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美拿破仑”:拙劣而悲壮的模仿秀(下)

1865年,巴拉圭军沿乌拉圭河南下,夺取了乌拉圭亚那城,但不久便遭到了盟军的包围,终因饥渴而降,数千幸存者被强行充入盟军。小洛佩斯得此消息,如闻晴天霹雳。为了发泄不满,他甚至把一种酷刑命名为“乌拉圭亚那”。此后,巴拉圭开始从国外撤军,战事由攻转守。

经过数月行军与休整,盟军于1866年4月中旬渡过巴拉那河,登陆巴拉圭。当巴西舰队接近河岸阵地帕特里亚时,小洛佩斯悄悄地骑马向北逃去,随后下令全军撤出并焚毁帕特里亚。他就这样主动地为盟军消除了一道障碍。

巴西陆军志愿军第一营的步兵

眼见着盟军在自己的国土上安营扎寨,小洛佩斯紧张万分。为了争取主动权,他决定赌一把,即发起一场决定性的进攻。1866年5月24日,所谓的“南美洲最大的军事事件”上演了。巴拉圭仅一次就出动了2万以上的兵力,分三路袭击盟军在图尤蒂的营地,结果却令人唏嘘。盟军伤亡不过万,在图尤蒂的地位岿然不动;而巴拉圭重伤和阵亡者达1.3万,此后小洛佩斯虽然继续疯狂征兵,却再也无力发起同等程度的攻势。为了麻醉自己,也为了迷惑敌人,小洛佩斯下令军乐队彻夜奏乐,并让官方媒体把此次战役报道为巴拉圭获胜。

当然,巴拉圭并非完全没有打过胜仗。1866年9月22日,库鲁派蒂战役打响了。库鲁派蒂位于巴拉圭河岸,前方有湖泊、沼泽、沟壑和鹿寨。盟军的陆军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采取正面进攻,结果士兵们一边在泥泞的道路上苦苦挣扎,一边绝望地暴露在枪林弹雨之下。有数据称盟军最终伤亡近9000人,而巴拉圭仅有54人伤亡。巴拉圭一方的伤亡数字确实低得令人难以相信,但盟军伤亡惨重则是可以肯定的事实。巴西因此更换了主帅,阿根廷的战斗积极性自此大为下降,盟军在接下来的10个月内竟未能前进一步。

库鲁派蒂战役的场景

客观地讲,在具有压倒性优势的盟军前,巴拉圭竟能因地制宜,打赢了一两场漂亮的胜仗,甚至赢得了10个月的喘息时机,这已经算得上奇迹了。但是,个别几场胜仗并不能扭转最终的命运,而库鲁派蒂战役后的休战期对盟军更加有利,因为巴拉圭早已被巴西舰队封锁,资源和人口越来越少,而盟军则能养精蓄锐。如今,小洛佩斯一旦离开防御工事,恐怕就什么也做不了。

与国同灭

休战期间,美国和英国的外交官试图进行调停,其中沃什博恩记载了大量与小洛佩斯的谈话。小洛佩斯如此表示战斗决心:“我宁可在全体人民被打垮后去死,也比流亡国外要好。”接下来,他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非常有趣:他说他看不起圣马丁、玻利瓦尔这样的南美英雄,不愿意与这些“历史上的卑微角色”并列,而是想跟华盛顿和林肯书写在历史的同一页上。与华盛顿和林肯齐名,这种理想从小洛佩斯口中说出还真有种黑色幽默的味道,我们看不出他跟这两位美国总统有何相似之处。我们姑且认为,他对美国总统的评价是一种外交辞令,希望拉近和美国的关系。即便他的话发自肺腑,我们也不难发现,无论是自比华盛顿和林肯,还是鄙视圣马丁和玻利瓦尔,他考虑的因素都是名气的大小,也就是说,小洛佩斯要的只是华盛顿和林肯那样的知名度。

玻利瓦尔

沃什博恩觉得小洛佩斯狂妄自负,但又不能将他激怒,便用恭维的口吻劝道:“您已世界闻名,巴拉圭人民反抗强敌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已经博得了全世界的同情......拯救您和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是更好的选择,更有助于提高您的名望,而不是徒劳和鲁莽地消耗生命。”沃什博恩还投其所好,举了拿破仑的例子:“虽然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在圣赫勒拿囚禁至死而未能死于杜伊勒里宫,但得到的尊敬并不减少。”听了这一席话,小洛佩斯还真有些得意的神色,但也仅此而已。他并未放弃战争,美国的调停以失败告终。

巴西铁甲舰突破乌迈塔

1867年下半年,战争机器重启了。在库鲁派蒂的上游有一座名为“乌迈塔”的要塞,是巴拉圭河防的重心,号称“南美洲的塞瓦斯托波尔”或“南美洲的直布罗陀”。突破了乌迈塔,再继续北进就会畅通无阻。1868年2月19日,巴西铁甲舰成功北上,乌迈塔自此丧失了军事意义,最终的胜负已无悬念。

那么,小洛佩斯是如何应对的呢?由于巴拉圭舰队已被打垮,他只能用独木舟对抗铁甲舰,每一次都是让人白白送死。当他意识到乌迈塔已经守不住时,便率领大部队从对岸撤退。此后,战争的时钟大大加快,盟军捷报频传。在绝望情绪的笼罩下,小洛佩斯也越来越嗜血,他怀疑军中的瘟疫是医生下毒导致的,又怀疑有人想发动政变推翻他。他不仅杀戮文官,还杀戮武将,等于是自毁长城;他不仅杀部下,还杀自己的弟弟;他不仅杀巴拉圭人,还杀外国人。然而,疯狂无法阻止其灭亡。

弗朗西斯科·索拉诺·洛佩斯在阿奎达班河畔战死

在1868年12月27日的伊塔伊瓦提战役中,巴拉圭军与十倍于己的敌人拼死作战,最终全面溃败。小洛佩斯在决战时从一条事先挖好的小径逃跑。次年初,盟军进入已经成为空城的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宣布战争结束。

小洛佩斯仍不投降,他变戏法般地凑足了1万老弱病残,一边向东北方向撤退,一边进行着最后的挣扎。1870年3月1日,巴西追兵终于在一个名为“赛罗考拉”的山沟里发现了他的踪迹。他在人生的最后时刻表现得颇有英雄气概,大呼“我与祖国共赴死”后被击毙。拉美国家间有史以来最惨烈的一场战争结束了,巴拉圭走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从此沦落到了南美诸国的底层。

身后之名

长期以来,对小洛佩斯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要么认为他是为国奋战的民族英雄,要么认为他是祸国殃民的战争狂人。两种观点都不难理解,不必赘述。真正有趣的是,在他的支持者中既有右派又有左派。右派的代表人物是斯特罗斯纳,此人是巴拉圭冷战时期的亲美右翼独裁者,他崇尚小洛佩斯式的铁腕作风。左派的代表作有《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符合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拉美左翼中流行的论调,即弗朗西亚以来的巴拉圭采取了独立自主的发展模式,让拉美人民看到了希望,因而导致了英国的憎恨,后者希望打开拉美最后一个不服从殖民主义的经济体,策划了三国同盟战争。持这种观点的人选择性地忽视了若干事实:

一、战后由小洛佩斯的忠臣良将创建的政党是一个右翼党派;
二、无论对巴西还是阿根廷,都是小洛佩斯宣战在先;
三、战争之初,以受害者自居的巴拉圭才是动作主动、目标明确的一方。

小洛佩斯曾经这样鼓励他的士兵:“勇气,无非是勇气,造就了波拿巴的伟大。”他对拿破仑无比景仰,然而,除了跟周边的国家打得你死我活之外,我们看不出他从拿破仑身上到底学到了什么,也不知道他是否思考过拿破仑失败的原因。

他只看到了拿破仑的赫赫武功,而没有看到拿破仑在其他方面更为深远的贡献;

他只关注英雄人物的历史,而不曾系统了解整个法国革命的历程;

他只关注拿破仑帝国的辉煌,而不在乎帝国最终崩溃的历史结局。


从个人能力而言,小洛佩斯远远无法与拿破仑相比,在雾月政变之前,拿破仑就已经屡立战功,而小洛佩斯在战前没有军事经验。从国家实力而言,法国有着庞大的人口,在拿破仑之前就有成为欧洲大陆强国的历史,而巴拉圭只是个落后的小国,只不过刚刚迈入工业化的门槛而已,其综合国力别说跟法国比,即便跟巴西和阿根廷比也占不了多少优势。所以,小洛佩斯的悲剧是注定的。

雾月政变

我们再回到1869年,此时离小洛佩斯的末日已经不远了,巴拉圭驻法国公使求见拿破仑三世,希望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皇帝对巴拉圭的事业表示了同情——这次仍然只是外交辞令而已。此时的拿破仑三世,恐怕已经把十几年前访问法国的那个年轻人忘得一干二净。讽刺的是,仅仅一年之后,拿破仑三世自己也在普法战争中战败被俘,沦为全欧洲的笑柄。巴拉圭和法国的两位拿破仑模仿者,结局竟如此相似!


- 完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此人自诩为“拿破仑”,却成了近代史上最可悲的国家领袖
巴拉圭战争,几乎亡国灭种的南美大血战
巴拉圭总统洛佩斯(Francisco Solano López)
民族英雄还是独裁屠夫,巴拉圭怎敢一挑三?
此人以一南美小国敌三国,使本国男性仅余三万,却为整个南美推崇
巴拉圭,一个曾同时对抗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五年的南美小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