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王朝与吐蕃的平凉会盟,结盟变成了劫盟,唐兵部尚书被活捉

中唐德宗时期,唐王朝在四年内连续两次与吐蕃会盟,这也是两国之间的第六次和第七次会盟,后者就是深刻影响唐蕃关系的“平凉劫盟”。

是“劫盟”而非“结盟”,吐蕃摆下了鸿门宴,埋伏发动后,唐朝一方的会盟使者、大将浑瑊只身逃走,会盟副使、兵部尚书被吐蕃活捉。

【挺好的开头,唐朝割地求和,吐蕃不战而胜】

当时唐王朝唐德宗刚刚继位,已经从安史之乱中逐渐走出,实力有所恢复。同时,吐蕃也从其巅峰时期开始走下坡路,吐蕃这种依靠以战养战方式汇聚起来的强大力量,一旦战争收获小于战争损失,就开始变得难以维系。

唐德宗继位之后,先把矛头指向了国内的藩镇,削藩行为激起了藩镇集体反抗。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唐德宗主动提出与吐蕃和好,建中四年(783年)双方在清水县进行会盟,史称清水之盟。

清水之盟唐王朝做出了很大让步,放弃了已经被吐蕃占领的唐王朝传统领土河西走廊及陇右一部分,从法理上认可了吐蕃对这块区域的占领,也就是割地求和。实事求是讲,在没有能力收复失地的情况下,妥协也不失为一个无奈的选择。

之后双方维持了几年和平。

【被兵变吓懵了的唐德宗,向吐蕃借兵平叛】

这几年唐王朝在对藩镇的平叛战争虽然没能取胜,但形势还算占优。如果吐蕃不捣乱,是有可能彻底解决藩镇问题的。但清水会盟当年年底,长安城发生了兵变,唐德宗被迫逃离长安,史称“泾原兵变”或“奉天之难”。

此时的唐德宗,明显失去了判断能力,竟然派人向吐蕃求援,吐蕃也提出可以派兵助唐平叛。在之前清水之盟未涉及的西域,这次竟然成了唐德宗的交易筹码,以割让西域为代价换取吐蕃出兵。

吐蕃果然两万大军前来,与名将浑瑊联合在武功(长安以西不远)城下击败了叛军。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四月,“浑瑊与吐蕃将论莽罗之众破贼将韩旻之众于武功,斩首万级。

(唐乾陵)

韩旻这个人是叛军朱泚的手下亲信将领,当初朱泚刚刚反叛的时候,韩旻就被派遣率领3000马步军追赶逃出长安的唐德宗。这次朱泚派遣韩旻等人率军来攻打武功,应该是为了扩大叛军在长安周边的地盘,也有可能是为了筹集粮草物资。

但既然吐蕃军能到达武功,说明唐德宗向吐蕃借兵一事属实。武功这个地方,已经深入唐王朝境内,正北方是唐德宗当时所在的奉天,也就是乾陵所在地,正东是长安。叛军从长安东来,浑瑊从奉天南下,吐蕃西进,三方在武功打了一仗,唐蕃联军击败了叛军。

为什么要详细分析这段过程呢?主要是要弄清楚在平叛过程中吐蕃军是否真正起到了作用。如果有作用,吐蕃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索要西域。

此战之后一个月后,唐军李晟收复了长安,朱泚向西北方向逃走,估计是想回泾原兵的老巢泾州(现甘肃省泾川县),并在离泾州不远的地方被刚才提到的部下韩旻杀死,首级也被送回,至此泾原兵变平息。

(吐蕃武士)

【助唐平叛有功的吐蕃,向唐德宗索要西域,被拒绝】

而吐蕃军除了与叛军打了武功之战这场不算太重要的胜仗之外,并没有其他战斗记录。

吐蕃以师追北不甚力,因大掠武功而归”(《新唐书》)。忙是帮了,但出工不出力,还劫掠了武功城,肯定不值用整个西域做报酬,毕竟平叛的主要工作是唐人自己为主。

之后吐蕃向唐王朝索要西域,唐德宗在名臣李泌劝谏下发现这个交易自己吃亏了,就没有答应,并在贞元二年(786年)五月任命北庭将领杨袭古继任北庭大都护。

于是,吐蕃在当年七月、九月大举入侵,“寇泾、陇、邠、宁,诸镇守闭壁自固,京师戒严。”(《旧唐书》)

这是自清水会盟之后,吐蕃军首次大举入侵。吐蕃的理由是你答应给我的西域没给我,撕毁盟约的责任不在我。而唐王朝的想法是你虽然出兵帮忙了,但没起到什么关键作用,事情主要还是我自己做的,给你些金银锦帛就足以酬功了。

平心而论,这事儿双方都有道理,唐王朝是退无可退,吐蕃是贪心不足,归根结底唐德宗当初拿西域做筹码请吐蕃出兵就是个错误。

(新疆交河故城唐安西都护府遗址)

【吐蕃主动设计了第七次会盟,实际上是一场鸿门宴】

当时唐王朝有浑瑊、李晟、马燧三位名将领军,吐蕃没能占到便宜。于是,吐蕃把主意打到了这三个人身上,想用计谋让三人离开一线战场。

这也是吐蕃走下坡路的迹象之一,本来吐蕃是以力证道走的野蛮人路线,现在开始玩儿心眼了,就失去了原本最大的优势。

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三月,镇守河东的马燧回长安,禀告说吐蕃又要求和。“时蕃相尚结赞使大将论颊热卑辞厚意告马燧,请两国同盟和好,上疑其不诚,不允,故燧自将论颊热入朝,盛言蕃相请盟,可以保信。上乃从之,许盟于平凉。”(《旧唐书》)

按理说马燧也算是与吐蕃多年交战的老将了,不应该轻易相信吐蕃人的鬼话,这是马燧一生当中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本来马燧一生功绩不在浑瑊、李晟之下,但至少是因为这个错误,死后的谥号只是“庄武”,比另二人的“忠武”要低一个档次。

(李晟)

这次会盟唐德宗很是重视,自从继位以来,几乎就没有顺心的事情,如果能彻底搞定吐蕃,也算有个安慰。而且当时唐德宗受到了错误的情报误导,《旧唐书》中记载,“入蕃使崔翰奏于蕃中诱问给役者,求蕃国人马真数,云凡五万九千余人,马八万六千匹,可战者仅三万人,余悉老幼。”这位出使吐蕃的使者说吐蕃士兵才不到6万人,实际上如果算上吐蕃控制下的各个势力,60万都不止。

于是,唐德宗要求吐蕃归还占领的盐州、夏州两处才能结盟,结果吐蕃大相尚结赞竟然同意了。并且尚结赞说,之前盟约不成是因为双方出席的人少,规格不够高,这次包括灵州节度使、泾原节度使等人都要参加。尚结赞还答应,盟约一成就归还盐、夏二州。

平凉会盟之前,双方就细节反复沟通了多次,基本上唐王朝提出什么要求吐蕃都接受,这么好说话,根本就不像吐蕃人,而唐德宗竟然相信了。

终于在贞元三年(787年)闰五月十五,两国在平凉举行了第七次会盟。

【平凉结盟变成平凉劫盟】

唐王朝一方浑瑊是会盟使者,兵部尚书崔汉衡担任会盟副使,级别仅次于皇帝亲临。

幸好当时还有李晟,我在写李晟的时候,就明确说李晟对吐蕃就是三个字:“不信任”,所以在李晟坚持下,唐军派出了两路援军驻守在会盟地点三十里外。

会盟一开始,浑瑊等人毫无提防的脱去甲胄进入会场,而周围埋伏的吐蕃军就在鼓声指引下冲来,现场一片大乱,数名唐朝官员和将领被杀,唐军士兵死亡数字高达千人。浑瑊抢了一匹马就跑,后面追兵一路追赶一路放箭,浑瑊部将拼命抵抗争取了时间,浑瑊才逃出险地,但会盟副使兵部尚书崔汉衡等六十余名唐朝官员被俘。

对这个结果尚结赞还非常不满意,首要目标浑瑊竟然跑了,抓了一群没用的唐人。于是,放了几个唐朝官员回去报信,并“驱盐、夏二州居民,焚其州城而去。

在此之后,唐王朝彻底放弃了侥幸心理,不再试图与吐蕃媾和,真正把吐蕃放在唐王朝敌人名单序列中的第一位,一批对吐蕃主战的官员得以执掌朝政。其中宰相李泌提出了联合回纥、南诏、大食、天竺共同围困吐蕃的战略构想,吐蕃因此而衰落并走向崩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唐背信,吐蕃劫盟
帝国之“殇”,被遗忘的“远方”——“安西都护府”
他是郭子仪侄子,困守孤城48年,将士全部战死,无一人投降
吐蕃王朝的衰落
一段被遗忘的历史,大唐盛世全赖这支军队
唐代北方新的草原霸主——回纥汗国,强盛四十年,与唐抱团取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