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南发布成人、儿童两版新冠病毒感染中医治疗辨证指导原则

日前,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确定的原则,以临床总结和专家共识为基础,借鉴一线专家临证经验和建议,制订并发布了《河南省成人新冠病毒感染中医治疗辨证指导原则》和《河南省儿童新冠病毒感染中医治疗辨证指导原则》。

两版新冠病毒感染中医治疗辨证指导原则的发布,旨在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新冠病毒感染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独特作用;针对不同证候病机,确定治则治法,并推荐代表性经方和非药物疗法。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重症救治能力培训,提高全省中医医师和西学中医师重症中医药救治能力;推进辖区中医药专家研究、形成诊疗共识,确保辖区、医院范围内重症中医药救治的同质化和规范化。

相关链接:

河南省成人新冠病毒感染中医治疗辨证指导原则

为做好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提高中医辨证论治质量,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经组织专家研究,制定本指导原则,供参考使用。

一、预防

可参考《河南省新冠肺炎中医防治方案》(豫疫情防指办﹝2022﹞4号)等有关方案。

二、治疗

(一)发热

1.寒湿郁肺证

主要证候:发热,乏力,周身酸痛,咳嗽,白痰,胸紧憋气,纳呆,恶心,呕吐,大便粘膩不爽,舌质淡胖齿痕或淡红,苔白厚腐腻或白腻,脉濡或滑。

治则治法:辛温解表祛湿。

代表方剂:葛根加半夏汤,荆防败毒散,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藿香正气散,清肺排毒汤。

方药示例:葛根加半夏汤。葛根15克,麻黄9,芍药6,桂枝12,半夏15,甘草9,生姜9

临证加减:痰湿壅盛加炒白芥子、炒葶苈子;纳呆、恶心、呕吐显著加藿香、佩兰、白芷;泄泻加炒白术、炒山药、炒芡实等。

注意事项:(1)中药每天1付,分2遍水煎,煎煮以水1升,先煮葛根、麻黄,当水减至800毫升时,去白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每遍煎留的药汁约150毫升,去滓,将两遍煎留的药汁兑一起,分2~3次温服。(2)覆取微似汗,即盖上被子发汗,全身微微有汗即可。

推荐成药:清肺排毒颗粒、小青龙颗粒、青石颗粒、通宣理肺丸、半夏化痰丸等,也可根据证候和治则选用同类中成药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针刺治疗:咽痛者,取少商穴,局部消毒后三棱针点刺出血;高热不退者,取耳尖穴或十宣穴,局部消毒后三棱针浅刺放血。

2.湿热侵肺证

主要证候:低热或不发热,微恶寒,乏力,头身困重,肌肉酸痛,干咳痰少,咽痛,口干不欲多饮,或伴有胸闷脘痞,无汗或汗出不畅,或见呕恶纳呆,便溏或大便粘滞不爽,舌淡红,苔白厚腻或薄黄,脉滑数或濡。

治则治法:辛凉解表祛湿。

代表方剂:小柴胡汤,麻杏薏甘汤,小陷胸汤,三仁汤,化湿败毒汤,宣肺败毒汤。

方药示例:小柴胡汤合麻杏薏甘汤。柴胡15,黄芩15,人参9,清半夏15,炙甘草9,生姜9,麻黄9,杏仁6,薏苡仁15

临证加减:发热趋重加青蒿;纳呆、恶心、呕吐显著加藿香、佩兰、白芷;泄泻加葛根、黄芩、黄连、黄柏等。  

注意事项:中药每天1付,分2遍水煎,煎煮以水1升,煮取至300毫升,每遍煎留的药汁约150毫升,去滓,将两遍煎留的药汁兑一起,分2~3次温服。

推荐成药:疏风解毒胶囊(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散寒化湿颗粒、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金薷薏颗粒、蒲地蓝口服液等,也可根据证候和治则选用同类中成药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合谷、后溪、阴陵泉、太溪、肺俞、脾俞。针刺方法:每次选择3个穴位,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3.外寒里热证

主要证候:发热,形寒,咳而不爽,吐痰稠黏,喘逆上气,息粗,鼻煽,胸胀或痛,伴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治则治法:疏表散寒,宣肺清里。

代表方剂:九味羌活汤,麻杏甘石汤,大青龙汤,桂枝二越婢一汤,白虎桂枝汤。

方药示例:九味羌活汤合麻杏甘石汤。羌活12、防风12、细辛3、苍术9、白芷9、川芎9、黄芩12、生地12、麻黄9、杏仁6、生石膏30、甘草6

临证加减:热势显著加水牛角;咳喘较重加冬花、紫菀;纳呆、恶心、呕吐显著加藿香、佩兰、生姜。

注意事项:(1)中药每天1付,分2遍水煎,煎煮以水700毫升,先煮麻黄,当水减至600毫升时,去白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每遍煎留的药汁约150毫升,去滓,将两遍煎留的药汁兑一起,分2~3次温服。(2)该病证,有外寒大于里热、里热重于外寒、外寒里热并重的情况,应根据实际情况辨证论治。(3)患者使用该方务必饮食忌生冷、油腻与辛辣之物。

推荐成药:感冒清热颗粒、防风通圣丸、荆防败毒颗粒、感冒疏风颗粒等,也可根据证候和治则选用同类中成药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穴位按摩:太渊、膻中、中府、肺俞、肾俞、大肠俞、列缺、中脘、足三里等,咳嗽、咽痒、干咳者,可加少商、尺泽等。

4.疫毒闭肺证

主要证候:发热面红,咳嗽,痰黄粘少,或痰中带血,喘憋气促,疲乏倦怠,口干苦粘,恶心不食,大便不畅,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治法:宣肺解毒。

代表方剂:麻杏石甘汤,大柴胡汤,白虎加人参汤,黄连解毒汤,解毒活血汤。

方药示例:麻杏石甘汤合大柴胡汤合白虎加人参汤。麻黄12,杏仁9,生石膏30,知母9,柴胡15,黄芩9,芍药9,半夏9,生姜15,枳实9,甘草6,大黄6,人参9,大枣4枚。

临证加减:咽干、咽燥加芦根、麦冬;恶心呕吐加藿香、青蒿。

注意事项:中药每天1付,分2遍水煎,煎煮以水700毫升,先煮麻黄,当水减至600毫升时,去白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每遍煎留的药汁约150毫升,去滓,将两遍煎留的药汁兑一起,分2~3次温服。

推荐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等,也可根据证候和治则选用同类中成药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内关、孔最、曲池、气海、阴陵泉、中脘。针刺方法:每次选择3个穴位,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二)咳嗽咯痰

1.痰热壅肺证

主要证候:发热,咳嗽痰多,或有黄痰,憋闷气促,腹胀,便秘不畅,舌质暗红,舌体胖,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滑。

治则治法:清热化痰止咳。

代表方剂:越婢汤,苇茎汤,三拗汤,桑菊饮,清肺排毒汤。

方药示例:越婢汤合苇茎汤。麻黄12,生石膏15,清半夏15,瓜蒌15,黄连9,苇茎30,薏苡仁30,冬瓜仁30,桃仁9,甘草3,生姜3

临证加减:心下痞或腹中有水声加枳实、生姜;头眩较重加泽泻;头面有烘热加白薇。

注意事项:中药每天1付,分2遍水煎,煎煮以水1升,先煮麻黄,当水减至800毫升时,去白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每遍煎留的药汁约150毫升,去滓,将两遍煎留的药汁兑一起,分2~3次温服。

推荐成药:化湿败毒颗粒、痰热清胶囊、复方鲜竹沥口服液、射麻口服液、橘红丸(颗粒)、肺力咳合剂等,也可根据证候和治则选用同类中成药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合谷、后溪、阴陵泉、太溪、肺俞、脾俞。针刺方法:每次选择3个穴位,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2.痰湿阻肺证

主要证候:咳嗽,咳声重浊,遇风寒则咳喘加重,胸闷脘痞,痰多色白,或清稀或白黏,脘闷纳少,舌质稍淡,苔白,脉滑。

治则治法:化痰宣肺止咳。

代表方剂:小青龙汤,五苓散,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方药示例:小青龙汤合五苓散。桂枝12,麻黄9,白芍9,细辛3,干姜9,姜半夏12,茯苓30,猪苓15,白术15,泽泻15克。

临证加减:喉中痰鸣加苏子、白附子、莱菔子;胸闷气弱加党参、黄芪。

注意事项:(1)中药每天1付,分2遍水煎,煎煮以水1升,先煮麻黄,当水减至800毫升时,去白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每遍煎留的药汁约150毫升,去滓,将两遍煎留的药汁兑一起,分2~3次温服。(2)多饮热水,使汗出愈。

推荐成药:二陈丸、橘红丸、半夏化痰丸等,也可根据证候和治则选用同类中成药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太渊、曲池、肺俞、足三里、阴陵泉、关元等。针刺方法:每次选择3个穴位,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3.肺气失宣证

主要证候:咳嗽,鼻塞流涕,打喷嚏,喘憋,气喘促,胸闷,身倦无力,心悸、唇甲青紫,无汗,口干苦黏,大便不畅,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治法:宣肺止咳。

代表方剂:黄芩清肺饮,清肺排毒汤,荆防败毒散。

方药示例:黄芩清肺饮。黄芩12,生地9,川芎9, 当归15,赤芍15,防风12,干葛15,天花粉15,连翘15,红花9,薄荷3

临证加减:胸闷加紫菀、款冬花花、麻黄;干咳少痰加天冬、麦冬、百合;咳嗽剧烈加荆芥穗、百部、甘草;痰多加川贝母、桔梗;痰少色黄加金银花、桑白皮。

注意事项:中药每天1付,分2遍水煎,煎煮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每遍煎留的药汁约150毫升,去滓,将两遍煎留的药汁兑一起,分2~3次温服。

推荐成药:金蒲橘VC泡腾片、蓝芩口服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片)、疏风解毒胶囊、三拗片、苏黄止咳胶囊等,也可根据证候和治则选用同类中成药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大椎、肺俞、脾俞、太溪、列缺、太冲。针刺方法:每次选择3个穴位,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三)喘息气短

1.实喘-寒水射肺证

主要证候:咳嗽气喘,痰涎多而稀白,面色苍白或晦暗,形寒肢冷,甚则胸满息促,不能平卧,头晕目眩,面目浮肿,苔白腻,脉濡缓或滑。

治则治法:温肺化饮。

代表方剂:射干麻黄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小青龙汤。

方药示例:射干麻黄汤合苓桂术甘汤。射干12,麻黄12,桂枝9,细辛3,紫菀12,款冬花花12,姜半夏12,五味子6,茯苓30,白术12,甘草6,生姜9

临证加减:口渴烦躁加天花粉、石膏;下利加茯苓;便秘加瓜蒌仁、杏仁。

注意事项:中药每天1付,分2遍水煎,煎煮以水1升,先煮麻黄,当水减至800毫升时,去白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每遍煎留的药汁约150毫升,去滓,将两遍煎留的药汁兑一起,分2~3次温服。

推荐成药:寒喘丸、小青龙颗粒、射干麻黄丸等,也可根据证候和治则选用同类中成药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针灸治疗推荐穴位:足三里(艾灸)、百会、太溪。隔物灸贴取穴:大椎、肺俞、脾俞、孔最,每次贴敷40分钟,每日1次。

2.虚喘-肺肾气虚证

主要证候:喘息气短,呼吸浅促,声低气弱,气息低微,动则喘甚,气不接续,神疲身倦,肢冷面青,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治则治法:补益肺肾,纳气平喘。

代表方剂:附子汤,防己黄芪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金匮肾气丸。

方药示例:附子汤合防己黄芪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制附子(炮)12,人参9,黄芪30,茯苓30,白术12,芍药9,防己12,桂枝9,龙骨15,牡蛎15,甘草6,生姜6,大枣9枚。

临证加减:咳痰黏稠加川贝母、百部、桑白皮;食积不化加焦三仙、鸡内金。

注意事项:中药每天1付,分2遍水煎,煎煮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每遍煎留的药汁约150毫升,去滓,将两遍煎留的药汁兑一起,分2~3次温服。

推荐成药:补肺丸、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丸等,也可根据证候和治则选用同类中成药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大椎、肺俞、脾俞、太溪、列缺、太冲。针刺方法:每次选择3个穴位,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四)神志昏蒙

1.阳闭

主要证候:神志昏蒙,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或伴躁扰不宁,面赤身热,痰黄而黏,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则治法:辛凉开窍。

代表方剂:白虎汤,大承气汤,安宫牛黄丸。

方药示例:白虎汤合大承气汤。石膏30,知母9,大黄6,芒硝6,枳实9,厚朴9

临证加减:痰盛加半夏、胆南星、石菖蒲、竹茹;脱证加人参、制附子。

注意事项:(1)中药每天1付,分2遍水煎,煎煮以水1升,先煎石膏,当水减至800毫升时,去白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每遍煎留的药汁约150毫升,去滓,将两遍煎留的药汁兑一起,分2~3次温服。(2)必要时鼻饲或灌肠。

推荐成药: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等,也可根据证候和治则选用同类中成药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2.阴闭

主要证候:神志昏蒙,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或伴面白唇暗,痰涎壅盛,静而不烦,四肢欠温,汗出肢冷,舌苔白腻,脉沉滑而缓。

治则治法:益气回阳,扶正固脱。

代表方剂:乌头汤,当归四逆汤,苏合香丸。

方药示例:乌头汤合当归四逆汤。制川乌6,麻黄9,桂枝9,芍药9,当归12,黄芪15,细辛3,通草6,大枣6枚,炙甘草6

临证加减:痰盛加半夏、胆南星、石菖蒲、竹茹;肝肾亏虚加左归丸。

注意事项:(1)中药每天1付,分2遍水煎,煎煮以水1升,先煮乌头,当水减至800毫升时,去白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每遍煎留的药汁约150毫升,去滓,将两遍煎留的药汁兑一起,分2~3次温服。(2)必要时鼻饲或灌肠。

推荐成药: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也可根据证候和治则选用同类中成药或医疗机构中药剂。

三、康复

(一)疲劳

主要证候: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心悸气短,不思饮食,健忘失眠,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则治法:益气健脾。

代表方剂:薯蓣丸,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益气健脾方,参金桂颗粒,保元汤。

方药示例:薯蓣丸。山药30当归12桂枝10神曲10,干地黄12大豆黄卷10甘草6人参10阿胶9川芎6白芍10白术12麦门冬12防风9杏仁6柴胡9桔梗12茯苓12干姜6白蔹6大枣6枚。

临证加减:腹胀食少加鸡内金、木香;呕吐、食少加陈皮;咳嗽痰多加陈皮、半夏。

(二)咳嗽

1.肺脾气虚

主要证候:面白少华,动则汗出,咳嗽无力,纳差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则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代表方剂:黄芪建中汤,人参五味子汤,六君子汤,白术散,人参健脾丸。

方药示例:黄芪建中汤。黄芪9,饴糖15,桂枝9,白芍15,炙甘草6,生姜9,大枣12枚。

临证加减:烦渴加乌梅、青蒿;盗汗加浮小麦、麻黄根;口干加玉竹、生地。

2.气阴两虚

主要证候:咳嗽,无痰或少痰,口干或渴,纳呆,手足心热,气短,乏力,舌体瘦小,舌质淡或红,舌苔薄白或黄、花剥,脉沉细或细数。

治则治法:益气养阴,清肺化痰。

代表方剂:麦门冬汤,沙参麦冬汤,养阴清肺汤。

方药示例:麦门冬汤。人参6,麦冬12,半夏6,甘草6,粳米3,大枣12枚。

临证加减:气短、胸闷加瓜蒌;咽痛加浙贝母、连翘、黄芩;自汗、盗汗加地骨皮、牡丹皮;纳差加焦山楂。

(三)胸闷

主要证候:咳嗽,痰多稀白,胸闷憋气,背寒身冷,胃纳欠佳,大便溏,小便少,舌胖淡,苔白滑,脉沉弦。

治则治法:温肺化饮,降气平喘。

代表方剂:射干麻黄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小青龙汤。

方药示例:射干麻黄汤。射干6麻黄12细辛9,紫菀9,款冬花9五味子3生姜10大枣3枚,半夏9

临证加减:喘甚加苏子、葶苈子;咳痰不畅加桔梗、瓜蒌仁;痰多加胆南星、竹沥;肾虚加菟丝子、补骨脂。

(四)心悸

主要证候:头晕耳鸣,烦躁失眠,惊慌不安,心中悸动,四肢沉重,大便密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治法:和解少阳,宁心安神。

代表方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炙甘草汤,桂枝甘草汤。

方药示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12,龙骨15,黄芩9,人参10,桂枝9,茯苓10,半夏9,大黄6,牡蛎15,生姜10,大枣6枚。

临证加减:肝火亢盛加夏祜草、龙胆草;痰盛加菖蒲、远志、竹茹;心神不安加酸枣仁、夜交藤。

(五)失眠

主要证候:失眠,手足心热,夜烦不安,怔忡心悸,头晕耳鸣,面颧潮红,夜卧盗汗,口干舌红或剥苔,脉细弦数。

治则治法:养血宁心,除烦安神。

代表方剂:酸枣仁汤,归脾汤,黄连阿胶汤。

方药示例:酸枣仁汤。酸枣仁15,甘草6,知母12,茯苓15,川芎12

临证加减:盗汗加丹皮、牡蛎;气虚加人参、麦冬;心悸加龙骨、牡蛎。

(六)泄泻

1.脾阳虚证

主要证候:脘腹冷痛,呕吐腹泻,腹胀肠鸣,不欲饮食,手足发凉,精神倦怠,形寒肢冷,不思饮食,脘腹冷痛,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治则治法:温中健脾。

代表方剂:附子理中丸,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大建中汤。

方药示例:附子理中丸。制附子10,党参20,白术15,干姜10,甘草6

临证加减:胃逆呕吐较重,加生姜、半夏、砂仁;寒湿下注见下利较重,加茯苓、苡仁。

2.脾气虚证

主要证候:气短,神疲,倦怠乏力,自汗,咳嗽,纳呆或食少,胃脘胀满,腹胀,大便乏力,便溏,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或沉缓。

治则治法:益气健脾。

代表方剂:参苓白术散,理中汤,归脾丸。

方药示例:参苓白术散。人参6,莲子肉12,薏苡仁20,砂仁6,桔梗6,白扁豆12,甘草9,白术12,山药20,茯苓15

临证加减:腹痛重者加木香;四肢冷且利不止加制附子;呕吐去白术、加姜半夏;咳嗽咳痰加浙贝母、黄芩;腹胀腹满加法半夏、陈皮。

(七)抑郁

主要证候:胸闷,胸痛,游走不定,连胁涉腹,嗳气,叹气后舒,心烦心悸,焦虑,易怒,失眠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治则治法:疏肝解郁,养心安神。

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解郁丸,归脾丸,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

方药示例:柴胡9,陈皮9,川芎6,香附9,枳壳9,芍药12,甘草6

临证加减:消化不良加山楂、麦芽;失眠心烦加酸枣仁、远志。

河南省儿童新冠病毒感染中医治疗辨证指导原则

为做好全省儿童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工作,提高中医辨证论治质量,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经组织专家研究,制定本指导原则,供参考使用。

一、预防建议

为尽可能减少儿童新冠病毒感染,减轻儿童感染后症状,提出以下预防建议。

1.避风寒: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等诱因。

2.慎起居:多通风,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生活规律,避免熬夜等不良起居习惯。

3.调饮食:多饮水,宜食易消化吸收、富有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忌食生冷、辛辣及油腻食物。

4.畅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儿童心理疏导,避免精神紧张、焦虑及恐惧。

二、治疗

(一)发病早期

发病第1~3天,主要表现为发热(或伴高热惊厥)。此期应坚持防治并重,积极采取中医药辨证论治同时,预防并发症(主要是高热惊厥)及重症发生。

1.发热

(1)风寒湿毒证

证候: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倦怠乏力,呕恶,纳呆,舌淡红苔白腻,脉濡。

治则治法:疏风散湿,益气解表。

代表方剂:麻杏苡甘汤合参苏饮。“寒包火”证可予小青龙加石膏汤,白虎桂枝汤及麻杏甘石汤等。

方药示例:麻杏苡甘汤合参苏饮加减方:麻黄 4,薏苡仁 10,炒苦杏仁5,苏叶6,葛根10,茯苓10,枳壳6,桔梗6,木香5,广藿香5,陈皮3,防风6,太子参5,炙甘草5

加减:湿重加白扁豆,淡竹叶;纳差加焦三仙。

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软胶囊、丸、水、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颗粒),化湿败毒颗粒,保济口服液等,也可根据证候和治则选用同类中成药或医院机构中药制剂。

(2)风热袭表证

证候:发热,头痛,咽痛,鼻塞,黄鼻涕,有汗,微恶风寒,口渴,轻咳,大便干或正常,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治法:辛凉解表。

代表方剂:银翘散,兼湿伏膜原合达原散。

方药示例:银翘达原散(银翘散合达原散化裁方):金银花10,连翘10,荆芥6,桔梗6,葛根10,北柴胡10,黄芩10,厚朴6,焦槟榔6,草果仁6,炒神曲10,生甘草6

加减:大便干加决明子;高热惊厥史或有惊厥倾向加羚羊角粉,钩藤,菊花。

中成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连花清瘟颗粒,双黄连口服液(儿童型),羚珠散,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及金莲清热泡腾片等,也可根据证候和治则选用同类中成药或医院机构中药制剂。

(3)风热动风证

证候:发热骤起,头痛身痛,烦躁不宁,呼之不应,四肢拘急,目睛上视,牙关紧闭,舌红苔白,脉浮数或弦数。

治则治法:疏风清热,息风止痉。

代表方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风引汤、银翘散加味。

方药示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方:柴胡 12,黄芩10,姜半夏6,桂枝9,连翘10,莱菔子10,山楂10,生龙骨30,生牡蛎30,钩藤9,蝉蜕9

加减:喉间痰鸣加竹沥,瓜蒌皮;高热、便秘及乳蛾红肿加生大黄或凉膈散。

中成药:羚珠散,紫雪散(丹),安宫牛黄丸等,也可根据证候和治则选用同类中成药或医院机构中药制剂。

(二)发病中期

发病第4~10天,主要表现为咳嗽(多伴严重咽痛或鼻塞),部分患儿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

1.咳嗽

(1)风寒束肺证

证候:咳嗽,痰多白黏,头疼无汗,胸膈满闷,或恶寒微热,舌正红或稍淡苔白稍厚,脉浮紧或无力。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剂:止嗽散,小青龙汤,三拗汤,华盖散。

方药示例:止嗽散加味方:紫菀10,百部10,白前10,陈皮6,桔梗6,荆芥10,杏仁10,甘草6

加减:痰多加川贝;食积加莱菔子;恶寒无汗加麻黄。

中成药:三拗片,小儿荆杏止咳颗粒,杏贝止咳颗粒,杏苏止咳糖浆等,也可根据证候和治则选用同类中成药或医院机构中药制剂。

(2)风热犯肺证

证候:咳嗽,咽痛咽痒,黄稠黏痰,黄鼻涕,鼻塞,口渴,或伴发热微恶风,有汗,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则治法:疏风散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剂:桑菊饮,咳嗽严重合止嗽散。

方药示例:桑菊止嗽散(桑菊饮合止嗽散化裁方):桑叶10,菊花6,炒苦杏仁6,桔梗6,前胡10,黄芩6,玄参10,当归10,化橘红10,鱼腥草15,蜜款冬花6,炙百部10,生甘草6

加减:食积重加焦山楂,莱菔子;头痛重加川芎,白芷;便秘加虎杖。

中成药: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清宣止咳颗粒,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连花清咳片,六灵解毒丸等,也可根据证候和治则选用同类中成药或医院机构中药制剂。

(3)痰热壅肺证

证候:咳嗽或喘,咳痰黄稠,或发热,或鼻塞流黄涕,大便干或正常,舌红,苔黄厚腻,脉浮滑或数。

治则治法:清化痰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剂: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麻杏甘石汤,《千金》苇茎汤。

方药示例:麻杏甘石汤加味:炙麻黄6,苦杏仁10,川贝母3,生石膏30,炒桃仁10,全瓜蒌10,清半夏6,鱼腥草15,黄芩10,甘草10

加减:发热加柴胡;痰黏加浮海石;便秘加生大黄或虎杖。

中成药:小儿定喘口服液,麻甘颗粒,金振口服液等,也可根据证候和治则选用同类中成药或医院机构中药制剂。

2.泄泻、呕吐

湿热证或协热利

证候:下利,喘而汗出,口渴,胃脘闷痛,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治则治法:解肌清热,燥湿止泻。

代表方剂:葛根芩连汤,恶心、呕吐为主予黄连温胆汤、小半夏汤。

方药示例:葛芩止泻方(葛根芩连汤化裁方):葛根15,黄芩9,黄连3,姜半夏9,焦山楂6,陈皮6,茯苓9,地锦草15,车前子15,防风3,炙甘草6

加减:腹痛重加炒白芍;里急后重加木香,槟榔。

中成药:葛根芩连丸,肠炎宁颗粒等,也可根据证候和治则选用同类中成药或医院机构中药制剂。

(三)发病后期

一般为发病第10天以后,主要表现为咳嗽、泄泻迁延及纳呆。恢复时间一般2~4周左右。

1.咳嗽

(1)阴虚肺热证

证候:干咳无痰,或少量黏痰,口渴、咽干,稍声音嘶哑,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

治则治法:滋阴润燥,养阴清肺。

代表方剂:沙参麦冬汤,二冬二母汤,痰多可予二陈汤。

方药示例:沙参麦冬汤:沙参10,麦冬10,天花粉10,玉竹10,桑叶10,紫菀10,前胡10,桔梗6,炙甘草6

加减:低热加地骨皮;盗汗加浮小麦,五味子;纳差加焦三仙。

中成药:养阴清肺口服液,黄龙止咳颗粒等,也可根据证候和治则选用同类中成药或医院机构中药制剂。

(2)肺脾气虚证

证候:咳嗽无力,痰白清稀,面白少华,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平素易感,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则治法:补肺益气,健脾化痰。

代表方剂:人参五味子汤,参苓白术散,御寒汤。

方药示例:人参五味子汤加减方:太子参10,炒白术10,茯苓15,麦冬10,五味子6,甘草6

加减:气虚重加黄芪,黄精;痰多加陈皮,姜半夏;食少纳差加炒山楂,炒神曲。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参苓白术散,也可根据证候和治则选用同类中成药或医院机构中药制剂。

2.泄泻

脾胃虚寒证

证候:久泻不止,食后作泻,大便清稀,大便含不消化食物,乏力,面色萎黄,或不下利,舌质淡有齿痕,苔白或腻,脉迟。

治则治法:补气温中,健脾止泻。

代表方剂:理中汤,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术散等。

方药示例:温中止泻方(理中汤化裁方):党参10,炒白术12,干姜6,陈皮6,茯苓12,炒苍术10,诃子10,黄连3,炙甘草6

加减:腹痛重加木香;四肢冷且利不止加附子;呕吐去白术加姜半夏。

中成药:理中丸,小儿腹泻宁泡腾颗粒等,也可根据证候和治则选用同类中成药或医院机构中药制剂。

3.纳呆

脾胃气虚证

证候:不思进食,口中不和,食而不化,大便偏稀夹不消化食物,面色少华,形体偏瘦,四肢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治则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代表方剂:异功散,健脾丸,四君子汤等。

方药示例:党参10,炒白术12,茯苓10,陈皮6,砂仁6,鸡内金10,炙甘草6

加减:苔腻便稀加苍术,薏苡仁;便溏面白肢冷加炮姜,肉豆蔻;饮食不化加焦山楂,炒麦芽;汗多易感加炙黄芪,防风。

中成药:健胃消食口服液,醒脾养儿颗粒,复方鸡内金咀嚼片,保和丸等,也可根据证候和治则选用同类中成药或医院机构中药制剂。

(四)注意事项

1.以上所有方皆为4~6岁患儿一日剂量,分两次服,其他年龄段酌情增减。

2.证候复杂可组合联用相应方药,或配合具有相应功效的非药物疗法。

3.有特殊煎服要求的经方,建议遵照经方的煎服要求。

三、康复

儿童新冠病毒感染后期主要表现为咳嗽、泄泻和纳呆,除中药辨证论治外,建议配合应用呼吸训练、推拿、针灸、膏药贴敷等康复治疗。可根据证候特点,选择适宜康复方法。

(一)咳嗽康复

1.推拿

(1)基础处方

清肺经、顺运内八卦、揉膻中各100次;按揉天突50次。揉双侧风门、双侧肺俞各100次;轻摩脊柱,从下而上3~5遍。

(2)辨证施治

阴虚肺热证

基本处方再加具有养阴清热作用的操作,如揉肾顶、揉二人上马、横推掌小横纹、清天河水各100次,运内劳宫30次;捏脊3~5遍,按揉肺俞、肾俞,每穴100次。

脾肺气虚证

将基本处方中的清肺经100次改为补肺经200次。再在其余基本处方基础上加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操作,如补脾经300次,推三关100次,揉外劳宫50次,点揉气海、足三里各100次;捏脊3~5遍,按揉肺俞、脾俞,每穴各50次。

2.针灸

(1)阴虚肺热证

常用穴位:肺俞、列缺、合谷、太溪、照海、三阴交等。

(2)肺脾气虚证

常用穴位:肺俞、太渊、气海、膻中、足三里、丰隆等。

3.呼吸训练

通过呼吸训练、呼吸操、排痰训练等促进排痰、改善肺功能、改善咳嗽、痰多等症状。具体参照相关资料。

(二)泄泻(脾胃虚寒证)康复

1.推拿

补脾经、补大肠、揉外劳宫各300次,摩腹、揉天枢各100次,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00次。

2.针灸

常用穴位:天枢、上巨虚、中脘、足三里、梁门等。既可以采用针法(小婴儿可以采用快针刺法),也可以采用灸法。

3.膏药贴敷

根据证型辨证使用膏药贴敷。

(三)纳呆(脾胃气虚证)康复

1.推拿

补脾经、补大肠、揉板门各100次,推三关50次;揉天枢100次,摩腹50次,揉气海及关元100次;捏脊3~5遍。

2.针灸

常用穴位:中脘、天枢、气海、下脘、足三里等。既可以采用针法(小婴儿可以采用快针刺法),也可采用灸法;也可采用四缝穴刺络放血。

3.膏药贴敷

根据证型辨证使用膏药贴敷。

责编:张  驰
审核:刘  旸
终审:杨  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综合通关笔记:中医内科病症的辨证论治
久咳不愈的中药方剂有哪些
治疗慢阻肺,这9个方药,15个中成药,一文总结:
【16执业药师中药综合通关笔记】第三章:常见病辨证论治“耳鼻咽喉病症的辨证论治”
学中医记不住方药怎么办?
中医技能操作超级背诵打印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