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新冠病毒,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有重要发现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郑永唐团队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秦建华团队合作,建立了一种仿生肠芯片感染模型,为新冠病毒致病机理、传播途径研究和快速药物评价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成果发表在著名国际期刊《科学通报》上。
临床发现,新冠病毒感染病人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但仍有20%~50%的患者具有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血,甚至肠道穿孔等。另有报道在COVID-19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可发现病毒RNA,这意味着肠道有可能是新冠病毒攻击的另一主要靶器官。但此前,鲜有针对新冠病毒诱发肠道感染的研究。
研究团队仿生建立了一种可灌注肠芯片装置,模拟肠组织微环境。整套装置具有建模周期短、耗费低和易于动态观测等优势。研究在昆明动物研究所BSL-3实验室进行。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官网
研究发现,当肠芯片装置暴露于新冠病毒后,在人肠上皮细胞内可见大量病毒复制,同时出现绒毛破坏,黏液分泌细胞分布异常,钙黏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等多种肠组织屏障损伤改变。此外,病毒感染还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间连接蛋白表达降低等改变。
研究团队还利用肠芯片装置探究新冠病毒诱发的肠道感染,发现新冠病毒可导致人肠组织屏障功能障碍、内皮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等一系列病理过程。
“下一步还可结合人体多种肠道免疫细胞和肠道微生物等因素,在芯片上建立更加复杂的肠道免疫微环境,这对深入研究肠道病原体与宿主间相互作用,以及病毒传播途径等具有重要意义。”郑永唐说。
掌上春城综合整理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赵汉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官网
编辑:李佳怡
审核:周健军 李星 周晓雪
终审:钱红兵 李严
# 小贴士:返乡过年要测核酸吗?会被隔离吗?关注潇湘晨报微信公众号,进菜单栏点“防疫服务”,查看最全防疫出行政策#
【来源:掌上春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非凡研究组合作发现氨基酸感应蛋白ATF4调控炎症性肠病新功能和作用机制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不雅视频曝光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等发现世界最稀有哺乳动物之一比氏鼯鼠属新物种
真正的雪山“飞狐”!云南贡山发现鼯鼠新种
缅甸伊洛瓦底江流域发现 条鳅科鱼类新种
浅析肠道和全身轮状病毒感染发病机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