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枳实谈中药的那些事儿

导读:文章较长,结论如下:

  1. 绿衣枳实和河南本地枳实是同源同种属的,临床使用没有问题;

  2. 关于枳实,所谓的含量高就是好药的说法,在中医临床上,并不绝对;

  3. 河南的枳实,有可能是一项利于农民增收的一种经济作物,应重视本地枳实的培育和种植;

  4. 中医中药里面,以讹传讹的内容非常多,可能本文也有很多是错误的,读者当有定见,期待读者仔细甄别;

  5. 文章很多内用引用自新浪博客、简书、中药材天地网等网站,引用文字下附有原文链接及作者,在此表示感谢,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库医生是南阳人


在我老家,如果某人长疮了,或者上火了,我们那会用一种叫做“铁篱寨”的绿色的小果子,在火上,把鲜果烧黑,然后掰开,煮水。

煮出来的水,很苦,但是排脓消疮的效果很好。


等读了《金匮要略》,里面有一个方叫排脓散: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上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和服之,日一服。


还有一个方枳实芍药散:枳实(烧令黑,勿大过) 芍药各等分 【用法】上二味,杵为散。每服3克,一日三次,以麦粥下之。


注意看,连用法和我老家的都很像!这或许也是几千年老祖先流传下来的吧!


后来我查找了好多资料,发现,原来,我们老家常说的“铁篱寨”就是绿衣枳实!


由于我临床比较常用枳实,我就问给我供货的药商,哪里的枳实最好?


药商回答我:湖南、湖北、江西的最好。


我这个人爱自己瞎琢磨,因为我见到老家也有枳实,谁不说俺家乡美嘛!


我就在想:凭啥俺们河南本地的枳实就不中呢?


而且,古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在认为,其实橘和枳是两种不同的品种)。江西应该算是淮河以南吧?河南大部,才算淮河以北吧?


《本草图经》:枳实,生河内川泽,枳壳生商州山谷,今京西江湖州郡皆有之,以商州者为佳。


我查了下,商州在陕西附近。也是北方?


怎么回事?


我接着往下查,查“绿衣枳实”,原来,还有这么深的渊源:


建枳壳,又称绿衣枳壳,为芸香科植物枸橘的未成熟果实。


其实历史上并不原产于福建,而产于河南、山西一带,后随着客家人的迁徙而一路南下。因此,几乎是哪里有客家人哪里就有绿衣枳壳(枳实),目前主要分布于河南西峡、淅川、内乡的伏牛山区,以及广东的梅州、福建的闽清、古田等地。

(引用来源:作者:芝生堂健康  https://www.jianshu.com/p/2d67bee26b25)


早在元末明初,一批聂姓的族人为躲避北方战乱,从河南一路逃难迁徙,最终定居在(福建省)闽清县最偏远的深山当中(平地早被本地人占了)。今天我一路走来,沿途的居民多为历史上迁徙过来的河南、山东客家人,而不是真正的“福建人”。聂姓族人因思念故土,从河南带来了多样农作物种籽试种。但由于雪峰山区内常年云雾缭绕,其它北方作物多无法存活。唯独“青刺蛋”这种最没用的树种顽强扎根下来,一繁衍就是五百多年,故当地的枸橘树多为几十年甚至百年老树。如同当地的聂姓人,不断繁衍生息,目前整个闽清周边已有聂姓族人4000多人,且几乎家家种枸橘树。闽清的绿衣枳实,其实承载着厚重的客家人思乡记忆!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汉方用药的供货商发现了这个产地(福建闽清)。发现当地绿衣枳实树龄久远,果子色翠味浓,临床疗效优于其它枳实品种。就开始在下祝常年收购并就地加工切片,其中5月份采摘的称为“夏至片”,11月份采摘的称为“冬至片”。


后来,韩国人也跟过来,每年同样分夏秋两个季节订制。这两个国家的出口需求,基本将下祝货源消耗掉(可恨,这个可恨两个字是我加的);加上绿衣枳实价格普遍高于其它枳实,故在国内市场很少见这种商品。更没有将其分为“夏至货”、“冬至货”的习惯。下祝加上周边产区年产量在180吨左右。

(作者:傅青主,文章采自新浪博客,原始作者暂时查找不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绿衣枳实与客家人的思乡记忆
枸橘
重磅话题:为何全国枳壳和枳实价格如此混乱?
枸橘,见过吗?果健胃消食,理气止痛;叶用于反胃,呕吐
认一认“橘海”中的“枸”与“枳”
绿衣枳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