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可能成为奇才的孩子,小时候多半会有某些怪癖,真人案例为证

王昱珩在聊子女教育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些花每月都开,有的每年都开,如果你的孩子一直都不开,兴许是件好事,因为他可能是棵大树。”

执笔:张蒙

编辑:王之风

定稿:苏子后

有些小时候看起来不太正常的“怪孩子”,长大后却在某些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但这样的“天才儿童”很有可能会被不理解的家长去强行纠正,从而变成正常人的样子,也最终成了平平无奇的普通人。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明代心学杰出代表王阳明,5岁不会说话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但他小时候也是个“怪胎”,五岁时还不肯开口说话,为了获取认知,在庭院里对着竹子坚持看了七天七夜,最后还大病一场。

结果在机缘巧合之下,他一开口讲话便能背诵出一大篇文章,表现出比同龄孩子高出许多的思想境界,最终,王阳明成为了我国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心学、哲学领域有取得极高成就。

不爱说话爱发呆 喜欢画画的“天才儿童”

无独有偶,在《最强大脑》里有突出表现的“水哥”王昱珩,小时候也是个闷闷的、不爱说话的孩子,有时候父母问他今天做了些什么,他就拿一支笔在纸上画,用图案来呈现做过的事,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把画画当成生活的全部。

王昱珩在聊子女教育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些花每月都开,有的每年都开,如果你的孩子一直都不开,兴许是件好事,因为他可能是棵大树”,意思是说,即使孩子小时候与其他同龄人表现得不一样,说不定也能闷声成就一番大事业。

像这样例子有很多,童年时期表现出的怪异,正是他们在一门心思在观察、思考、研究,丝毫没有受到外界干扰,始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果你家里的孩子也是这样,先别觉得他们与同龄人格格不入,说不定也是一种高智商的体现。

1、喜欢发呆,有人喊也没反应

有的孩子一旦在用心观察某个东西或者思考什么问题时,就陷入一种发呆的境界,可能长时间盯着某处,蹲在地上久久不动一下,有人喊也丝毫没有任何反应,父母通常觉得很莫名其妙,认为孩子反应慢,不机灵。

其实这是孩子大脑在深层思考的一种表现,他们并不是没有听见外界的声音,只是脑袋里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不想受到任何干扰,父母最好不要强行打断孩子这种难能可贵的深度思考能力,以免扼杀了他们的天分。

2、专注玩一件玩具

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有好多玩具,各种各样的都有,但有的孩子却很独特,尽管家里也买了不少玩具,但他就只喜欢玩一种,还有可能是最平平无奇的那一个,玩旧了也不舍得扔,也不换新的。

正因为孩子热衷于探究和钻研,所以才对某一件东西表现出充分的兴趣,不把它研究彻底,就对其他物品提不起兴趣,这也是他们专注力极强,身上有一股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的体现,对问题的思考和钻研往往能更有成果,家长无需过于担忧。

3、喜欢拆东西的破坏欲

这是一种“熊孩子”的体现,看到什么东西都想拆,拆完还能原封不动地拼装回去,家里的各种玩具、家用小电器、小家具都逃不过娃的手掌心,很多父母也因此事头疼不已,认为孩子是个“拆家大王”。

其实这类孩子并不是故意搞破坏,而是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希望能从中有所发现,并且他们还有超强的动手能力,在拆卸的同时还能亲手安装,家长应该感到欣慰才是,你家孩子长大后说不定就是个“动手天才”。

4、性格敏感

有部分孩子的右脑更加发达,所以浑身充满了艺术细胞,在情绪上也表现得更为敏感,在生活中有更多的同情心和同理心,比如看到受伤的小动物会很想帮助它们,听到不好的事情发生忍不住哭。

这是孩子感知能力突出、情绪敏锐的表现,虽然看起来多愁善感,将来说不定能在艺术创作、文学、音乐等领域有极高的天赋,毕竟敏感的性格对情感的理解会更为透彻,父母也不要认为孩子爱哭,刻意去扭转他们的这种性格。

对于身上有这四种“怪癖”的孩子,父母先不要急着否定、批评,或者用异样眼光看待,认为自己家的孩子与别人不一样,而是应该多加鼓励和引导,充分发掘孩子的天赋,说不定他们将来就是下一个“水哥”。

1、不要干扰孩子

孩子沉浸于自己的世界,深入思考,用心钻研,正处于专注力最强的时候,这是他们身上十分难能可贵的能力,家长切记千万不要轻易干扰。

2、积极引导

当他们对事物进行深度思考,有了新的认知时,家长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并用语言表达出来,积极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

3、做好规划

积极引导不等于放任,家长可以在时间、地点和物品的归属上给孩子规划出一个专有领地,让他们在此地盘内尽量不受干扰、随意折腾,充分发挥自身能力。

若你家孩子小时候表现出与其他同龄人有不一样的地方,家长不应急于判断对错,尽量先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再用积极的方式引导,帮助孩子进一步发挥所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身上的所谓“怪癖”,可能是天才的端倪,家长别误解
长大后智商高的孩子,往往都有这四个'怪癖',家长别不信!
二胎家长注意:家有二宝,这些钱不能省,别再听信“谣言”了
3个行为说明你的孩子正在自卑,一些家长还以为是“懂事”的表现
裸露癖、恋物癖等,揭秘孩子“怪癖”背后的成长秘密
8个月后若有5种“怪癖”,父母千万别阻止,这样做养出高情商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