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丛台,看千年古都邯郸在历史上竟有如高光时刻

#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奋进新时代 美丽石家庄#

“丛台”由何而来?

邯郸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它作为战国七雄之——赵国的都城长达158年之久,而古赵丛台便是这段历史最好的见证了。

如果说邯郸是一本拥有着厚重历史的丛书,那么这座古朴典雅的丛台便是这本精美绝伦的封面了。穿过古色古香的公园门口,这座方圆1100多平方米,高26米的两层青砖高台就武灵丛台了。丛台始建于战国初期,距今已经有2300多年的历史了。古人曾用"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的诗句,描绘丛台的壮观。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曾多次登台观赏赋诗。

朋友们如果来到邯郸,您会发现,邯郸有丛台区,丛台区有丛台路,招待亲朋好友有丛台酒,丛台已经成为邯郸的象征。

为什么此台叫丛台呢?它又是缘何而建的呢?据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颜师古《汉书注》里一文写道,因楼榭台阁众多而"连聚非一",故名"丛台",意思是这里有很多的高台,相互连接在一起就是丛台了。赵武灵王在建造丛台之初,便表现出不凡的气魄,他在长达十余里的平地上修筑起了众多亭台,然后通过悬桥或者城墙连接在一起,相互的各台首尾相接,蜿蜒前伸。

史料记载,当时的丛台上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诸景,诸台的建筑形式灵活多样,精巧别致,一台一景,高低错落、以规模宏大,结构奇特,精致典雅而名扬列国。当时的外人,都以来赵国一观丛台为快为荣。明朝诗人白金南曾写下“天桥雪洞倚云霄,妆阁名花照罗绮,台上弦歌醉美人,台下扬鞭耀武士”的诗句,来形容赵国时期丛台的美轮美奂。

作者:刘佳 网名:严于律己 邯郸市青年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

许多朋友知道邯郸是通过“完璧归赵”、“邯郸学步”这两个成语开始的,而了解邯郸则要从武灵丛台的“胡服骑射”开始。胡服骑射”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采取军事改革措施,学习西北方游牧和半游牧民族的服饰,学习骑马射箭,史称“胡服骑射”。到了实行胡服骑射后的第三年,中山、林胡、楼烦都被收服了。赵国从此兴盛强大起来,可以对付当时的霸主国了。如今邯郸城的街灯设计成弓箭状,就是为了纪念两千多年前这轰动一时的改革。

踏着青石台阶,登上古赵丛台,丛台第一层有间坐南朝北的武陵旧馆,大厅中间有尊威风凛凛的汉白玉雕像,他就是丛台的主人赵武灵王了。

赵武灵王乃赵国第六任国君。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颇有睿智和作为的改革家。过去的岁月如烟似雾扑面而来,我们似乎穿越到了赵武灵王刚刚继位的那个时刻。当时赵国国事衰弱,既受到秦国和齐国的威胁,又受到匈奴、林胡的侵扰,对外作战屡遭败绩,为了找出失败的原因,他便亲自到战场上指挥作战。他发现胡人穿的衣服短小精悍,骑马射箭起来非常的灵便。而赵国将士穿的是宽袖长袍,乘的是笨重的战车。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意识到强国之本在于强兵,生存之道唯有改革。于是不为旧制和反对势力所束缚,并率先穿上胡服,传令全国改变装束,学习骑马射箭。

随着军事改革的深入,赵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各个方面也进行了改进,国势日强,不仅打败了经常侵扰赵国的中山国,而且还向北开辟了上千的疆域,到了现在内蒙古的呼和浩特一带,使赵国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胡服骑射是对古代战术的一大革新,标志着我国由车站时代进入了骑战时代,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丛台赵武灵王大大厅两侧分别是赵武灵王的出征图和歌舞图,悠悠时空当中,你的耳畔是否传来了金戈铁马、暮鼓晨钟的声响,你的眼前是否出现了烈军阵阵、风潮涌动画面。我们似乎看到了赵武灵王正端坐在这丛台之上检阅他的军队。雕弓满月,雄姿英发,旌旗翻滚,剑鸣刀响。

在历史逐渐演变的过程中,丛台和很多建筑一样,遭受了不同的苦难,既有天灾,更有人祸。因此,丛台经历过多次改修重建,改变了原来的规模和布局,失去了原有的建筑风格。我们现在所见的丛台,是清同治年间修建的,以后又进行过重修。解放后,以武灵丛台为中心,修建了丛台公园。如今园中林木茂盛、百鸟争鸣、花草繁茂、湖水荡漾、碧水蓝天,与丛台古建筑相映照,别有情趣,是休闲娱乐的绝佳场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PF41 古城邯郸
丛台遐思
武灵丛台 古城邯郸的象征
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邯郸古城游 学步桥 赵苑 丛台
东周 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