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秘录传(第七章 师弟3/3)

师弟

冲着这个傻不愣登得“师弟”:继续说道数字“七、六、八”是非常神秘的一组符号。传统文化与中医本就一脉相承,不信你看《序》?张仲景说“撰用《素问》……”。言归正传,“发于阳者,七日愈”,意思是说纯太阳病,单纯风寒一周就好了,有没有恍然大悟?咦……“多喝水,吃点药,一个星期就好了”。有你觉得我这是牵强附会?我问春针,他没表态。那咱们再看看阴阳总纲,紧接的下一句条文:“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再经,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啥意思?”春针问。“你就会啥意思,啥意思,你怎么没叫猪问啥”,正在我思绪纷飞的关头,他打断了我。

古人早就知道了普通单纯风寒,过程也就一周。六天内病邪已经走过所有的经络一遍;这一期间,六经经络中的正气不断的与之斗争,到第七天头上已经没地方去了,走投无路了,好了。前面已经解释过太阳病上篇只是讲太阳经本证,不“并、合”其他经络,类似于今天的感冒,但范围要大得多,不再重复。当然有些人7天后还是鼻塞、流涕怎么办?别急,先师已经给出方案了,“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大家体会。当然这些都是“显世”的知识,只要脑子不是太那啥,自己都能琢磨清楚。

阳数七,生而为人,死为鬼,我们在阳世给“他们”过的都是“七”,比如“头七”……“七七”。那么“他们”在“那疙瘩”过什么?“六”,阴数六。……很多很多,只要用心去看,会发现很多,再比如《内经》讲“丈夫(男子)二八,……天癸至。”“女子二七,天癸至……”,民间谚语“男不过八八,女不过七七”……这些都是“隐传”,绝大多数人被“习惯性”看不到,因为背后的东西,人家也没想让你看到……不在赘述。

打个比方,六经辨病就好像高精度光学遥感卫星,一旦长江或者黄河下游发现污染,就能迅速的,精确的定位出是是支流还是主干的问题,是支流或者主干的那一段出现污染源,是人为排污还是自然事故导致,从而精准治理。辨证论治呢,它是我们乘坐飞行器在高空中肉眼观察,只能确定主干流大致区域有水质改变,因为肉眼分辨率小,细小的支流看不清楚,所以只能大面积治理。就事论事而已,是非曲直,交给时间作出公正的审判。

任何事物都有其反面性,这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更接近于完美,但是永远不可“纯完美”,显然不符合我们这个世界的定律。

自从中医学确立其学术体系后的千年内,唐朝(包括唐朝)之前都是以伤寒六经、脏腑辨病为主。后面陆续出现影响较为广泛的有三焦辨证、营卫气血辨证、八纲辨证。其中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进一步丰富了温热病在诊疗和治疗上的手段。近代不过百年的“八纲辨证”,治治简单的还行,一到疑难,连阴阳虚实都分不清楚!它最大的贡献莫过于简化了中医,也“简单”了中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此为八纲,对中医的割裂应记首功!但是为什么备受推崇?首先因为简单易懂;其次容易上手,可以迅速大量复制中医生。简单的,大陆边上的货,都是给资质平平者学的;好比瓶子和桶,能装多少水,没生产之前模型已经定好了,瓶子就是瓶子,桶就是桶,当然并非歧视。

有单纯而独立的阴、阳关系吗?纯阴纯阳都不是人类的范畴,而我们人是阴阳合体,比如电脑和软件,软件是灵魂,电脑是身体。潦草的辨证为阴,一味的用温阳药物,最后龙雷火升,口舌生疮。辨为阳证,便全然不顾,致先师教诲与脑后,一味滋阴,滋来滋去,手脚冰凉,脾胃忧伤。诸如此种种绝非虚言,比比皆是!

任何一种疾病都是有虚有实,有本虚标实,有本实标虚;最为典型的就是岩和疑难患者,似乎大家达成了某种协议,一味的补,补呀补,完全不分虚实,补来补去把中医补成了骗子,把人补成了“鬼”,至此方休。

(发于三阳,基本上都是实证,往往是邪实,治疗上要“以攻代补”,愈发好转。发于三阴,基本是个正虚,大的原则是以温、补、清为主。当然,要记住阴阳永远都是“互根”的,一定要兼顾,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分而不分,和而不和,该分的时候分,该和的时候和……哈哈哈。绝不是故弄玄虚,事实如此!基础薄?慢慢来吧,没办法,把前面的“砖”都砌好来,这里就拨开云雾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
为什么六经远远优于八纲#伤寒论 #中医
辨证施治概要--胡希恕
胡希恕伤寒论讲课实录[七天版——六经总论]
胡希恕 六经解—中医奥妙
胡希恕先生一生研究《伤寒论》的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