腑属阳,五脏为阴;就五脏而言,心肺在上属阳、肝肾在下属阴;就肾而言,肾所藏之“精”为阴,肾的“命门之火属阳。由此可见,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择吉术中的重要理论。关于阴阳观念的产生,有人认为最早是在夏朝就已形成,因为《易经》八卦中阴爻和阳爻出现在夏朝的占书《连山》中。阴阳是对立统一的,且阴阳互根、阴阳转化、还有互相消长。就是说,事物和现象中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是运动变化的,其运动是以此消彼长的形式进行的。如由白天变黑夜,由黑夜变白天,天气由冷变热、由热变冷等等,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由于阴阳两个对立的矛盾,始终处在此消彼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之中,才能保持事物的正常发展。当阴阳消长到一定程度时,就可引起质的变化,即实现转变。

 “阴阳互根”,意思是说,阳依附于阴,阴依附于阳,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任何阳的一面或阴的一面,都不能离开另一面而单独存在。以自然界来说,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如果没有上、外、白天,也就无法说明下、内、黑夜。

“阴阳消长”是指阴阳双方在对立互根的基础上,是在永恒地运动变化着,不断出现“阴消阳长”与“阳消阴长”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例如:四季气候变化,从冬至春至夏,由寒逐渐变热,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由夏至秋至冬,由热逐渐变寒,又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程。由于四季气候阴阳消长,所以才有寒热温凉的变化。万物才能生长收藏。如果气候失去了常度,出现了反常变化,就会产生灾害。

“阴阳转化”是指同一体的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当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其双方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面转化,阴可以转为阳,阳可以转为阴,称之为“阴阳转化”。

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的话,则“阴阳转化”便是一个质变的过程。《素问》所谓“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极”时,便有可能向热的方向转化,热“极”时,便有可能向寒的方向转化。如某些急性热病,由于邪热极重,大量耗伤机体正气,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可以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一派阴寒危象,这种病症变化,即属由阳转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阴阳变化的规律
阴阳学说的详细讲解之阴阳为根
说说阴阳的转化奥妙
中医基础3之阴阳变化
易经阴阳学说
国人应了解的风水学经典知识(6)?:阴阳五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