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方分别为112方、179方(除去重复),以汤剂居多。仲景在每首方后面,总是不厌其烦地写明煮法与服法,是因为不仅关系到进入人体的药量,而且直接关系到药效。
一、一般煮法
1. [口父](音fu同府)咀。即将药碎成小块,有利于煮出药味,更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这只在桂枝汤条下注明,其他方条下则省去,这只是省文,并不是说其他方不必[口父]咀。唯大乌头煎一方注明“不必咀”。
2. 水若干升,煮取若干升,去渣。用水量大致以药味药量的多少而定,如桂枝汤是水七升,煮取三升;黄芩汤用水一斗,煮取三升。用多少水,煮取多少,即寓煮药的时间在内,如小半夏汤,仲景取半夏皆用生半夏,久煮则去其毒而不致戟人咽喉,此方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则煎煮时间一个小时以上。煮药用火,有微火、急火、中火之分,凡未写明微火、急火煮者,皆为中火。半夏汤以水一升,煎七沸即是急火。桂枝汤即明白告知用“微火煮”。
3. 仲景用汤剂,率皆每剂只煮一次。推究其道理,一是药味无多,少则一二味,最多也不超过十二味;二是“[口父] 咀”之后,药物成分易于析出;三是煎煮时间较长;四是有的方用酒煎或酒水各半煎,酒助药力,又是极好的溶媒。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