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夜读 | 怎样成为有学问的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今天反复阅读《论语》,我们当发觉孔子为什么是万世师表。

孔子有言:“未知生,焉知死?”《论语·述而》篇亦言:“子不语怪、力、乱、神。”指出孔子日常不说鬼神之事。《雍也》篇亦记载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樊迟向孔子问什么是“知”。孔子这样答道:“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意思是指我们尊敬鬼神和宗教,不特别去亵渎它们,但平时做人应远离表面的宗教仪式和鬼神崇拜。孔子是否不知道灵魂和鬼神之事?不是,但他这些说话是针对一般人而言,他本乎人文主义的立场说这些话,认为我们现在应该更着重个人道德的修养,这才是为人的基础。

孔子有三千学生,七十二弟子,哪一位是孔子心目中最好的学生呢?《雍也》篇记载了鲁哀公对孔子同一问题。孔子这样答:“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颜回,字颜渊,在孔门中德行排名第一,被孔子视为孔门心法的嫡系弟子,但不幸四十岁便去世,后世尊称为“复圣”。孔子这里说的“好学”,不是指学习知识的能力有多高,如今日我们所说的“学霸”。更多的是指个人道德品格的高尚,孔子这段话给予了我们两个定义:第一,不发怒;第二,不重复犯错。

《学而》有更多不同于现代关于有学问者定义的说法。孔子说道:“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怎样才是“好学”的人?不是只求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有这样几项标准:第一,食和住不求享受;第二,做事灵敏;第三,说话谨慎;第四,时常向有道的正人君子学习,以修正自己的行为。

从上述的话,可知“好学”不是指知识的增进,而是追求德行的提升。《学而》篇亦记载了孔子弟子子夏的话。子夏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 吾必谓之学矣。”子夏说“未学”,以今日的说法是指没有高等学历,他认为都可以说是有学问的人。

子夏认为有“学问”的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贤贤易色”。第一个贤字是动词,后一个是名词,意指尊敬贤者。“易色”,不是指尊敬贤者之心重过好色的心!这是一般的错解。看《为政》篇另一处解释“色”字的地方便清楚了:“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什么是“色难”?就是和颜悦色很困难。尤其是上一代多没有就学的机会,不要说大学,可能中学学历也没有。作为子女的我们,有大学学位,甚至是硕士、博士,能否以谦卑的心态、良好的音容去侍奉父母双亲呢?因此,子夏这里说,即使有酒肉让老人先吃,但子女没有展现和颜悦色的态度,这样还算是孝吗?

回到子夏在《学而》篇的话,“易色”就是改变我们高傲的态度,这样侍奉父母才能真的尽力;事君(古代是君主,今日包括上司领导)“能致其身”,就是忠于自己的职责,尽力而为不“躺平”;与朋友交往,讲求信用。这样,从儒家学说的角度来说,才是有学问的人。(蔡思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论语》之学问的先后次序问题
南怀瑾:不能包容异己,化除成见,只顾攻击另一方,也会形成祸害的。
论语名句赏析
孔子无意说了句“脏话”,流传了2500年,现在成了老师口头语
古代没做好四件事之前,是没资格上学的,现代有好多人不合格!
宰予昼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