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哪个对健康更重要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出生证明,对于年龄的判断仅基于内心感受,你会觉得自己多大了?

和身高以及鞋码一样,你来到这个世界的年头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但日常经验表明,通常我们的衰老程度与实际年龄并不相符,很多人感觉自己比实际年龄更衰老或更年轻。

科学家们对这种特点的兴趣渐增。他们开始发现,“主观年龄”至关重要,这有助于理解为什么有些人随着年岁增长精神愈发饱满,而另一些人则未老先衰。弗吉尼亚大学的诺塞克说:“年纪大的人觉得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小于自己的实际年龄,可能会决定他们如何做出日常判断或生命决策。”

“主观年龄的重要性不止于此。各种研究甚至表明,你的主观年龄还可以预测各种重要的健康状况,包括死亡风险。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你真的"只有你感觉的那么老”。

鉴于这些诱人的结果,许多研究人员正在深入剖析影响个人衰老的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因素,以及这种认识如何帮助我们活得更长久、更健康。

这种对衰老过程的新认识已经酝酿了几十年。最早记录主观年龄与实际年龄差距的研究出现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最初的兴趣从涓涓细流变成滔滔泉涌。过去的10年里,大量新研究探索了这种差异带来的潜在心理和生理后果。

最有趣的一个方面是,研究探索了主观年龄与个性之间的联系。现在大家普遍认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们会变得更成熟,变得不那么外向,也不太有开放的心态去尝试新经历。性格变化在心态年轻的人身上表现得不太明显,而在主观年龄较大的人身上则表现更明显。

然而,有趣的是,主观年龄较低的人会更有责任心,不那么神经质,而这些特征是正常衰老过程中产生的积极变化。因此,随着生活经验的累积,这些人似乎增长了智慧,但这并非以青春活力和能量为代价。较低的主观年龄并不意味着永远不成熟。

随着年龄的增长,觉得自己比实际年龄年轻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更低,心理健康状况也更好。这也意味着他们的身体更健康,包括患痴呆症的风险更低,因生病而住院的几率也更少。

蒙彼利埃大学的斯蒂芬对三项纵向研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这些研究总共跟踪了逾1.7万名中年和老年参与者。

大多数人感觉自己比实际年龄小八岁。但有些人觉得自己已经衰老了,这种想法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在研究期间,觉得自己比实际年龄大8~13岁的人,死亡风险高出了18~25%。甚至当控制了其他人口学因素,如教育、种族或婚姻状况时,这些人仍会承受更重的疾病负担。

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释为何主观年龄与健康状况息息相关。这可能是性格变化带来的直接结果,较低的主观年龄意味着,随着年纪增长你可以享受更多活动(比如旅行,或者培养一项新爱好)。史蒂芬说:“研究发现,主观年龄可以预测身体活动模式。”

但将身心健康与主观年龄联系起来的机制肯定是双向作用的。当你感到沮丧、健忘、体弱,你可能会觉得自己老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心理和生理因素都将导致主观年龄增加和健康状况恶化,我们会觉得自己更年迈、更脆弱。

史蒂芬的分析结果刊登在了《身心医学》期刊上,这是迄今为止关于主观年龄对死亡率影响的规模最大的研究。这些因主观年龄产生的巨大效应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关联与实际年龄所带来的影响相当,甚至更强,”斯蒂芬说。

换句话说,主观年龄比出生证上的日期更能预测你的健康状况。

如果把人们的主观年龄考虑在内,健康干预可能会更有效,让他们感到内心更年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其实,每个人都有四个年龄
人到中年还想过儿童节?
人到中年还想过儿童节怎么办?
人在各年龄阶段、人生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状况。
研究发现:男人心理年龄比实际小13岁
20岁的人,50岁的身体……你的生理年龄几岁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