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人人都爱李白?高适的一句话让人泪目

大部分中国人记得的第一个诗人,就是李白,因为名字好记,诗又好。

他的诗歌伴随我们整个读书生涯,在他的诗歌里,我们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知道了乡愁,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知道了友情,从“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中,知道了爱情,从“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中,知道了理想,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中知道人生壮志未酬的悲怆。

人世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几乎没有一种情绪,不在李白的诗中得到酣畅淋漓的表达。

但其实大部分人都不太了解李白的生平。《长安三万里》便通过李白好友高适的视角,侧面展示了李白的一生,也展示了那个天才辈出的时代。

李白的人生和我们想象得大不一样,那是一个天才被打磨,被挫伤的人生,甚至于整部影片,在末尾的大高潮来临之前,都显得有些沉郁:战乱几乎所有的诗情都被时代打败,所有的理想都幻灭,所有的才子都有壮志难酬之感。

影片一开始,是安史之乱时,风雪肆虐的边疆,军帐中,已近暮年的高适高中丞,正和皇帝派来察看军情的程公公谈起李白。

他和李白相识于少年,李白把高适当作抢马的贼,两人辽阔的原野上过招,打得难分难解,却对彼此生了惺惺相惜之意。

那时候,大唐正当盛世,江山辽阔,原野无边,两个不打不相识的少年也是满腔豪情壮志,两人都想要建立一番大功业。

由于李白是商人之子,在唐朝,商人地位低贱,他连参加科考的资格都不具备。但李白信心满满,他相信,任何人只要看了自己的文章,都会立刻慧眼识珠,委以重任。

于是,他便写了一篇《大鹏赋》,送去给裴长史,希望能得重用,不料竟惨遭拒绝。

发了一通脾气后,他很快调整好自己,又约高适饮酒作乐去了。冷遇是浇灭不了他心中对理想的热情的,他相信自己的才华。一家不行,便试另外一家。

李白和高适分别之前,订了一个一年之约,一年后到长安相见。

高适到了长安之后,发现李白人虽还未到长安,诗名却已传了过来,许多人都听过李白的诗。

而李白遭受过的冷遇却落在了高适身上,京中的达官贵人根本就不愿意举荐他。他只得去玉真公主府的宴会上舞抢,寻找机会。但却因枪法中杀气太盛,为公主不喜,求功名失败。

高适于是决定回乡,耕读习枪,提升实力,再待时机。

一年后,他收到李白的信,邀请他去扬州。他如约前去,却见到李白终日沉迷声色场所,纵酒吟诗,千金买笑。

高适很不认同李白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在扬州待了几天,便又回老家了,两人定了10年之约:10年内一定要建立一番功业。

此后的10年,两人陆陆续续有几次碰面,期间两人各自投军,因为一次巧合,两个好朋友在驿站碰面,竟阴差阳错地救了郭子仪,这件事在数年后救了李白的性命。

后来,李白在长安得到重用,每日和权贵们饮酒作诗,过得逍遥无比,写信请高适前去相聚。不料到了之后,李白正喝得酩酊大醉,根本就不记得自己写信邀高适的事。

高适暗自摇头,默默离去。没过多久,李白却又找到高适老家,告诉他,自己在朝中并未受重用,皇帝和贵妃都不喜欢他。

10年之约早已到期,两人依旧在人海沉浮,并没有实现年轻时的鸿鹄之志。

李白决心入山修道。高适也决定再次投军,他投到了边将哥舒翰帐下。

安禄山反了。哥舒翰死后,高适得到重用,成为三镇节度使。

安史之乱平定后,战乱余波未熄,永王不肯归顺,继续作乱,还到终南山上邀请李白为他摇旗呐喊,不明就里的李白竟真的投了永王,为他写下11首诗,歌颂他的战功。

永王之乱被平定后,李白也因此事以谋逆之罪下狱,被判流放夜郎。

这时的李白,已经是身姿佝偻,鬓发斑白的老人,他听人说起永王的罪过,一脸无措和茫然。下狱时,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

幸得后来,皇帝大赦天下,郭子仪又适时地为他求情,李白才得脱罪。

他还没到夜郎,就被释放了。一个满头霜发的老人,开心得如同一个孩子,拿着竹篙,大笑着撑船顺长江而下,高声吟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高适听到这个消息,忍不住湿了眼眶。荧幕前的我也流泪了。

李白确实有盖世才华,他总嚷嚷着要建功立业,但实际他的才华都在诗歌方面,经世致用的才能,他甚至比一般人还要少。

因为他纯粹,热烈,天真烂漫得如同一个孩子,又有着绝世的诗才,使人不得不爱他。

可他又有着盲目的信心,这样一个人,一腔孤勇地闯入浊世,一次次地被命运抽打,被现实挫伤,让人看得实在心疼极了。

李白这个人,按照现在实用至上的价值观来评断,实际上很没用:他一辈子都没找到正经的工作,虽然诗名满天下,但是除了写诗外,也没对社会做什么贡献,不像高适,戍守边关,击退强敌,为大唐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影片中,时不时地强调,唐朝诗风鼎盛,人人都爱写诗,也能写诗,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人,如王昌龄,杜甫,王维,贺知章,崔颢,岑参等,轮番登场。那个人才辈出,风云际会的年代,声名赫赫的才子们齐聚一堂,纵酒比诗,佳作频出,那简直是诗歌的天堂,文化的巅峰。

然而,当大唐盛极而衰,安史之乱爆发,敌人的铁蹄踏破边关,诗歌什么用也没有,那些曾经写下千古名句的诗人,死的死,罢官的罢官,一片萧索。

名流们留在各处诗板上的诗歌,除了在风雨中互相击撞,既不能击退来犯的敌人,也不能给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难民提供食物。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唐朝的权贵们,虽然欣赏李白的诗才,骨子里却又轻视他的原因吧。因为诗歌不实用。在我几乎要以为这是一部讽刺诗歌的电影时,影片最后却又陡然来了一个反转。

平定“安史之乱”后,高适带着书童一起还乡,路过黄鹤楼,看着被战火摧残过的黄鹤楼遗址,两人谈起当年黄鹤楼笑语喧哗,人才云集的盛况,书童不无遗憾地说:“可惜,如今黄鹤楼已经不在了。”

高适却摇头,他脑中浮现起黄鹤楼中,文人骚客们留下的,曾经挂满一整层楼的诗板,微微一笑:“不,黄鹤楼还在。诗在,黄鹤楼就在。”

一句话让我瞬间泪目。是啊,诗在,黄鹤楼就在。就像,长安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但我们仍旧能够从那个时代的诗人留下的诗篇中,看到那个万国来朝,歌舞升平的盛世长安。长风浩荡三万里,诗歌留与后人听。

诗歌在,长安就在。所以,中国人怎能不爱李白?怎能不爱以李白为代表的那一整个时代的诗人?因为有了他们的诗歌,那些曾经惊艳了岁月,倾倒了众生的风华万物,才能不被战火摧毁,不被历史淹没,有了这些,一个民族才有了真正的魂魄。

相关内容已获授权,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开东:长安,何止三万里
观影《长安三万里》,这些知识得懂,否则越看越迷糊,白花票钱
《长安三万里》:独属中国人的绚烂诗篇
用唐诗打开电影《长安三万里》,看见的不只是大唐,更是诗人们不如意的人生
《长安三万里》爆火:这才是中国该有的动画,最极致的中国浪漫!
评分8.2,票房近10亿,这部动画彻底火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