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世纪的历次俄土战争

来源:《历史教学》1996年11期

作者:陈传金

19世纪,是沙皇俄国南下土耳其、争夺巴尔干半岛和黑海两海峡霸权的重要时期也是近代欧洲外交史上以俄土关系和俄土战争为主线的东方问题逐渐展开的关键时期。沙俄利用与巴尔干国家共同的东正教信仰和相近的斯拉夫族源的特殊关系,以及与士耳其地理毗连的有利条件,在19世纪连续发动了四次俄土战争,确立了俄国在近东地区的势力范围和传统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1)19世纪的历次俄土战争与18世纪的俄土战争不尽相同,它们不单纯是俄土两国间的局部冲突,而是整个东方问题的一部分,与近东和欧洲的国际关系紧密相连,牵动着欧洲列强战略利益的敏感神经。因而,凡是发生在东方危机之中的、欧洲列强听任俄国人去对付土耳其人的俄土战争,俄国人就胜利了;凡是引起东方危机的欧洲列强不能容忍俄国人独吞土耳其的俄土战争,俄国人就失败了。这表明在东方问题上俄国人还不能为所欲为,更无力单独与欧洲列强相抗争,而只能在欧洲列强的矛盾和纷争中去扩展自己的势力;(2)在19世纪四次俄土战争中的前三次,沙俄打的是“东正教教徒的天然保护者”这张牌,而在第四次则换成“解放斯拉夫兄弟民族”的牌了。这是因为1856年巴黎和会以后,奥斯曼帝国境内基督教徒的保护权已为欧洲列强所共有,沙俄不能再以东正教的唯一保护人自居了;更为重要的是当时东欧泛斯拉夫主义的风行和巴尔干斯拉夫民族运动的兴起。沙俄敏锐地察觉到斯拉夫民族主义是一张可以为我独用、利己而损人的“好牌”。于是,在这以后它便经常地、毫不迟疑地打这张牌了。在活跃于近东外交舞台上的欧洲列强中,沙皇俄国是最富于侵略性和欺騙性的一个国家。

一、1806-1812年的俄土战争

18世纪后半期,沙俄通过两次俄土战争(1768-1774年、1787-1792年)从土耳其人手里夺取了从第聂伯河到德涅斯特河之间黑海北岸的大片领土,并取得了干涉多瑙河两公国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事务的特权。这不仅使其打通黑海出海口的愿望得以实现,而且也为其南侵巴尔干半岛打下了基础。

在18-19世纪之交的20余年间,欧洲出现了英、俄、奥、普、土共同对抗法国的局势,有利于沙俄在东方的扩张。1799年1月,俄国与土耳其签订了一项为期8年的条约,土耳其答应在反对法国的时候,俄国军舰可以通过黑海两海峡,而其他国家的军舰则律禁止进入黑海。这样,沙俄就取得了独占黑海两海峡的战略优势。1802年,俄国又迫使土耳其苏丹同意多瑙河两公国的大公由它推举的候选人担任,任期7年。从此,两公国的主宰就由土耳其的苏丹变成了俄国的沙皇。

1806年6月,因1799年的俄土条约即将期满,土耳其政府宜布黑海两海峡对俄国军舰关闭,同时俄土两国还为多瑙河两公国事务发生争执。10月,俄国出兵占领比萨拉比亚和多瑙河两公国,挑起了俄土战争。这次战争因1807年7月法俄《提尔西特和约》的签订而中止,拿破仑自愿充当调解人,俄土双方进行了近两年的谈判。《提尔西特和约》划分了法俄两国在欧洲的势力范围:“西方归拿破仑,东方归亚历山大。”在一项秘密条款中,两国皇帝商定“共同对付奥斯曼帝国,瓜分帝国的欧洲省份”。但对黑海两海峡的处理问题,未能获得最后解决。1809年3月,战争又起,俄军渡过多瑙河。直到1812年5月28日,俄国因面临法国入侵的危险,才急忙同土耳其签订了《布加勒斯特和约》,吞并了比萨拉比亚地区,把俄国边界推进到普鲁特河和多瑙河河口,进一步扩大了在多瑙河两公国和塞尔维亚的影响。把两公国变成了“俄国通向博斯普鲁斯的一个兵站”。

1806-1812年的俄土战争是19世纪历史俄土战争中的第一次,因这次战争是在欧洲的反法战争中进行的,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沙俄也无心恋战,所以它只是拉开了俄国向巴尔干和两海峡扩张的序幕。

二、1828-1829年的俄土战争

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俄国与英、奥、法诸国在近东地区展开了新的角逐。俄国“利用在欧洲所取得的霸权进一步向沙皇格勒推进”。

1821年的希腊独立运动为俄国插手希土冲突、而同时又“避开欧洲的干涉”提供了机会。沙俄以“东正教徒的天然保护者”自居,谴责土耳其军队对希腊人民和东正教徒的屠杀,并和英法一起支持希腊起义。1827年10月纳瓦里诺海战后,土耳其与俄英法断绝了外交关系。英法担心沙俄势力在巴尔干的扩张,因而暗示土耳其政府应克制自己的行为,以避免与俄国的战争。土耳其误以为三国将发生分歧,不可能采取共同行动,于是继续拒绝希腊自治,并准备对俄一战。这正中沙俄下怀,因为它早就想借口援助希腊对土开战,建立俄国在巴尔干和两海峡地区的独占统治。

1828年4月26日,俄国对土耳其宣战,战争在巴尔千和高加索同时进行。为了防止西欧列强的干预,俄国打算在一次夏季战役中就打败土耳其,但俄军主力却被土耳其军队牵制在多瑙河要塞。俄军无法前进。1829年夏,俄军越过巴尔干山,8月20日,攻占亚得里亚堡,逼近君士坦丁堡。俄国“要成为君士坦丁堡的主人,从而使奥斯曼帝国在欧洲消失……”这便引起了欧洲列强的不安,英法奥普加紧进行军事、外交活动。沙俄害怕引起列强干涉,立即停战议和。1829年9月14日,俄土双方签订了《亚得里亚堡和约》。和约的原则是:帝国要予以保留,但要从属于俄国。根据和约,多瑙河三角洲中诸岛屿、整个黑海东岸地区及高加索的大片领土划归俄国;俄国商船获得了自由航行黑海两海峡的权利,俄国臣民有权在奥斯曼帝国境内自由通商;多瑙河沿岸各公国塞尔维亚、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自治,由俄国负责保护。这一条约扩大了沙俄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范围,使土耳其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对俄国的依附地位;同时,也使俄国与欧洲列强的矛盾进一步尖锐。此后,它们矛盾斗争的焦点便集中在君士坦丁堡和黑海两海峡地区。

1833年7月8日,沙俄利用第一次土埃战争(1831—1833年)向土耳其单独提供军援的机会,诱使土耳其签订《安吉阿尔一斯凯莱西条约》。条约宣称:俄土双方在和平安全有关的一切问题上进行协商,如遇第三国侵犯或国内发生内乱,双方相互支援;在俄国与其他国家作战时,土耳其必须负责封锁达达尼尔海峡,不许任何外国军舰通过,俄国军舰除外。条约有效期为8年。这是一项非常有利于俄国的条约,俄国不仅取得了采用武力单独“保护”土耳其的权利,而且也使土耳其苏丹成为俄国在海峡的“看门人”。由此,俄国在东方的扩张达到了顶峰。

《安吉阿尔一斯凯莱西条约》签订后,俄国与西欧列强的矛盾,尤其是同英国的争斗更加激化。英国在奥斯曼帝国有着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它不能容忍俄国在两海峡地区的独占优势。不久,第二次土埃战争(1839年)爆发,英国深恐危及它在东方利益的最好保证者—奥斯曼帝国的生存,同时又想使1833年的俄土双边条约自动失效,于是便巧妙地拉拢俄、奥、普、法等国和它一起集体援助士耳其。结果,便产生了1841年7月13日由英、俄、奥、普、法五国与土耳其签订的伦敦《海峡公约》,土耳其有权在和平时期封锁黑海两海峡;欧洲列强“集体保障”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和独立。这一国际公约是英国外交的胜利,它第一次把器海两海峡置于国际共管之下;俄国根据1833年条约所获得的“单独保护”土耳其和军舰自由通过两海峡的特权被取消了。

此后,沙俄继续奉行离间英法、孤立法国、拉扰英国、力求同英国达成瓜分土耳其协议的东方政策。1844年5月,俄国沙皇亲自访问了英国;时隔数年后他又和英国驻俄大使西摩爵士进行了多次长谈。俄皇坚信“大变将至”,奥斯曼帝国的崩溃是必然的;俄皇准备在土国崩溃之时瓜分土耳其,而要做到这点,非事先与英国商妥不可,因此他提议与英国一起分赃,但要把法奥两国排除在外。对于俄皇的这些建议,老练圆滑的英国外交家表现得似乎与他“不谋而合”,但实际上英国的观点和政策与俄国完全是针锋相对的。英国要维持奥斯曼帝国的现状,而反对对土国的瓜分。因为“帝国的崩溃对他们没有好处,他们也不认为帝国会立即崩溃。他们从尼古拉的态度中看到了只是促使土耳其政府加速垮台以及扩张俄国权力的愿望。”这是不符合大英帝国的战略利益的。此外,当时的英俄矛盾远在英法矛盾之上,英国采取的是联法抗俄而不是联俄反法的政策。由于英俄两国在东方问题上的尖锐对立和激烈争夺导致了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

三、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是沙俄与英法等西欧列强在近东争霸,特别是夺取君士坦丁堡和黑海两海峡矛盾激化的结果。在这种矛盾和斗争的过程中,俄国沙皇的扩张野心及其扩张政策起了主导作用。当时俄国的沙皇是尼古拉一世,他对东方问题非常感兴趣,他在位的大部分时间是念念不忘实现其东方政策,即占领“沙皇格勒”(君士坦丁堡),掌握“自己门户的钥匙”(黑海海峡,建立对巴尔干半岛的独占统治。

1848年欧洲革命后,沙皇俄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奥普两国闸匐在它的面前,唯欧洲宪兵”之命是从,英法两国关系也因路易波拿巴当上法国总统和皇帝而投下了紧张的阴影。所有这些就使尼古拉相信:俄国的君主是全欧洲的主人,没有一个国家敢于挡住俄国的道路。由他任意宰割土耳其的时机已经到了。于是便不顾一切地挑起了一次更大的东方危机——克里米亚战争。

战争的导火线是俄法两国关于“圣地”管辖权问题的争议。这本来是一个宗教问题,但在50年代初却被法俄两国利用来大作文章,弄成了政洽问题。法国当局是想在国内争得天主教势力的支持;而保护东正教则始终是俄国沙皇东方政策的基础之一。为此双方互不相让,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激烈争斗。俄皇决定以此为借口来彻底解决东方何题。

1854年2月,俄皇派海军大臣缅希科夫为特使前往君士坦丁堡,与土耳其苏丹当面交涉此事。缅希科夫初到君士坦丁堡态度极其傲慢,根本不把土耳其君臣放在眼里。他用蛮横的、像读最后通牒式的声调问苏丹提  出了俄皇的要求,即恢复东正教会管辖“圣地'的权利和承认俄国沙皇对土耳其帝国境内1200万东正教徒的保护权。当时巴黎《世纪报》对此评论说:“这等于要在土耳其有两个皇帝,一个是穆斯林的苏丹,另一个是基督教的沙皇。”在素以反俄著称而主张武力保障士耳其现状的英国驻土大使斯特莱特福德坎宁的积极活动下,土耳其政府只对“圣地”问题作了让步,而没有答应俄皇对东正教徒有保护权的要求。5月5日,缅希科夫向土耳其政府发出最后通朦,限五日内答复全部要求。在英法两国大使的支持下,土耳其拒绝了俄国的最后通牌。5月22日,俄国宣布与土耳其断交。7月4日,8万俄军渡过普鲁特河,占领了多瑙河两公国;同年6月13日,英法舰队驶入贝西加湾,近东风云顿趋紧急。

1853年10月,土耳其对俄国宜战。战争在多瑙河、黑海沿岸和高加索同时进行。 恩格斯指出:在多瑙河上开始的俄土战争“对于俄国人来说,这是实现传统野心的战争,对于土耳其人来说,这是生死存亡的战争。”11月30日的锡诺普海战是这次战争的转折点。从这时起,由于俄国与英法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俄国对土耳其的侵略战争就变成了俄国同英法争夺近东霸权的战争。1854年1月,英法联合舰队由贝西加湾驶入黑海,负责保护土耳其船只和海港免受俄国攻击。俄国即于2月6日与英法断绝外交关系。2月27日,英法向俄国致送最后通牒,限期到4月30日从多瑙河两公国撤军。沙俄置之不理。3月27日至28日,法英正式对俄国宣战。此后在欧洲外交舞台上,英、法、奥、普、土等国积极活动,签订了一系列多边和双边同盟条约,到次年1月26日法国与撒丁王国签订盟约止,已形成了以英、法、土、撒为主和以奥、普为辅的反俄大同盟。沙俄在国际上陷入了出乎意料的、空前孤立的境地。

1854年7月18日,法国提出“维也纳四点”:(1)多瑙河各公国由英、法俄、奥、普五国共同保护,并由奥军暂时占领;(2)上述五强国,宣布为苏丹全体基督教臣民的集体保护人;(3)上述五强国,应集体享有多瑙河河口的最高监督权及控制权;(4)1841年的《海峡公约》应根据下列原则修改:“使土耳其帝国的存在与欧洲的均势发生更密切的关系,取消俄国在黑海的优势。”在征得英、奥、普三国同意后,以四国名义向尼古拉一世提出,作为和谈的基本条件。俄皇对此不予理睬。为迫使俄军投降,英法联军决定由瓦尔纳开往克里米亚,攻击俄国黑海要塞塞瓦斯托波尔。1854年9月14日,联军6万多人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叶甫巴托里亚登陆,9月25日进抵塞瓦斯托波尔城下。经过将近一年的围攻,1855年9月8日塞瓦斯托波尔陷落,这标志着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彻底失败。

1856年2月至3月,双方停战议和,签订了《巴黎和约》。根据和约,俄国把多瑙河河口和南比萨拉比亚归还给摩尔多瓦;并放弃对多瑙河沿岸各公国和土耳其境内东正教教徒的保护权;黑海中立化,俄国不能在黑海拥有舰队和海军基地。不管条约对俄国如何宽大”,沙俄毕竞是战败了。不可一世的沙皇尼古拉曾疯狂地向巴尔干和两海峡扩张把俄国的东方政策推向顶峰。但由于这次战争的失败,它又从顶峰上跌落下来,同时还失去了欧洲的霸权地位。1856年以后,圣彼得堡已不能继续发挥它自1814年以来在欧洲事务中所起的支配作用了。

四、1877-1878年的俄土战争

1856年以后近20余年间,沙俄一直奉行“养精蓄锐”、不干预欧洲事务的外交政策。虽然俄国在欧洲事务中暂时采取守势,扮演着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但它决不是消极等待而是以退为进积聚力量,以便卷土重来。1871年3月,俄国乘法国在普法战争中被打败的机会,废除了《巴黎和约》关于黑海中立化的条款。此后不久,它就在黑海地区重整军备,并利用巴尔干的斯拉夫民族运动,重新向巴尔干和两海峡进军,又发动了一次新的俄土战争。

1875年7月,黑塞哥维那发生反抗土耳其暴政的起义;8月,起义蔓延到波斯尼亚。波黑起义成了19世纪70年代东方危机的起点。

欧洲列强围绕东方危机立即展开了频繁的外交活动。沙皇俄国和奥匈帝国是活跃在近东外交舞台上的主要角色。俄国外交大臣哥尔查科夫说:“我们的传统不容许我们袖手旁观”。从1875年至1877年,俄、奥、德这几个保守大国曾提出一系列折衷方案和改革建议,试图通过外交斡旋来解决东方危机。但由于英国首相迪斯雷里想利用这次危机来破坏“三皇同盟”,倾向于鼓励土耳其的对抗,致使时局进一步复杂化。土耳其政府自恃有英国支持,不仅对蔓延到巴尔干各地的起义进行血腥镇压,而且一再拒绝各大国提出的和平建议。土耳其的颜固态度和大国翰旋的失败,使1828年俄土战争—以武力解决危机的形势重新出现。

1876年6至7月间,塞尔维亚和黑山对土耳其开战,但不久被土耳其打败。俄国决定亲自出马。为使奥匈在战争中保持中立1877年1月15日,俄奥签订《布达佩斯协定》,俄国同意奥匈占领波黑地区,奥匈则在俄土战争中保持中立;俄国不得谋求建立大斯拉夫国家。同年3月,俄国驻土大使伊格纳切夫周游欧洲各大国,探听到欧洲没有一个国家会和土耳其一起对俄作战,克里米亚战争的历史不会重演。这就坚定了俄国对土开战的决心。

1877年4月24日,俄国正式向土耳其宣战。5月6日,英国政府照会俄国驻英大使舒瓦洛夫,不许占有君士坦丁堡和改变两海峡现状。对此,俄国立即向英国表示:“占领君士坦丁堡并不在沙皇陛下的计划之内”,至于黑海两海峡是必须由欧洲共同解决的问题。在整个战争期间,俄国的威胁主要来自于英国;而英俄两国争斗的焦点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君士坦丁堡和黑海两海峡问题。6月30日,当俄军越过多瑙河时,英国舰队开进了贝西加湾。

6月26日,俄军渡过多瑙河,在巴尔干各族人民的有力支援下,12月底,越过巴尔干山脉。1878年1月20日,攻占亚得里亚堡,一直挺进到离君士坦丁堡只有12公里的圣斯特法诺。英国立即声明如果俄军占领君士坦丁堡,它将同俄国断交;奥匈也发表了内容相同的声明。2月8日,一支英国舰队开进达达尼尔海峡,出现在马尔马拉海海面上。俄国迫于英奥压力,只得停战议和。3月3日,俄土签订《圣斯特法诺和约》;建立一个大斯拉夫国家——保加利亚公国,其领土北起多瑙河、南至爱琴海、东到黑海、西达阿尔巴尼亚的奥赫里德湖,名义上仍属土耳其,但由俄军占领两年;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独立;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自治;俄国获得南比萨拉比亚、卡尔斯、阿尔达汉、巴统和巴亚泽特。

《圣斯特法诺和约》大大加强了俄国在巴尔干的势力,立即遭到英、奥两国的坚决反对。两国集中反对的是“大保加利亚”的出现。奥匈认为俄国背弃了不谋求建立大斯拉夫国家的前约,英国认为“大保加利亚”是俄国在巴尔干扩张的前哨。英奥一方面要求召开国际会议重新审议和约条款,另方面进行了军事动员。德国首相俾斯麦声明:愿作一个“诚实的掮客',在俄国与英奥的争端中进行斡旋。俄国不敢同英奥发生冲突,只得同意召开国际会议,让欧洲列强来“裁决”它和土耳其的战后和约。

1878年6月13日,柏林会议开幕。与会各国主要是英俄两国的矛盾最为突出,经过一个月的激烈争吵和较量,7月13日签初了《柏林条约》:(1)大保加利亚公国一分为三,一个自治的保加利亚公国(巴尔干山以北),一个半自治的东鲁米利亚省(巴尔干山以南),一个仍为土耳其管辖的马其顿;(2)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由奥匈占领(名义上仍属土耳其);(3)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独立;(4)俄国得到了南比萨拉比亚、卡尔斯、巴统、阿尔达汉,巴统成为自由港,巴亚泽特归还给土耳其;(5)确定关于1856和1871年黑海两海峡通行原则“依然”有效。

柏林会议对于俄国的外交来说,无疑是一次失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承认:“会议的结果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令人失望的。”俄国不仅没有实现占领君土坦丁堡和黑海两海峡的期望,而且还被迫放弃了很多已经到手的胜利果实。俄土战争再次表明:同其他欧洲 3强国相比,俄国在经济和军事上都不是它们的对手;但只要俄国能把自己的扩张活动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就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联合干涉。再则,俄国在它自已发动的这场支持巴尔干斯拉夫民族的远征中,不仅没有赢得“光荣和胜利的和平”,反而使俄罗斯的大国形象在各强国和斯拉夫世界面前受损。这对于俄罗斯民族的自豪感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

柏林会议是19世纪欧洲的第三次国际会议,它再次调整了欧洲大国间的关系。从此,欧洲各大国开始进入了一个重新排列组合、结成军事同盟的历史时期。其中,沙皇俄国的外交动向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背刺还是照章办事,土耳其海峡为啥能卡俄国舰队的“脖子”?| 循迹晓讲
二战期间的苏土黑海海峡危机(上)
俄罗斯和土耳其历史上为何一直在打,他们争来争去究竟争什么
维也纳体系时期:门罗主义和东方问题
土耳其海峡两侧都是土耳其领土,别国船只能自由通过吗?
克里米亚战争打到一半,沙皇为什么突然自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