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学》研读(第6讲:释诚意、正心修身)

《大学》研读(第6讲)

教学内容:解读《大学》传六释“诚意”、传七释“正心修身”

教学目的和要求:对字、词、句进行注释;对章节进行语译;引导学员进行学习、研究。原文解读把握义理、情理和条理,注重字词训诂、义理阐发。

教学重点: 理解“诚意”是“自修之首”,“进德之基”; 正心是诚意之后的进修阶梯,要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修身养性。

【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注释】

诚其意:指意念真诚。

毋:不要。

恶()恶(è)臭(xiu):指的是讨厌恶臭的气味。臭,气味,较现代单指臭(chou)味的含义宽泛。

好(hào)好(hǎo)色:喜爱容貌出众的女子。

谦:通慊,心满意足的样子。

慎其独:在独处时要慎重。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张居正讲解】

这一章是解释经文诚意的说话。毋,是禁止之辞。自欺,是自己欺谩,不肯着实。谦字读做慊字,慊是心中快足。独,是心上念虑发动,独自知道的去处。曾子说:经文所谓诚其意者,是要人于意念发动之时,就真真实实禁止了那自己欺谩的意思,使其恶恶如恶恶臭的一般,是真心恶他,而于恶之所在,务要决去。

好善如好好色的一般,是真心好他,而于善之所在,务要必得,这等才是好善恶恶的本心,无有亏欠,才得个自己心上快足,所以谓之自慊。然欺曰自欺,慊曰自慊,是意之实与不实,人不及知,我心里独自知道,这个去处,虽甚隐微,却是善恶之所由分,不可不谨,所以君子在此处,极要谨慎,看是自欺,便就禁止,看是自慊,便加培植,不敢有一毫苟且,亦不待发现于声色事为之际,而后用力也。经文之所谓诚意者,盖如此。

【解读】

这一节释诚意,讲君子必须正心诚意,不能自欺欺人,要正确坦诚地对待自己的内心,就像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是无法回避的,我们需要的是正确地对待这些问题,而不是去抹杀它们。独字有两个解释,一是独处的时候,此时此刻天知地知,千万不可心存侥幸,即使躲过一时,也瞒不了自己的良知,二是自己内心隐秘不为人知的地方,就算是闹市之中,庙堂之上,如果心有邪念,加上自己的掩饰之心,反而危害更大。

    “诚意”章,上承格物致知,下启正心修齐治平,是从认知活动进入到实践活动的枢纽。朱熹认为诚意是自修之首进德之基,也肯定了诚意的重要性和它在《大学》全书中的关键。

意,是心里最初生发出的念头。诚意就是要让自己的意念真诚,否则就是自欺欺人。真实的念头自自然然,心安理得,就会让人很满足,很快乐。想要做到不自欺,首先就要慎独。慎独有两个理解,一个是在独处的时候,即便没有人看着你,你也要谨慎自己的行为。第二是独知,你的想法你不说,别人就不知道,只有你自己知道,你也要谨慎。

【原文】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注释】

闲居:单独在家中,独处。

厌然:遮遮掩掩、躲避之意。

掩:隐藏之意。著:彰显出来。

益:益处,好处。

中:内心。

外:指外表。

【译文】

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张居正讲解】

闲居,是没人看见的去处。厌然,是消沮闭藏的模样。独,是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

曾子说:小人独居时,只说没人看见,把各样不好的事,件件都做出来,及至见了君子,也知惶恐,却消沮闭藏,遮盖了他的不善,假装出个为善的模样,只说哄得过人,殊不知人心至灵,自不可欺,我方这等掩饰,人看得我,已是件件明白,恰与看见那腹里的肺肝相似。似这等恶不可掩,而善不可诈,岂不枉费了那机巧之心,有甚好处,所以说则何益矣。夫掩恶诈善,如此无益,这便是实有那不好的心在里面,自然有不好的形迹露在外面,独知之地可不慎哉!此君子所以必谨慎于己所独知之地,而不敢以自欺也。既能慎独,则其发见于外者,自无不善矣。

【解读】

要做到真诚,最重要,也是最考验人的一课便是“慎其独” 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谨慎,简而言之,就是人前人后一个样。人前真诚,人后也真诚,一切都发自肺腑,发自内心,发自我全部的感官,就像手脚长在我自己身上一样自然自如,一样真实无欺,而不是谁外加于我的思想改造,外加于我的清规戒律。

那些自认为藏拙、护丑、纳虚、作伪,并故意显示出自我的人,表面上像是个君子,但是旁边人看他们如见其肺肝,就像看到了他们的肺和肝一样清晰无疑。

他们所作的恶即使被掩藏起来,却仍然处于光天化日之下而被人所唾弃。《大学》一再强调君子慎其独,就是在独处独居的时候,在没有他人监督的时候,也要做到跟平常一样的状态,这样才可以称为君子。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就是这个道理。而世上如果多一些君子,就更可以让那些小人们无处遁形,更加可以促使他们洗心革面。一个社会的风气改善不仅仅要靠个人的修养,也要靠着舆论的监督。

能否慎独,这是是否有诚意的判断标准;是否有诚意,又是君子和小人的分界线。这一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说明诚意的必要性,认为诚意是修养道德的基础。

【原文】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注释】

严:严峻,冷人敬畏。

【译文】

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

【张居正讲解】

这是门人引曾子平日的言语,以发明上文之意。严,是可畏的意思。曾子说:“那幽独去处所干的事,人只说无人看见,无人指摘,可以苟且,岂知天下之事,有迹必露,无微不彰,那为善的,虽不必求知,毕竟人自然晓得,那为恶的,虽要遮盖,毕竟也被人识破,一些掩不得,莫说无人看见,乃十目之所共视也,莫说无人指摘,乃十手之所共指也。幽独之中不可掩,一至于此,岂不甚可畏乎。”知其可畏,则慎独之功,自不容已矣。

【解读】

社会风气改善不仅仅靠舆论的监督,而且也要靠着自己内心的良知。东汉杨震通晓经典博览群书淡泊名利。他到东莱出任太守途经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为答谢杨震以前的举荐之恩,夜里拿10斤黄金到驿馆拜见杨震。杨震断然拒绝。王密说:“夜黑人静,无人知晓。杨震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说没有人知呢?说完将黄金掷于地上。这就是一个人的良知和自我修养。

【原文】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注释】

润屋:装饰住所。

润身:修炼自己。

心广体胖(pán):心胸宽广,身体舒适。胖:舒适之意。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张居正讲解】

这是说能慎其独的好处。润,是华美。广,是宽大。胖,是舒展的意思。人若富足,自然用度充裕,而华美其屋,人若有德,自然诚中形外,而华美其身。盖有德的人,他心里没些惭沮,便自然广大宽平,而其发于四体,亦自然从容舒展,身心内外之间,浑然是个有德的气象,所谓德润身者如此。

然德自诚意中来,所以为学的君子,必慎独以诚其意,好善则如好好色,恶恶则如恶恶臭,必到那自慊去处,则德全而有润身之效矣。这一章是为学功夫极要紧处。盖克念作圣,罔念作狂,与治同道,与乱同事,都在这一念上分,是个初发动的机括,诚不可不慎也。

【解读】

用财富和品德做比较。财富可以修饰自己的房屋,而德行则能改善自己的身心,让自己心胸开阔,不局限于世俗的蝇头小利,“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如果有了这样的心态,自然身康体健,神完气足,这也是正心诚意由内及外的体现。

在市场经济时代,金钱诱惑滚滚而来,政府反腐倡廉,慎其独应该作为公务员们的必修课。须知,金玉满堂,并不能保得你心情舒畅,身体安康。

真诚做人,立身之本。经文中所说的,使自己意念真诚:就是说不要自欺欺人,要像厌恶恶臭的气味一样,厌恶邪恶的事物,要像喜爱美色一样,喜爱美好的事物,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实,这样才能使自己心满意足。所以,君子哪怕是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自己的言语举动。

《大学》第八章解读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注释】

修身:指的是修养良好的品德。

忿懥(zhì):愤怒之意。

好乐:喜好,偏好。

【译文】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张居正讲解】

这一章是解释经文正心修身的说话。身有的身字,当作心字。忿懥,是心里恼怒。恐惧,是心里畏怕。好乐,是心里喜好。忧患,是心里愁虑。有所,是有那一件事在心里执着,如不当怒而怒,或虽当怒,却又怒得过了,着这一件恼怒的事横在胸中,便是有所忿懥。下面三句,都是此意。曾子说:经文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盖言心是一身的主宰,而心体至虚,原着不得一物,一有所着,则心即为所累,而不得其正,着在怒的一边,而有所忿懥,则心为忿懥所累,而不得其正矣。着在畏的一边,而有所恐惧,则心为恐惧所累,而不得其正矣。着在喜的一边,而有所好乐,则心为好乐所累,而不得其正矣。着在忧的一边,而有所忧患,则心为忧患所累,而不得其正矣。盖忿懥、恐惧、好乐、忧患,乃心之用,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但四者在人,本有当然之则,若能随事顺应,而各中其则,事已即化,而不留于中,则心之本体,湛然常虚,如明镜一般,何累之有?唯其欲动情胜,或发之过当,而留滞于中,如明镜上着了尘垢一般,由是虚灵之体为其所累,而不得其正矣。心不能正,而欲身之修岂可得乎?下文视听饮食之失其职,便是身不修处。

【解读】

修身必须先从端正自己的心态做起。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能让一种情绪冲昏了自己的头脑,不能有所偏执,这就是佛家所说的破执,如果心中某种观念先入为主,就是失去冷静判断和认识的能力,要使心如明镜,时时拂拭,让喜怒哀乐自然发生,合乎节制,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端正的心态去面对整个社会和人生。

  

  所以,在诚其意之后,还必须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理智来驾驭感情,进行调节,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理与情,正心和诚意不是绝对对立,互不相容的。朱嘉说:喜怒哀乐惧等都是人心所不可缺少的,但是,一旦我们不能自察,任其左右自己的行动,便会使心思失去端正。所以,正心不是要完全摒弃喜怒哀乐惧等情欲,不是绝对禁欲,而只是说要让理智来克制、驾驭情欲,使心思不被情欲所左右,从而做到情理和谐地修身养性。

【原文】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译文】

心思不集中的话,看见了也像没看到,听到了也像没听见,吃东西也不知道滋味。

【张居正讲解】

承上文说,人心为一身之主,必心君泰然而后众体从令,各得其职,若有所忿懥、恐惧、好乐、忧患,则这心便被那一件事牵引去了,不在里面。心既不在,则眼虽看着,也如不见,耳虽听着,也如不闻,口内虽吃着饮食,也不晓得是什么滋味。盖目之于视,耳之于听,口之于味,皆吾身之用,而所以视,所以听,所以知味者,皆心也。故心不在,而众体皆失其职矣。这是心不能正,身便不修如此。

这里列举了心态不正的例子。一个人如果有所偏执,自己的双眼就会被蒙蔽,被自己的执念牵着鼻子走,完全忘记了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成为一具行尸走肉。鲁迅认为,当诗人真正写诗的时候,他一定要等那种愤怒忧愤的心情平静下来,等心灵的愤懑冲撞平息之后,才可以客观中正地去写作,而不是说在愤怒的时候去激情澎湃地写诗。需要通过内心陶养把这种激烈的情绪加以过滤,变成一种中正之气,一种深情冷眼的历史眼光,才能够去更有深度地看待历史。

【原文】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译文】

这就是说修养自身在于端正心态。

【张居正讲解】

这是结上文两节的意思,说人心有所忿懥、恐惧、好乐、忧患而不得其正,则虽视听食味至切近处,尚不能辨,况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岂能得其理乎?可见心为一身之主,不能正心者,必不可以修身也。经文所谓“欲修其身,先正其心”者,意盖如此。君子诚能静而存养,动而省察,务使此心湛然虚明,随事顺应,而喜怒忧惧,各中其则,则心正身修,而家国天下,皆从而理矣。岂特视听食味之间,能得其正而已哉。

【解读】

身心是合一的,心中有什么样的意念,身体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姿势、体态。心平才能气和,一旦有了愤怒、恐惧、喜爱、忧虑,内心就不能维持端正的意念,因此影响到五官的判断。

做人做事要摆正心态,心中不能有忿懥、恐惧、喜好、忧患的心态。如果心没有安住在本然之中正上,即使看了也看不到,听了也听不到,吃了也吃不出味道。所以要修其身,就要先正其心。

做事要讲究心平气和,不能被情绪所左右,不能太在意别人的是非之声,不能心不在焉。

正心是修身的基础。端正自己的心思,成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的要求。大家立公心,凡事站在公的立场上来思虑。不可以因私害公,以私心来掩盖公心,便能够做好修身的功夫。

心平才能气和。心里没有忿怒、恐惧、贪图和愁虑,才能够耳聪目明,加上慎重的态度,比较容易平心静气,理智地慎断是非,避免成见、歧见、偏见的困扰。

有智识的人,如果意不诚而心不正,就会利用智识来推卸责任,作为掩盖私心的借口,反而误用了知识。一方面以理智指导感情,一方面用正心诚意来妥善运用知识,才是知识管理的正途。

 

学习札记:

诚意正心乃根本,自慊慎独不欺人。

敬畏视指德润身,四知美谈念杨震。

修真养性避扰困,东坡定心八风稳,

天下为先思忧乐,文正亮节列名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学翼真 卷六
曾子成语格言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大学》节选教案
国学中的“慎独”是什么意思?
国学经典教案篇一
《大学》诚意与慎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