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效果是怎么练成的?


留言,即可获国家级书法注册教师资格证,限量,欲领从速。赶紧在评论区互动吧!

前人曾以“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刻入绢素”、“笔力杠鼎”等形容用笔所显示的力量。从事书法的人都知道所写的笔划要有力才好,因而朝夕追求,艰苦研讨,不断实践,去摸索用笔规律,求得把字写得有力。而有的则走捷径,竟要拼命把笔甩出去,认为就会有力。特别是写弯钩或撇、捺时,常因用力过猛,笔墨一过显得毛张锋露,猛看形似有力,而细辨则空洞无物。也有人认为将笔左右横扫,或使尽浑身解数用力往下扎就会将墨深入纸内而“力透纸背”。

奈毛笔性软,腕力不足,按下之笔,锋不易起,墨色渗化,显得黑墨一团,软弱无力。再者宣纸单薄,笔湿力猛,也易于将宣纸弄破。笔力不是使用锄头锤子物理的硬力。如果用笔一味霸悍,不是真正懂得了笔力,所写出的点划定是径直少曲,抛骨露筋,硬而燥,湿而软,不论粗细,一览无余,还有何力可言。其实笔力是发于身心应于手腕而生,是一种巧力,在理论上是来自书家对用笔辩证的,深刻地理解,在实践上他是从合乎正确执笔,运腕得当,行笔有法,使矛盾统一于用笔中得来的。

好的笔划以此衡量书法有无笔力,要看所写出的点划,是否筋骨血肉皆备。但是这四者具备的获得,是靠书者正确使用手中一支毛笔,调和水墨来体现的。筋生于腕,要想得筋,必须腕臂皆悬,静心敛气,逆入裹毫,提笔使锋,笔走中路,所谓锋不提筋不劲。骨生于指,若思得骨,必须指尖捏笔密实,五指齐力,万毫齐铺,提顿不断交替运行,出以平颇,所谓不颇则骨不骏。血生于水墨,水墨浓淡适中,浓不燥枯,淡不渗化,干则充实,湿能遒劲,运笔挥毫,血气必活。肉生于毫,毫锋协同,饱和水墨,以圆健的毛笔,靠腕力摄墨使毫平铺于纸上,运行,所得肉匀而遒润。

筋骨血肉具备的点划,必然是含蓄饱满,柔中寓刚,骨挺肉丰,焦润相生,粗能遒劲,细则挺拔,渴笔不空,湿笔笔迹所至,气满神足,不言有力而笔力自然显示出来。而笔力的得来,确实不容易,它是由正确的执笔,合理的运腕,臂的空悬,按照用笔规律,经过持久练习,熟练的掌握笔墨技巧,达到心手相应,行笔有法,其力蕴藉于内,笔锋着纸贯注于外得来的,这是要花费一些时日的艰苦劳动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提按,下笔重心
为什么有人写毛笔字时会在两个碗里沾墨?
浅谈书法线条之厚
怎样提高书法的笔力
笔 法 认识
“笔力”释(于钟华讲座笔记义)[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