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华考试出一上联:孙行者,大多数考生交了白卷,只有一人获满分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
中国历史绵长悠远,纵观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孕育中国许多传统文化,并一一流传至今。对联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考古史书,历史记载最早的对联出现于三国时代,江西庐陵之处挖出一特大的十字架,上有三国孙权的年号标志,十字架上铸着一首对联,便是目前能最早找到的对联。对联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独特的地位,也会被老师用于考试之中,清华有一年的考试主考官便出了有关对联的试题,考题一出许多考生都交的是白交,唯有一人得到满分,这是为何?
独特考题
1932年时,就有主考官陈寅格将对联纳入新生考试范围之中,陈寅格是当时德高望重的学者,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三人并称为清华国学的四大导师,四人的学识见地,人格魅力,也吸引一大批有志青年报考清华名校。
对联被选入选题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当时陈寅格除却忙碌学校的事务,也还有很多杂务缠身,如去某个地方讲学,去某处休养生息,档期非常忙碌。有段时间正值新生考卷编写,而考生试卷历来的传统都需陈寅格出题,但这次他实在太忙碌,连着几日都未想起这件事,直到考试前几天,陈寅格来不及出一道大题,便另出一道以前没有出现的对联题。
这个考试题便是出现在国文试题作文之下的“对子题”,这便是对联题的由来。陈寅格出的上联即是“孙行者”,这个第一次出现的新式题型可把许多考生都难住,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复习备考的大纲里从未有这个对联出现,且这个对联根本看不出个逻辑,让人着实难以琢磨。结果许多考生要不交白卷,要不胡写一顿,写着牛头不对马嘴的答案,而在这一众考生中,唯有一个考生交上一份让陈寅格满意的答卷。
满分考生
这份交上满意答卷的考生名叫周祖谟,1914年出生,从小熟读四书五经,精通春秋典籍,更是将儒家经典熟记于心。他七岁的时候就在北京的一所小学中读书,小学毕业后直升原小学的初中与高中,高考毕业后直接就报考清华大学英语,与北京大学的中文专业,碰巧遇到陈寅格所出的新题。
对联上联为“孙行者”,周祖谟的下联即是“胡适之”。胡适是民国的大文豪,更是蒋介石十分尊敬的学者,其所提倡的白话文更是影响一大批中国青年,对引进新文化及革除旧日中国陋习做出巨大贡献,这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对子是怎样对上的呢?孙行者自然是吴承恩所著《西游记》中的一个角色,家喻户晓的孙悟空,“胡”与“孙”自是姓名之对,“行”与“适”在古文中同样有着行走和抵达的意思,而“者”与“之”都可以做无实际意义的虚词,语气助词,且“孙行者”与“胡适之”都是人名,答案实在巧妙。
对联题一出受到许多知识分子的质疑,而且在此之前这个题目从未出现,有人认为这是陈寅格故意刁难考生们。而陈寅格对于这些怀疑,陈述四条理由,其一是观察学生是否能分清题目虚实,其二考验学生对于平仄声的掌握,其三是考察学生的知识,其四是看学生的思想逻辑条理。周祖谟的回答皆达到陈寅格的标准,所以也只给他一个人满分。
结语
对联独特的考试方式,为陈寅格选得独特的学生,对联为国宝精粹,不该失传,而作为试题更能被人重视,实属好事。这种文字游戏考验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没有遇见过的题型却是中国的宝贵文化,实在不能算上刁难二字。
参考资料:《守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华入学考试,上联:孙行者,大多考生答不出,下联仅一人答满分
清华考试出一上联“孙行者”,半数高材生交白卷,只有一人得满分
清华教授出上联:“孙行者”,学生全部对不上,唯有一人得了满分
清华考试出上联“孙行者”,大部分人交白卷,只有一人获得满分
1932年清华考试出上联“孙行者”,多数人交白卷,只有一人得满分
清华考试出一上联“孙行者”,多数人交白卷,仅一人得满分,是何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