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一个人要真正成熟,得先学会让父母“难受”


文|小飞侠

编辑|浮生

我们时常可以听到,有些家长抱怨自己家的孩子,小时候很听话,长大后非常叛逆,总是与父母对着干。

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认为,这是孩子正处于与父母分离的阶段。

我们与我们的父母以及原生家庭,要经历过三个分离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出生的时候;

第二个阶段是三岁的时候,这个时刻也是我们开始形成自我意识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我们非常明确与原生家庭分离。

不过,在实际生活中,这三个分离阶段并不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因为每个人的原生家庭是不一样的。

时至今日,在网上还能看到有很多网友诉苦:

考试成绩考差了,父母发火;父母干预填写高考志愿,填报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被父母催婚,按照父母的要求,娶妻生子;出去吃饭,被父母责骂高消费……

也就是说,我们这一生都要被父母管束。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付出型亲情绑架”。

付出型亲情绑架,就是指家人之间,以亲情的名义,一边帮扶,一边又过度索取。

最为常见的就是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干预孩子的人生。

首先就是父母付出型亲情绑架。

很显然,父母的这些做法,不是帮助孩子成长,而是实现自己控制孩子的目的。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种付出型亲情绑架?

根据武志红的讲述,主要有两种原因

第一就是父母本身虚弱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父母是天,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无所不能的。

实际上,父母面对很多事情也是无能为力的,不过,他们并不会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

他们总认为,孩子遇到问题了,他们必须要出手相帮,时刻把自己塑造成无所不能的神仙,替孩子包办一切,护孩子周全。

可是,当他们真的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时候,他们又不得不把自己拉下神坛。

这种情况之下,很多家长在问题未解决的重压之下,开始气急败坏,用言语等控制孩子,来填补自己的虚弱。

因此,无论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

家长说“我是为你好”,孩子哭诉反驳父母,求他们不要再这样做了。

第二是因为孩子内在的虚弱。

一个孩子长期处于被父母以亲情、血缘的绑架之下,自然是没有机会独立成长。

那么,当他走出家庭之后,他也是虚弱的。

孩子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享受父母的付出,即便认为父母的做法有不对的地方,他们也不敢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等于父母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

另外,当孩子一旦接受了父母的付出和帮助,如果孩子的做法无法达到父母的标准时,内心很容易产生愧疚感。

同时,还要承受父母带来的情绪发泄。

让父母满意,按照父母所想的去做,孩子养成了顺从父母的观念,以此来维持和谐的亲子关系。

很显然,会进一步加剧孩子内在的虚弱。

其次,妈妈掌控孩子等行为属于付出型亲情绑架。

付出型亲情绑架,更多的出现在妈妈与子女之间。

这与我们当下家庭教育环境有很大关系。

很多妈妈经历着丧偶式婚姻,妈妈的心思全部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很多孩子经历着丧偶式教育。

妈妈之所以有时间有精力掌握孩子,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则是妈妈忽视了自己

尤其是对那些放弃事业,回归家庭,把人生的重心放在照顾孩子身上的妈妈来说。

当家庭主妇期间,很容易因为一些家庭事情而丧失了自我。

妈妈们并没有意识到,孩子会长大,总有一天会远离她。

在亲子关系中,心理学上有一个客体关系理论:

孩子在三岁之前,与妈妈是共生关系。

就是孩子在三岁之前,自认为自己与妈妈是一体的,能很清楚妈妈的感受,对妈妈非常依赖。

等孩子三岁之后,妈妈如果再像以前那样事无巨细地照顾孩子,那么就会出现妈妈与孩子处于病态共生的状态里。

因此,很多专家建议。

等到孩子接触社会之后,妈妈应该要把重心转移到自己身上,走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之上。

二则就是父母关系没有处理好

父母关系陷入僵局,妈妈从丈夫那里得不到任何关照。

那么就会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全部,把自己的情感也就全部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身边有很多已婚女性,生完孩子之后,发现自己与丈夫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远。

甚至有人认为,孩子与自己有血缘关系,永远属于自己的,对待老公的态度就很随意。

同样,有很多丈夫认为,妻子生完孩子之后,对自己爱答不理。

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后,不自觉地会把精力都投放到孩子身上,甚至有的妈妈还会避免让孩子“遗传”丈夫身上的恶习。

因此,她们更加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人的精力有限,妈妈们抚养教育好孩子之后,根本没精力再去顾及丈夫的感受。

当丈夫发现出现这种情况,需要丈夫体谅妈妈的不易。

尤其是在妻子生下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更需要有人理解她,支持她。

作为新手妈妈,没有经验,需要面临的问题则会更多。

只有当夫妻关系和谐,遇到事情有商有量,才能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然后,我们要学会摆脱付出型亲情绑架

如果我们正处于付出型亲情绑架这个状态下,而父母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们作为子女的又该如何自救呢?

根据武志红给出的建议,他认为我们在态度上应该真诚坚定。

也就是说,一旦决定了摆脱亲情绑架,那么,我们必须要坚持下去,不能因为父母生气,立马就去讨好他们。

另外,父母之所以可以对我们进行付出型亲情绑架,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边界。

我们在他们的影响下,也没有了边界。因此,在行动上,我们要守住边界。

为此,武志红还给出四种具体的手段

第一种手段就是要学会区分这是我的事,那是你的事

明确各自的责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父母亲情绑架的机会。

从前,遇到事情了,总是会去问父母,向父母寻求帮助,但是现在不能了。

必须要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不要对家人存在任何指望。

如果一旦选择了退缩,选择了向父母寻求帮助,那么,又回到了父母的掌控之下。

在不让父母干涉自己的事情,同时,你也不能干涉父母的事情。

不必在父母面前时刻表现自己非常有能力,有些小事情,小问题交给他们去处理就好了。

你一旦干涉多了,本就没有边界感的父母会再次把你和他们绑定在一起,你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会再次增加。

因此,我们必须要明确,父母是父母,我们是我们,彼此之间,谁都不能代替谁。

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面对,自己去解决。

第二种手段就是学会尊重事实,驳回情绪

在付出型亲情绑架中,最常见的症结在于父母习惯凡事以亲情压制,而不是实事求是。

最近,好多考生正在填报高考志愿。

有的考生不愿意填报师范类的院校,而父母则认为,师范院校毕业之后当老师轻松稳定。

一些考生与父母发生争执。

父母认为从师范毕业之后,就一定能当老师。

事实真的如此吗?另外,老师一定是稳定轻松的职业吗?

每年大批师范生毕业,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当老师。

每年老师招聘的人数,在网上都可以查询到。

你完全可以告诉父母,去年你所在的地区招聘了多少名老师,岗位报考的竞争情况又是怎样的。

在当下人口出生率下滑的状态下,老师未来还是不是一个稳定的职业,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些都是现实,在网上可以查得到,与其与父母争吵不休,不如把现实的情况告诉他们。

第三种手段是要学会从小事开始拒绝

摆脱付出型亲情绑架,其实是与父母进行割裂的一个过程。

你想割裂,但是父母并不是这样想的,因此,在与父母割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分寸。

可以从日常的小事做起,先获取信任感。

当你把一件件小事做好后,父母对你的信任度会提升,这样一来,他们才会逐渐放手让你做自己。

而第四种手段就是面对父母要学会不含敌意的坚决

父母是与我们有血缘关系的,当我们想摆脱他们的时候,其实,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

他们也需要有一段时间来消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让父母知道,我们的所作所为,没有任何敌意。

不含敌意的坚决”,是由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科胡特提出的。

他认为我们可以态度坚决地拒绝别人,在拒绝别人的时候,是可以做到没有任何敌意。

他认为这是建立亲子关系边界的有效方法。

(科胡特)

最后,我们要清楚,孩子成长是一个缓慢且漫长的过程。

父母和孩子都是第一次拥有新的身份,彼此双方都需要学习,需要反思,需要不断尝试,彼此都需要多一些耐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生子女”的家庭战争,如何“攻心”? | 访谈
父母拒绝成长,孩子永远崩溃
“我家孩子从不懂拒绝”:父母最大的幸事,教会孩子学会说“不”​
心理学:习惯讨好的你,背后很可能有一个“自恋的妈妈”
《父母如何教会孩子学会合作》
太扎心!妈妈越操心,孩子越没出息?母爱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