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全球癌症负担数据,食管癌是全球十大癌症之一。2020 年,全球有超过60万例的新发食管癌。其中,53.7%的新发食管癌病例和55.3%的食管癌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
换句话说,全球每年一半以上的新发食管癌患者在中国,其中有2/3的病例发生在横跨河南、山西和河北的太行山地区。关于食管癌的预防、治疗,一起来了解。
食管癌的易发部位
健康成人食管全长约25厘米,为肌性管道,上端位于第六颈椎下缘或环状软骨下缘,其高度起于咽,下端位于第11胸椎左侧,后续于胃的贲门部。
△人体消化系统结构。
食管主要分为颈部、胸部、腹部3段,每个节点都有可能成为食管肿瘤的生长部位,尤其是食管的3个生理狭窄处。
因为和其他部位相比,狭窄处食物滞留时间更长。因此,食物中的某些致癌物质和食管的3个狭窄处接触机会和滞留时间也大大多于其他部位。同时,食管狭窄处因为自身直径较小,更容易与质地较硬的食物发生摩擦,造成一定程度的机械性损伤,长此以往容易引发慢性炎症或损伤,这也是食管发生癌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食管的3个生理狭窄:
第一个狭窄位于食管的起端,即咽与食管的交接处,相当于环状软骨和第六颈椎体下缘,由环咽肌和环状软骨所围成;
第二个狭窄在食管入口以下7厘米处,位于左支气道跨越食管的部位,相当于胸骨角或第四、第五胸椎之间的水平,由主动脉弓从其左侧穿过和左支气道从食管前方越过而形成,该部位是食管内异物易存留处;
第三个狭窄是食管通过膈肌的裂孔处,该裂孔由右向左呈向上斜位。在行食管钡餐造影时,可见到食管的这3个压迹。
这几类人群
极易得食管癌
食管癌的病因较为复杂。一般认为,食管黏膜上皮肿瘤的发生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长期慢性刺激的结果。
根据《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的定义,年龄在40岁及以上且符合以下6点之一的,为食管癌高危人群:
△食管癌分期。
1
长期居住于食管鳞癌高发区的人群
在我国,食管癌最密集区域位于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南侧,尤以磁县最高,年龄标化发病率超100/1万;在秦岭、大别山、川北、闽粤、苏北、新疆等地也有相对集中的高发区。
2
不良饮食习惯
如进食快、喜热烫食物、高盐饮食、喜食腌菜类。
“趁热吃”是中国人多年来的传统饮食习惯,很多食物也的确是热着的时候更好吃,但这个“热度”一定要把握好。研究表明,长期食用65℃以上的热饮或食物,会增加食管癌变的风险。过烫的食物会对食管黏膜造成物理性损伤,长期反复损伤容易出现不典型增生,患食管癌的风险随之增加。
3
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一级亲属有食管癌病史
食管癌具有家族聚集现象,可能与同一家族成员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有关,也可能是因为同一家族成员共同暴露于特定的环境因素。
一项基于人群的大型病例对照研究显示,食管癌家族史与食管鳞癌患病风险之间存在密切关联。食管鳞癌的发病风险随着受影响的一级亲属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另外,父母双方都患有食管癌的个体食管鳞癌发病风险大幅度增加。
5
口腔卫生不良
牙齿脱落、刷牙频率低、牙周健康不良等,也是引发食管鳞癌的潜在风险因素。严重的牙齿脱落使患食管鳞癌的风险增加1.5倍。
在中国,食管微生物丰度下降和唾液微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发展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食管鳞癌癌前病变阶段)。此外,中国学者高社干团队研究发现,一种重要的牙周炎病原菌——牙龈卟啉单胞菌,近年来被认为是食管癌的高危致病因素之一。牙龈卟啉单胞菌定植于人类食管上皮细胞,引起食管癌化疗耐受,并与食管癌较差预后显著相关。
6
有上消化道症状
如恶心、呕吐、 反酸、腹胀、胸疼等的人群。
食管腺癌与胃食管反流密切相关,尤其是当胃食管反流持续时间长、症状严重时。胃食管反流伴肥胖会进一步增加患食管腺癌的风险。
7
既往有食管癌癌前病变或疾病
如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食管上皮内瘤变等的人群。
8
本人有头颈部肿瘤病史
身体出现这些变化
可能是食管癌预警
1
食管通过缓慢并有滞留感或哽咽感
食管癌患者常有食管口变小,食物下咽困难并有停留的自我感觉。这些症状只出现在下咽食物时,进食之后即行消失,且与食物的性质没有关系,甚至在饮水时也有相同的感觉。
2
食管内有异物感
食管癌患者会感觉到食管像有异物一样,感觉食物黏附在了食管上,或者疑为误将异物吞下而存留在食管内,有类似米粒或者蔬菜碎片贴附在食管上,吞咽不下,既无疼痛也与进食无关,即使不作吞咽动作,也仍有异物存在的感觉。异物感的部位多与食管癌的病变位置相吻合。
3
进行性吞咽困难
食管癌最明显的症状是在吞咽的时候,会出现哽噎的感觉。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会越来越明显。常表现为局部小范围食管黏膜充血、肿胀、糜烂、表浅层溃疡和小斑块病变,当食物通过时,就会出现吞咽不适或吞咽不顺的感觉。如病情再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哽噎感,多半是在吞服类似烙饼、干馍或其他不易彻底嚼碎的食物时,才能出现。自然病程由不能下咽固体食物,发展至液体食物也不能下咽。
4
胸骨后疼痛
这种表现在早期食管癌患者中比较多见。常在咽下食物时,胸骨后有轻微疼痛,并能感觉到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质可为烧灼样痛、针刺样痛、牵拉摩擦样痛。
疼痛的轻重与食物的性质有关,吞咽粗糙、热食或有刺激性的食物时,疼痛比较重;吞服流质、温热的食物时,疼痛比较轻。咽食物时疼痛,进食后又有所减轻甚至消失。这种症状大多可用药物治疗,暂时获得缓解。但数日或数月后,病情又会复发,且反复出现,存在较长时间。
5
声音嘶哑
迷走神经发出的喉返神经分布于喉部的肌肉,参与支配正常发声。任何原因引起的喉返神经损伤都可以引起声音嘶哑。一旦发现声音嘶哑,一定要到医院就诊,明确嘶哑的原因。
食管癌病变本身以及转移到淋巴结都可以直接侵犯或者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所以,出现了声音嘶哑,要考虑到食管癌的可能,并完善相关检查,发现可能的病变。
6
消化道症状
有消化系统症状的人群更容易患食管癌,如胃食管反流、黑便、呕血等。这是因为不良症状长期刺激食道,会导致食道细胞在增殖过程中受到致癌物质的影响而发生癌变,因此有消化道症状的人,其发病风险会比一般人高。
食管癌患者
康复期注意事项
1
合理膳食,适当运动
适当多摄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限制精制糖的摄取,一句话总结就是遵循“高优质蛋白、中等比例脂肪和低糖、高膳食纤维”的饮食模式。
不吃变质发霉的食物,不吃不易消化或过黏的食物,如粽子、年糕、汤圆、粗纤维的蔬菜等,以免造成梗阻。
对于食管癌术后患者,适当运动可以降低血栓的发生风险(术后久卧不动,容易发生血栓);可以促进胃肠功能,改善食欲;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可将手术造成的损伤降到最低;适量运动可改善睡眠,恢复体力,等等。
运动时需要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尽量以缓和的运动为主。
2
戒烟戒酒、平衡心理
一方面,大部分人知悉自己患癌后,都会有较强的心理波动,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应激性休克”。而后,患者都会处于一种混乱的心理状态,长此以往,机体免疫功能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都会受到影响,内环境等也难以稳定。这些,反过来加剧了转移复发的可能性。因此,努力帮助患者消解恐癌情结,就显得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尽管性格能否致癌,或癌症患者有无明确的性格倾向,还存在争议,但是性格差异确实与癌症的转移及复发有一定的关系。可通过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相关社团活动,在不断与癌友的交往中,逐步加以改变或优化性格。而作为首要的一环,需善意地告诉患者的性格之优劣,并帮助他们分析和优化性格。
3
注意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4
定期体检,及时复查
定期复查是每一位食管癌出院患者的必修课程。以术后患者为例,一般术后1个月、 3个月和 6 个月需在门诊对患者进行评估。此后,每6个月进行1次复查,持续5年。如果在5年内未发现疾病进展,则此后每年进行1次复查。
一般而言,肿瘤患者接受治疗后,2~3年是复发转移的高发期,4~5年内未见转移复发,或与肿瘤相关的生物学指征已相对平稳,后续再出现转移复发的概率会大幅度下降,也预示着癌症的控制已大功初成。但很多患者也会因此而懈怠。事实上,5年后并非高枕无忧的完全健康期,最长的可在几十年后出现复发。
从一定程度上说,肿瘤患者的随访复查应当是终生的。这样可以较及时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的迹象或出现其他肿瘤的可能,及时治疗,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