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北有个地方,频出百十斤淡水大鱼,全国唯一,吃鱼方式活久见

#唤醒好春光#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汇聚的三江地区,在黑龙江流域,百十斤的鲟鱼、鳇鱼频出,这恐怕是国内目前还能捕获百斤左右大鱼的唯一江河。图片是1980年代初,黑龙江赫哲族渔民捕获上百斤大鳇鱼时的场景。一家人拽鱼,然后品尝大鳇鱼最珍贵的鳇鱼鼻子。

鱼,基本都没有鼻子,大鳇鱼例外,所以它的鼻子一直被视作珍馐,烹饪后软糯鲜香,吃过的人称唇齿留香。图片是春季开江的黑龙江,渔民在使用流传了千年的方式在捕鱼。#我眼中的春天#

黑龙江,是目前国内环境生态最好的一条大江。在同江、抚远,松花江、乌苏里江分别汇入黑龙江。这里盛产大马哈鱼,名贵的鲟鱼、鳇鱼,还出产鳌花、鳊花、鲫花与哲罗、发罗、雅罗、葫罗、铜罗等著名的“三花五罗”。图片是大马哈鱼与鱼籽。

每年深秋,黑龙江流域都会形成大马哈渔汛,生于江河,长于大海的大马哈鱼从鞑靼海峡逆流而上,到黑龙江中游,乌苏里江砂砾河床排卵传代。1980年,每逢这个时节,渔业公司会派出千吨冷冻船到渔村收鱼。这时的大马哈鱼一般60厘米左右长短,十斤左右一条。

这才是真正的鱼儿满舱。这种景象如今是不是消失了呢?早些年,每近白露节气,乌苏里江边的赫哲族人便像过年一样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开始迎接一年一度的大马哈渔汛。在1990年代前期,记得每到冬天,哈尔滨大街小巷经常有推着小车卖马哈鱼的,一条鱼一般不到十块钱。

乌苏里江附近的黑龙江流域,最擅长捕鱼的是赫哲人。他们捕鱼的方式众多。这是冬季在江上用丝挂子在捕鱼。看看这一网,七八斤的鱼多得是。

这是1983年前后,赫哲人江上冬捕的场景。大帽子十分有年代感。

1983年前后,夏季渔民在江上起网,这种大网眼,恐怕仅在黑龙江流域能看到了。

1980年代,赫哲人在使用滚钩捕鱼。这种专捕大鱼的方式,好像如今不多见了。

这是最有特色的干钩钓。凿开冰眼后,钓鱼人手持系上鱼线的木棍来回晃动,线的前端系着木质或金属小鱼,小鱼身上有鱼钩。不用任何诱饵,只须轻轻抖动手中木棍,就会引来鱼。这就是当年的“路亚”。早年,有经验的钓者,一天钓几十斤鱼,是很常见的。

冬季的黑龙江流域,赫哲人在使用“铃铛网”的方式捕鱼。网上系着细线连着外面的铜铃,鱼入网,铜铃响。人坐在木屋里,随时取鱼。这是1980年代初,黑龙江一处铃铛网捕鱼点的收获。大狗鱼棒子、大鲤鱼,基本都是十斤起步,二三十斤的也不鲜见。还有大鳌花。如今,还有这么多的大鱼么?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鱼多,吃鱼的方式就多。这是赫哲族的拌生鱼。活鲤鱼,放血后片下鱼肉,切成丝,用米醋浸泡,待肉变白再拌上辣椒油等调料。

拌生鱼的大鲤鱼,都十斤左右。这生鱼鲜而不腥,凉滑爽口,异常鲜美。

这是赫哲人的烤鱼“他拉哈”。将鱼肉带皮片下,再把肉切成连搭肉片,放在篝火上烤熟。

冬季在江上冬捕的渔民,在吃“鱼刨花”。就着白酒。

鱼刨花,是冬季室外捕鱼时的吃鱼方式。取新出水的冻鱼,剥去鱼皮,用刀削成薄薄的冻鱼片,蘸着盐吃。

这是赫哲渔民在野外烤鱼“他拉哈”。

这些图片,来自1985年初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画集丛刊《黑龙江》。这是该画册封面,印刷水平堪称1980年代最佳。图片的摄影有于敏、宋挥、王坚等前辈,向各位老师致敬!#清明小长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北边境游:黑龙江、吉林篇《三江口
黑龙江5大土豪鱼!吃过2条的就是土豪,全吃过的给跪了!
黑龙江最贵的5种鱼!吃过两种的是土豪,全吃过的给跪了!
大马哈鱼的传说
乌苏里江大鱼不多了!
多彩民族之赫哲族|赫哲族的鱼皮衣(附音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