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长建议把《岳阳楼记》移出教科书?只因书中提到这个人,有理吗

在作为课本的古文之中,《岳阳楼记》的确算得上是千古名篇,即使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背诵,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也足以家喻户晓。但就是这样一篇美文,在近来却引起了不少的争议,有些家长甚至提议将其移出课本,这又该从何说起呢?

提到《岳阳楼记》的争议,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历史人物:滕子京。《岳阳楼记》开篇就是一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这位滕子京是范仲淹的至交好友,名宗谅,字子京,在修葺岳阳楼以后请求范仲淹帮他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在范仲淹的文章中,滕子京来到巴陵郡一年就能将这里治理得“政通人和”,可谓是一位政绩卓著的好官——争议的点也就来自于此,历史上的滕子京不算奸臣,但也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

在这里我们可以先看一看滕子京是为何“谪守”巴陵的,司马光《涑水纪闻》有载:“所得近万缗,置于厅侧自掌之,不设主典案籍。楼成极雄丽,所费甚广,自入者亦不鲜焉。”就是说滕子京在泾州任职时挪用公款,为了逃避追查又销毁收支,最终被监察御史梁坚弹劾而贬官。

不过滕子京挪用的公款大部分都是用来犒劳边关的将士了,所以这种行为虽然触犯法律,但不算罪大恶极。本来宋仁宗应该重罚滕子京,但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力保他,最终宋仁宗才只是将滕子京官降一级,贬谪岳州。

另外一处争议就是关于文章的真实性。因为这篇文章是滕子京请范仲淹帮忙歌颂功绩的,所以要得很急,范仲淹在写作时并未真正到过岳阳楼,而是待在邓州就把文章写好了。在刚刚接触到此文时,学生很有可能会以为这就是范仲淹到岳阳楼后而作,从而产生误导和误会。

不过这一建议并没有被采纳,虽然语文课本在这么多年来的确删删改改,减去了不少名篇,但这篇《岳阳楼记》依旧坚固地印在课本之中。范仲淹在写作这篇文章时,对好友滕子京其实是抱有一种勉励的态度,告诉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要被名利场的漩涡蒙蔽双眼,看似赞颂,实则托物言志。

清代唐德宜《古文翼》中评价:“撇过岳阳之景,专写览物之情,引起忧乐二意,又从忧乐写出绝大本领。从来名公作记,未有若此篇之正大堂皇者。”正是意在于此。

而作为语文课文,人们更看重其文学价值,比如其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等景物描写,确实开阔而富有意境,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展现出作者极高的文学造诣。

所以说,因为滕子京和范仲淹是否到过岳阳楼的争议而删去文章,确实是件没必要的事情,后世看重的是它的文学价值、以及范仲淹那份心怀天下的品格,我们能从中学到这两点,就足够让人受益良多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家长建议把《岳阳楼记》移出课本,只因文中提到一个人,合理吗
有家长认为《岳阳楼记》该移出课本,只因提到滕子京,有道理吗?
家长建议把《岳阳楼记》移出课本,因文中提到一个人,合理么?
家长建议把《岳阳楼记》移出中学教材,只因里面这个人,有理吗?
专家建议将《岳阳楼记》移出教科书,只因书中提到一个人!
滕子京是怎样的人?为何有人建议将《岳阳楼记》移出课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