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欣赏与《文心雕龙》导读(第15讲:哀吊篇)

文学欣赏与《文心雕龙》导读讲义

第十五讲:《文心雕龙.哀吊》篇导读

教学内容:《文心雕龙.哀吊》篇导读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文心雕龙.哀吊》篇的文章内容,进而理解和研究《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教学重点:《文心雕龙.哀吊》篇原文解读、文字诠释、篇章评析。

文心雕龙.哀吊》篇导读

《哀吊》是《文心雕龙》的第十三篇。哀和吊是两种相近的文体,后来也总称为哀吊体。刘勰论文,重视因情立文,反对华而不实。

【原文】(一)

赋宪之谥短折曰哀。哀者,依也;悲实依心,故曰哀也。以辞遣哀,盖下流之悼,故不在黄发,必施夭昏。昔三良殉秦,百夫莫赎,事均夭枉,《黄鸟》赋哀,抑亦《诗》人之哀辞乎!暨汉武封禅,而霍嬗暴亡,帝伤而作诗,亦哀辞之类矣。降及后汉,汝阳王亡,崔瑗哀辞,始变前式。然履突鬼门 ,怪而不辞驾龙乘云,仙而不哀;又卒章五言,颇似歌谣,亦仿佛乎汉武也。至于苏顺、张升21,并述哀文22,虽发其情华,而未极心实23。建安哀辞24,惟伟长差善25,《行女》一篇26,时有恻怛27。及潘岳继作28,实钟其美29。观其虑赡辞变30,情洞悲苦31,叙事如传32;结言摹《诗》,促节四言33,鲜有缓句;故能义直而文婉34,体旧而趋新,《金鹿》、《泽兰》35,莫之或继也36

【注释】

赋宪之谥(shì市):宋人王应麟《困学记闻》卷二引到《逸周书·谥法》中的一段活,注其中赋宪二字说:《文心雕龙》云赋宪之谥,出于此。这里就是用赋宪之谥指《逸周书·谥法》。赋宪:布法。谥:封建帝王大臣死后所加封号。

短折曰哀:这是《逸周书·谥法解》中的话,原文是:蚤(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据孔晁注,人未知事功未施而死,就叫哀。折:夭折,年幼而死。

遣:发。这里指表达。

不泪:唐写本作下流。本书《指瑕》篇说:礼文极尊,而施之下流。这个下流弱子,与下流之悼下流同义,都是指年幼的人。

黄发:老人。

昏:孔颖达释《左传·昭公十九年》中的天昏二字说,昏是未三月而死也

三良:三个好人,指春秋时秦国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háng杭)、针(qián箝)虎。《左传·文公六年》说,秦穆公死后,把这三个人一起埋葬。殉(xùn训):古代统治者死后,强迫活人陪同埋葬。秦:即秦穆公,《史记·秦本纪》中说,他死后有一百七十多人殉葬。

夫:男人。赎,换回。《诗经·黄鸟》中说: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夭横:唐写本作夭枉,也是夭折的意思。枉:曲。

《黄鸟》:《诗经·秦风》中的一篇,是为哀悼子车氏三子而作的。赋:陈述。

《诗》人:指《诗经·黄鸟》的作者。

暨(计):及,至。汉武:西汉武帝刘彻。封禅:封建帝王祭天祭地的典礼。

霍子侯:名嬗(shǎn扇),西汉著名将军霍去病的儿子。《汉书·霍去病传》载,汉武帝命霍嬗随同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归途中暴死。

伤而作诗:汉武帝作悼霍嬗的诗,不存,也未见有作诗的记载。按:《史记·封禅书》、桓谭《新论·谴非》、《风俗通义》卷二、《资治通鉴·武帝纪》也载此事,都未提及汉武帝作诗。《全汉文》卷四辑汉武帝《与奉车子侯家诏》中有道士皆言子侯仙去,不足悲数语。

汝阳王:查东汉和帝、安帝、顺帝时期都没有汝阳王。东汉明帝第二子刘畅曾封汝南王,这里或指刘畅。汉置汝南郡,汝阳是其郡属县。

崔瑗(公元77—142年):字子玉,东汉文人。哀辞:可能指哀悼刘畅的作品,今不存。刘畅死于东汉和帝十年底(公元98年),当时崔瑗约二十一岁。

前式:指为夭折者写哀辞。后来的哀辞,不完全限于幼年。

履:践,走。突:冲入。

不辞:不成其为辞,不通。

仿佛汉武:指和汉武帝所作霍嬗哀辞相似,如仙而不哀等说法。

21苏慎:唐写本作苏顺。译文据苏顺。苏顺字孝山,东汉文人。张升:字彦真,东汉文人。

22哀文:苏顺、张升的哀文均不传。

23心实:即情实,指真情实感。

24建安:汉献帝刘协年号,公元196—220年。

25伟长:徐干字伟长,汉末作家。差:比较。

26《行女》:指徐干的《行女哀辞》,不存。

27恻怛(达):哀痛。

28潘岳:字安仁,西晋文学家。

29踵:唐写本作。译文据字,聚集的意思。

30善:唐写本作。译文据字,富足的意思。

31洞:深。苦:痛。

32传(zhuán撰):传记。

33节:指音节。

34婉:美。

35《金鹿》:指潘岳的《金鹿哀辞》。《泽兰》:指潘岳的《为任子咸妻作孤女泽兰哀辞》。均存,见《全晋文》卷九十二。

36莫之或继:无人能继续写出这样的作品。这个评价太高。

【译文】

《逸周书·谥法》中说:年纪很小死了的就叫哀。哀就是依,哀伤之情必须依靠心,所以叫做哀。哀辞的写作,主要是对幼年死者的哀悼,因此,和年老的人无关,而必须用于短命死去的小孩。从前子车氏的三个好儿子为秦穆公殉葬;他们的死,用一百个人也换不回来。这种情形和人的夭折相同,《黄鸟》诗中表达了对他们的悲哀,这也许可算《诗经》中的哀辞了吧。到汉武帝赴泰山祭天地,跟从去的霍嬗突然死亡,汉武帝哀伤霍嬗而写的诗,也是属于哀辞一类的作品了。及至东汉汝南王刘畅死后,崔瑗为刘畅所写哀辞,才改变过去只为夭折者写哀辞的格式。但其中写到死者冲进鬼门,怪异而不通;又说死者乘云驾龙,入于仙境而不悲哀;最后一段用五言句子,好像歌谣的形式,也略近于汉武帝为霍嬗写的哀辞。至于东汉的苏顺、张升,都作过哀文,虽然写得有感情、有文采,却未能充分表达其真情实感。建安年间的哀辞,只有徐干写得较好,他的《行女哀辞》一篇,还有一些哀痛的感情。到晋代潘岳继续写作的哀辞,真是集中了哀辞写作的优点。他的想象丰富,文辞多变,感情深厚而悲痛,叙事如写传记,用词则摹仿《诗经》;那种音节紧促的四言句子,很少松散无力的描写;所以能写得意义正直,文辞婉丽,沿着旧的体式,却表现了新的情趣。特别是潘岳的《金鹿哀辞》和《为任子咸妻作孤女泽兰哀辞》两篇,再也没有人能写得这样好了。

【原文】(二)

原夫哀辞大体,情主于痛伤,而辞穷乎爱惜。幼未成德,故誉止干察惠;弱不胜务,故悼加乎肤色。隐心而结文则事惬,观文而属心则体奢。奢体为辞,则虽丽不哀;必使情往会悲,文来引泣,乃其贵耳。

【注释】

大体:主体。指写作上的主要点。

穷:极尽。

察惠:聪明。惠:同慧。

肤色:一作容色,意思略同,指容貌。

隐:痛苦。惬(qiè怯):满意。这句和本书《情采》篇中说的为情而造文意同。

属:和上句字的意思相近,联结。奢:夸张,不实。这句和《情采》篇说的为文而造情意同。

引泣:指哀悼文的感人作用。

【译文】

关于哀辞写作的主要点,是感情要哀痛,文辞要尽量表达出对死者的爱惜。由于死者年幼,他的品德还未形成,所以主要是赞美他的聪慧;因为死者幼弱,还未担任过国家大事,所以只能对他的容貌加以悼念。作者把悲痛的心情写成哀辞,就能令人满意;为了华美的文辞而去联结心思,就会写得浮夸不实。用浮夸不实的文风写成哀辞,那就虽然华丽,却不悲哀;必须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会在悲哀之中,写出的哀辞能引起他人哭泣,这种作品才是可贵的。

【原文】(三)

吊者,至也。《诗》云神之吊矣言神至也。君子令终定谥,事极理哀,故宾之慰主,以至到为言也。压溺乖道,所以不吊矣。又宋水、郑火,行人奉辞,国灾民亡,故同吊也。及晋筑虒台,齐袭燕城,史赵、苏秦,翻贺为吊;虐民搆敌,亦亡之道。凡斯之例,吊之所设也:或骄贵而殒身,或狷忿以乖道,或有志而无时,或美才而兼累,追而慰之,并名为吊。自贾谊浮湘,发愤《吊屈》,体同而事核21,辞清而理哀,盖首出之作也22。及相如之《吊二世》23,全力赋体;桓谭以为其言恻怆24,读者叹息。及平章要切25,断而能悲也26。扬雄吊屈27,思积功寡28,意深文略29,故辞韵沈膇30。班彪、蔡邕31,并敏于致语32,然影附贾氏33,难为并驱耳。胡、阮之《吊夷齐》34,褒而无闻35;仲宣所制36,讥呵实工37。然则胡、阮嘉其清,王子伤其隘38,各志也39。祢衡之《吊平子》40,缛丽而轻清41;陆机之《吊魏武》42,序巧而文繁。降斯以下,未有可称者矣。

【注释】

《诗》:指《诗经·小雅》中的《天保》。

吊(地):即递,是到的意思,这个字和哀吊的吊不是一回事,刘勰这里是勉强混用。

令终:善终,正常死亡。定谥:古代读诔定谥,有一套复杂的仪式,这里是以定谥泛指办理丧事。

至到为言:刘勰把哀吊的吊解作到,所以这里就指宾客的至到是吊。

压、溺乖道:《礼记·檀弓上》中说,有三种情形死的人,不必去吊哀:一是,被人强加罪名攻击,自己不作辩解而死的;二是,自己到危险的地方去,被崩塌之物压死的:三是,在游泳时淹死的。刘勰只讲了压、溺两种,但三种都包括在内。乖道:不合常道。以封建礼教看,这三种情形都不是善终。

宋水:《左传·庄公十一年》载,宋国发生水灾,鲁国曾派人去吊慰。郑火:《左传·昭公十八年》载,郑国发生火灾,只有许国没有去吊慰。

行人:外交使节。奉辞:指给以慰问。

同吊:指各诸侯国使节对水灾火灾的慰问之辞,和哀吊的意义相同。

虒(斯)台,即虒祁宫,春秋时晋国宫名,故址在今山西省曲沃县。《左传·昭公八年》载,晋平公筑虒祁之宫,鲁国派叔弓、郑国派游吉去祝贺。

齐袭燕城:《战国策·燕策一》载,齐宣王趁燕国有丧事时,进攻燕国,占领十城。袭:攻其不备。

史赵:春秋晋国太史。《左传·昭公八年》载,郑国游吉(即子太叔)到晋国祝贺虒祁宫建成时,史赵对子太叔说:甚哉,其相蒙(欺)也,可吊也而又贺之。苏秦:字季子,战国时纵横家。《战国策·燕策一》说齐国袭取燕国十城后,苏秦对齐宣王再拜而贺,因仰而吊

翻贺为吊:把祝贺变为哀吊。

虐民:指晋国筑虒祁宫,残害人民。搆(gòu)敌:指齐国攻打燕国,结成仇敌。搆:同构,造,结。

设:施,用。

骄贵而殒(yǔn允)身:指秦二世胡亥之类。司马相如的《哀秦二世赋》中曾说胡亥持身不谨等。殒:死。

狷(juàn倦)忿以乖道:指屈原之类。狷忿:急躁忿恨。扬雄《反离骚》中讲到屈原的作品放肆、思想狭窄。刘勰在《辨骚》篇也说屈原有狷狭之志

有志而无时:指张衡之类。祢衡在《吊张衡文》中说:伊尹(商臣)值汤(商汤王),吕望(周臣)遇旦(周公),嗟矣君生,而独值汉。这是叹张衡的生不逢时。

美才而兼累:指曹操之类。陆机《吊魏武帝文》中说:岂不以资高明之质,而不免卑浊之累。累:牵连致损。

贾谊:西汉初年作家,曾做长沙王太傅,所以世称贾长沙或贾太傅。浮:指渡水。湘:湖南湘江。

《吊屈》:指贾谊的《吊屈原文》,载《文选》卷六十。

21同:唐写本作,译文据字。核:核实。

22首出:最早出现的吊文。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吊文》说:若贾谊之《吊屈原》,则吊之祖也。上面所讲春秋战国时的吊慰,只是口头上的慰问。

23相如:姓司马,字长卿,西汉辞赋家。《吊二世》:指司马相如的《哀秦二世赋》,文存,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24桓谭:字君山,东汉初年学者。恻怆:悲伤。桓谭论《哀秦二世赋》的话,可能是《新论》中的佚文。

25平章:唐写本作卒章。译文据卒章,指《哀秦二世赋》最后所写亡国失势的原因一段。

26断:止,指读完。

27扬雄:字子云,西汉末年学者、文学家。《汉书·扬雄传》说他为吊屈原而作《反离骚》。

28功寡:功绩小。

29文略:唐写本作反骚。译文据反骚。《汉书·扬雄传》说,扬雄所作《反离骚》,往往摭(拾取)《离骚》之文而反之

30沈:湿病。膇(zhuì坠):脚肿。这里指文辞不流畅。

31班彪:字叔皮,东汉初年史学家、文学家。有《悼离骚》,尚存八句,见《艺文类聚》卷五十八。蔡邕(yōng庸),汉末学者、作家,有《吊屈原文》,文存不全,见《艺文类聚》卷四十。

32语:唐写本作。译文据字,指责问。

33影附:依附,如影之附形,这里指追随。

34胡:胡广,字伯始,东汉大官僚。阮:阮瑀(语),字元瑜,汉末作家。《吊夷齐》:指胡广的《吊夷齐文》、阮瑀的《吊伯夷文》,均残,见《艺文类聚》卷三十七。夷齐:伯夷、叔齐,殷末贵族,殷亡后,不食周粟而死。

35褒:称颂。闻:唐写本作。译文据字。《论语·先进》: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邢昺疏:间,谓非毁间厕。

36仲宣:王粲字仲宣,汉末文学家,有《吊夷齐文》,尚存不全,载《艺文类聚》卷三十七。

37讥呵(喝),批评。

38隘(爱):狭隘。王粲在《吊夷齐文》中,批评他们知养老之可归,忘除暴之为念等。王粲的批评,仍从封建观念出发。

39各志也:唐写本作各其志也。译文据此。

40祢(迷)衡:字正平,汉末作家。《吊平子》:指祢衡的《吊张衡文》,文存不全,见《太平御览》卷五九六。张衡:字平子,东汉科学家、文学家。

41缛(入):繁盛。轻:轻视。

42陆机:字士衡,西晋文学家。《吊魏武》:指陆机的《吊魏武帝文》,今存,载《文选》卷六十。魏武:指魏武帝曹操。

【译文】

所谓吊,就是到。《诗经》中说神之吊矣,就是说神的到来。正常死亡的人定谥治丧,是极为悲哀的事,所以,宾客对治丧主人的慰问,他们的到来,就是的意思了。《礼记》中说,被物压死、被水淹死等,因为不是正常死亡,所以不必哀吊。春秋时宋国发生水灾,郑国发生火灾后,各国派使臣前往致辞慰问;这是国家遇上灾难,人民遭到死亡,所以,这种慰问和哀吊相同。还有一种情形:如春秋时晋国建成虒祁宫,齐国袭击燕国,史赵和苏秦认为这样的事不应祝贺,而应哀吊。因为建筑虒祁宫残害人民,攻打燕国结下仇敌,这都是亡国之道。大凡这样一些情形,就要运用吊辞:或者是过于骄贵而丧命,或者是褊急忿恨而违背常道,或者是有大志而生不逢时,或者是有美好的才能又连带着一定的缺损。追念这些而加以慰问的作品,都叫做吊。自从汉初贾谊渡湘江,感发愤激而写了《吊屈原文》,体制周密,事实准确,文辞清晰,内容悲哀,这要算是最早出现的哀吊作品了。到司马相如所写《哀秦二世赋》,完全是赋的体裁。桓谭认为它写得伤痛,能使读者为之叹息;赋的最后写得扼要而确切,读完后能使人为之哀伤。扬雄为哀吊屈原而写的《反离骚》,思考的很多,但成就不大;其立意重在反诘《离骚》,所以文辞音韵不很流畅。又如班彪的《悼离骚》,蔡邕的《吊屈原文》,也善于提出责问;但他们追随贾谊的《吊屈原文》,是很难与之并驾齐驱的。此外,如胡广的《吊夷齐文》,阮瑀的《吊伯夷文》,只有赞扬没有批评;王粲的《吊夷齐文》,对伯夷、叔齐的批评写得较好。但胡广、阮瑀是嘉奖伯夷、叔齐的清高,王粲则是不满其狭隘,这是由于他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汉末祢衡的《吊张衡文》,辞采繁盛而忽于明洁。晋代陆机的《吊魏武帝文》,序写得不错,吊词却过于繁杂。从此以后,就没有值得称道的作品了。

【原文】(四)

夫吊虽古义,而华辞未造;华过韵缓,则化而为赋。固宜正义以绳理,昭德而塞违,割析褒贬,哀而有正,则无夺伦矣

【注释】

未造:当是末造之误。末造:后期。

绳:纠正。

昭:明白。塞:防止。违:过失。

割:唐写本作,译文据字。剖析。

伦:理,这里指哀吊文的正常道理。

【译文】

哀吊的意义虽然古老,后来却出现华丽的文辞;华丽过分,音韵不紧凑,就演变成为赋体了。哀吊文本应用以伸张正义,纠正事理,彰明美德而防止错误;所以要有所分析地加以褒扬或贬斥,能够正确地表达哀情,那就不致破坏哀吊文的正当意义了。

【原文】(五)

赞曰:

辞定所表,在彼弱弄。苗而不秀,自古斯恸

虽有通才,迷方告控。千载可伤,寓言以送

【注释】

辞定所表:唐写本作"辞之所哀",译文据唐写本。

弱弄:指幼年。弄:戏弄。

:庄稼抽穗开花。

:语词。恸(tòng):极其悲痛。

:方向。告:唐写本作"",译文据""字。控:控制。

:寄寓,这里指表达。

【译文】

总之,吊辞所哀伤的,在于幼弱的儿童。幼苗不能成长,自古以来都为之悲痛。虽有写作的全才,如果迷失以辞遣哀的方向,就很难正确运用。这种千古可悲的感情,只有用吊辞来遣送。

【评析】

《哀吊》是《文心雕龙》的第十三篇。哀和吊是两种相近的文体,后来也总称为哀吊体。刘勰论文,重视因情立文,反对华而不实。哀、吊这两种文体,都以表达悲哀之情为主,因此,更为排斥华丽,要求以真切的哀伤之情,写出文来引泣读者叹息的感人之作。

全篇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的含义、哀文的应用范围及其发展情况。其中讲到两种类型:一是对夭殇小孩的哀悼,这是的本义;一种是对不幸暴亡者的哀悼。这方面的作品保存下来的不多,刘勰所论及的一些哀辞,也大都亡逸不存。

第二部分主要讲哀辞的写作特点,强调情主于伤痛,反对虽丽不哀

第三部分讲的含义及其发展状况。也讲到两种类型:一是对遭水火之灾,或有关国灾民亡重大事件的吊慰;一是对前人的不幸遭遇进行追慰。前一种是口头上的慰问,后一种多是写成书面的吊文。这种文体主要指后一种。从口头吊慰到书面吊文都有所提及。

第四部分讲吊文的主要写作特点。强调要对前人做具体的分析,再予以赞扬和批评,从而起到发扬封建道德和警戒的作用。

第五部分即“赞曰”,为本文的小结。

 

【原文诵读】

《哀吊》

赋宪之谥,短折曰哀。哀者,依也。悲实依心,故曰哀也。以辞遣哀,盖下流之悼,故不在黄发,必施夭昏。昔三良殉秦,百夫莫赎,事均夭枉,《黄鸟》赋哀,抑亦诗人之哀辞乎?

暨汉武封禅,而霍嬗暴亡,帝伤而作诗,亦哀辞之类矣。降及后汉,汝阳主亡,崔瑗哀辞,始变前式。然履突鬼门,怪而不辞;驾龙乘云,仙而不哀;又卒章五言,颇似歌谣,亦仿佛乎汉武也。至于苏顺、张升,并述哀文,虽发其情华,而未极其心实。建安哀辞,惟伟长差善,《行女》一篇,时有恻怛。及潘岳继作,实锺其美。观其虑赡辞变,情洞悲苦,叙事如传,结言摹诗,促节四言,鲜有缓句;故能义直而文婉,体旧而趣新,《金鹿》、《泽兰》,莫之或继也。

原夫哀辞大体,情主于痛伤,而辞穷乎爱惜。幼未成德,故誉止于察惠;弱不胜务,故悼加乎肤色。隐心而结文则事惬,观文而属心则体奢。奢体为辞,则虽丽不哀;必使情往会悲,文来引泣,乃其贵耳。

吊者,至也。诗云神之吊矣,言神至也。君子令终定谥,事极理哀,故宾之慰主,以至到为言也。压溺乖道,所以不吊矣。又宋水郑火,行人奉辞,国灾民亡,故同吊也。及晋筑虒台,齐袭燕城,史赵苏秦,翻贺为吊,虐民构敌,亦亡之道。凡斯之例,吊之所设也。或骄贵以殒身,或狷忿以乖道,或有志而无时,或美才而兼累,追而慰之,并名为吊。

自贾谊浮湘,发愤吊屈。体同而事核,辞清而理哀,盖首出之作也。及相如之吊二世,全为赋体;桓谭以为其言恻怆,读者叹息。及卒章要切,断而能悲也。扬雄吊屈,思积功寡,意深反骚,故辞韵沈膇。班彪、蔡邕,并敏于致诘。然影附贾氏,难为并驱耳。胡阮之吊夷齐,褒而无间,仲宣所制,讥呵实工。然则胡阮嘉其清,王子伤其隘,各其志也。祢衡之吊平子,缛丽而轻清;陆机之吊魏武,序巧而文繁。降斯以下,未有可称者矣。

夫吊虽古义,而华辞末造;华过韵缓,则化而为赋。固宜正义以绳理,昭德而塞违,剖析褒贬,哀而有正,则无夺伦矣!

赞曰

辞之所哀,在彼弱弄。苗而不秀,自古斯恸。

虽有通才,迷方失控。千载可伤,寓言以送。

【学习札记】

哀吊两体悼死亡,心怀恻怛色蒙霜。义直文婉韵宜缓,虑瞻辞变利慰赏。

苗而不秀自古怆,彰德塞违节悲伤。国灾民亡同致吊,爱惜遣哀千秋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哀吊第十三
《文心雕龙》注释及译文(二,12—18)
《文心雕龙》事实可信文笔动人
文心雕龙·十三 哀弔
《文心雕龙》卷13哀弔诗解1哀实依心奢辞不哀情往会悲文来引泣
七绝——振波浪清 72品读《文心雕龙》文心雕龙哀吊第十三 笔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