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磨磨蹭蹭不是病,老催促的家长才是问题!

经常能听到家长抱怨自家孩子,总是慢吞吞的,干什么事情都不着急。跟别的小朋友喜欢冒险、喜欢挑战不一样,只喜欢安安静静的做自己的事情。

更让他们困扰的是,明明自己性格雷厉风行的,为什么偏偏就生出了这么墨迹的孩子呢?

我家孩子就是个磨蹭鬼,每天从起床起,就是一场母子间漫长又令人痛苦的拉锯战

首先是叫孩子起床,可能就需要我反反复复地催促,孩子才会不甘不愿地从床上慢吞吞地坐起来,中途甚至会倒回去睡个回笼觉。好不容易等到了孩子走下床开始洗漱了,刷牙的时候不急不忙,挤牙膏就花了五分钟,我是紧催慢赶地让他动作麻利点儿,结果等到他刷完牙半个小时都过去了!

好不容易让孩子洗漱完,该穿衣服了,孩子却一屁股坐到地上,开始摆弄起了玩具,怎么说都不起来。最后还是我一把揪起他,把他塞进了衣服里。从孩子起床到穿戴整齐准备好出门,往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

更令人头痛的是,越催孩子越慢,你越是着急他越是和你反着干!在经历了挺长时间这样的状态后,不仅我上班的状态受到了影响,亲子关系也在“催催催“的道路上越变越差了,这可如何是好?

我决定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

当我回顾起自己幼年时期,才发现我催促孩子的那一幕十分熟悉——因为那是几十年前发生我自己身上的一幕!在我小时候,妈妈也总是嫌弃我这慢那拖拉的,时时刻刻都在催我。而我呢,在妈妈的催促中生出了叛逆心,她越是催促,我越是磨蹭,好像在磨蹭来的那几分钟里找到了莫大的安心感。也正是在妈妈的催促下,我一步步地成为了现在的“不自律星人“、”不磨蹭会死星人“。

换位思考之后,我才发现,爱催促的父母其实对孩子的影响非常不好

爱催促的父母

会打击孩子的主动性

大家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本来想去做的某件事情被别人抢先要求了,这件事情就从我们想做的事情变成了我们被迫必须去做的事情,顿时就觉得索然无味一点都不想去做这件事情了。

这对孩子而言同样如此。很多时候,他们原本想做的事情,就因为父母着急忙慌地命令他们去做了,他们反倒是不愿意去做了。因为父母的命令把他们的“主动性“变成了”被命令“,把他们的自律行为变成了听话行为,孩子本身因为自己能够主动完成某件事情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也就荡然无存了,甚至却而代之的有可能是不被信任的愤怒。

爱催促的父母

影响孩子“秩序感“的形成

在现代社会中能够取得成功的人都是自律的人,而自律性的形成依赖于每个人内在的秩序感。

孩子天生具有一定的秩序感,但要形成完整的秩序感却是需要在成长过程中完成的。孩子做事都有自己的节奏,如果总是用父母的节奏去打断孩子的节奏,其实也就是强行让孩子本身的秩序向父母的秩序妥协,这无疑是不利于孩子自身秩序感形成的。

比如,每天早上我着急忙慌地催促孩子起床、洗漱、穿衣服,其实是因为我着急去上班,孩子上学并不需要那么早。

孩子注定就是比成年人要“慢半拍“的,父母逼迫他们提速,并不能提高孩子的效率。过于频繁和严厉的催促,反倒会让孩子形成惰性——不用自己思考,简单服从就够了。

怎么样催促才是科学的?

虽然催促孩子有诸多不好,但我们总是难免需要用上这招,不过作为一个保留手段,催促孩子确实也是需要慎重使用的。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哪些场合下千万不能催促孩子

孩子全神贯注时不催促

当孩子专心致志地做某件事情时,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某样东西时,千万不要催他,要尽量尊重孩子的节奏

这种情况其实经常出现,孩子的专注力不如成年人集中,很容易就别的事物吸引了注意力,但当他们全神贯注的投入时,却是他们专注力建成的过程,父母的催促无形中就打扰了孩子的专注力发展。这种时候的催促,很不利于孩子专注力和秩序感的形成。

孩子结束收尾时不催促

当孩子即将做完某件事情正在收尾的时候,也千万不要催促,我们的催促的很有可能会破坏孩子在完整自主活动中所获得的成就感、满足感和内在责任感。比起粗暴地催促孩子,我们可以提醒孩子下一步形成以及如果错过可能导致的后果,让孩子自己来把控收尾的节奏,同时也形成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除此之外的许多不得不催促孩子场合,父母也一定要注意催促的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和孩子的矛盾点都集中在日常生活流程上,要解决问题当然也应该由此出发。比起简单地催促,与孩子明确流程无疑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孩子对于时间的概念或许不够明确,但对于流程却往往有着更好的理解。

如果孩子每天起床洗漱准备出门的过程总是花了大量时间,我们可以通过与孩子协商建立起规范化生活流程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先起床,然后刷牙、洗脸,吃早饭。在生活中的其他场合也可以应用这种模式,让生活中的一切问题都简化为一个个可以记下来的流程,孩子的做事效率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在固定流程的生活中,孩子不仅能够获得充足的安全感和对生活的掌控感,也学会了更好地遵守规则。

此外,父母也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起对事情轻重缓急的理解。“要事先行,先劳动后享受“,在孩子的幼年时需要拥有更多这样的体验,以及由此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才会在成年后成为不拖延的高效率人才。

孩子的成长是一段漫长的旅程,我们可以走得慢一点,陪着孩子慢慢地,慢慢地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付慢性子宝宝的5个对策
毁掉孩子只需“两个字”,再花100万来教育也白费!爸妈需注意!
别怪宝宝一直重复 他们只是在学习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你还在对孩子吼叫吗?研究发现:经常被爸妈吼的孩子,容易变笨
夸奖孩子时的正确方式,你都了解多少?这些话你和孩子说过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