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钢铁高质量发展:九大挑战与四大举措

《中国冶金报》7月6日头版 

本报记者 熊余平 何惠平 郭达清

“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是提高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6月14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新创在陕晋川甘(宁青渝)建筑钢企高峰论坛上表示,“高质量发展将引领钢铁产业的未来。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特点就是拥有一流的产品、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企业家、一流的标准、一流的品牌、一流的效益、一流的人才。”


高质量发展面临九大挑战

李新创表示,中国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九大方面。

一是产品质量。李新创认为,目前我国钢铁产品质量标准的有效性、适用性、国际化水平、引领先进性等还有待提升,品牌的附加值有待通过进一步培育壮大民族企业和知名品牌来提高,企业质量创新和质量提升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发、引导、保护,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有待进一步推进,对产品质量的全方位监管有待加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质量共治格局有待推进形成。

二是环保发展。李新创认为,当前钢铁行业在环保发展上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钢铁企业环保水平两极分化严重。落后企业的吨钢排放量是先进企业的10倍,先进企业吨钢环保成本又明显高于落后企业(先进企业吨钢环保成本达到120元以上,领先企业达到240元,而部分落后企业吨钢环保成本不足50元,甚至更低)。这就导致先进企业的生存空间被挤占,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给环保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使全行业对污染物治理的积极性下降,加大了行业污染控制的难度。二是钢铁产能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我国钢铁工业布局总体上呈现“北重南轻”“东多西少”的特点,全国的空气质量分布同样反映出这一特点。

三是工艺装备。李新创分析指出,2017年底,我国钢铁行业主要工序生产装备以达到领先及先进水平的为主,平均产能占比约2/3,但各工序处于一般及落后水平的装备产能仍占有较大比例,炼钢、焦化工序处于领先水平的装备产能占比较低。由此可见,我国钢铁行业整体装备水平仍有提升空间。2017年底,我国炼钢产能约为10.2亿吨,产量为8.32亿吨;炼铁产能约为9.5亿吨,产量为7.11亿吨。炼钢、炼铁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1%、75%。“按照《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年-2020年)》,预计2020年国内粗钢产量将达到7.5亿吨~8亿吨,粗钢产能降至9.8亿吨,产能利用率达到77%~82%。产能过剩压力仍然存在。” 他强调。

四是技术创新。李新创指出,技术创新对钢铁工业应对困难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钢铁工业在技术进步方面仍存在着技术支撑能力有待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协同创新模式较为单一、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

五是智能制造。李新创表示,智能制造是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行业趋势和企业要求都是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再到智能化管理,企业竞争的本质是资源配置效率的竞争。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将深刻改变社会、企业的运作模式,为钢铁行业重构竞争力创造新的机会。

六是产业布局。李新创表示,目前我国钢铁产业布局存在着城市与钢厂如何真正实现产城融合的问题、近生态区或水源地钢铁企业问题、环境敏感区域钢铁企业问题、资源型钢厂资源枯竭问题等。

七是服务意识。李新创表示,当前,大多数钢铁企业的服务化转变相当缓慢和谨慎。这是因为在制造业企业服务化的过程中,业务模式间的冲突经常存在,如服务能力障碍、生产和经营成本障碍、机构对变化的抵制等,增大了企业实施服务化战略的难度。

八是行业秩序。李新创表示,虽然我国已成为钢铁大国,但国内钢铁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行业前10位钢铁企业的集中度仅为36.9%)、规模分散,存在数量众多的规模小、技术落后的钢铁企业,市场竞争秩序的规范性有待加强。

九是国际化。李新创表示,作为拥有全球一半钢产量和近90%铁矿石对外依存度的国家,我国钢铁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很低,与国外先进钢铁企业相比差距明显。2017年,中国生铁产量为7.1亿吨,估算铁矿石消费量为11.22亿吨;国内铁矿石原矿产量为12.29亿吨,进口铁矿石为10.75亿吨。铁矿石供应“外增内减”,港口库存高企,库存增量达到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对外依存度攀升至88.6%,可见进口矿已是并将长期是中国钢铁工业最重要的原料战略保障。我国作为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市场,铁矿石进口来源主要集中于澳大利亚的力拓、必和必拓、FMG,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4家矿业公司,铁矿石定价体系的建立始终受制于人。总体来看,我国钢铁行业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四大举措

李新创表示,中国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重点要采取以下举措:

首先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去产能。今年钢铁行业去产能的主要工作有:压减粗钢产能3000万吨左右,实现“十三五”期间压减1.5亿吨的上限目标,落实化解过剩产能的各项任务;处置“僵尸企业”,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严防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严禁任何形式的新增产能;杜绝平均摊派指标,不搞“一刀切”。

其次要把节能环保工作放在关乎企业生存的重要位置。“目前,我国重点钢铁企业近七成建于城市之中,随着‘十三五’期间钢铁工业布局调整,城市钢厂或将面临搬迁压力。”李新创说,部分城市钢厂处于城区中心,生态环境和与城市发展不相融等约束愈发突出,谋划出路势在必行。考虑到钢铁企业是重资产企业,搬迁成本大,且搬迁后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也会明显加剧。因此,对于这类城市钢厂不能“一刀切”地都选择搬迁这一条出路。《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综合平衡所在城市整体定位、环境容量、土地资源价值、税收占比等因素,确定不同的出路。对不符合所在城市发展要求,改造难度大、竞争力较弱的城市钢厂,实施转型转产,退出钢铁行业;对于符合所在城市发展规划的城市钢厂,要实施“绿色发展、产城共融”战略。

再次要提升质量。李新创建议,钢铁产品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要谋求产品转型升级,提高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要通过科技创新把握未来钢铁工业工艺、技术、产品发展方向,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与装备,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以满足下游用钢行业提质提标、升级换代对钢材质量的要求;实现标准引领,充分发挥标准在建立供需双方互信、方便用户使用、提升生产效率、保障产品(服务)品质等方面的作用。

最后要注意兼并重组。李新创表示,钢铁企业重组的模式可以分为优势企业强强重组、细分产品市场特色企业重组、区域市场龙头企业重组、海外并购重组、上下游产业链重组、破产重整等六大类。“钢铁企业重组最大的风险是战略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在规划层面有战略布局,不管是横向并购、纵向并购还是混合并购都必须基于战略层面。”李新创强调,“战略赢是大赢,战略输是大输。”

李新创介绍,2016年9月份,国务院发布了主要针对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46号文件———《关于推进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钢铁行业去产能、结构优化调整的顶层设计方案。《指导意见》设定的总目标是,到2025年,中国钢铁产业60%~70%的产量将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集团,其中包括8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3家~4家、4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6家~8家,以及一些专业化的钢铁集团,例如无缝钢管、不锈钢等领域的专业化钢铁集团。

李新创详细介绍并分析了新日铁住金集团、安赛乐米塔尔、中信泰富特钢、河钢集团、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方大钢铁集团等国内外钢铁企业的重组案例。他表示,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关键因素是战略目标、商业利益、协同效益的计划,以及实现风险控制。对此,钢铁企业要对相应的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等因素进行专业化的、全面的、深度的调查研究。

他建议,钢铁企业兼并重组要规范流程。“第一步,要制订一个与公司战略一致的收购兼并战略规划;第二步,要根据公司制订的收购兼并战略,通过初步调查、分析,挑选合适的收购目标;第三步,要对目标公司展开尽职调查,优化财务测算,评估目标价值,确定交易架构,展开交易谈判,签订交易合同;第四步,要制订完善、切实可行的整合方案,有效落实。尽快实现预期目标是交易取得成功的关键。”李新创指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工信部:《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
5.25.2国内钢企第一梯队将重新排序 - 财经频道
钢铁“寒冬”持续,重组是出路?
工信部苗治民: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促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
碳约束下 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将提速
“十四五”期间 钢铁行业兼并重组驶入快车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